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站2022年梯度气象观测数据集 被引量:2
1
作者 曹永强 胡健 +5 位作者 黄秋成 张伟 雷俊锋 汪辉 陈有军 周青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85-94,共10页
气象因子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定位站野外观测的重要要素之一,可为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气象预报提供基础数据。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若尔盖站”)... 气象因子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定位站野外观测的重要要素之一,可为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气象预报提供基础数据。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若尔盖站”)是新获批建设的国内唯一的高寒湿地生态站。若尔盖站在2021年实现气象要素垂直梯度观测,对于解析若尔盖高原的气象特征和高寒湿地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利用若尔盖站垂直梯度自动气象观测系统,通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标准规范保障所获取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通过《生态系统大气环境观测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原始数据的无效剔除,再对缺失数据进行插补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即整理了2022年若尔盖站的梯度气象观测数据24项气象指标,共计8760条日尺度数据,具体包括距离地面2 m的大气压、降水、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距离地面2 m、6 m、12 m、16 m、20 m高度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以及20 cm、40 cm、60 cm、100 cm、15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等,以期为若尔盖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揭示高原大气环境变化规律及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梯度观测 气象要素 高寒湿地
下载PDF
草灌植被转变对草地生态系统及其水碳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胡健 曹全恒 +4 位作者 刘小龙 陈雪玲 孙梅玲 周青平 吕一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24-4333,共10页
气候变暖和过度放牧的共同作用使全球草地出现明显的灌丛化现象,灌木去除是草地灌丛化控制的重要方式,识别这些草灌植被转变对生态系统、生态水文、土壤侵蚀和侵蚀碳流失的影响对草地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草地灌木入侵及其控... 气候变暖和过度放牧的共同作用使全球草地出现明显的灌丛化现象,灌木去除是草地灌丛化控制的重要方式,识别这些草灌植被转变对生态系统、生态水文、土壤侵蚀和侵蚀碳流失的影响对草地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草地灌木入侵及其控制对植物群落和土壤功能(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及这些草灌植被变化对生态水文、土壤侵蚀和土壤侵蚀碳流失等水碳耦合过程的影响机制。针对目前草地灌木入侵和去除对植物群落、植被格局、水土过程和功能影响研究的薄弱环节,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需深化草灌植被转变对碳、氮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机制研究,(2)需重视核磁共振光谱、生物标志物、同位素等新技术和植被格局的指数与连通性等新方法在草灌植被转变的水、碳等生态效应研究中的应用,(3)需加强草灌植被格局和生态水文、土壤侵蚀与土壤侵蚀碳等水碳过程的多要素、多过程和多尺度的综合研究。本文旨在为灌丛化草地科学有效的生态恢复与多目标的土地利用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入侵 灌木去除 生态水文 土壤侵蚀 土壤碳库
下载PDF
高寒地区17个燕麦品种营养品质及瘤胃降解特性研究
3
作者 关皓 许多 +8 位作者 李海萍 贾志锋 马祥 刘文辉 陈有军 李欣洋 黄艳玲 周青平 陈仕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5-198,共14页
为评价不同饲用燕麦营养品质及瘤胃降解特性,本试验选取了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种植的17个燕麦品种,于乳熟期收获,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体外发酵参数和体外产气量,计算饲草品质评定指数,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对不同品种燕... 为评价不同饲用燕麦营养品质及瘤胃降解特性,本试验选取了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种植的17个燕麦品种,于乳熟期收获,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体外发酵参数和体外产气量,计算饲草品质评定指数,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对不同品种燕麦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燕麦干物质含量为24.44%~32.91%FW,莫妮卡最高;粗脂肪含量为1.60%~4.03%DM,青海444最高;粗蛋白含量为4.35%~6.23%DM,青海444最高;粗灰分含量为4.58%~6.51%DM,青海444最高;可溶性糖含量为3.49%~12.61%DM,青甜2号最高;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分别为45.56%~62.31%DM和23.75%~32.38%DM,均为坝燕6号最高。饲草品质评定指数方面,相对饲喂价值和相对饲草品质分别是95.06~143.74和118.32~213.25,均为甜燕1号最高。饲草分级指数为6.34~11.91 MJ·d^(-1),青海444最高。瘤胃发酵参数方面,pH为6.58~7.07,悍马最高;氨态氮含量为9.65~15.87 mg·dL^(-1),青海444最高;干物质降解率为63.01%~76.47%,牧王最高。体外产气量方面,不同品种燕麦不同时间点的累计产气量存在差异。72 h累计产气量为56.59~105.28 mL,产气最多的为牧王。综合以上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17个燕麦品种的综合得分排序如下:青海444>甜燕1号>青甜1号>甜燕3号>青甜2号>甜燕麦>贝勒>莫妮卡>牧王>白燕7号>悍马>优牧1号>梦龙>福瑞至>太阳神>爱沃126>坝燕6号。因此,青海444是适合在高寒地区种植的营养品质及潜在饲用价值最优的燕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营养价值 瘤胃降解特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下载PDF
高寒牧区家庭厕肥对沙地植被恢复的短期促进效应
4
作者 苟小林 补春兰 +3 位作者 周青平 王恒 张伟 涂卫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200-10211,共12页
为明确高寒牧区家庭厕肥是否对沙化地植被恢复具有促进效应,以若尔盖高寒牧区为对象,选择沙化地进行植被恢复,研究对比牧区家庭厕肥与牧区牛羊粪肥对植被恢复的短期促进效应,分析两种处理对植被恢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 为明确高寒牧区家庭厕肥是否对沙化地植被恢复具有促进效应,以若尔盖高寒牧区为对象,选择沙化地进行植被恢复,研究对比牧区家庭厕肥与牧区牛羊粪肥对植被恢复的短期促进效应,分析两种处理对植被恢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高寒牧区家庭厕肥对沙化生态恢复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补肥都促进了植被的生长,短期内植被盖度提高超过60%,先锋草本燕麦能够形成有效覆盖;两种补肥都降低了土壤pH值,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两种补肥使土壤中碳、氮、磷养分含量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含量超过0.8 g/kg;两种补肥促进了土壤中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增加,也增加了土壤酶活性,土壤脲酶活性增加了2—3倍。高寒牧区家庭厕肥短期促进沙化地植被恢复与传统牛羊粪肥功能相似,研究认为家庭厕肥适用于高寒牧区沙化地生态恢复。建议可以将高寒牧区改厕的家庭厕肥与传统牛羊粪肥配比施用,在进行标准化和无公害处理后应用于沙化生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草地沙化 植被恢复 土壤
下载PDF
西藏草地生产力与草原生态功能提升发展现状与建议
5
作者 王敬龙 曲广鹏 +4 位作者 夏菲 史睿智 仁增旺堆 次珍 周青平 《西藏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从西藏草产业发展现状出发,系统归纳了西藏天然草地及草畜平衡情况、人工草地布局及饲草产量情况、栽培牧草品种以及退化草地生态治理修复工作,分析了限制西藏发展人工草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大草原生态功能提升相关理论和技... 从西藏草产业发展现状出发,系统归纳了西藏天然草地及草畜平衡情况、人工草地布局及饲草产量情况、栽培牧草品种以及退化草地生态治理修复工作,分析了限制西藏发展人工草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大草原生态功能提升相关理论和技术研发,提升草原生态功能提升工程实施的科学性和质量效益;打造草原生态功能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和科研基地,增强生态功能提升技术创新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持续稳定;继续加大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力度,提高草原修复质量;在“以小保大”理论指导下,发展小面积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产力 草原生态功能提升 西藏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健 陈雪玲 +1 位作者 孙梅玲 周青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355-361,共7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简要回顾了若尔盖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进展,特别是草地、湿地和沙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和工程对土地变化的影响.针对目前若尔盖高原土地利用产品...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简要回顾了若尔盖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进展,特别是草地、湿地和沙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和工程对土地变化的影响.针对目前若尔盖高原土地利用产品存在数据源、精度和分类不一的情况和定性分析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以下展望:(1)通过无人机和卫星遥感结合获取时序长、精度高、分类体系完整的土地利用产品;(2)加强对人地系统耦合研究,定量和预测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和工程等驱动力因素对若尔盖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本文旨在为该区域土地利用管理优化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因素 保护与修复
下载PDF
低氮胁迫下不同皮燕麦品种早期的响应研究及耐低氮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罗颖 李聪 +4 位作者 王沛 田莉华 汪辉 周青平 雷映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84,共21页
为探讨在低氮胁迫下皮燕麦早期的形态、生理响应以及筛选出耐低氮皮燕麦品种,本研究以18种不同皮燕麦品种为材料,采用水培法,设置全氮(4 mmol·L^(-1),CK)和1/10 N(0.4 mmol·L^(-1),LN)两个氮浓度水平,在处理21 d后,对低氮胁... 为探讨在低氮胁迫下皮燕麦早期的形态、生理响应以及筛选出耐低氮皮燕麦品种,本研究以18种不同皮燕麦品种为材料,采用水培法,设置全氮(4 mmol·L^(-1),CK)和1/10 N(0.4 mmol·L^(-1),LN)两个氮浓度水平,在处理21 d后,对低氮胁迫下皮燕麦的7项形态指标和14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降维分析提取影响因子,结合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低氮胁迫下不同皮燕麦品种早期的株高、地上部生物量、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谷氨酸合成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活性氧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根长、地下部生物量、根冠比变化趋势不尽相同;2)21项生理指标中有12对指标呈极显著相关性,根冠比(RSR)与地下部干重(RDW)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谷氨酰胺合成酶(GS)与可溶性蛋白(SP)呈极显著负相关;3)低氮胁迫下皮燕麦的生物量、氮代谢因子、光合因子、抗氧化因子、渗透调节因子可作为评价耐低氮性的重要指标;4)18份皮燕麦可划分为3大类,青海甜燕麦和青海444这两份品种耐低氮能力较强,为耐低氮型品种,甜燕2号和青燕2号这两份皮燕麦品种的耐低氮能力较弱,为氮敏感型品种,其余材料耐低氮性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燕麦 耐低氮性 生理响应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混播比例及乳酸菌剂对四川农区燕麦/箭筈豌豆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白瑞 关皓 +8 位作者 胡晓炜 甘丽 李海萍 汪辉 陈仕勇 陈有军 周青平 黄艳玲 梁骥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473-481,共9页
为解析四川农区冬闲田燕麦/箭筈豌豆的最佳混播比例及混播混贮比例,选取“贝勒”燕麦(Avena sativa L.)和“川北”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为原料,设置1∶0(T1)、3∶1(T2)、1∶1(T3)、1∶3(T4)、0∶1(T5)共5个混播比例,在燕麦开花期/... 为解析四川农区冬闲田燕麦/箭筈豌豆的最佳混播比例及混播混贮比例,选取“贝勒”燕麦(Avena sativa L.)和“川北”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为原料,设置1∶0(T1)、3∶1(T2)、1∶1(T3)、1∶3(T4)、0∶1(T5)共5个混播比例,在燕麦开花期/箭筈豌豆结荚前期刈割,青贮时设置不添加乳酸菌剂的对照组(CK)和添加乳酸菌剂组(IN),青贮60 d后分析样品的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并进行微生物计数.研究发现,随着混播中箭筈豌豆占比的增加,混播饲草中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上升(P<0.01),青贮后,CK与IN组饲草中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下降趋势,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呈上升趋势.T5(箭筈豌豆单播)处理下CK组和IN组的pH和乳酸菌数量较其它处理显著升高(P<0.01),T1的pH较各比例显著降低(P<0.01),所有组别均未发现肠杆菌和霉菌存在.相同混播比例下,IN组比CK组有更低的干物质损失、pH、氨态氮和有机酸含量及乳酸菌数量(P<0.01),IN组比CK组有更高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1).综上,在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比例为1∶3时原料营养品质及青贮发酵品质更为优质、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开花期 箭筈豌豆 混播比例 乳酸菌剂
下载PDF
川西北高寒地区5种饲草产量与CNCPS组分分析
9
作者 张雯露 黄雄杰 +4 位作者 李容 汪辉 关皓 周青平 陈有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2-1681,共10页
饲草种质资源是新品种创制的基础,本研究选择适宜在川西北高寒区栽培的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圆柱披碱草(Elymus cylindricus)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饲草种质资源,... 饲草种质资源是新品种创制的基础,本研究选择适宜在川西北高寒区栽培的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圆柱披碱草(Elymus cylindricus)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饲草种质资源,测定了饲草产量、全株及不同部位(茎、叶、穗)的营养成分,利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ornell net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system, CNCPS)对其组分进行分析,为筛选高产优质饲草种质资源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鲜草产量随年份增加逐年降低,老芒麦连续四年的鲜草产量高于其他饲草。圆柱披碱草的干草产量最高,变异系数较小,稳产性较好。无芒雀麦茎、叶和穗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低于其他饲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NS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饲草(P<0.05)。圆柱披碱草茎、叶和穗的AD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饲草(P<0.05)。老芒麦全株、茎、叶和穗的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含量高于其他饲草,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CHO)含量低于其他饲草。综合分析得出,无芒雀麦和老芒麦的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表现较好,可作为当地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 饲草产量 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 粗蛋白 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燕麦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10
作者 周青平 胡晓炜 +1 位作者 汪辉 陈有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1-182,共12页
研究了燕麦作为粮饲兼用作物在全方位牢固粮食安全根基中的主要作用,着重分析了燕麦在大食物观、大资源观、大生态观和大市场观视域下,如何实现“藏粮于草”战略,以保障我国食物结构转型、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生态与粮食安全兼顾发展... 研究了燕麦作为粮饲兼用作物在全方位牢固粮食安全根基中的主要作用,着重分析了燕麦在大食物观、大资源观、大生态观和大市场观视域下,如何实现“藏粮于草”战略,以保障我国食物结构转型、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生态与粮食安全兼顾发展。燕麦作为我国主推的重要粮饲兼用作物,其籽粒可作为主粮和功能性食品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功能;燕麦草是反刍动物的优质饲草,可提升畜产品品质,缓解饲料粮压力,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保障体系的重要方式。同时,燕麦由于喜冷凉和耐贫瘠的特性,在低中产田、农闲田以及天然资源环境相对匮乏的草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待充分挖掘。基于“藏粮于草”战略,将粮食安全与燕麦产业紧密结合,可全方位牢固我国粮食安全根基、增加对全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全面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藏粮于草 燕麦
下载PDF
模拟增温对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生产力及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
11
作者 赵文学 薛国敏 +2 位作者 吴忌 吉使阿微 田莉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25-134,共10页
以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模拟了5年增温处理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生产力及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增温处理后群落高度显著增加69.80%,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分别显著降低了2... 以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模拟了5年增温处理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生产力及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增温处理后群落高度显著增加69.80%,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分别显著降低了24.81%、14.51%和3.7%,增温后的群落盖度与生产力无显著变化.分析群落功能群组成发现,增温后禾本科植物平均高度、盖度和重要值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89.26%、162.03%和89.47%;莎草科植物平均高度和重要值分别显著增加40.01%和40.63%,盖度无显著变化;杂类草植物平均高度显著增加33.27%,但盖度和重要值分别显著降低52.95%和38%.相关性分析表明增温处理后,禾本科植物生产力与群落高度显著正相关,杂类草生产力与群落高度、土壤速效磷显著负相关,与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以及土壤pH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5年增温处理对川西北高寒草甸群落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对群落生产力和土壤理化特征(除pH外)未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高寒草甸 群落结构 土壤理化因子 生产力
下载PDF
麦类作物穗部器官光合固碳研究进展
12
作者 詹圆 方嘉琪 +3 位作者 陈有军 田浩琦 周青平 汪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8,共8页
植物依靠光合作用生产人类所需的有机物,提高植物整体光合能力一直是促进作物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愈加频繁发生,植物光合能力受到干旱等逆境的严重胁迫,人类食物来源受到严重威胁。麦类作物在全世界扮... 植物依靠光合作用生产人类所需的有机物,提高植物整体光合能力一直是促进作物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愈加频繁发生,植物光合能力受到干旱等逆境的严重胁迫,人类食物来源受到严重威胁。麦类作物在全世界扮演着重要的粮食和饲料角色,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植物种类之一。已有研究发现,麦类作物穗部器官具有较高效的光合作用,并且在干旱等逆境下比叶片更加稳定,对麦类作物籽实营养物质积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麦类作物穗部器官光合贡献能力、光合途径类型、呼吸CO_(2)再固定和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麦类作物穗部器官光合作用的深入研究与发掘利用进行展望。结果表明,穗部器官是麦类作物重要的光合作用器官,对维持其在干旱等逆境胁迫下的整体光合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回顾和总结关于麦类作物穗部器官光合固碳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充分挖掘穗部器官光合潜力、培育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类作物 穗部器官 光合固碳 C_(3)途径 C_(4)途径 光合贡献 干旱胁迫 抗逆性
下载PDF
添加麦麸和乳酸菌对川西北高寒地区燕麦裹包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海萍 关皓 +9 位作者 贾志锋 刘文辉 陈仕勇 徐美玲 陈生翠 严东海 蒋永梅 甘丽 张珈敏 周青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2-310,共9页
川西北高寒地区燕麦收获时含水量较高,环境温度较低,燕麦青贮品质不佳。本文为提高燕麦青贮品质,研究了自选乳酸菌发酵生物学特性,评价了麦麸和自选乳酸菌菌株对燕麦裹包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因素A,A_(0):0%... 川西北高寒地区燕麦收获时含水量较高,环境温度较低,燕麦青贮品质不佳。本文为提高燕麦青贮品质,研究了自选乳酸菌发酵生物学特性,评价了麦麸和自选乳酸菌菌株对燕麦裹包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因素A,A_(0):0%麦麸;A_(1):30%麦麸;因素B,B_(0):对照;B_(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160(LP160);B_(2):Lactobacillus brevis 248(LB248);B_(3):商业菌。每个裹包50 kg,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自选菌株LP160和LB248在模拟冻融(20℃/-5℃)条件下生长迅速、产酸快。燕麦裹包青贮60 d后,添加麦麸后青贮干物质、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乳酸显著增加(P<0.01),添加乳酸菌后青贮pH和氨态氮显著降低(P<0.01),其中A_(0)B_(1)组发酵品质最优,A_(1)B_(1)组营养品质最优,即LP160效果最优。综上,添加麦麸和自选菌株可以有效改善川西北高寒地区燕麦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为该地区青贮饲料的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 裹包青贮 燕麦 发酵品质 乳酸菌 麦麸
下载PDF
高寒半湿润地区不同苜蓿品种越冬期根系生理及构型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万斌 马晖玲 +4 位作者 周青平 陈有军 张伟 张俊超 刘文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9-930,共12页
为明确在青藏高原海拔3500 m半湿润地区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越冬期根系生理及构型特征与越冬率的关系,选取10个不同苜蓿品种,在越冬不同时期,测定根及根颈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脯氨酸... 为明确在青藏高原海拔3500 m半湿润地区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越冬期根系生理及构型特征与越冬率的关系,选取10个不同苜蓿品种,在越冬不同时期,测定根及根颈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并在越冬前挖取根系以获取根系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返青前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比根部剧烈;越冬率较高的苜蓿品种根系分支模式更接近于叉状分支;返青前根部脯氨酸含量、越冬初根颈可溶性糖含量、总根长、总根表面积、主根平均直径与越冬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返青前根颈脯氨酸含量、总根体积、根尖数、分叉数与越冬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分叉数、总根表面积、总根长对苜蓿越冬率影响较大。参试苜蓿在该地自然越冬过程中,根颈生理活动比根部敏感,根系发达、扩展性强的‘WL319HQ’、‘皇后’、‘太阳神’、‘驯鹿’等品种具有较好的越冬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越冬率 根系特征 抗氧化酶 渗透调节物质
下载PDF
若尔盖湿地鸟类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陈 陈有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1-847,共7页
若尔盖高寒湿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大量的碳汇储备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系统回顾若尔盖湿地鸟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从区系、种群生态学、行为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和生物疫病学等5个方面展开探讨.... 若尔盖高寒湿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大量的碳汇储备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系统回顾若尔盖湿地鸟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从区系、种群生态学、行为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和生物疫病学等5个方面展开探讨.近年来若尔盖湿地鸟类研究成果快速增长,并从早期的物种分类、区系、种群动态监测,逐渐扩展到城市化和人为干扰引起当地湿地系统退化下的鸟类行为和生理适应,以及近年来备受全球关注的鸟类疫病研究.研究范围也从单个保护区或局部种群,扩展到整个若尔盖湿地区域.提出未来关注重点:(1)采用卫星遥感、远程监控和分子技术等先进手段,制定标准化的鸟类监测规范,对当地鸟类进行长期标准化的重复监测,减少调查方法不一致造成的数据偏差;(2)在整个若尔盖区域进行系统抽样,根据不同生境类型、海拔梯度、人为干扰程度等进行鸟类监测样线和样点的选择和监测频率的设置,构建长期稳定的鸟类监测网络;(3)扩大鸟类研究范围,从明星物种如黑颈鹤拓展到生态系统各个类群和不同营养级中具有代表性的指示物种和关键种.需深入研究若尔盖湿地鸟类的种群结构、分布、迁徙规律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响应,为若尔盖湿地的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全面的科学支持.(图2表1参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寒湿地 鸟类研究 区系 迁徙 疫病
原文传递
生育期和混播比例对四川冬闲田燕麦/箭筈豌豆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甘丽 李海萍 +7 位作者 汪辉 陈有军 陈仕勇 蒋永梅 张珈敏 梁骥 关皓 周青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67-1877,共11页
为探究四川冬闲田燕麦/箭筈豌豆混合青贮适宜的生育期及混播混贮比例,本试验以‘贝勒’燕麦(Avena sativa)和‘川北’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为原料,设置1∶0(T1),3∶1(T2),1∶1(T3),1∶3(T4),0∶1(T5)5个混播比例,在燕麦抽穗期/箭筈豌... 为探究四川冬闲田燕麦/箭筈豌豆混合青贮适宜的生育期及混播混贮比例,本试验以‘贝勒’燕麦(Avena sativa)和‘川北’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为原料,设置1∶0(T1),3∶1(T2),1∶1(T3),1∶3(T4),0∶1(T5)5个混播比例,在燕麦抽穗期/箭筈豌豆开花期、燕麦开花期/箭筈豌豆结荚前期、燕麦乳熟期/箭筈豌豆结荚后期刈割并混合青贮,青贮60 d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生育期中,燕麦抽穗期/箭筈豌豆开花期混合青贮的pH、氨态氮/总氮比值最低(P<0.05),燕麦开花期/箭筈豌豆结荚前期混合青贮的乳酸、乙酸含量最高;在5个混播比例中,T4较T1,T2,T3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淀粉含量更低、粗蛋白含量更高;T4组pH、氨态氮/总氮比值低于各比例,乳酸含量高于T1,T2,T5组。因此,在四川冬闲田于燕麦开花期/箭筈豌豆结荚前期刈割,以燕麦/箭筈豌豆1∶3比例混播混贮其青贮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箭筈豌豆 混播比例 生育期 混合青贮 品质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典型草地灌丛化对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小龙 胡健 +4 位作者 周青平 曹全恒 孙梅玲 陈雪玲 杨丽雪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01-908,共8页
本文以若尔盖高原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a)、管花忍冬(Lonicera tubuliflora)、高山柳(Salix cupularis)三类典型灌丛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林下灌丛斑块与邻近草地斑块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差异。结果显示:相较于各自草地斑块,高山柳灌丛... 本文以若尔盖高原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a)、管花忍冬(Lonicera tubuliflora)、高山柳(Salix cupularis)三类典型灌丛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林下灌丛斑块与邻近草地斑块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差异。结果显示:相较于各自草地斑块,高山柳灌丛斑块内植被总盖度、生物量、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土壤全量养分与速效养分含量上升;高山绣线菊灌丛斑块除丰富度指数外各项指数均上升,其中总盖度显著上升(P<0.05),土壤全量养分与速效钾含量均上升,而有效磷含量显著下降(P<0.05);管花忍冬灌丛斑块除丰富度指数外,其余植被特征指标均上升,且土壤全钾、全磷、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同样上升,而土壤全氮与速效钾含量下降。本研究可为不同优势灌木的高寒草地灌丛化控制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灌木入侵 植物群落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青藏东缘若尔盖高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雪玲 孙梅玲 +3 位作者 吕一河 胡健 杨丽雪 周青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6-315,共10页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而生态恢复工程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变化特征的影响尚未明晰。以若尔盖高原为例,采用2000、2010和2015年3期影像资料,对2000—2010和2010—2015年土地利...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而生态恢复工程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变化特征的影响尚未明晰。以若尔盖高原为例,采用2000、2010和2015年3期影像资料,对2000—2010和2010—2015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面积为289.90 km^(2),主要表现为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分别增加37.29和105.27 km^(2),以及湿地面积减少129.57 km^(2);(2)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促使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生态恢复工程促进湿地的恢复,减少了耕地面积,使灌丛和林地面积保持相对稳定;(3)生态恢复工程是若尔盖高原湿地面积增加的关键因素,防沙治沙工程是减缓若尔盖县和红原县沙地面积扩张的影响因素之一,气候变化是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次要因素。加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可为区域土地利用优化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变化特征 生态恢复工程 驱动因素分析
下载PDF
川西北沙地植被恢复对土壤碳氮磷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曹全恒 胡健 +4 位作者 陈雪玲 孙梅玲 刘小龙 杨丽雪 周青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3-531,共9页
本文以川西北退化草地植被恢复区自然放牧草地(NGG)、围栏封育沙化草地(FEDG)、自然灌丛草地(NS)和人工种植高山柳沙化草地(SCDG)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群落调查与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探讨川西北自然与人工恢复沙化草地土壤碳氮磷及生态... 本文以川西北退化草地植被恢复区自然放牧草地(NGG)、围栏封育沙化草地(FEDG)、自然灌丛草地(NS)和人工种植高山柳沙化草地(SCDG)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群落调查与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探讨川西北自然与人工恢复沙化草地土壤碳氮磷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除土壤全磷储量外,所选草地植被类型在0~60 cm土层土壤碳、氮、磷的含量、储量和比值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全磷含量高低顺序为NS>FEDG>NGG>SCDG,除氮磷比(N∶P)外,其余土壤指标高低顺序为NS>NGG>FEDG>SCDG,土壤全磷储量在NS显著高于其它类型(P<0.05)。4类植被类型的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及NS和NGG的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除N∶P外,NGG和NS的土壤碳氮比(C∶N)、碳磷比(C∶P)都随土壤土层深度的加深而显著降低(P<0.05)。自然灌丛草地比自然草地和人工植被恢复沙地具有更高的土壤养分含量,可作为沙地生态恢复模式进一步优化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化草地 灌丛草地 人工恢复 土壤化学计量
下载PDF
复合乳酸菌和留茬高度对倒伏燕麦青贮品质调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永梅 关皓 +7 位作者 李海萍 汪辉 陈有军 贾志锋 刘文辉 陈仕勇 梁骥 周青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858-3866,共9页
为探究复合乳酸菌和留茬高度对倒伏燕麦青贮品质的影响和最佳调制手段,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4个处理未接种复合乳酸菌,留茬高度为0 cm(H_(1)),15 cm(H_(2)),30 cm(H_(3)),45 cm(H_(4));4个处理在留茬高度基础上分别接种等量复合乳酸菌,即... 为探究复合乳酸菌和留茬高度对倒伏燕麦青贮品质的影响和最佳调制手段,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4个处理未接种复合乳酸菌,留茬高度为0 cm(H_(1)),15 cm(H_(2)),30 cm(H_(3)),45 cm(H_(4));4个处理在留茬高度基础上分别接种等量复合乳酸菌,即为JH_(1),JH_(2),JH_(3),JH_(4)。结果表明:青贮60 d后,接种复合乳酸菌降低青贮干物质损失、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pH、乙酸、氨态氮/总氮、丙酸含量,增加青贮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蛋白质和乳酸含量(P<0.05);青贮后未检测到霉菌、酵母菌、肠杆菌和丁酸;JH_(4)处理粗蛋白质最高、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pH和丙酸含量最低。利用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发现,JH_(4)处理(接种复合乳酸菌+留茬高度为45 cm)青贮品质最佳,是倒伏燕麦青贮品质调控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伏燕麦 留茬高度 复合乳酸菌 青贮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