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升四川藏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路径的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叙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47,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藏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环境、地域等特殊性,与发达地区比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不匹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藏区公共服务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藏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环境、地域等特殊性,与发达地区比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不匹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藏区公共服务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它是不断凝聚人心、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平台,是传承藏民族优秀文化、推动区域民族文化不断现代化的基础平台,更是反分裂维护稳定的舆论平台和思想武器。当前藏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着内容建设的特殊性未得到充分体现,供需脱节较严重;渠道建设散点化,全域覆盖不均衡;能力建设相对滞后,服务效能整体偏低;决策体制倒挂,项目建设碎片化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从省级统筹、体制改革、内容建设和渠道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路径
下载PDF
提升突发公共危机中公共传播体系的治理能力——以“共识”形成机制为视角 被引量:3
2
作者 周珣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74,共10页
在突发公共危机预警、化解、修复的过程中贯穿着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在公共治理视域下,不同参与者之间信息整合带来的“共识”程度越高,就越有益于突发公共危机的应对。危机治理的不同主体倾向不同的传播媒体,构成“公共传... 在突发公共危机预警、化解、修复的过程中贯穿着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在公共治理视域下,不同参与者之间信息整合带来的“共识”程度越高,就越有益于突发公共危机的应对。危机治理的不同主体倾向不同的传播媒体,构成“公共传播体系”,在运行中发挥着“知识”“观点”和“诉求”的治理功能,影响着治理“共识”的最终形成。从我国既往的应急管理实践来看,公共传播体系尚存在诸多矛盾冲突,在不同阶段和层次上影响到“共识”的形成,也影响到突发公共危机应对的全过程。因此,以治理逻辑和传播逻辑耦合为起点,构筑“互补和互动”的机制,优化“知识”“观点”和“诉求”信息系统之间的兼容功能,即优化“共识”的形成机制,是推动我国应急管理建设和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危机 公共传播体系 共识 互补与互动的机制
下载PDF
“融”入网格化治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运行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珣 《新闻知识》 2020年第5期33-39,共7页
政府治理的范式与现代传媒的范式不断嵌入耦合,县级融媒体与网格化治理策略互动衔接,通过深化技术化治理、统筹条块信息割据、纠偏治理主客体关系的逻辑构建实现媒介产品形态与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的结构性内爆。在该逻辑下,县级融媒体中... 政府治理的范式与现代传媒的范式不断嵌入耦合,县级融媒体与网格化治理策略互动衔接,通过深化技术化治理、统筹条块信息割据、纠偏治理主客体关系的逻辑构建实现媒介产品形态与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的结构性内爆。在该逻辑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实体化运行需要以舆论场域效应,综合公共服务效应以及协同治理效应为圭臬,最大化地发挥传媒在社会治理领域中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 网格化治理 治理融媒化
下载PDF
中国佛教兴起的历史契机
4
作者 邓曦 《新丝路(下旬)》 2019年第24期169-170,共2页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大致经过东汉的准备期,在魏晋南北朝开始兴起,至唐宋达到全盛,宋代以后开始衰落。中国佛教的兴起与衰落和中国历史政治的变迁有着紧密的关系。本文着重论述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佛教传播发展的关系,认为...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大致经过东汉的准备期,在魏晋南北朝开始兴起,至唐宋达到全盛,宋代以后开始衰落。中国佛教的兴起与衰落和中国历史政治的变迁有着紧密的关系。本文着重论述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佛教传播发展的关系,认为前者是佛教在六朝时期兴起的重要促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 兴起 历史契机
下载PDF
儒家孝道的生命哲学层次结构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后卿 李仁君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88,157,共7页
儒家孝道从个体生命意识出发,通过仁爱精神、血缘意识和推恩法则在天地万物生命体之间建立了一种纽带连接和互动关系,把生命意识从个体道德到家庭伦理、家族伦理、社会伦理以至于生态伦理一层一层向外不断扩展和推广,体现了儒家独特的... 儒家孝道从个体生命意识出发,通过仁爱精神、血缘意识和推恩法则在天地万物生命体之间建立了一种纽带连接和互动关系,把生命意识从个体道德到家庭伦理、家族伦理、社会伦理以至于生态伦理一层一层向外不断扩展和推广,体现了儒家独特的生命价值观和对永恒意义的追求。儒家孝道的生命哲学认为万物生命相通相融、合为一体,最终完成了传统生命观从个体意识到万物生命意识的动态扩展,从而构架起了儒家生命哲学意蕴的层次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孝道 个体生命意识 万物生命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