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金针菇常用栽培基质配方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苗人云 唐利民 +6 位作者 周洁 田大福 叶小金 谭伟 甘炳成 唐杰 黄忠乾 《中国食用菌》 2014年第6期20-25,共6页
为了改变四川各主产区金针菇栽培料配方纷繁杂乱,差异较大的现状,筛选出成都平原地区高产、高栽培效益的配方,将现在四川金针菇主产区(郫县、峨眉、大邑、崇州、简阳、金川)7个生产上常用配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冬末早春出菇,崇州... 为了改变四川各主产区金针菇栽培料配方纷繁杂乱,差异较大的现状,筛选出成都平原地区高产、高栽培效益的配方,将现在四川金针菇主产区(郫县、峨眉、大邑、崇州、简阳、金川)7个生产上常用配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冬末早春出菇,崇州和大邑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较快(0.281 cm·d-1和0.260 cm·d-1),菌丝生长势强,污染率较低(3.33%和0),外观品质好,鲜菇产量高(0.846 kg·袋-1和0.86 kg·袋-1),生物学效率高(63.656%和64.741%),而且经济效益好(1.518元袋和1.365元袋)。研究认为在成都平原冬末早春出菇时,可以因地制宜地使用崇州和大邑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四川主产区 栽培料配方 产量 生物学效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四川金针菇与毛木耳双季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忠乾 谭伟 +2 位作者 郑林用 唐利民 苗人云 《食用菌》 2013年第2期49-50,共2页
针对四川食用菌栽培情况,利用金针菇和毛木耳适宜一高一低温度栽培的特点,一菇一耳轮作,形成金针菇与毛木耳双季高效栽培技术,提高菇棚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
关键词 金针菇 毛木耳 双季 高效栽培技术
下载PDF
四川省食用菌科技示范县品种及菌种调查研究(连载一)——栽培种类与使用品种
3
作者 谭伟 周洁 +4 位作者 郭勇 王仁峰 黄忠乾 甘炳成 彭卫红 《中国食用菌》 2012年第5期60-61,共2页
介绍了四川食用菌的资源优势、优势区域、产值产量以及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2009年~2011年连续3年跟踪调查结果,汇总了四川省食用菌科技示范县的主要栽培种类、使用品种或菌株,以及它们的来源,提出在生产第一线上存在着菌株、品... 介绍了四川食用菌的资源优势、优势区域、产值产量以及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2009年~2011年连续3年跟踪调查结果,汇总了四川省食用菌科技示范县的主要栽培种类、使用品种或菌株,以及它们的来源,提出在生产第一线上存在着菌株、品种、菌种和新品种的概念混淆不清的问题,分析探讨了这4个名词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食用菌 栽培种类 栽培品种或菌株 菌株 品种 菌种和新品种关系
下载PDF
四川省食用菌科技示范县品种及菌种调查研究(连载三)——菌种生产与菌种销售
4
作者 谭伟 周洁 +4 位作者 郭勇 王仁峰 黄忠乾 甘炳成 彭卫红 《中国食用菌》 2013年第1期54-55,共2页
报告了四川省3个食用菌科技示范县(金堂县、蓬溪县和通江县)的菌种供求、菌种质量、菌政管理等方面的调查结果。提出食用菌产区时有菌种质量纠纷的问题,遇到重大菌种质量纠纷问题时建议采取司法途径予以解决。
关键词 食用菌 菌种供求 菌种质量 菌种管理 菌种质量纠纷
下载PDF
四川省食用菌科技示范县品种及菌种调查研究(连载二)——菌种生产与菌种销售
5
作者 谭伟 周洁 +4 位作者 郭勇 王仁峰 黄忠乾 甘炳成 彭卫红 《中国食用菌》 2012年第6期64-65,共2页
报告了四川省3个食用菌科技示范县的菌种保藏方法、菌种贮藏方法、菌种生产企业、菌种销售地区和销售价格等菌种生产与销售调查结果。提出了菌种生产中存在着"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和"劳动用工紧张、工价大幅上涨... 报告了四川省3个食用菌科技示范县的菌种保藏方法、菌种贮藏方法、菌种生产企业、菌种销售地区和销售价格等菌种生产与销售调查结果。提出了菌种生产中存在着"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和"劳动用工紧张、工价大幅上涨"两个主要问题。建议采取开展菌种生产技术培训和政府给予菌种直接补贴及生产机械设备补贴等措施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种保藏 菌种生产 主要问题 政府补贴
下载PDF
我国草菇生产现状及四川草菇发展面临的问题 被引量:13
6
作者 郭勇 彭卫红 +2 位作者 甘炳成 黄忠乾 喻先素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B12期124-126,共3页
对我国草菇生产现状及四川草菇发展趋势和面临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我国草菇生产的资源利用、地理分布、栽培模式以及发展趋势等内容 ,提出我国草菇生产要做到继续稳定总产量的基础上更注重质量 ;在发展传统生产模式同步发展工厂化... 对我国草菇生产现状及四川草菇发展趋势和面临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我国草菇生产的资源利用、地理分布、栽培模式以及发展趋势等内容 ,提出我国草菇生产要做到继续稳定总产量的基础上更注重质量 ;在发展传统生产模式同步发展工厂化栽培模式 ;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生产 四川 草类资源 栽培模式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四川地震灾区黄背木耳产业受灾情况及救灾对策
7
作者 甘炳成 刘本洪 《四川农业科技》 2008年第6期14-,共1页
黄背木耳是四川大宗栽培食用菌,具有易栽培、抗病力强、产量高、效益稳定等特点,全省年栽培量一直稳定在4亿袋以上,产值超过13亿元,是广大黄背木耳产区农户的一条重要致富途径。四川黄背木耳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什邡、彭州、中江、金堂等地... 黄背木耳是四川大宗栽培食用菌,具有易栽培、抗病力强、产量高、效益稳定等特点,全省年栽培量一直稳定在4亿袋以上,产值超过13亿元,是广大黄背木耳产区农户的一条重要致富途径。四川黄背木耳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什邡、彭州、中江、金堂等地,而该地区正是四川5.12大地震的受灾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富途径 救灾对策 栽培食用菌 四川地震 受灾区域 栽培量 金堂 菌袋 农科院副院长 湔底镇
下载PDF
段木银耳菌渣栽培毛木耳配方初筛
8
作者 张洁 罗建华 +9 位作者 刘宏平 叶雷 张波 马世均 陈顺 杨学圳 李小林 周清平 谭伟 刘如县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3期44-46,49,共4页
目的:以段木银耳菌渣为主料栽培毛木耳,筛选出适宜配方,为段木银耳菌渣资源循环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5个段木银耳菌渣配方栽培毛木耳,考察其菌丝长势、菌丝生长速度、料袋污染率、耳片经济性状、生物转化率及经济效益。结果:配方(2... 目的:以段木银耳菌渣为主料栽培毛木耳,筛选出适宜配方,为段木银耳菌渣资源循环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5个段木银耳菌渣配方栽培毛木耳,考察其菌丝长势、菌丝生长速度、料袋污染率、耳片经济性状、生物转化率及经济效益。结果:配方(2)、配方(3)为高产优质配方,栽培的毛木耳袋产量(干耳)达166.10 g、160.35 g,万袋利润均较配方(1)(CK)高约12%,且耳片表面积大。结论:试验为段木银耳菌渣资源再利用提供了新途径,丰富了毛木耳新型配方基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 段木 菌渣 配方筛选 产量 生物转化率
下载PDF
通江银耳生产困境及对策
9
作者 刘如县 谭伟 +5 位作者 罗建华 刘宏平 张波 叶雷 李小林 张洁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20-123,共4页
通过调研分析通江银耳产业,目前存在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缺乏科技增收意识和科学技术创新不够3个主要生产表现特征,陷入了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效益参差不齐和科技滞后产业发展的3大现实困境。建议选育和使用区域化优良栽培新品种、... 通过调研分析通江银耳产业,目前存在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缺乏科技增收意识和科学技术创新不够3个主要生产表现特征,陷入了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效益参差不齐和科技滞后产业发展的3大现实困境。建议选育和使用区域化优良栽培新品种、创新应用轻简生产设施及配套技术、深究数量化参数完善环境调控技术、研究精深加工工艺技术开发新产品和制定科学生产技术规程并宣贯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江银耳 生产表现特征 生产困境 科技对策
下载PDF
茶渣作为主料栽培姬菇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苗人云 谭伟 +7 位作者 周洁 曹雪莲 叶小金 唐杰 黄忠乾 彭卫红 甘炳成 郑林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4-168,共5页
以提取过茶多酚的茶叶——"茶渣"作为主料栽培姬菇(Pleurotus spp.),设计包括对照(CK,主产区常用栽培基质配方)在内的7个栽培基质配方处理,开展栽培出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配方4处理(50%茶渣)的鲜菇单产(0.733 kg/袋)最高,高... 以提取过茶多酚的茶叶——"茶渣"作为主料栽培姬菇(Pleurotus spp.),设计包括对照(CK,主产区常用栽培基质配方)在内的7个栽培基质配方处理,开展栽培出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配方4处理(50%茶渣)的鲜菇单产(0.733 kg/袋)最高,高出CK(0.464 kg/袋)0.269 kg/袋;生物学效率(97.69%)最高,高出CK(74.24%)23.45%;栽培鲜菇利润(0.72元/袋)最高,高出CK(0.05元/袋)0.67元/袋;且子实体含有茶多酚成分。由此可得,采用50%主料茶渣的配方4处理栽培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可在姬菇的生产上示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菇 茶渣 栽培料配方 鲜菇产量 栽培利润 茶多酚含量
下载PDF
毛木耳栽培基质替代原料初步筛选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谭伟 郭勇 +6 位作者 周洁 贾定洪 苗人云 王国英 王仁峰 黄忠乾 郑林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43-1049,共7页
针对近年毛木耳栽培主要原料棉籽壳和木屑玉米芯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现实问题,在主产区现有栽培料配方(对照配方CK1和CK2)基础上,设计了16个毛木耳栽培料配方,以稻秆、玉米秆、油菜秆、棉花秆、桑枝屑和菌渣部分或全部替代棉籽壳和杂木屑,... 针对近年毛木耳栽培主要原料棉籽壳和木屑玉米芯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现实问题,在主产区现有栽培料配方(对照配方CK1和CK2)基础上,设计了16个毛木耳栽培料配方,以稻秆、玉米秆、油菜秆、棉花秆、桑枝屑和菌渣部分或全部替代棉籽壳和杂木屑,进行毛木耳(黄耳10号)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1的生长速度(1.08 mm/d)快于CK1(0.92 mm/d)、菌丝生长势表现一般,菌丝长满菌袋较快(82 d)、子实体原基形成较早(96 d)、鲜耳百片重较高(4576.5 g/百片)、鲜耳片厚度较厚(2.00 mm/片)、子实体泡发率高(961.54%);鲜耳产量最高(0.918 kg/袋),高于CK1(0.807 kg/袋)13.75%但差异不显著、高出CK2(0.608 kg/袋)50.99%,且差异显著。笔者认为毛木耳生产中可以因地制宜地逐步推广使用栽培料配方1(30%棉籽壳、30%玉米芯、30%桑枝屑和10%固定辅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 栽培料配方 鲜耳产量
下载PDF
毛木耳微喷灌出耳水分管理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谭伟 张建华 +7 位作者 郭勇 周洁 苗人云 王国英 王仁峰 贾定洪 黄忠乾 郑林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5-190,共6页
针对四川毛木耳主产区栽培出耳棚实际情况,根据毛木耳出耳期间对水分需求规律,初步设计和构建出了毛木耳微喷灌设施系统,提出了毛木耳加湿节水栽培的机械与管网匹配参数,开展了微喷灌技术应用于毛木耳出耳水分管理效果的试验。初步试验... 针对四川毛木耳主产区栽培出耳棚实际情况,根据毛木耳出耳期间对水分需求规律,初步设计和构建出了毛木耳微喷灌设施系统,提出了毛木耳加湿节水栽培的机械与管网匹配参数,开展了微喷灌技术应用于毛木耳出耳水分管理效果的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微喷灌与人工喷灌相比,其总用工量减少56.14%,总用水量减少27.08%,总用电量减少20.65%,省工、节水和节能的效果非常显著。笔者认为,该设施应用于毛木耳生产,对于缓解和解决目前农事劳动力紧缺和农业单位用工费用大幅度上涨问题,节约管水用工成本、提高毛木耳栽培经济效益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其示范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 微喷灌 出耳水分管理 用工量 用电量 用水量 效果
下载PDF
姬菇258和金凤2-1杂交构建姬菇新菌株 被引量:5
13
作者 谭伟 周洁 +6 位作者 曹雪莲 苗人云 贾定洪 黄忠乾 甘炳成 彭卫红 郑林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55-2660,共6页
以姬菇258和金凤2-1为亲本,单孢杂交,获得杂交菌株81株。通过定性出菇表明,其中44号、6号、115号和7号菌株子实体形态具有姬菇的典型特征。通过拮抗反应、ISSR分子标记及聚类分析表明,这4株姬菇新菌株与亲本之间存在遗传差异,证实了杂... 以姬菇258和金凤2-1为亲本,单孢杂交,获得杂交菌株81株。通过定性出菇表明,其中44号、6号、115号和7号菌株子实体形态具有姬菇的典型特征。通过拮抗反应、ISSR分子标记及聚类分析表明,这4株姬菇新菌株与亲本之间存在遗传差异,证实了杂交姬菇新菌株的真实性;4株新菌株之间也各自保持着个体遗传上的独立和稳定,即构建创制出了4株杂交姬菇新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菇258 金凤2-1 单孢杂交 出菇试验 姬菇特征 拮抗反应 ISSR标记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姬菇栽培基质替代原料初步筛选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忠乾 苗人云 +4 位作者 谭伟 周洁 郭勇 唐利民 郑林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37-1142,共6页
针对近年姬菇栽培主要原料之一的稻草粉价格大幅度上涨,栽培成本不断增加,导致栽培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的现实问题,在主产区现有栽培料配方(CK)基础上,设计了6个姬菇栽培料配方,以农村丰富的玉米杆、油菜杆、小麦杆、猕猴桃枝、桑枝屑、高... 针对近年姬菇栽培主要原料之一的稻草粉价格大幅度上涨,栽培成本不断增加,导致栽培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的现实问题,在主产区现有栽培料配方(CK)基础上,设计了6个姬菇栽培料配方,以农村丰富的玉米杆、油菜杆、小麦杆、猕猴桃枝、桑枝屑、高粱壳等资源部分替代稻草,进行姬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5(添加高粱壳)的菌丝生长势强、生长速度最快(0.92 cm/d),鲜菇产量最高(0.77 kg/袋),高出CK(0.71 kg/袋)的8.45%,且差异显著;S级菇比例最高(69.68%),即优质菇的比例最高,高出CK(63.88%)的9.08%;其鲜菇利润(1.21元/袋)和盐渍菇利润(1.24元/袋)都最高,分别高出CK的9.1%和21.57%,这一配方部分替代料稻草,栽培经济效益高,可在生产上示范应用。认为姬菇培养料的最适宜C/N为(28~2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菇 栽培料配方 商品菇率 分级菇比例 鲜菇产量 栽培利润 最适宜C N
下载PDF
姬菇杂交菌株的出菇产量及商品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谭伟 郭勇 +1 位作者 周洁 贾定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99-1605,共7页
通过对40株姬菇杂交菌株与2个亲本菌株进行栽培出菇试验,考察其出菇产量和商品性状。结果表明:40个杂交菌株与亲本J2-1的平均单产比较,其中有29个杂交菌株的平均单产高于亲本,13个杂交菌株(506、36、16、66、58、670、238、444、185、29... 通过对40株姬菇杂交菌株与2个亲本菌株进行栽培出菇试验,考察其出菇产量和商品性状。结果表明:40个杂交菌株与亲本J2-1的平均单产比较,其中有29个杂交菌株的平均单产高于亲本,13个杂交菌株(506、36、16、66、58、670、238、444、185、296、258、191和203)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9个杂交菌株(58、670、238、444、185、296、258、191和203)的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对具有典型姬菇特征的7个杂交菌株(36、41、68、71、258、432、608)与2个亲本菌株进行菇体商品性比较表明,4个菌株(608、36、258、432)是商品性较好的杂交菌株,其中杂交菌株432综合商品性状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菇 杂交菌株 出菇产量 菇体分级 商品性状
下载PDF
银杏林下套种白及和羊肚菌的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苗人云 刘天海 +8 位作者 干雪梅 包国芳 邓玲 罗建华 唐杰 黄忠乾 彭卫红 甘炳成 谭昊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3-72,共10页
为充分利用银杏苗圃林下的生态空间,基于白及(Bletilla striata)和羊肚菌(Morchella spp.)各自的生态与生理需求,并借鉴投资组合理论中的风险分散策略,采用白及和羊肚菌作为林下经济作物合理地套种在银杏苗木的林下空间。介绍了银杏苗... 为充分利用银杏苗圃林下的生态空间,基于白及(Bletilla striata)和羊肚菌(Morchella spp.)各自的生态与生理需求,并借鉴投资组合理论中的风险分散策略,采用白及和羊肚菌作为林下经济作物合理地套种在银杏苗木的林下空间。介绍了银杏苗木、白及、羊肚菌各自的生理特征和栽培技术,详述了银杏苗木-白及-羊肚菌3层复合套种的栽培模式,包括株距要求和田间管理等细节。描述和分析了银杏苗木、白及、羊肚菌单独栽培、两两组合套种和三者复合套种的风险和收益,对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区分。结果表明,将投资小、回报周期长、风险低的银杏,投资成本、回报周期、风险水平均为中等的白及和投资大、回报周期短、风险高的羊肚菌科学地整合到同一套林下生态系统中进行栽培,不仅大幅提高了种植户的收入回报,还能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保障种植户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白及 羊肚菌 林下套种 风险分散 非系统性风险
下载PDF
侧耳属种间杂交选育白色高产菌株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伟 周洁 +4 位作者 曹雪莲 苗人云 甘炳成 黄忠乾 彭卫红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4,F0003,共6页
以白黄侧耳(Pleurotus cornucopiae)菌株姬菇258和糙皮侧耳(P.ostreatus)菌株青平1号为亲本,单孢杂交,选育出两株白色优质高产姬菇新菌株28号和41号菌株。28号和41号菌株的出菇单产较生产上主栽菌株西德33(对照)增产19.2%和19.1%;28号... 以白黄侧耳(Pleurotus cornucopiae)菌株姬菇258和糙皮侧耳(P.ostreatus)菌株青平1号为亲本,单孢杂交,选育出两株白色优质高产姬菇新菌株28号和41号菌株。28号和41号菌株的出菇单产较生产上主栽菌株西德33(对照)增产19.2%和19.1%;28号和41号菌株商品菇比例(88.6%和85.6%)高于对照西德33(71.8%),即菇体商品性优于对照;综合体现出了亲本菌株姬菇258的优质丰产性和亲本青平1号的白色菌盖菇体特征。拮抗试验和ISSR标记试验表明,28号和41号菌株与亲本具有遗传差异,即为不同于亲本的新菌株。研究认为,28号和41号菌株具有"姬菇"的典型商品性特征,是2株优质高产的白色姬菇新菌株,可做进一步的中间试验和示范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杂交 单孢杂交 出菇单产 商品菇比例 拮抗试验 ISSR标记
下载PDF
花生壳作为姬菇栽培主原料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苗人云 黄忠乾 +6 位作者 李小林 周洁 唐杰 谭昊 谭伟 彭卫红 甘炳成 《中国食用菌》 2015年第5期9-13,16,共6页
为了解决近年白黄侧耳(姬菇)(Pleurotus cornucopiae)栽培主料稻草粉、棉籽壳、玉米芯等价格上涨,栽培成本不断增加,栽培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的问题,开展利用花生壳作为主要原料栽培姬菇的可行性研究。选用四川姬菇主产区常用栽培基质配方... 为了解决近年白黄侧耳(姬菇)(Pleurotus cornucopiae)栽培主料稻草粉、棉籽壳、玉米芯等价格上涨,栽培成本不断增加,栽培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的问题,开展利用花生壳作为主要原料栽培姬菇的可行性研究。选用四川姬菇主产区常用栽培基质配方作为试验对照(CK);以对照配方为基础,调整棉籽壳、稻草和花生壳用量的比例,设计6个基质配方。结果表明,配方6(30%花生壳)的鲜菇产量最高(0.528 kg·袋-1),高出CK(0.464 kg·袋-1)13.79%;生物学效率最高(77.95%),高出CK(74.24%)3.71%;栽培鲜菇利润(0.21元/袋)和栽培盐渍菇利润(0.10元/袋)都最高,分别高出CK的0.16元/袋和0.23元/袋。生产中可采用花生壳作为栽培姬菇的主原料,其用量比例为30%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菇 花生壳 栽培料 产量 栽培利润
下载PDF
羊肚菌A1菌株菌丝体的培养特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洁 谭伟 +4 位作者 曹雪莲 苗人云 彭卫红 黄忠乾 甘炳成 《中国食用菌》 2016年第4期12-17,共6页
设计8种碳源、8种氮源、6个梯度温度和8个梯度pH值的试验,对羊肚茵(Morchellaimportuna)A1菌株进行培养,观察其菌落菌丝体生长势和测定茵丝生长速度,比较分析其菌丝体最适培养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羊肚茵A1菌株菌丝体培养的最适碳... 设计8种碳源、8种氮源、6个梯度温度和8个梯度pH值的试验,对羊肚茵(Morchellaimportuna)A1菌株进行培养,观察其菌落菌丝体生长势和测定茵丝生长速度,比较分析其菌丝体最适培养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羊肚茵A1菌株菌丝体培养的最适碳源为甘露醇和阿拉伯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NH4)2SO4,最适温度为15℃~25℃,最适pH值为4.5~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菌丝体 碳源 氮源 温度 pH值 生长势 生长速度
下载PDF
羊肚菌营养袋制作原料的化学成分分析及配方优化 被引量:16
20
作者 苗人云 刘天海 +5 位作者 罗建华 唐利民 黄忠乾 彭卫红 甘炳成 谭昊 《食药用菌》 2020年第2期112-118,共7页
为优化羊肚菌营养袋的原料组成与配比,以食药用菌栽培基质中常用的4种秸秆及谷壳、麦粒、麦麸,通过主成分分析归纳各原料的营养组成属性,设计出9个营养袋配方进行栽培试验,比较出菇产量,得出高产营养袋原料组合为谷壳和麦粒;再以谷壳与... 为优化羊肚菌营养袋的原料组成与配比,以食药用菌栽培基质中常用的4种秸秆及谷壳、麦粒、麦麸,通过主成分分析归纳各原料的营养组成属性,设计出9个营养袋配方进行栽培试验,比较出菇产量,得出高产营养袋原料组合为谷壳和麦粒;再以谷壳与麦粒按11种不同的重量比混合制成营养袋进行栽培试验,综合考量制作成本、出菇产量、经济效益等因素后,最终得到高产高效的羊肚菌营养袋配方(重量比)为谷壳19%、麦粒79%、石灰1%、石膏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营养袋 化学成分 碳氮比 配方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