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音乐学院刘立云教授、赵崇华教授主编《世纪回声——王光祈研究新论》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1
作者 《音乐探索》 2020年第4期14-14,共1页
由四川音乐学院刘立云教授、赵崇华教授主编的《世纪回声——王光祈研究新论》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王光祈社会改造思想、音乐思想、教育思想、外交思想,以及王光祈与五四时期名刊名人关系为中心,全面总结、回顾了自1924年... 由四川音乐学院刘立云教授、赵崇华教授主编的《世纪回声——王光祈研究新论》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王光祈社会改造思想、音乐思想、教育思想、外交思想,以及王光祈与五四时期名刊名人关系为中心,全面总结、回顾了自1924年至2017年间中外王光祈学术研究历程,并对当下研究热点进行了较为详实的梳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音乐学院 王光祈 赵崇 刘立云 名刊 研究历程 研究热点 回声
下载PDF
数字时代下:艺术学理论的跨学科融合与学科未来发展猜想
2
作者 张砾殳 《教育进展》 2024年第7期1465-1471,共7页
当前,跨学科对于各个学科来说都是十分重要议题。作为艺术学理论专业面对学科调整,必须对学科进行重新审视,数字时代的到来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认识到在当今环境中需要做的方向,如何融合多学科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入艺术理论研究中。... 当前,跨学科对于各个学科来说都是十分重要议题。作为艺术学理论专业面对学科调整,必须对学科进行重新审视,数字时代的到来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认识到在当今环境中需要做的方向,如何融合多学科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入艺术理论研究中。我们要在数字时代下探索艺术学理论,看到当下产生的新型方式对艺术学理论带来的好处与挑战。通过猜想,寻找数字时代能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等方面能够做出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艺术学理论 跨学科
下载PDF
艺术管理发展的经验启示——评《艺术管理学导论》
3
作者 付斌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I0033-I0033,共1页
艺术管理是一门理论和应用性结合很强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新兴的领域。经济学、金融学、营销学、会计学、艺术鉴赏学等不同的学科渗透其中。国外的许多知名院校都设有艺术管理专业,为行业培养出了许多高素质人才,同时也推动了艺术管理... 艺术管理是一门理论和应用性结合很强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新兴的领域。经济学、金融学、营销学、会计学、艺术鉴赏学等不同的学科渗透其中。国外的许多知名院校都设有艺术管理专业,为行业培养出了许多高素质人才,同时也推动了艺术管理专业的发展。艺术管理专业是培养人们艺术与管理的相关能力、全面开发人们潜质的一门学科。这一专业通过开设与艺术管理相关的艺术生产、艺术市场营销、艺术经纪、知识产权、文化法规、公关、广告等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各种艺术门类的规律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知识产权 艺术管理专业 艺术鉴赏 营销学 学科渗透 会计学 经济学
下载PDF
四川石渠民间石刻艺术与当地乡村振兴网络推广方案
4
作者 季欣怡 格桑梅朵 《时代人物》 2023年第18期4-6,共3页
四川石渠民间石刻艺术作为地方文化符号的载体之一,在藏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蕴含丰富的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但由于石渠地处偏远、环境恶劣、信息闭塞等诸多因素,造成四川石渠民间石刻艺术并不为世人所熟... 四川石渠民间石刻艺术作为地方文化符号的载体之一,在藏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蕴含丰富的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但由于石渠地处偏远、环境恶劣、信息闭塞等诸多因素,造成四川石渠民间石刻艺术并不为世人所熟知。本文立足于四川石渠民间石刻艺术现状,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探究民间石刻赋能乡村振兴的多元途径。推动乡村振兴与传统民间艺术的互洽,促进石渠民间石刻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弘扬传统民间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石渠 民间石刻 乡村振兴 网络推广
下载PDF
论艺术史研究的“整体观”
5
作者 吴军 《极目》 2024年第2期8-12,共5页
艺术史研究作为艺术学理论研究的三大基础方向之一,是研究各门类艺术发展脉络及其一般性特点的重要方向。艺术史研究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构成艺术史的各门类艺术,以及作为艺术作品创造者与艺术史发展推动者的艺术家,乃至不同时期... 艺术史研究作为艺术学理论研究的三大基础方向之一,是研究各门类艺术发展脉络及其一般性特点的重要方向。艺术史研究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构成艺术史的各门类艺术,以及作为艺术作品创造者与艺术史发展推动者的艺术家,乃至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欣赏者。他们既是艺术史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艺术史研究的重点对象。这就使得艺术史研究应当从一种比较宏观的角度对艺术史进行一种“整体”的把握,以便更好地进行艺术史研究,即艺术史研究应当具备“整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 整体观 门类艺术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论禅观体验下的“心性”艺术精神——以贯休《十六罗汉图》为例
6
作者 王玺哲 张珈瑜 《极目》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主张“不立文字”“明心见性”的禅宗,将参禅悟道的精髓归结为“悟”的禅观体验,这种悟道的禅观体验与艺术体验相通,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悟”来体会其“妙”境,并逐渐打破道释画的宗教性,直指人内心的禅观体验。五代禅僧贯休所作... 主张“不立文字”“明心见性”的禅宗,将参禅悟道的精髓归结为“悟”的禅观体验,这种悟道的禅观体验与艺术体验相通,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悟”来体会其“妙”境,并逐渐打破道释画的宗教性,直指人内心的禅观体验。五代禅僧贯休所作《十六罗汉图》便从艺术主题、艺术造型与整个艺术活动,体现了禅宗“三无”禅观体验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休 禅观体验 《十六罗汉图》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下载PDF
社会环境视角下的清代艺术概况研究
7
作者 陈安安 《天工》 2023年第15期21-23,共3页
清代的各类艺术之所以取得了辉煌成就,除了继承前代的艺术成果,还与其社会环境紧密相连。阐述科技、工艺、经济、文化交流等对艺术发展的影响,力图得出清代艺术之所以呈现出百花齐放状态的缘由,并试图探讨对当今艺术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清代 艺术 社会环境
下载PDF
成都本土爵士音乐文化传播现状及发展
8
作者 崔曦韵 汤伟 《戏剧之家》 2023年第3期77-79,共3页
多元包容的精神内核让西方爵士乐在20世纪风靡全球,随着形式不断演变、发展,爵士乐与不同国度的文化交融碰撞,塑造了本土爵士乐的符号化特征。四川成都作为内陆城市,是西南地区不同文化的聚集地,构建开放包容的生态环境与爵士乐的文化... 多元包容的精神内核让西方爵士乐在20世纪风靡全球,随着形式不断演变、发展,爵士乐与不同国度的文化交融碰撞,塑造了本土爵士乐的符号化特征。四川成都作为内陆城市,是西南地区不同文化的聚集地,构建开放包容的生态环境与爵士乐的文化内核不谋而合,由此,当地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音乐样态。爵士乐有多样化的演绎形式,它要求传播者和接受者都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这导致爵士乐在成都的本土化进程发展缓慢。笔者通过实地考察成都爵士专业院校与民间爵士歌手,分析成都爵士乐的发展现状,并针对当前发展状况分析如何利用媒介融合与信息整合等传播途径加快爵士乐在成都的发展与推广,为成都的音乐文化乃至城市文化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爵士乐 传播路径 城市文化
下载PDF
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对传统束缚的反抗和对自由的追求
9
作者 杨鉴松 《极目》 2023年第1期49-55,共7页
抽象表现主义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并以美国为主要阵地的绘画艺术流派。作为抽象表现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杰克逊·波洛克以独特新颖的绘画技法和一反传统的艺术观念,高举表达个性、自由的旗帜,奠定了他在西方艺术史发展历程中... 抽象表现主义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并以美国为主要阵地的绘画艺术流派。作为抽象表现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杰克逊·波洛克以独特新颖的绘画技法和一反传统的艺术观念,高举表达个性、自由的旗帜,奠定了他在西方艺术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并对推动西方现代艺术实现新的发展即“国际当代艺术”①的兴起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表现主义 反传统 个性 自我 自由
下载PDF
释析“味”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立场和态度——以“澄怀味象”为例
10
作者 杨元东 《极目》 2023年第4期3-7,共5页
东晋美术理论家宗炳将审美鉴赏上升到审美理论。他的美学专著《画山水序》中,“澄怀味象”以与前代不同的美学态度与立场引领全篇,成为中国美学史上重要的命题。本文将从“澄怀味象”的理论来源入手,分析其美学韵味,并提炼其中一字——... 东晋美术理论家宗炳将审美鉴赏上升到审美理论。他的美学专著《画山水序》中,“澄怀味象”以与前代不同的美学态度与立场引领全篇,成为中国美学史上重要的命题。本文将从“澄怀味象”的理论来源入手,分析其美学韵味,并提炼其中一字——“味”,阐述其所形成的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方法及其在现代的演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怀味象 审美方法 演化
下载PDF
试论艺术意境对艺术意象的审美体验超越
11
作者 杨鉴松 《极目》 2023年第6期62-66,共5页
意象和意境同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并且二者的概念较为相似,都带有明显的感性审美体验色彩。虽说两者都是在人的主观感性审美活动中呈现的一种审美表述,但艺术意象与艺术意境又具有本质的区别与差异。本文试从艺术意象的感... 意象和意境同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并且二者的概念较为相似,都带有明显的感性审美体验色彩。虽说两者都是在人的主观感性审美活动中呈现的一种审美表述,但艺术意象与艺术意境又具有本质的区别与差异。本文试从艺术意象的感知性审美初体验、艺术意境的感思性审美再体验、艺术意境与艺术意象审美的关系三个方面去论述,分析艺术意境与艺术意象的区别与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意象 艺术意境 审美体验 审美超越
下载PDF
AGI浪潮下Sora何以赋能智慧图书馆建设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克寒 陈纪文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4年第3期12-19,共8页
在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影响下,智慧图书馆成为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缩小社会信息鸿沟以及促进全民阅读和终身学习的智能化、便捷化和高效化的平台。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在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中具有巨大的潜在优势,能够将静态的文字信息... 在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影响下,智慧图书馆成为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缩小社会信息鸿沟以及促进全民阅读和终身学习的智能化、便捷化和高效化的平台。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在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中具有巨大的潜在优势,能够将静态的文字信息转化为生动、直观的视频内容,丰富图书馆的服务场景和形式,满足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和提升服务效能。文章通过深入探讨Sora等AGI赋能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形式,分析图书馆应用Sora所面临的挑战,并为推进智慧图书馆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 AGI SORA 智慧服务
下载PDF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策创新扩散机理与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尹克寒 陈纪文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1,共12页
[目的/意义]量化研究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创新扩散行为,探究其创新扩散机理,有助于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经验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过程]本文基于政策创新扩散理论,以2005年以来党和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为研究对象,以代表性... [目的/意义]量化研究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创新扩散行为,探究其创新扩散机理,有助于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经验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过程]本文基于政策创新扩散理论,以2005年以来党和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为研究对象,以代表性政策为研究案例,以强度、广度、速度与方向为分析维度,以行为现象、过程特征与形态模式为分析内容,探究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创新扩散的机理。[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虽然中央强政策驱动了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创新扩散,但抑制了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创新活力;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创新扩散方向以平行扩散和向下扩散为主,表现出垂直型与“S”型模式;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创新扩散行为体现了政策目标理念的迭代升级,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高质量、均衡化、现代化”新征程。据此,本文从政策引领示范、政策衔接优化及政策地方化创新实践3个方面提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政策 创新
下载PDF
王光祈转向音乐研究的心路历程--兼论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的治世功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廖勇 《音乐探索》 2022年第4期76-84,共9页
自尧舜到孔子,从周朝到汉唐,人们普遍认为“乐以治心”,凭借音乐之力使中国人养成一种富于“谐和性质”的国民思想,进而以谐和态度待人处世并最终达到治理社会之目的,才是中国音乐的根本。生于“礼乐之邦”,深感“中国音乐既那样衰落,... 自尧舜到孔子,从周朝到汉唐,人们普遍认为“乐以治心”,凭借音乐之力使中国人养成一种富于“谐和性质”的国民思想,进而以谐和态度待人处世并最终达到治理社会之目的,才是中国音乐的根本。生于“礼乐之邦”,深感“中国音乐既那样衰落,西洋音乐又这样隔阂”的王光祈,在创办了“少年中国学会”和“工读互助团”后旅欧留学德国的岁月里,抱着此次出国如果仍不能找到正确的救国之路就“最好是到太平洋里与鱼虾作伴侣”的悲壮之志,以记者和社会活动家的敏锐观察之思,在对中西方不同经济、政治、外交与文化发展等的述评中,由最初的学法律和政治经济而改习音乐,从比较研究中西音乐再到力主“创造国乐”以唤起“民族自觉”之心、以国乐陶铸“民族独立思想”。他在继承中华民族独特“礼乐”思想的基础上,找到了延续少年中国运动、开展社会改造、振奋民族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新路径新方法,并为此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激情与心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光祈 音乐研究 心路历程 创造国乐
下载PDF
论古琴与山水的三重审美境界
15
作者 刘弋枫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6,共5页
古琴与山水的审美境界可分为三个层面——山水形象、山水意象和山水意境。琴之山水形象,是古人抚琴听琴喜好山水环境,及用琴曲呈现自然山水的形式美,可曰表层山水。琴之山水意象,是以琴中“山水”比德、兴情,是人之“情”与山水之“景... 古琴与山水的审美境界可分为三个层面——山水形象、山水意象和山水意境。琴之山水形象,是古人抚琴听琴喜好山水环境,及用琴曲呈现自然山水的形式美,可曰表层山水。琴之山水意象,是以琴中“山水”比德、兴情,是人之“情”与山水之“景”的交融,亦即胸中山水。琴之山水意境可体现在“古”“远”“逸”三方面,都是形上性的超越之境,体现了琴人对永恒、无限、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山水形象侧重形式美,山水意象和山水意境侧重内涵美。古琴与自然山水的关系与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儒释道三家的人生态度、古琴自身的艺术特性及审美内涵(情、德、道)都有关系。以山水为题,可引领和贯通古琴艺术诸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 审美境界 山水形象 山水意象 山水意境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角下传统戏曲演出的创新策略 以成都川剧演出活动为例
16
作者 杨洪吕 《福建艺术》 2024年第8期48-52,共5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戏曲在内容产业和新兴媒介崛起的今天,一方面拥抱着由新技术、新媒介和新业态带来的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演出市场式微、创演人才断层、观众群体“老龄化”的挑战。川剧是四川省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传统艺术表演形式... 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戏曲在内容产业和新兴媒介崛起的今天,一方面拥抱着由新技术、新媒介和新业态带来的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演出市场式微、创演人才断层、观众群体“老龄化”的挑战。川剧是四川省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传统艺术表演形式,其发展历史悠久,已经形成了重要的剧目、剧团(院)和艺术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演出 艺术表演形式 传统戏曲 观众群体 人才断层 文旅融合 川剧 新兴媒介
下载PDF
舞蹈“出圈”的异化表达与审美反思
17
作者 李正朋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1期114-116,共3页
随着电视舞蹈综艺节目和网络的传播,使得小众的专业舞蹈“破圈而出”,让人们愿意走入剧场欣赏舞蹈,也让舞者、舞剧在剧场外赢得了关注。技术、资本、媒介环境为“舞蹈”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随之而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梳... 随着电视舞蹈综艺节目和网络的传播,使得小众的专业舞蹈“破圈而出”,让人们愿意走入剧场欣赏舞蹈,也让舞者、舞剧在剧场外赢得了关注。技术、资本、媒介环境为“舞蹈”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随之而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梳理舞蹈“出圈”的异化表达,对其作出审美反思,才有利于舞蹈的长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出圈” 技术 资本 异化转变 审美反思
下载PDF
观念艺术对当代艺术教育观的启示与思考——评《观念艺术》
18
作者 陈洁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I0031-I0031,共1页
当代艺术开始呈现出哲学般的发展形式,"观念艺术"这一名词也开始成为当代艺术教育的主流思想和先锋艺术主体。"观念艺术"源自人们对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思考,是针对两者之间概念以及产生的意义的重新认知,也称为... 当代艺术开始呈现出哲学般的发展形式,"观念艺术"这一名词也开始成为当代艺术教育的主流思想和先锋艺术主体。"观念艺术"源自人们对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思考,是针对两者之间概念以及产生的意义的重新认知,也称为后现代艺术。在《观念艺术》一书中,作者就对观念艺术的演变、发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观念艺术的产生,消解了传统艺术本身固有的技术与造型,打破了同生活、非艺术的界限,这对当代艺术教育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思想 观念艺术 先锋艺术 后现代艺术 当代艺术教育 启示与思考 非艺术 重新认知
下载PDF
基于教师行业需求的高师音乐教育实践体系重塑——评《中国高师音乐教育》
19
作者 陈洁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I0041-I0041,共1页
高师音乐教育又可以理解为是培养音乐教师的教育,是在师范类院校中以培养音乐教育教学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从学科专业角度来看,师范类音乐教育从属于专业音乐教育,而从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角度来看,师范音乐教育主要以服务于基础音乐教育... 高师音乐教育又可以理解为是培养音乐教师的教育,是在师范类院校中以培养音乐教育教学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从学科专业角度来看,师范类音乐教育从属于专业音乐教育,而从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角度来看,师范音乐教育主要以服务于基础音乐教育为主。从音乐教育的构成因素来分析,音乐教育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学生以及音乐,三者之间关系密切、互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音乐教育 基础音乐教育 高师音乐教育 专业音乐教育 师范类院校 行业需求 学科专业 音乐教育教学
下载PDF
从苏轼《枯木怪石图》看北宋文人审美精神走向
20
作者 张珈瑜 王玺哲 《极目》 2024年第2期73-77,共5页
《枯木怪石图》是北宋全才苏轼的经典之作,也是北宋文人画的典范。解读此画可以从中探析苏轼的文人画观,以及北宋文人对于“平淡”“自然”“外枯中膏”的审美追求,同时也能反映北宋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精神内核与审美走向。
关键词 北宋 苏轼 文人画 审美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