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理环境对南方丝绸之路四川段沿线古村镇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阚瑷珂 项清 +2 位作者 杨枭 王烨彬 黄弘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9-931,共13页
地理环境影响线性文化廊道沿线古村镇空间分布。当前研究多在全局尺度下对聚落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难以准确阐明线性文化廊道在地理环境和文化交往影响下聚落的空间模式变化。本文主要运用MGWR方法,以南方丝绸之路四川段沿线古村镇为... 地理环境影响线性文化廊道沿线古村镇空间分布。当前研究多在全局尺度下对聚落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难以准确阐明线性文化廊道在地理环境和文化交往影响下聚落的空间模式变化。本文主要运用MGWR方法,以南方丝绸之路四川段沿线古村镇为研究对象,在历史考据和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对南方丝绸之路路线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并分别从全局尺度、支线尺度和邻域尺度提取地理环境影响下南方丝绸之路四川段沿线的古村镇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解释地理环境对古村镇分布影响的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全局尺度上,古村镇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形起伏度和坡度较小、海拔较低的岷江、沱江冲积平原,以及青衣江、大渡河冲积平原地区,其次为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山地过渡带的河口河谷区;(2)支线尺度上,古村镇在南方丝绸之路西线、中线和东线分别呈现“L”型、“U”型和“」”型的分布特征;(3)邻域尺度上,古村镇在不同地貌环境区呈现出低水平均衡阶段(带状型)、极核发展阶段(放射型)、扩散阶段(组团型)和高水平均衡阶段(网络型)4种图谱构型;(4)地理环境对古村镇的影响在地理空间上存在滞后现象与溢出效应,海拔、坡度、地形起伏度等地貌特征差异对古村镇分布产生基础性作用,河流邻近性对古村镇分布产生限制或促进作用。本研究对揭示廊道文化传播和地域环境作用下的聚落空间分布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丝绸之路 古村镇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空间图谱
下载PDF
面向一流学科建设的地理学课程体系优化——基于62所高校地理学科的数据挖掘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阚瑷珂 张扬 +4 位作者 税玥 赵银兵 吴柏清 何杰 朱琳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9-180,共12页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课程体系优化与重构成为学科建设的核心。以国内外地理学名校学科建设经验为借鉴,重构地理学课程体系,有助于提升我国高校地理学本科教育水平。本文基于Quacquarelli Symonds(QS)2020年世界大学地理学学科排名...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课程体系优化与重构成为学科建设的核心。以国内外地理学名校学科建设经验为借鉴,重构地理学课程体系,有助于提升我国高校地理学本科教育水平。本文基于Quacquarelli Symonds(QS)2020年世界大学地理学学科排名和全国第四轮地理学学科评估中位于排名前列的62所高校地理学科数据,采用共现网络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等数据分析与挖掘方法识别国内外地理学名校课程设置的特征及课程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建立面向一流学科建设的地理学课程体系框架,最后对我国高校地理学课程体系优化路径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本研究可为我国高校地理学课程体系建设及优化提供理论基础,有利于提高地理学本科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科 课程体系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共现网络分析
原文传递
四川亚丁自然保护区不同林线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3
作者 刘泽 李君 +5 位作者 石松林 杨睿 罗雯文 马熠霖 别小娟 王国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7-1186,共10页
高山林线区域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尤为敏感。本研究对四川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林线区域方枝柏、川滇冷杉和大果红杉3个针叶树种进行年轮采样与处理,建立标准化年表,研究不同林线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结果表... 高山林线区域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尤为敏感。本研究对四川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林线区域方枝柏、川滇冷杉和大果红杉3个针叶树种进行年轮采样与处理,建立标准化年表,研究不同林线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2000年后,大果红杉的径向生长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川滇冷杉自2002年后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近10年来,方枝柏也表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不同林线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方式存在差异。方枝柏径向生长对温度响应较为敏感,与上年10月—当年8月平均最低温度、上年11月—当年4月和当年7—10月平均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当年7—10月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川滇冷杉径向生长与当年5—6月平均温度和平均最高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当年5—6月相对湿度和帕默尔干旱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大果红杉径向生长与上年11—12月平均温度和平均最高温度、当年3月平均最高温度和当年8月平均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林线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时间稳定性存在差异,方枝柏和川滇冷杉径向生长与温度的正相关关系逐渐减弱,而大果红杉径向生长与温度的正相关关系逐渐增加。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温度升高可能促进大果红杉的径向生长,抑制川滇冷杉和方枝柏的径向生长,改变区域林线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丁自然保护区 方枝柏 川滇冷杉 大果红杉 高山林线 气候响应
原文传递
西藏珠峰地区乔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4
作者 李君 刘泽 +5 位作者 王牌 杨睿 史丰鸣 邓杰 王国严 石松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5-1213,共9页
全球气候变暖会对青藏高原地区树木生长产生显著影响,然而,目前有关气候变化对西藏乔松径向生长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西藏珠峰地区乔松为对象,开展树木年轮采样与处理,采用修正的负指数函数法、区域曲线标准法和断面积增量法去除生... 全球气候变暖会对青藏高原地区树木生长产生显著影响,然而,目前有关气候变化对西藏乔松径向生长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西藏珠峰地区乔松为对象,开展树木年轮采样与处理,采用修正的负指数函数法、区域曲线标准法和断面积增量法去除生长趋势,建立年表,运用相关分析、滑动相关分析方法探究乔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80s后,该区域温度出现显著上升趋势,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出现降低趋势,而相对湿度在2004年前后由显著上升转变成下降趋势,区域气候呈现暖干化。相关分析表明,乔松径向生长与当年4—6月和7—9月的最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当年6—8月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当年1—4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1983年升温突变后,乔松径向生长与当年7月和9月最低温度的关系由不相关变为显著正相关,而与当年8月相对湿度和9月降水量的关系由不相关变为显著负相关。滑动相关分析表明,乔松径向生长与当年7—9月最低温度表现出较为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在未来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温度升高将促进乔松径向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松 径向生长 树木年轮 气候变化 升温突变
原文传递
四川茶马古道交通变迁对沿线商贸型古村镇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项清 阚瑷珂 +2 位作者 黄弘 于欢 何杰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20-1329,共10页
茶马古道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贸易线路和移民通道,长期进行的贸易活动和人口迁移促进了沿线地区商贸型古村镇的形成和演化。以茶马古道四川段为例,基于最邻近指数、Ripley’s K函数、核密度分析、重心分析等空间分析和计量地理方法,探讨... 茶马古道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贸易线路和移民通道,长期进行的贸易活动和人口迁移促进了沿线地区商贸型古村镇的形成和演化。以茶马古道四川段为例,基于最邻近指数、Ripley’s K函数、核密度分析、重心分析等空间分析和计量地理方法,探讨古道交通变迁对商贸型古村镇分布演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茶马古道的交通变迁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明清以前主要分布在岷江上游地区,沟通川西盆地和黄河上游的河谷草原,明清以后主要分布在川西藏区,连接着川西和藏东南。②四川茶马古道交通变迁影响了沿线商贸型古村镇的分布格局、演化重心和演化方向。从先秦两汉至隋唐五代时期,商贸型古村镇呈现出从雅安一带往都江堰,沿岷江北上向茂县、马尔康方向演化,直至宋元明清时期,转向川西地区集聚。演化重心呈现出从雅安往北、再回到雅安一带并往西迁移,Ripley’s K函数定量描述了商贸型古村镇这一外向扩散和内向集聚的过程。③古道的空间路径、地域环境、贸易政策、古村镇居民等因素分别对商贸型古村镇的演化产生主导、驱动、调节和反馈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古道 商贸型古村镇 空间演化 Ripley’s K函数
原文传递
横断山区河流水系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特征——以岷江上游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项清 于欢 +2 位作者 阚瑷珂 黄弘 何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10-1520,共11页
岷江上游河流水系的结构特征与复杂地貌环境构建了山区独特的水生态与水环境基础,从而塑造了流域聚落特殊的分布规律。研究分别通过河流邻近距离、河道剖面的海拔变化、集水流域等级以及河流水系发育的复杂程度,展开对岷江上游聚落分布... 岷江上游河流水系的结构特征与复杂地貌环境构建了山区独特的水生态与水环境基础,从而塑造了流域聚落特殊的分布规律。研究分别通过河流邻近距离、河道剖面的海拔变化、集水流域等级以及河流水系发育的复杂程度,展开对岷江上游聚落分布的平面形态、垂直变化、类型分布和空间分异的分析。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揭示岷江上游水文环境耦合地貌特征影响山区聚落分布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聚落具有附主干河流呈“线状”分布的特征;总体上聚落随岷江支流河道海拔升高数量降低,但在不同支流上具有一定差异。岷江干流沿线聚落随河道剖面海拔升高呈现“U型”分布特征,聚落集中分布在海拔873~1588 m和1877~3369 m的河道两侧;不同民族类型聚落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集水区等级指向性,如1级集水区仅藏族聚落分布,而汉族聚落几乎全部分布于10级集水区;聚落密度总体随流域水系分维数升高而增大,且在不同支流流域上具有不同空间分异规律。(2)地理探测器表明河流水系密度、水系分维数、海拔高程、地形起伏度是影响岷江上游聚落分布的主控因子,且具有显著的非线性交互增强效应。(3)通过阶地发育、孕灾风险、气候环境和地貌景观特征的讨论,揭示了岷江上游水文特征与地貌环境耦合形成的生产生活环境被流域居民适应性选择和利用,从而形成河流水系影响聚落分布的内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聚落 河流水系 河道剖面 阶地发育
原文传递
基于多源数据的藏羌彝走廊空间范围数据集研发
7
作者 邢路歌 张扬 +4 位作者 阚瑷珂 代航 成嘉莉 陈飏 刘通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1期25-32,V0025-V0032,共16页
藏羌彝走廊是西南地区藏族、羌族、彝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交往交流的历史见证,作者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特点,基于基础地理信息、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布、全国人口普查等多源数据,构建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指数作为范围识别的关键指标,对... 藏羌彝走廊是西南地区藏族、羌族、彝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交往交流的历史见证,作者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特点,基于基础地理信息、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布、全国人口普查等多源数据,构建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指数作为范围识别的关键指标,对藏羌彝走廊的空间范围进行了初步界定,并研发出《藏羌彝走廊空间范围数据集》。结果表明,藏羌彝走廊空间范围包括162个县级行政区,涉及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25个市州。数据集内容包括:(1)藏羌彝走廊范围边界数据;(2)藏羌彝走廊各县(市)少数民族人口比重、非遗流传散布与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指数数据。数据集以.shp和.xlsx格式存储,由9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4.05 MB(压缩为1个文件,2.54 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羌彝走廊 空间范围 多源数据 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