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7
1
作者 毕薇薇 郭巍 +2 位作者 赵春明 郭立斌 李志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5519-5522,共4页
目的:观察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奠定技术基础。方法:实验于2005-12在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材料: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胎牛血清,... 目的:观察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奠定技术基础。方法:实验于2005-12在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材料: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胎牛血清,牛血清白蛋白,α-MEM培养基,胰蛋白酶,FITC标记的CD44和CD90。实验方法:①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采集成人骨髓,密度梯度法分离单个核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和扩增,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②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取生长良好的P1,P5,P10细胞,用胰酶消化,接种于24孔板培养,每天各取3孔消化计数细胞,取平均值,连续培养7d,绘制生长曲线。③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的测定:取生长良好P5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CD44,CD90并设同型对照)。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冻存及复苏:收集生长良好细胞,计数细胞密度及冻前存活率。将细胞加入到细胞冻存液中液氮冷冻保存。30d后复苏细胞,每日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结果: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纤维形,漩涡状生长。②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分析:传代的细胞生长较原代要快,从第10代开始细胞生长开始出现缓慢征象。③细胞表面标记检测结果:免疫荧光染色后细胞膜着色明显,CD44,CD90阳性率均大于90%。④细胞冻存及复苏生长特性分析:椎虫蓝计数细胞存活率90%以上,增殖能力强,和未冻存过的传代细胞具有同样的生长特性。结论:应用密度梯度法分离法能获得较高纯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外长期培养,在传代培养5代内生长旺盛且生物学特性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培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生物学性状 被引量:8
2
作者 毕薇薇 郭立斌 李志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11-1513,共3页
目的建立从脐带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脐带经剪碎置于α-MEM培养基中培养至细胞爬出,细胞生长达80%培养皿底后传代,整个过程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生长曲线,用免疫荧光方法测定细胞免疫表型并研... 目的建立从脐带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脐带经剪碎置于α-MEM培养基中培养至细胞爬出,细胞生长达80%培养皿底后传代,整个过程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生长曲线,用免疫荧光方法测定细胞免疫表型并研究其冻存及复苏。结果脐带组织经直接贴壁培养法可培养出成纤维样细胞,免疫表型分析CD44和CD90阳性,冻存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在90%以上,增殖能力强,和未冻存过的传代细胞具有同样的生长特性。结论脐带组织培养可获得大量间充质干细胞,为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性状
下载PDF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毕薇薇 李超 宋广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0期7493-7496,共4页
背景: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取材于吸脂手术所获得的脂肪抽吸物,可反复取材,原料来源充足.目的: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取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 背景: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取材于吸脂手术所获得的脂肪抽吸物,可反复取材,原料来源充足.目的: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取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观察分析传代第3,7,10 代细胞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传代第5 代细胞表面标志表达.取传代第4代细胞行体外成骨细胞诱导和成脂诱导,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及油红O染色鉴定.冻存传代细胞,分别于 2,6 个月后复苏,锥虫蓝染色计数复苏后细胞存活率.结果与结论:原代细胞3 d 贴壁,6 d 后开始快速增长并形成集落,11 d左右达80%~90%融合,多呈纤维样;传代后细胞维持纤维样形态.传代细胞潜伏期24~48 h,对数增殖期三四天,对数增殖期后第五六天进入平台期.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D34、CD14、HLA-DR 呈阴性表达,CD44、CD105、CD13呈阳性表达,HLA-ABC呈弱阳性表达.具有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冻存复苏后细胞存活率达 90% 以上,且与未冻存传代细胞具有相同的生长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分离培养 干细胞
下载PDF
负载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人羊膜贴片移植对切除翼状胬肉患者损伤角膜的保护 被引量:2
4
作者 毕薇薇 郭立斌 李志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3期8445-8448,共4页
背景:近年来国内外对单纯羊膜移植和羊膜负载细胞移植治疗角膜损伤的研究逐渐增多,在动物实验中已取得确切疗效,但临床应用报道甚少。目的:拟制备人羊膜负载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片,观察贴片移植后角膜损伤的改善。设计、时间及地点... 背景:近年来国内外对单纯羊膜移植和羊膜负载细胞移植治疗角膜损伤的研究逐渐增多,在动物实验中已取得确切疗效,但临床应用报道甚少。目的:拟制备人羊膜负载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片,观察贴片移植后角膜损伤的改善。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组织工程学体内观察,于2008-02在四平市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对象:同期四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翼状胬肉患者。羊膜取自正常剖腹分娩产妇的胎盘。方法:无菌条件下钝性分离人羊膜与绒毛膜,胰蛋白酶消化去除羊膜表面上皮细胞,将硝酸纤维素膜剪成适合眼部大小的圆形支架贴于基底面,将膜片浸泡在α-MEM培养基中,上皮面向上,4℃保存备用。采集翼状胬肉患者自体骨髓,Ficoll法密度梯度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孵育扩增,将鉴定后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2×105密度接种至羊膜上,加入含10%血清的α-MEM培养基,细胞长满后进行移植。洗涤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人羊膜贴片至无橙红液体,通过眼科手术去除病变组织后,将羊膜贴片细胞面向上覆盖于翼状胬肉患者角膜病变表面,缝合固定后,另缝合一层单纯羊膜用于保护移植细胞。主要观察指标:人羊膜负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结果,贴片移植效果。结果:接种到人羊膜上4h细胞开始贴壁,培养24h细胞变为梭形且数量增多,48h后细胞紧密排列,倒置显微镜下人羊膜上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覆盖面积大于80%,锥虫蓝染色细胞存活率大于90%,免疫荧光染色细胞CD44和CD90阳性率均大于90%。人羊膜负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片移植后1周内,羊膜贴片无溶解和脱落,患者眼表透明,无水肿;移植后8个月内无新生血管生成。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人羊膜上生长状态良好,将该贴片移植至切除翼状胬肉患者后短期内未发生溶解和脱落,患者视力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羊膜 角膜 贴片
下载PDF
人胎儿肝脏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毕薇薇 黄若洋 刘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10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在体外分离、培养人胎儿肝脏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方法,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双酶消化法分离获取人胎儿肝脏MSC并进行体外培养,待细胞达80%以上融合时传代,各传代细胞依次记为P1~P10代细胞,并于倒置相差显微... 目的建立一种在体外分离、培养人胎儿肝脏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方法,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双酶消化法分离获取人胎儿肝脏MSC并进行体外培养,待细胞达80%以上融合时传代,各传代细胞依次记为P1~P10代细胞,并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取P3、P7、P10代细胞,连续培养7d,观察分析细胞生长曲线。取P5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CD34、CD44、CD105、CD13、HLA-ABC、HLA-DR等抗原标志的表达。取P4代细胞,进行体外成骨细胞诱导培养后,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冻存传代细胞,分别于2、6个月后复苏细胞,台盼蓝染色计数复苏后细胞存活率。结果原代细胞3d贴壁,6d后开始快速增长并形成集落,11d左右达80%~90%融合,多呈纤维样;传代培养后细胞维持纤维样形态。传代细胞生长曲线具有共同特征:潜伏期约24~48h,对数增殖期约3~4d,对数增殖期后第5~6天进入平台期。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MSC表面CD34、HLA-DR呈阴性表达,CD44、CD105、CD13呈阳性表达,HLA-ABC呈弱阳性表达。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诱导后细胞的细胞核染成均一的淡蓝色。冻存复苏后细胞存活率达90%以上,且与未冻存传代细胞相比具有相同的生长特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地从人胎儿肝脏培养出MSC,为MSC应用于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经皮X射线下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血浆垂直注射大腿骨折点1例:7个月随访疗效评价(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曲志国 刘英 +1 位作者 郭立斌 毕薇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7期7393-7396,共4页
为评价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血浆移植治疗骨不连的临床疗效,选择2000-03因左大腿车祸伤后行走疼痛男性患者1例,X射线片检查显示左股骨干骨折且骨缺损距离为5mm,诊断为骨折。经一系列固定复位治疗及髓内钉固定和自体髂骨植骨2次和外... 为评价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血浆移植治疗骨不连的临床疗效,选择2000-03因左大腿车祸伤后行走疼痛男性患者1例,X射线片检查显示左股骨干骨折且骨缺损距离为5mm,诊断为骨折。经一系列固定复位治疗及髓内钉固定和自体髂骨植骨2次和外固定架与自体髂骨植骨4次治疗后,骨折仍未愈合,于2008-03入住四平市中心医院接受经皮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血浆移植治疗。在小C型臂X射线透视下,从骨折点大腿皮肤的前面,用硬膜外穿刺针垂直注射辅以10%患者自体血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4mL,细胞浓度为1.8×107L-1。以门诊复查方式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X射线片显示,移植后2个月,骨折间隙缩小,左股骨干骨痂连续,骨折线部分模糊;移植后4个月,左股骨干骨折线模糊,骨痂连续;移植后7个月左股骨干在实现骨性愈合,患者开始完全负重行走,功能良好,完全治愈,无发热、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提示经皮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骨不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骨不连 血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