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平木板年画的传承人才培养——以四川美术学院民间美术课程教学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秦臻 张习文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1期177-179,共3页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理应将民间美术传承人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为此,本文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例,具体论述如何通过设置民间美术特色课程来逐步探索从三个层次上培养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人,使之既符合高校学生学习规律,...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理应将民间美术传承人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为此,本文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例,具体论述如何通过设置民间美术特色课程来逐步探索从三个层次上培养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人,使之既符合高校学生学习规律,也满足梁平木版年画在当下传承—发展—创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脉络,为梁平木板年画培育新的生存土壤和文化空间,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人 保护 教育 课程建设
下载PDF
初论“大足学”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天祥 黎方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20,221,共8页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术界对以大足石刻为中心的巴蜀石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拓展,构建以巴蜀石窟为研究主体的"巴蜀敦煌学"——"大足学"的时机已经初步成熟。本文讨论了"大足学"为什么构建(W h y),&qu...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术界对以大足石刻为中心的巴蜀石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拓展,构建以巴蜀石窟为研究主体的"巴蜀敦煌学"——"大足学"的时机已经初步成熟。本文讨论了"大足学"为什么构建(W h y),"大足学"研究什么(What)和"大足学"如何构建(H o w)三个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石窟研究 大足学 构建
下载PDF
东千佛洞第二窟十一面救八难观音图像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常红红 《藏学学刊》 CSSCI 2016年第1期30-50,276,共22页
本文讨论了甘肃瓜州东千佛洞第二窟南壁东侧之壁画。首先,依据印藏佛教艺术的脉络,将具有波罗(Pla)风格的主尊定名为《宝源百法》(■)与《纳塘百法》(■)中收录的十一面救八难观音。在此基础上,结合11-13世纪西藏遗存的相关造像实物,... 本文讨论了甘肃瓜州东千佛洞第二窟南壁东侧之壁画。首先,依据印藏佛教艺术的脉络,将具有波罗(Pla)风格的主尊定名为《宝源百法》(■)与《纳塘百法》(■)中收录的十一面救八难观音。在此基础上,结合11-13世纪西藏遗存的相关造像实物,考证西夏十一面救八难观音的图像来源,以及与藏传佛教噶当派的渊源。结合西夏图像遗例,进一步探讨该观音与六字真言的关系,以及与西夏尊胜佛母图像的搭配等问题,考证该观音图像在西夏文化脉络中的宗教内涵。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四川渠县新发现汉晋石兽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秦臻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2-77,I0003,共7页
2003年,四川渠县新发现两具石兽,分别为带翼的石辟邪残件和残石狮。其中残石辟邪即渠县赵家村二号无铭阙神道石兽,为中国陵墓石兽中较早出现的狮型石兽。其造型手法应与西域文化传入有关系,是吸纳了佛教教义中护法狮子的意义结合中国传... 2003年,四川渠县新发现两具石兽,分别为带翼的石辟邪残件和残石狮。其中残石辟邪即渠县赵家村二号无铭阙神道石兽,为中国陵墓石兽中较早出现的狮型石兽。其造型手法应与西域文化传入有关系,是吸纳了佛教教义中护法狮子的意义结合中国传统墓前镇守石兽升仙含义的产物。该石兽的发现,也验证了南朝陵墓石兽除去来自南阳、襄阳等地的影响外,还受到来自沿长江上游的四川、重庆等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翼狮型石兽 陵墓石兽 长江流域 东西方交流
原文传递
回归民间的传承——梁平木版年画保护和发展机制探讨
5
作者 秦臻 《长江文明》 2013年第4期82-87,共6页
针对目前梁平木版年画保护和发展过程中理论研究与保护实践行为之间不对等的问题,通过分析梁平木版年画的本质文化特征及其文化语境的转化,笔者认为:当前保护和发展措施因外力过多介入,相关措施的制定对年画固有的文化特征尚未重视,难... 针对目前梁平木版年画保护和发展过程中理论研究与保护实践行为之间不对等的问题,通过分析梁平木版年画的本质文化特征及其文化语境的转化,笔者认为:当前保护和发展措施因外力过多介入,相关措施的制定对年画固有的文化特征尚未重视,难以获得长久的生命力,从而提出'内省式'的保护和发展机制研究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平 木版年画 内省式保护 发展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