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黏液瘤致脑梗死一例
1
作者 蒋雨锋 黄晓琴 +3 位作者 周娟 周炜 辜强 谭小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0-534,共5页
患者女性,50岁,因突发性失语、右侧肢体无力52分钟,于2022年3月6日入院。患者入院当日中午(12∶20)无明显诱因突发失语、右侧肢体无力,摔倒在地,发作后精神较差、呈嗜睡状态,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抽搐、左侧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 患者女性,50岁,因突发性失语、右侧肢体无力52分钟,于2022年3月6日入院。患者入院当日中午(12∶20)无明显诱因突发失语、右侧肢体无力,摔倒在地,发作后精神较差、呈嗜睡状态,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抽搐、左侧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急诊(13∶12)至我院就诊,头部CT检查未见颅内出血,以“脑梗死待查”收入院。患者23年前曾罹患急性肝炎,自述治愈(具体方案不详);15年前曾行阑尾切除术;余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黏液瘤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代承志 辜建伟 +1 位作者 彭竹芸 杨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4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胞二磷胆碱静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胞二磷胆碱静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8,P<0.05)。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例,为胃肠道不适,未经特殊处理。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注射液 缺血性脑卒中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血清IL-6、MMP-9、SAA、hs-CRP及RBP4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进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8期1519-152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淀粉样酶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老年住院患者86例,...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淀粉样酶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老年住院患者86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血清IL-6、MMP-9、SAA、hs-CRP及RBP4水平。另根据患者NIHSS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神经功能损害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三组之间血清IL-6、MMP-9、SAA、hs-CRP及RBP4水平,并根据NIHSS评分比较三组间预后良好率、进展性脑卒中率和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IL-6、MMP-9、SAA、hs-CRP及RBP4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损害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间比较,血清IL-6、MMP-9、SAA、hs-CRP及RBP4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和重度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降低,进展性脑卒中率明显增高,病死率明显增高,除轻度组与中度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MMP-9、SAA、hs-CRP及RBP4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故可作为判断病情的实验室指标。由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预后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故血清IL-6、MMP-9、SAA、hs-CRP及RBP4水平也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对其进行检测和干预有助于对预后的判断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脑梗死 IL-6 MMP-9 SAA HS-CRP RBP4 预后
下载PDF
血栓通联合银杏达莫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谭一言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9期2945-294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银杏达莫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栓通,治疗组给予血栓通联合银杏达莫治疗,2组均治疗2个疗程(28 d...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银杏达莫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栓通,治疗组给予血栓通联合银杏达莫治疗,2组均治疗2个疗程(28 d)后评价疗效,分别于患者入院第1天和第10天对患者进行改良波士顿汉语失语症测试,用MMSE法来测定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进行评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优于对照组的72.0%(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第1天改良波士顿汉语失语症测试评分与对照组第1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0天改良波士顿汉语失语症评分与对照组第10天评分计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3、6个月,1年MMSE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各个时间点治疗组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银杏达莫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利于患者的语言康复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后的认知能力,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 银杏达莫 中风 痉挛性偏瘫 疗效观察
下载PDF
1,25-二羟维生素D3对豚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叶玉兰 李作孝 叶雪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91-393,共3页
目的研究1,25-二羟维生素D3对豚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防治EAE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粗制碱性髓鞘蛋白(coarsemyelin basic protein,CMBP)加福氏完全佐剂皮下注射的方法建... 目的研究1,25-二羟维生素D3对豚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防治EAE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粗制碱性髓鞘蛋白(coarsemyelin basic protein,CMBP)加福氏完全佐剂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EAE模型。将50只豚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EAE对照组、EAE低剂量治疗组、EAE中剂量治疗组和EAE高剂量治疗组,每组10只,造模前3d正常对照组和EAE对照组每天灌喂0.4ml花生油,EAE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分别在造模前3d开始灌喂含1,25-二羟维生素D30.5μg·kg-1.d-1,1.25μg·kg-1.d-1,2.5μg·kg-1.d-1的花生油0.4ml,至实验结束。流式细胞仪法测定高峰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EAE对照组外周血CD4+、CD8+含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E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外周血CD4+、CD8+含量及CD4+/CD8+比值较EAE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EAE豚鼠外周血CD4+、CD8+含量下降、CD4+/CD8+比值升高,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2)1,25-二羟维生素D3能提高外周血CD4+和CD8+含量、降低CD4+/CD8+比值,具有调节T细胞亚群失衡和纠正CD4+/CD8+比值倒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三醇 脑脊髓炎 自身免疫性 实验性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双嘧达莫对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灏 杜小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利用双嘧达莫对复发缓解型多动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人脑小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探索小胶质细胞在MS炎症性病理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双嘧达莫缓释胶囊和强的松,辅助指导性功... 目的:利用双嘧达莫对复发缓解型多动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人脑小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探索小胶质细胞在MS炎症性病理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双嘧达莫缓释胶囊和强的松,辅助指导性功能锻炼进行治疗;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和强的松,辅助指导性功能锻炼进行治疗。另外建立人脑中小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组和双嘧达莫组,培养24h后收集培养液做ELISA检测多种细胞因子含量。结果:服用双嘧达莫缓释胶囊的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3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特征和EDSS评分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培养结果显示LPS处理小胶质细胞导致细胞培养液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RA(IL-1RA)、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增高,并且这种增高效应能够被双嘧达莫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嘧达莫对MS患者具有治疗效果,并且该疗效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中的小胶质细胞释放的各种炎性细胞因子产生的,从而证实了小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MS的发生,并在MS炎症性病理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嘧达莫 多动性硬化症(MS) 小胶质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防治中的作用对比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0期5-7,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治疗和预防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1—2015-01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100mg组、氯吡格雷50mg组与阿司匹林组。治疗后对3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对3组治疗前后...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治疗和预防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1—2015-01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100mg组、氯吡格雷50mg组与阿司匹林组。治疗后对3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对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与阿司匹林组比较,氯吡格雷100mg组与氯吡格雷50mg组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氯吡格雷100mg组显效率较氯吡格雷50mg组显著提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IHSS评分降低最为显著的是氯吡格雷100mg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治疗和预防中的临床疗效优于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且氯吡格雷100mg临床疗效优于氯吡格雷50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血清趋化素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谭小林 杜东平 +4 位作者 赵秀平 余晓凤 郭永红 刘萍 胡莹莹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5期143-145,共3页
目的对比不同狭窄程度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趋化素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初诊为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7天)为试验组。责任血管经颈动脉彩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计算机... 目的对比不同狭窄程度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趋化素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初诊为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7天)为试验组。责任血管经颈动脉彩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和(或)全脑血管造影术(DSA)进行判定。狭窄程度分级为轻度(<50%)、中度(50%~69%)、重度狭窄(≥70%)。搜集试验组120例,轻、中、重度狭窄各40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趋化素水平。经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测试验组血清趋化素水平。分析组间以及试验组内治疗前后血清趋化素水平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发病7天内血清趋化素较对照组高(P<0.05)。血清趋化素水平随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加重而升高,即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程度组内发病时间在72小时内的患者血清趋化素高于发病时间在72小时~7天内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不同狭窄程度组前后比较趋化素均有下降。重度狭窄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者,趋化素均高。结论发病7天内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血清趋化素会升高。血清趋化素越高,可能提示急性脑梗死发病越短以及责任血管狭窄程度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趋化素 大动脉 血清
下载PDF
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及对同型半胱氨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谭小林 杜东平 +1 位作者 刘世俊 赵昀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5期194-198,共5页
脑梗死是损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治疗有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疗效较好,但具有很强的时间依赖性,能够进行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患者较少。丁苯酞是我国发明... 脑梗死是损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治疗有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疗效较好,但具有很强的时间依赖性,能够进行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患者较少。丁苯酞是我国发明的一类新药,广泛用于脑梗死的治疗且疗效较好。同型半胱氨酸作为一种中间产物,广泛参与蛋白质在人体内转化、代谢;叶酸、B族维生素在其代谢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高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有关系。文章就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同型半光氨酸与脑梗死和动脉硬化以及丁苯酞与同型半胱氨酸关系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为临床诊治研究提供更多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动脉硬化 炎症因子 微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