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漫步对不同人群应激水平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林静 李谨宵 +3 位作者 简毅 何家敏 骆宗诗 蒋艳秋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5期115-119,共5页
为研究森林漫步康养活动对不同人群应激水平的影响,选择常年在市区生活的40位年龄在30~70岁的志愿者,在宽坝林场康养中心开展一次森林漫步康养活动,通过对比志愿者康养活动前后唾液皮质醇(salivary cortisol)浓度变化,分析探讨了森林漫... 为研究森林漫步康养活动对不同人群应激水平的影响,选择常年在市区生活的40位年龄在30~70岁的志愿者,在宽坝林场康养中心开展一次森林漫步康养活动,通过对比志愿者康养活动前后唾液皮质醇(salivary cortisol)浓度变化,分析探讨了森林漫步对不同人群应激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漫步后受试者唾液皮质醇的平均浓度均呈现出下降的情况,说明森林漫步活动能改善人体应激水平,且对男性的作用高于女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受试者唾液皮质醇平均浓度的变化率与年龄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森林漫步对其应激水平的影响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漫步 不同人群 应激水平 唾液皮质醇
下载PDF
四川省长宁县硬头黄竹生长状况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曹奕 曾永海 +3 位作者 别鹏飞 赵润 陈俊华 陈秀明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3期120-123,130,共5页
本文以长宁县竹海镇和龙头镇的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其生长状况、生物量(地上部分)和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两个地点的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饱和持水量0~40 cm两个地点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0~20 cm... 本文以长宁县竹海镇和龙头镇的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其生长状况、生物量(地上部分)和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两个地点的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饱和持水量0~40 cm两个地点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0~20 cm土层中,除全N、全K、速效N表现为差异显著外(P>0.05),其余均差异不显著(P<0.05)。(2)竹海镇2 a生竹每公顷株数明显高于1 a生竹,前者是后者的1.77倍;龙头镇则差别不明显。(3)竹海镇1 a生年竹平均胸径小于龙头镇,而2 a生竹则大于龙头镇。(4)竹海镇、龙头镇1 a生竹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1.22±2.34 T·hm^(-2)、6.64±0.87 T·hm^(-2),2 a生竹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39.23±8.66 T·hm^(-2)、8.10±2.12 T·hm^(-2),均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5)为提高硬头黄竹的产量,采取合理的经营措施(如施加P肥、K肥)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县 丛生竹 硬头黄竹 土壤理化性质 生物量(地上部分)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活体枝叶芬多精释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林静 简毅 +3 位作者 李谨宵 王晓东 何家敏 骆宗诗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5期92-97,共6页
为了解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活体枝叶中芬多精的主要成分及其释放特征,以四川崇州市三江镇康养人家中的南方红豆杉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机方法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活体枝叶释放的... 为了解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活体枝叶中芬多精的主要成分及其释放特征,以四川崇州市三江镇康养人家中的南方红豆杉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机方法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活体枝叶释放的化学成分中能比对鉴定出145种BVOCs,占总挥发物的96.29%,相对含量以萜烯类为主。南方红豆杉释放单倍萜烯和倍半萜烯相对含量除异长叶烯外,均呈现出早晚低,中午高的特征;其他成分含量变化小。在南方红豆杉林中开展康养活动,建议每日11:00左右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芬多精 释放 特征
下载PDF
川北山地核桃不同嫁接方法比较
4
作者 蒲元忠 徐嘉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4期54-56,63,共4页
核桃嫁接成活率直接影响核桃品改的成败,本文根据对剑阁县已运用4种核桃嫁接方法的成效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出如何合理运用不同核桃嫁接方法,以更好地指导川北地区核桃品改工作。
关键词 核桃 嫁接方法 川北
下载PDF
带状改造对川中丘陵区柏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别鹏飞 斯顺江 +3 位作者 周大松 陈俊华 赵润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6期1-6,共6页
对川中丘陵区35 a~40 a生、天然更新差的柏木纯林进行了不同宽度的带状采伐实验,目的是研究不同采伐带宽对柏木林下灌草物种多样性以及柏木生长量的影响。分别于2011年、2012年、2014年和2016年调查了保留带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以及柏... 对川中丘陵区35 a~40 a生、天然更新差的柏木纯林进行了不同宽度的带状采伐实验,目的是研究不同采伐带宽对柏木林下灌草物种多样性以及柏木生长量的影响。分别于2011年、2012年、2014年和2016年调查了保留带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以及柏木年均生长量。数据分析显示,不同采伐带对灌木层、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林分生长量均产生了不同影响,随年份的增加8 m、10 m保留带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指数逐渐高于其他带宽,且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草本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对于灌木物种多样性呈逐渐降低趋势;保留柏木年均株高、年均胸径生长量显著大于对照(P<0.05),其中8 m、10 m带最高。据以上结果,就本实验的5种处理而言,对于改良低效柏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适宜的采伐带宽度应为8 m和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改造 人工柏木林 林分生长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间伐对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下天然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润 陈俊华 +2 位作者 牛牧 别鹏飞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2期9-13,共5页
以川中丘陵区"带状采伐+补阔"试验基地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林下天然更新情况。结果表明:(1)采伐带、保留带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明显高于对照样地(P<0.05)。10m、8 m、6 m、4m采伐带、保留带的天然更新幼树幼苗分别是对照的1... 以川中丘陵区"带状采伐+补阔"试验基地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林下天然更新情况。结果表明:(1)采伐带、保留带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明显高于对照样地(P<0.05)。10m、8 m、6 m、4m采伐带、保留带的天然更新幼树幼苗分别是对照的10.63倍、9.38倍、7.92倍、7.50倍和3.33倍、3.75倍、4.38倍、6.04倍。(2)采伐带、保留带、对照样地内的更新幼树幼苗的树高均显现为左偏单峰结构,且均以树高≤0.1m的幼苗数量最多。不同带宽采伐带和保留带内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高度分级占比不尽相同。(3)所有处理下的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均呈聚集状分布的状态,且聚集强度较大。(4)除柏木外,天然更新的树种种类多以香樟、香椿、乌桕等喜阳或半喜阳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人工柏木林 带状采伐 天然更新
下载PDF
川南地区丛生竹硬头黄竹带状皆伐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郑勇 斯顺江 +2 位作者 别鹏飞 赵润 陈秀明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51-56,76,共7页
以长宁县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龙头镇、竹海镇样地设置长度均为60 m,宽度为3 m、6 m、9 m皆伐带;3 m^6 m、6 m^9 m皆伐带间设置保留带,保留带宽度均为6 m;另外在样地附近设置一个6 m×60 m对照带。采用机械式带状皆伐1年后,通... 以长宁县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龙头镇、竹海镇样地设置长度均为60 m,宽度为3 m、6 m、9 m皆伐带;3 m^6 m、6 m^9 m皆伐带间设置保留带,保留带宽度均为6 m;另外在样地附近设置一个6 m×60 m对照带。采用机械式带状皆伐1年后,通过调查和数据处理,分析其生长状况,显著性特征、生物量(地上部分)。结果表明:(1)两个样地中均发萌枝,且萌枝面积均为9 m皆伐带>6 m皆伐带>3 m皆伐带。从龙头镇来看,各皆伐带和保留带的发笋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带,最大为6 m^9 m保留带,达到4 976±97株·hm-2;从竹海镇来看,3 m皆伐带、3 m^6 m保留带、6 m^9 m保留带发笋数高于对照带,6 m^9 m保留带发笋数最高,达到11583株·hm-2。(2)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多重比较表明,龙头镇和竹海镇竹笋平均胸径除6 m皆伐带和9 m皆伐带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每个带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龙头镇竹笋平均高除3m皆伐带和6m皆伐带之间、6 m皆伐带和9m皆伐带之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各带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竹海镇竹笋平均高除6 m皆伐带和9 m皆伐带之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各带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3)根据张鹏等在长宁县对硬头黄竹胸径与生物量拟合的指数回归模型,可以计算出经过带状皆伐改造试验后,龙头镇3 m^6 m保留带、 6 m^9 m保留带1 a生竹每公顷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92.76%、175.21%。竹海镇3 m^6 m保留带、 6 m^9 m保留带1a生竹每公顷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1.89%、161.58%。(4)通过本试验对该地硬头黄竹进行带状皆伐改造,发现6 m^9 m保留带竹林长势最好,生物量最高,改造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皆伐带 丛生竹 硬头黄竹 显著性 生物量
下载PDF
盐源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尤世惠 曾永海 +2 位作者 闵盛彪 陈俊华 朱志芳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3期140-143,共4页
作为重要的生态问题,石漠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着盐源县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利用"四川省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数据库"划分出不同的立地因子,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了经果林、生态林、封山育林(含... 作为重要的生态问题,石漠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着盐源县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利用"四川省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数据库"划分出不同的立地因子,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了经果林、生态林、封山育林(含补植)、封山种草和工程措施5种治理模式及治理措施,为同类地区的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源县 石漠化 立地因子划分 综合治理 治理模式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4种乡土阔叶树细根性状对比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俊华 周大松 +4 位作者 牛牧 别鹏飞 谢天资 赵润 慕长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川中丘陵区的主要防护林分为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由于密度过大、树种单一,严重影响其综合效益的发挥。加上该区域土壤类型大多为紫色土,土层瘠薄、肥力低下,能够适应的树种不多。探明川中丘陵区带状补植的4种乡土... 【目的】川中丘陵区的主要防护林分为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由于密度过大、树种单一,严重影响其综合效益的发挥。加上该区域土壤类型大多为紫色土,土层瘠薄、肥力低下,能够适应的树种不多。探明川中丘陵区带状补植的4种乡土阔叶树种[桤木(Alnus cremastogyne)、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香椿(Toona sinensis)]的细根性状特征,了解它们对地下资源利用策略的种间差异,为该区域防护林树种的选择和经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川中丘陵区“带状采伐+补阔”改造的人工柏木林分作为研究对象,对补植的林龄为7 a的4种乡土阔叶树——桤木、喜树、香樟、香椿,各选取5株长势均匀、良好的植株,采用“全株挖掘法”挖取其根系,研究其细根(直径<2 mm)的生物量、形态以及分支结构等性状特征。【结果】①桤木细根的生物量密度为(0.156±0.030)kg/m^3,分别是喜树、香樟和香椿的15.67、11.72和4.61倍。桤木、喜树、香樟、香椿的细根表面积密度分别是0.99、0.45、0.68和1.13 m^2/m^3;根长密度分别是110.33、10.58、26.64和97.56 m/m^3。②4种阔叶树细根的平均直径大小依次为喜树(1.67 mm)>香樟(1.06 mm)>香椿(0.77 mm)>桤木(0.73 mm)。桤木、喜树、香樟、香椿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分别是62.54、49.31、81.53、287.50 cm/g和13.58、25.61、27.35、83.15 cm^2/g。桤木的根组织密度显著高于其他3个树种(df=3,F=360.726,P<0.05)。③桤木的比根尖数、根尖密度、分枝密度分别为1056个/g、2.37个/cm、2.65个/cm,均明显高于喜树、香樟、香椿3个阔叶树种(df=3,F=391.659,P<0.01;df=3,F=103.857,P<0.05;df=3,F=104.617,P<0.05)。④桤木细根中全氮含量分别比喜树、香樟、香椿高33.27%、88.65%、21.93%。香椿的全碳、全磷、全钾储量在4种树种中均最高。【结论】在带状采伐的前几年,由于采伐带内阳光充足,作为阳性树种的桤木和香椿,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细根生物量密度较大。另一方面,改造初期,由于土层瘠薄,土壤水分含量较低,作为浅根性树种的桤木和香椿,通过增加水平根系的分支来获取更多的土壤空间从而吸收更多的营养,而香樟和喜树则通过增加细根直径和垂直深度来获取土壤空间,提高获取营养的能力。由此可见,川中丘陵区的4种阔叶树的细根性状具有明显差异,反映了不同的资源获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阔叶树 细根性状 细根形态 细根分支结构 养分含量 川中丘陵区
原文传递
川中丘陵区4种乡土阔叶树根系拓扑结构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牛牧 陈俊华 +4 位作者 周大松 谢天资 别鹏飞 赵润 慕长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32,共8页
【目的】林木地下根系的养分竞争影响着林木生长、物种共存和森林群落动态,了解川中丘陵区乡土阔叶树根系构型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探讨它们在土壤环境中根系的适应策略,为该区域的防护林建设与植被恢复物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川中... 【目的】林木地下根系的养分竞争影响着林木生长、物种共存和森林群落动态,了解川中丘陵区乡土阔叶树根系构型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探讨它们在土壤环境中根系的适应策略,为该区域的防护林建设与植被恢复物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川中丘陵区"带状采伐改造"采伐带内补植的4种7年生乡土阔叶树桤木(Alnus cremastogyne)、香椿(Toona sinensis)、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作为研究对象,选择长势良好的桤木、喜树、香椿各7株,香樟6株,测定其地径、胸径、树高和冠幅。采用50 cm×50 cm的网格确定根系的分布位置,按1∶40的比例在50 cm×75 cm的坐标纸上准确绘制出根系的俯视图。将根系全部挖出后,测定各级根系长度及分支前后的直径、各级根数目,根系内、外部连接数目,以及连接长度等指标。【结果】①桤木根系以水平分布占绝对优势(水平分布半径是垂直分布深度的2.29倍),侧根十分发达,根系浅层化;喜树主根十分发达,垂直分布深度是水平分布半径的2.71倍,但其侧根不发达;香樟和香椿则主根和侧根均十分发达。喜树、香樟和香椿均属深根性树种。根系水平分布半径除香樟和香椿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均差异显著(df=3,F=145.007,P<0.01);而垂直分布深度除香樟和喜树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树种间均表现为差异显著(df=3,F=99.478,P<0.05)。②不同树种的根系拓扑指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修正拓扑指数(qa、qb)、拓扑指数(TI)存在极显著差异(dfqa=3,Fqa=38.007,Pqa<0.01;dfqb=3,Fqb=4.066,Pqb<0.05;dfTI=3,FTI=69.561,PTI<0.01)。桤木、香椿的根系为叉状分支结构,它们的qa、qb、TI分别为0.160、0.097、0.673和0.122、0.047、0.635;喜树、香樟的根系则趋向于鱼尾形分支结构,qa、qb、TI分别为0.582、0.547、0.885和0.364、0.266、0.799。③不同物种的根系平均连接长度差异显著(df=3,F=6.166,P<0.05)。4种阔叶树根系的平均连接长度按大小排序为:香樟>香椿>桤木>喜树。【结论】桤木和香椿主要通过增加次级根系来扩大根系的分布范围,从而增大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而香樟和喜树则主要通过根系垂直向土层中快速延伸,以扩大根系的有效空间,从而更加有效地从土壤中获取水分和营养物质。研究表明,4种乡土阔叶树种均能在川中丘陵区生长,但根据它们根系构型的差异和植物的生态学特性,桤木适合在光照相对充足的地段栽种,喜树、香椿适合在土壤相对肥沃、水分条件较好、光照相对充足的地段栽种,香樟适宜在土壤相对肥沃、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段栽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乡土阔叶树 林木根系 拓扑结构 适应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