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层组装法制备核壳SiO2/Pt粒子及其CO电氧化和原位电化学FTIR光谱
1
作者 李永军 周宥辰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73-1778,共6页
采用层层组装法合成了核壳SiO2/Pt粒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原位电化学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研究了SiO2/Pt粒子对CO分子的氧化和吸附行为.透射电子显微研究表明:包覆SiO2的Pt壳是由团聚的Pt纳米微粒构成,其平均厚度大约为26nm... 采用层层组装法合成了核壳SiO2/Pt粒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原位电化学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研究了SiO2/Pt粒子对CO分子的氧化和吸附行为.透射电子显微研究表明:包覆SiO2的Pt壳是由团聚的Pt纳米微粒构成,其平均厚度大约为26nm.CO在SiO2/Pt粒子修饰的玻碳(GC)电极上的主氧化峰为0.49V(vsSCE),表现出比本体Pt金属好的催化性能.电化学FTIR光谱研究发现:线性CO在SiO2/Pt粒子上的IR吸收带的方向发生倒反,而且在不同的研究电位下,每个吸收带劈裂为两个间隔约为14cm-1的吸收带,这种劈裂现象在饱和吸附CO的Pt金属表面上是很难观察到的.这些异常的红外吸收现象可能是由SiO2/Pt粒子的结构效应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粒子 一氧化碳 电氧化 原位电化学FTIR光谱
下载PDF
手性八配位镧系络合物的立体化学与固体CD光谱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南 万仕刚 +4 位作者 赵健 林以玑 宣为民 方雪明 章慧 《中国科学(B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95-1401,共7页
本文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八配位Ln(Ⅲ)络合物[Eu(dbm)3LRR](1)、[Eu(dbm)3LSS](2)和[Tb(dbm)3LRR](3)(LRR/LSS=(-)/(+)-4,5-蒎烯基联吡啶,Hdbm=二苯甲酰甲烷),利用单晶衍射、UV-vis和固体CD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和固体CD光谱... 本文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八配位Ln(Ⅲ)络合物[Eu(dbm)3LRR](1)、[Eu(dbm)3LSS](2)和[Tb(dbm)3LRR](3)(LRR/LSS=(-)/(+)-4,5-蒎烯基联吡啶,Hdbm=二苯甲酰甲烷),利用单晶衍射、UV-vis和固体CD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和固体CD光谱表明1和2互为对映体.采用激子手性方法,通过与六配位和七配位的β-二酮络合物的固体CD光谱的对比,提出含β-二酮的八配位Ln(III)络合物的绝对构型关联规则.该系列络合物的畸变四方反棱柱的Δ或Λ绝对构型也被其单晶结构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配位镧系络合物 Β-二酮 手性联吡啶 晶体结构 固体CD光谱 绝对构型
原文传递
石墨电极首次阴极极化过程的两电极和三电极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庄全超 田雷雷 +2 位作者 魏国祯 董全峰 孙世刚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33-1237,共5页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石墨电极在两电极扣式电池和三电极玻璃电解池中的首次阴极极化过程.研究指出,两电极扣式电池体系中石墨电极首次阴极极化过程的EIS谱特征及其变化不能解释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SEI...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石墨电极在两电极扣式电池和三电极玻璃电解池中的首次阴极极化过程.研究指出,两电极扣式电池体系中石墨电极首次阴极极化过程的EIS谱特征及其变化不能解释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SEI膜)的形成过程,但是可以用三电极玻璃电解池中获得的石墨电极首次阴极极化的EIS谱特征及其变化加以说明.结果表明,在石墨负极首次阴极极化过程中SEI膜主要在1.0~0.6V电位区间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石墨电极 电化学阻抗谱 SEI膜
原文传递
包结法拆分1,1'-联-2-萘酚:包结物的晶体结构及CD光谱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珺 郑明贤 +3 位作者 林以玑 陈渊川 阮源萍 章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32-1836,共5页
以D/L-缬氨醇为原料,通过二步反应得到价廉易得的拆分剂碘化(R)/(S)-N,N,N-三甲基-1-羟基-3-甲基-2-丁铵,采用包结拆分法,成功实现了对1,1′-联-2-萘酚(BINOL)的拆分.对具有(R)-构型的季铵盐与(R)-BINOL在甲醇中所形成包结物的晶体结构... 以D/L-缬氨醇为原料,通过二步反应得到价廉易得的拆分剂碘化(R)/(S)-N,N,N-三甲基-1-羟基-3-甲基-2-丁铵,采用包结拆分法,成功实现了对1,1′-联-2-萘酚(BINOL)的拆分.对具有(R)-构型的季铵盐与(R)-BINOL在甲醇中所形成包结物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I-离子桥联主体(拆分剂)的醇羟基和客体(BINOL)的酚羟基形成O-H…I-氢键,以及相邻层的主客体分子之间的C-H…O氢键相互作用是在包结物中实现手性识别的关键.同时对两个包结物的溶液和固体圆二色(CD)光谱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二色光谱 1 1′-联-2-萘酚 包结拆分 碘化(R)/(S)-N N N-三甲基-1-羟基-3-甲基-2-丁铵 晶体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