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地震滑坡体自然植被恢复及影响因子——以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波 张曼 +3 位作者 赵璐玲 冉江洪 Timothy Moermond 尚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8-473,共6页
为了解汶川地震后滑坡体的植被恢复状况及驱动因子,于2012年8-9月在都江堰市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地震滑坡体上的植物物种组成、生长状况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了127个10 m×10 m样方;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了... 为了解汶川地震后滑坡体的植被恢复状况及驱动因子,于2012年8-9月在都江堰市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地震滑坡体上的植物物种组成、生长状况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了127个10 m×10 m样方;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了影响滑坡体自然植被恢复的关键因子.结果显示:(1)滑坡体生长的维管植物有38科67属75种,以菊科(13种)和蔷薇科(7种)物种最为丰富,其余科的种类都较少;(2)物种生活型方面,草本植物种类最多,有47种,占总数的62.67%;其次为木本植物,有25种(包括灌木19种,小乔木6种);藤本植物仅3种;(3)滑坡体植被类型主要为灌丛及灌草丛,进一步可划分为10个群系,主要以灌丛为主,川莓(Rubus setchuenensis)和光滑悬钩子(R.tsangii)为主要的建群种,在滑坡体上常构成单优势片层或混合生长形成共优种;(4)植被总盖度大于30%的样方占62.99%,最高达85%;植被平均高度超过1 m的样方占60.63%,最高达2.5 m;植物物种数超过5种的样方占84.25%,最多的有17种;(5)广义线性模型结果表明,坡度、样方位置、距林缘最近距离以及地表砾石盖度为影响滑坡体自然植被恢复的关键因子:坡度越大,灌木盖度越低,植物物种数也越少(B<0,P<0.001);砾石盖度越高,植被总盖度、灌木盖度和植被平均高度都越低,植物物种数也越少(B<0,P<0.05);距林缘最近距离越远,植被总盖度和平均高度都越高(B>0,P<0.05);残留植被盖度越高,灌木层的盖度也越高(B>0,P<0.05);位于滑坡体下部样方的植被总盖度显著高于中部和上部(B<0,P<0.01).研究表明,汶川地震后滑坡体上的植被大多都能够进行自然恢复,并逐渐向灌木和乔木林方向正向演替,但不同区域的恢复速度和建群种会存在差异;次生演替初期,小尺度范围内地形条件及地表基质状况的差异性对植被的恢复状况以及演替进程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滑坡体 植被恢复 生态因子 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拐棍竹对汶川地震滑坡干扰的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璐玲 李波 +3 位作者 冉江洪 柴璐艳 赵成 尚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2-467,共6页
拐棍竹(Fargseia robusta)是大熊猫的主食竹之一,2008年汶川地震及其次生灾害损毁了大量拐棍竹.为了解汶川地震后拐棍竹种群的恢复动态,评估拐棍竹种群的恢复能力,揭示拐棍竹种群对不同程度滑坡体干扰的响应策略,于2010年4月-2013年4月... 拐棍竹(Fargseia robusta)是大熊猫的主食竹之一,2008年汶川地震及其次生灾害损毁了大量拐棍竹.为了解汶川地震后拐棍竹种群的恢复动态,评估拐棍竹种群的恢复能力,揭示拐棍竹种群对不同程度滑坡体干扰的响应策略,于2010年4月-2013年4月,在地震重灾区都江堰市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受到地震滑坡体不同程度干扰(强度、中度、对照)的3种样地150个样方中拐棍竹的更新情况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程度干扰样方的发笋量、存活量、单位面积生物量均存在年间波动;(2)发笋量和存活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强度干扰样方的年成活率最高,总体趋势是受干扰样方的发笋和存活数量显著高于对照;(3)强度干扰样方的更新竹基径、株高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中度表现出了波动的形式;(4)到2012年,无论发笋量、存活量、生物量还是种群有限增长速率,中度干扰样方都显著高于对照.本研究表明,地震滑坡干扰后,拐棍竹种群经过4年的更新生长后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中度干扰样方的恢复好于强度;种群的恢复策略为能量分配优先供应于数量生长,然后再到营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滑坡 拐棍竹 更新 干扰 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