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和保护 被引量:7
1
作者 黄真理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26-30,共5页
三峡工程改变长江水文情势等导致生态环境改变的诱因,对库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与环境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其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跨地区、跨部门、多学科、... 三峡工程改变长江水文情势等导致生态环境改变的诱因,对库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与环境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其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跨地区、跨部门、多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的监测研究网络,内容包括水文水质、局地气候、土壤、陆生动植物、水生生物、山地灾害、人群健康、河口生态系统等。介绍了监测系统的主要任务、内容、组建、总体结构和特色以及三峡工程开工以来所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系统 生态环境问题 环保措施 动植物 监测研究 江水 水生生物 部门 三峡工程 国内外
下载PDF
三峡工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被引量:2
2
作者 黄真理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9-33,共5页
本文从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诱因出发,分析主要影响范围或区域,根据最新的调查和监测资料,综合三峡工程影响区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对有关保护措施进行介绍和评价。
关键词 三峡工程 生态环境保护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三峡工程建设期生态环境演变驱动力机制浅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吴炳方 陈永柏 +2 位作者 臧小平 尹锴 刘远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2-268,共7页
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和生态等综合效益巨大,国内外广泛关注。同时,三峡工程建设期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复杂多样,准确找出导致库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潜在原因及生态环境演变的驱动因子,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发... 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和生态等综合效益巨大,国内外广泛关注。同时,三峡工程建设期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复杂多样,准确找出导致库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潜在原因及生态环境演变的驱动因子,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历史文献资料收集、水文水质监测、遥感监测等手段,归纳总结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演变驱动力的主要类型,对比分析了蓄水前后主要驱动力因子的差异,结果发现以三峡工程建设、移民迁建、库区社会经济发展、长江上游社会经济发展、污染负荷等五大人为驱动力是导致库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驱动力。从多角度全面剖析了三峡工程建设期库区的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力机制,以期为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生态环境 人为驱动力 自然驱动力 社会经济驱动力
原文传递
三峡工程建设期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炳方 刘远新 +3 位作者 臧小平 程温鸣 张静 周维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6-282,共7页
针对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基于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库区生态环境变化,对17年工程建设过程中,库区及上游开展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效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力得当,移民及工... 针对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基于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库区生态环境变化,对17年工程建设过程中,库区及上游开展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效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力得当,移民及工矿搬迁环境压力降低,干流水质基本稳定,地质灾害防控得当,库区及上游生态恢复加速,库底清理清漂彻底,媒介生物密度下降,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库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趋好。鉴于库区"限制开发区域"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滞后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特从管理、技术与经济三方面对三峡水库运行管理期内的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建议,旨在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评价
原文传递
三峡水库入库污染负荷研究(Ⅰ)——蓄水前污染负荷现状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崇明 黄真理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1-622,共12页
分析蓄水前三峡水库入库污染负荷,包括库区污染负荷,如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船舶流动污染源;主要干支流长江、嘉陵江、乌江的入库背景污染负荷,包括上游天然背景负荷和上游污染贡献负荷,为三峡水库水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 分析蓄水前三峡水库入库污染负荷,包括库区污染负荷,如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船舶流动污染源;主要干支流长江、嘉陵江、乌江的入库背景污染负荷,包括上游天然背景负荷和上游污染贡献负荷,为三峡水库水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①进入三峡库区的污染源主要来自长江、嘉陵江、乌江上游输入的背景负荷,包括上游贡献负荷和天然背景负荷,其中:CODCr的天然背景负荷与上游污染贡献负荷较为接近,BOD5、NH3-N的上游贡献负荷略大于天然背景负荷;TP的上游贡献负荷远大于天然背景负荷。因此,“三江”上游区域的污染治理工作应为今后三峡水库水污染防治的重点;②库区内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TP、BOD5、TN、CODCr等有机污染物,其累计等标污染负荷比达到98%以上。库区内的主要污染源为农田径流,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77.85%;其次为城市污水,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19.45%,工业废水的等标污染负荷比只占1.62%。因此,农田面源将是今后库区污染防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污染源 污染负荷 污染负荷比 入库 蓄水 流动污染源 水污染防治 三峡库区 CODCR
下载PDF
三峡水库入库污染负荷研究(Ⅱ)——蓄水后污染负荷预测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崇明 黄真理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7-106,共10页
在文献[1]基础上,预测三峡水库2010年和2015年的入库污染负荷。采用包络线法预测排污得到有效控制的低负荷水平(最佳状态),排污继续恶化到一定限度的高负荷水平(最坏状态),以及按正常排污介于高、低负荷水平之间的中负荷水平(... 在文献[1]基础上,预测三峡水库2010年和2015年的入库污染负荷。采用包络线法预测排污得到有效控制的低负荷水平(最佳状态),排污继续恶化到一定限度的高负荷水平(最坏状态),以及按正常排污介于高、低负荷水平之间的中负荷水平(一般状态)。在预测入库污染负荷时,把长江、嘉陵江、乌江进入的背景水质污染负荷分为天然背景负荷和上游贡献负荷,天然背景负荷保持不变,上游贡献负荷根据上游水污染控制规划按高、中、低负荷水平预测。预测表明,库区内的污染负荷占入库总污染负荷的比例较小。中负荷水平下,库区污染源占入库总负荷的比例为8.50%~22.93%。污染负荷主要来自长江、嘉陵江、乌江上游的贡献和天然背景负荷。在低、中、高三种负荷水平下,扣除天然背景值时,2010年低负荷水平时BOD。库区负荷占28.8%、中负荷占32.5%、高负荷占35.04%。总磷出现反常,库区的总磷的污染负荷在低负荷水平下,所占入库负荷的比例高于中负荷水平、但小于高负荷水平。2010年、2015年库区的主要污染物质和污染负荷排放分布与现状(1998年)基本相同。主要排污区域为重庆主城区,2010年预测重庆主城区COD“负荷占库区总负荷的比例,高、中、低负荷水平分别为:39.6%、36.2%、21.6%,低负荷比高负荷降低18%。库区的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2010年库区农业面源中CODCr负荷占总负荷的比例在高、中、低负荷水平下分别为:38.9%、47.5%、70.4%。同时,随着库区社会经济发展,污染负荷有逐步增大的趋势,到2015年所有污染物及负荷水平,均大于2010年和199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污染源 污染负荷 预测
下载PDF
三峡水库水环境保护研究及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黄真理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5,共9页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库的水环境问题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需要重点开展的研究领域。评述了正在实施的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污染 水环境保护
下载PDF
国内外大型水电工程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 被引量:34
8
作者 黄真理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1-108,共8页
简要介绍了世界银行对水电工程的环境政策,概述了埃及阿斯旺、巴西伊泰普、中国的二滩和三峡等四个世界著名水电站的长期环境监测计划和减少负面影响的对策。水电工程对周边环境会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对大型水坝的负面影响作了集中的阐... 简要介绍了世界银行对水电工程的环境政策,概述了埃及阿斯旺、巴西伊泰普、中国的二滩和三峡等四个世界著名水电站的长期环境监测计划和减少负面影响的对策。水电工程对周边环境会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对大型水坝的负面影响作了集中的阐述。埃及的阿斯旺高坝建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人们对生态环境影响问题还没有引起重视。长期的生态环境监测结果表明,一些环境影响比如河床侵蚀等实际上被过分夸大,而另外一些,如对传统的制砖业带来的影响又被忽视;巴西的伊泰普水坝在兴建过程中注意了采取措施减少负面影响,如在库周地区植树造林,兴建生物屏障,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动物救护等;中国的二滩水电站由世界银行贷款兴建,并执行了世界银行的环境政策来降低负面影响;这些大型水电工程兴建中的经验给在建的三峡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正在实施,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已在三峡库区及相关地区建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环境监测 阿斯旺工程 依泰普工程 二滩工程 三峡工程
下载PDF
论赤水河流域资源环境的开发与保护 被引量:58
9
作者 黄真理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2-339,共8页
通过对赤水河流域的资源环境综合考察,提出赤水河流域在资源环境方面的价值归结为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和英雄河四大特点,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从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角度和视野,建议在长江流域选择1~2条自然生态支流,... 通过对赤水河流域的资源环境综合考察,提出赤水河流域在资源环境方面的价值归结为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和英雄河四大特点,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从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角度和视野,建议在长江流域选择1~2条自然生态支流,在开发利用长江水资源的同时,给长江留下1~2条不修大坝的自然生态河流.分析认为,赤水河具备了作为自然生态河流的条件和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具有流域性和综合性为特点的'赤水河流域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包括赤水河两岸的陆生植物、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从多个层面和角度阐明了建立流域性和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当前赤水河流域开发和保护面临的主要矛盾,提出了'赤水河流域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了国家应加强对赤水河流域的支持力度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河流域 资源 环境 开发 保护
下载PDF
论大型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柳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49,共3页
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了人和自然之间在“物质变换”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这个矛盾的存在也是人类生存、进化及文明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的必然性”,按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特别是根据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以及矛... 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了人和自然之间在“物质变换”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这个矛盾的存在也是人类生存、进化及文明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的必然性”,按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特别是根据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以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这个“必然性”是可互为转化的。两者间不断地转化,推动了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提升,使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在人与自然的不断平衡中获得新生。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论述大型水电工程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并以三峡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实践经验,提出了实现水电工程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资源开发规划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下载PDF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模式对移民家庭收入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远新 张华忠 +1 位作者 周维 李军朝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2-356,共5页
利用2007年三峡库区就地后靠农村移民的抽样调查数据,根据农村移民收入来源理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移民户和非移民户,以及不同安置方式移民户的收入结构进行比较分析,以说明移民搬迁和不同安置方式对移民收入的不同影响。结果表... 利用2007年三峡库区就地后靠农村移民的抽样调查数据,根据农村移民收入来源理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移民户和非移民户,以及不同安置方式移民户的收入结构进行比较分析,以说明移民搬迁和不同安置方式对移民收入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移民搬迁对移民收入存在结构性的影响,即移民搬迁主要影响移民户的家庭经营收入,同时,移民的后期扶持政策抵消了移民搬迁对移民收入的影响;不同的安置方式对移民户收入也存在显著的影响,纯农业安置和兼业安置对移民收入的不利影响较小,而非农业安置对移民户收入的影响较大;非移民安置户享受到的惠农政策和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好处也相对要少;从收入来源的角度来讲,纯农业安置和兼业安置的收入风险相对较低,而非农业安置的收入风险相对较高,所以,纯农业安置和兼业安置对多数农村移民而言是较为适合的安置模式,移民后期扶持补助政策对于稳定移民收入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村移民 安置方式 收入 单因素方差分析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的环境意识浅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远新 吴炳方 +1 位作者 张华忠 张春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7-351,共5页
库区社会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和环境素质的提高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和动力。利用三峡库区农村移民社会经济环境调查数据,对三峡库区农村环境保护设施现状,农村移民的环境素质进行了分析,认为库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有了很大进步,... 库区社会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和环境素质的提高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和动力。利用三峡库区农村移民社会经济环境调查数据,对三峡库区农村环境保护设施现状,农村移民的环境素质进行了分析,认为库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库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仍然不足,饮用水不安全,化肥施用量过度,生物、环保防虫技术很少被采用,移民缺乏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仅具备浅层次的局部的"日常环保型"意识,参与环境保护的经济能力和动力不足。因此,需要加强库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饮用水安全状况,推广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库区农村移民的环境教育,促进移民脱贫致富,提高三峡库区农村移民的环境素质,提高其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改变其对环境不友好的生产生活行为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村移民 环境素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