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及资源量计算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刚 方石 +4 位作者 李博 张新荣 李永飞 任德生 周铁锁 《世界地质》 CAS 2016年第3期840-849,893,共11页
在分析录井、钻井及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研究。东部凹陷沙河街组富有机质泥岩主要为沉积于半深湖-深湖的暗色泥岩及发育在沼泽环境中的炭质泥岩,分布面积为3 000 km^2,有机碳丰度... 在分析录井、钻井及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研究。东部凹陷沙河街组富有机质泥岩主要为沉积于半深湖-深湖的暗色泥岩及发育在沼泽环境中的炭质泥岩,分布面积为3 000 km^2,有机碳丰度为1%~16.97%,干酪根类型以Ⅱ_1和Ⅱ_2型为主,其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Ro)整体处于低成熟-高成熟阶段。通过类比美国五大页岩气产区成藏地质条件,笔者预测东部凹陷驾掌寺—二界沟、黄于热地区可评为有利页岩气远景区。利用气测全烃值、孔隙度及吸附气计算总含气量,求得有利远景区在沙三段与沙一、二段页岩气资源量分别为871×10~8m^3和742×10~8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 古近系 页岩气 成藏条件 资源量计算
下载PDF
古太平洋板块在欧亚大陆下的俯冲历史:东北亚陆缘中生代-古近纪岩浆记录 被引量:98
2
作者 唐杰 许文良 +1 位作者 王枫 葛文春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9-583,共35页
系统总结了东北亚陆缘中生代-古近纪火成岩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空间变异,讨论了中生代多构造体系影响的时空范围以及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俯冲作用的起始时间及其俯冲历史.东北亚陆缘中生代-古近纪火成岩可划分为九期:早-... 系统总结了东北亚陆缘中生代-古近纪火成岩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空间变异,讨论了中生代多构造体系影响的时空范围以及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俯冲作用的起始时间及其俯冲历史.东北亚陆缘中生代-古近纪火成岩可划分为九期: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和古近纪.东北亚陆缘三叠纪埃达克质岩石、双峰式火山岩、碱性岩、A-型花岗岩和A-型流纹岩的形成主要与古亚洲洋闭合及闭合后的伸展作用有关,而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上三叠纪钙碱性火成岩组合揭示了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块南向俯冲作用的发生.三叠纪期间,东北亚陆缘处于被动陆缘背景;东北亚陆缘早侏罗世钙碱性火成岩具有弧型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陆内为双峰式火成岩和A-型花岗岩组合,自陆缘向陆内火成岩成分极性变化与早侏罗世陆缘增生杂岩一起,揭示了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的俯冲作用始于早侏罗世;东北亚陆缘普遍缺少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主要为晚侏罗世)岩浆作用,结合早白垩世陆缘增生杂岩低纬度的生物组合与碎屑锆石年龄组合,暗示该阶段东北亚陆缘与古太平洋板块之间主要处于走滑的构造属性;东北亚陆缘广泛分布的早白垩世晚期钙碱性火山岩、I-型花岗岩和埃达克质岩石指示古太平洋板块向东北亚开启大范围低角度俯冲作用;东北亚陆缘晚白垩世-古近纪火成岩分布范围向东明显缩小,并且由陆内向沿海地区迁移,指示欧亚大陆向东漂移和古太平洋俯冲板块逐渐回撤的构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陆缘 中生代-古近纪 火成岩 古太平洋板块 俯冲作用
原文传递
徐淮地区早白垩世丰山和蔡山高镁埃达克质岩:拆沉下地壳熔融的熔体与地幔橄榄岩的反应 被引量:11
3
作者 霍腾飞 杨德彬 +4 位作者 师江朋 杨浩田 许文良 王枫 卢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69-1684,共16页
徐淮地区丰山花岗闪长斑岩和蔡山石英闪长玢岩的岩石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和石榴石的矿物化学研究对探讨华北克拉通东南缘早白垩世高镁埃达克质岩的岩石成因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丰山花岗闪长斑岩和蔡山石英闪长玢岩具... 徐淮地区丰山花岗闪长斑岩和蔡山石英闪长玢岩的岩石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和石榴石的矿物化学研究对探讨华北克拉通东南缘早白垩世高镁埃达克质岩的岩石成因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丰山花岗闪长斑岩和蔡山石英闪长玢岩具高SiO_2(60.98%~67.88%)、富Al_2O_3(14.37%~15.04%)以及高的Na_2O/K_2O比值(1.58~2.24)和Mg~#值(57~66)的特征;富集LILE(Rb、Ba、Sr)和LREE,亏损HFSE(Nb、Ta、Ti)和HREE,具有Pb正异常和弱的Eu异常;结合高的Sr含量(579×10^(-6)~778×10^(-6))以及Sr/Y(33~69)和(La/Yb)_N比值(8.63~13.7),低的Y(10.5×10^(-6)~17.8×10^(-6))和Yb含量(0.74×10^(-6)~1.17×10^(-6)),暗示它们属于高镁埃达克质岩。丰山和蔡山埃达克质岩石的初始^(87)Sr/^(86)Sr比值介于0.7079~0.7086之间,ε_(Nd)(t)值变化于-10.77~-7.18之间,t_(DM2)=1504~1793Ma;岩浆锆石的ε_(Hf)(t)值为-14.2~-5.3,t_(DM2)=2101~2898Ma。徐淮地区早白垩世利国、班井、夹沟高镁埃达克质岩石中岩浆锆石的ε_(Hf)(t)值分别介于-13.4~-7.0、-13.4~-7.9和-15.9~-4.5之间,它们的t_(DM2)分别变化于2248~2825Ma、2331~2824Ma和2030~3048Ma之间。徐淮地区丰山和蔡山高镁埃达克质岩的Sr-Nd-Hf同位素组成和丰山花岗闪长斑岩中铁铝榴石残留晶的存在,结合它们高的Pb同位素组成和继承锆石U-Pb年代学暗示,丰山和蔡山高镁埃达克质岩浆主要起源于俯冲断离的扬子克拉通石榴辉石岩相下地壳物质熔融的熔体与地幔橄榄岩的反应,同时有拆沉的华北克拉通基底物质的参与,形成于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的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丰山 蔡山 埃达克质岩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黑龙江嘉荫与俄罗斯远东Kundur地区黑龙江杂岩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孙晨阳 龙欣雨 +4 位作者 许文良 王枫 葛文春 郭鹏 刘小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901-2916,共16页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嘉荫和俄罗斯远东Kundur(昆杜尔)地区黑龙江杂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黑龙江杂岩的物质组成、形成时代、构造就位时间及物源。黑龙江嘉荫地区黑龙江杂岩中两个石榴石白云母石英...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嘉荫和俄罗斯远东Kundur(昆杜尔)地区黑龙江杂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黑龙江杂岩的物质组成、形成时代、构造就位时间及物源。黑龙江嘉荫地区黑龙江杂岩中两个石榴石白云母石英片岩(13HYC28-1和13HYC29-1)原岩为流纹岩,其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85±1Ma和183±1Ma,应代表黑龙江杂岩中存在的中酸性火山岩原岩的形成时代;俄罗斯远东Kundur(昆杜尔)地区石榴石二云母片岩(14RF4-1)和白云母石英片岩(14RF5-1)碎屑锆石年龄频谱主要存在两个年龄区间:183~286Ma和420~525Ma,另外还有少量前寒武纪年龄。这些碎屑锆石年龄组合与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发育的岩浆事件相对应,揭示其沉积物源应来自于这些火成岩。黑龙江杂岩碎屑锆石年龄数据中早侏罗世的最小峰期年龄(188Ma)代表了黑龙江杂岩原岩成岩时代的下限,结合区内177~165Ma的单矿物变质变形年龄,可以判定黑龙江杂岩的构造就位时间为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黑龙江杂岩的形成与就位过程揭示了东北亚陆缘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中-晚三叠世(240~230Ma),牡丹江洋沿嘉荫-牡丹江断裂裂开并逐渐扩张,早侏罗世期间,古太平洋板块开始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受其影响,牡丹江洋俯冲并闭合于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最终导致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碰撞拼合以及黑龙江杂岩的构造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荫 俄罗斯远东 黑龙江杂岩 锆石U-PB年龄 牡丹江洋 古太平洋板块
下载PDF
鲁西早白垩世岩石圈地幔的属性:大昆仑辉长岩和辉绿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浩田 杨德彬 +3 位作者 师江朋 许文良 王枫 谌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327-3340,共14页
大昆仑辉长岩和辉绿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及全岩Sr-Nd-Pb同位素的研究为探讨鲁西地区早白垩世岩石圈地幔的属性提供了制约。结果表明,大昆仑辉长岩中少量锆石和辉绿岩中锆石发育条痕状吸收,具有相对... 大昆仑辉长岩和辉绿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及全岩Sr-Nd-Pb同位素的研究为探讨鲁西地区早白垩世岩石圈地幔的属性提供了制约。结果表明,大昆仑辉长岩中少量锆石和辉绿岩中锆石发育条痕状吸收,具有相对高的Th/U比值(0.11~3.12),暗示它们均为岩浆成因,辉长岩中多数为岩浆成因的捕获锆石。辉长岩和辉绿岩中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32±3Ma和112±1Ma;辉长岩中捕获锆石的谐和年龄主要介于2469~1752Ma之间,暗示古老地壳物质的存在。辉长岩和辉绿岩整体具有低Si O_2(49.08%~52.61%)、高MgO(4.52%~9.67%)、Na_2O含量(2.58%~3.49%)以及高Mg~#值(45~65)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贫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Zr和Hf),其(La/Yb)_N=8.98~10.2,Eu负异常不明显(δEu=0.83~0.93)。辉长岩的初始^(87)Sr/^(86)Sr比值变化于0.7046~0.7060之间,ε_(Nd)(t)值介于-16.71^-15.54之间,^(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初始比值分别为16.596~16.776、15.255~15.290和36.328~36.648。辉绿岩中岩浆锆石的ε_(Hf)(t)值介于-12.0^-2.5之间。上述结果表明,大昆仑辉长岩和辉绿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与华北克拉通东部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的峰期时间一致;起源于受华北克拉通古老下地壳物质改造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岩石圈减薄的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辉绿岩 岩石圈地幔 岩石成因 早白垩世 鲁西
下载PDF
延边天宝山矿集区晚古生代岩浆-热液成矿的年代学证据——以新兴铅锌(银)矿床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杨群 任云生 +4 位作者 孙振明 郝宇杰 张博 孙新浩 陆思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153-3166,共14页
延边天宝山矿集区已发现矽卡岩型铅锌铜矿床(立山和选厂后山)、隐爆角砾岩型铅锌(银)矿床(新兴)、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铜铅锌矿床(东风南山)和斑岩型钼矿床(东风北山)等四种成因类型、十余个矿床(点)。为确定矿集区内多金属成矿作用的期... 延边天宝山矿集区已发现矽卡岩型铅锌铜矿床(立山和选厂后山)、隐爆角砾岩型铅锌(银)矿床(新兴)、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铜铅锌矿床(东风南山)和斑岩型钼矿床(东风北山)等四种成因类型、十余个矿床(点)。为确定矿集区内多金属成矿作用的期次,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本文首次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和金属硫化物Rb-Sr法,对新兴铅锌(银)矿床开展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与角砾岩型铅锌(银)矿化密切相关的新兴花岗闪长岩的16个锆石测点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61. 1±3. 5Ma(MSWD=0. 46),角砾岩型矿石6件金属硫化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259±3Ma(MSWD=1. 05),锶同位素初始值ISr=0. 71359,表明新兴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为中二叠世晚期。结合矿集区内其它矿床的同位素测年资料分析认为,天宝山矿集区至少发生过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两期岩浆-热液成矿事件,在中-晚二叠世形成了立山、选厂后山和新兴等多金属矿床,在早侏罗世则形成了东风北山斑岩型钼矿床。新兴矿床6件金属硫化物的Rb、Sr含量分别介于0. 1238×10-6~0. 7536×10-6和0. 3786×10-6~3. 247×10-6之间,初始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i介于0. 71350~0. 71371之间,均值为0. 71361,表明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并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综合研究表明,在中-晚二叠世(255~265Ma),受古亚洲洋俯冲作用的影响,天宝山矿集区发生了深源岩浆侵入,引发地壳物质同熔,形成富含Cu、Pb、Zn、Ag等金属元素的花岗闪长质岩浆,沿着构造裂隙上升至地壳浅部,侵位形成了矿集区内的立山、新兴、东风北山等多个晚古生代成矿(含矿)中酸性岩体。在花岗闪长岩与大理岩接触带附近,通过含矿热液交代作用,形成了立山、选厂后山等矽卡岩型铅锌铜矿床;随着岩浆期后热液在岩浆房顶部的不断聚集,挥发分的增加,当内压大于上部围岩压力时,发生隐爆作用,形成隐爆角砾岩,压力骤减引起流体不混溶,导致铅、锌、银等金属组分沉淀富集,形成新兴隐爆角砾岩型铅锌(银)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Rb-Sr法测年 LA-ICP-MS锆石U-Pb法测年 成矿物质来源 天宝山矿集区 新兴铅锌(银)矿床
下载PDF
内蒙古中东部蘑菇气地区玛尼吐组火山岩构造背景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慧婷 郑常青 张乔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2-810,共9页
内蒙古中东部蘑菇气地区位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中部,通过对玛尼吐组火山岩进行系统的岩相学研究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可知,玛尼吐组火山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粗面岩、安山岩和玄武安山岩,属于亚碱性、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列。SiO2与TiO2,Al2O3... 内蒙古中东部蘑菇气地区位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中部,通过对玛尼吐组火山岩进行系统的岩相学研究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可知,玛尼吐组火山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粗面岩、安山岩和玄武安山岩,属于亚碱性、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列。SiO2与TiO2,Al2O3,Fe2O3T,MgO,CaO和P2O5呈较好的负相关,与Na2O和K2O呈较好的正相关,暗示了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分离结晶作用。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式,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 N/Yb N=7.76~15.7,∑REE=126~317 ppm,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LREE=114~292 ppm)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具明显负Eu异常(δEu=0.72~0.97)。对其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显示,玛尼吐组火山岩岩浆来源于下地壳,有部分幔源物质的加入,为壳-幔混合型岩浆。该组火成岩形成于岩石圈伸展减薄的背景下,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碰撞造山后的伸展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玛尼吐组 火山岩 构造背景
下载PDF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
8
作者 李根 方石 +5 位作者 孙平昌 张新荣 霍鹏 李永飞 任德生 周铁锁 《世界地质》 CAS 2016年第1期197-206,共10页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厚层暗色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沉积特征研究和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民屯古近系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湖泊和扇三角洲沉积。在扇三角洲中的沼泽地带,发育富有机质的碳质泥岩。暗色泥岩主要产生于半深湖-深湖环境中...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厚层暗色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沉积特征研究和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民屯古近系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湖泊和扇三角洲沉积。在扇三角洲中的沼泽地带,发育富有机质的碳质泥岩。暗色泥岩主要产生于半深湖-深湖环境中,具有厚度大、连续性强、分布广的特点。泥岩中的干酪根类型主要以腐泥腐殖质型(II2)和腐殖型(III)为主,利于产气。有机质成熟度(Ro)平均为0.8%~1.3%,有机质处于低熟-成熟阶段。TOC平均为3%~8.46%,有机质丰度较高。脆性矿物总量达到29.0%~51.7%,有利于页岩气的开采。页岩气类型主要为热成因页岩气和生物化学成因页岩气。在页岩气成藏的地质因素分析基础上,综合研究认为,荣胜堡洼陷和三台子洼陷是沙河街组页岩气富集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大民屯凹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 页岩气 有机质类型 成藏条件
下载PDF
浙西南松阳地区石榴辉石岩变质作用演化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郭腾达 郑常青 +5 位作者 周喜文 董云峰 周枭 王照元 宋旸 石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627-3642,共16页
浙西南松阳地区的八都群中分布有一套基性变质岩:石榴辉石岩与石榴角闪岩,其变质作用演化特点目前尚不明确。根据岩相学和矿物微区化学系统研究,发现石榴角闪岩是由石榴辉石岩退变而来,而非由榴辉岩退变而来,并经历了三个变质演化阶段,... 浙西南松阳地区的八都群中分布有一套基性变质岩:石榴辉石岩与石榴角闪岩,其变质作用演化特点目前尚不明确。根据岩相学和矿物微区化学系统研究,发现石榴角闪岩是由石榴辉石岩退变而来,而非由榴辉岩退变而来,并经历了三个变质演化阶段,分别为峰期高压麻粒岩相阶段(M1),其矿物组合为石榴石+次透辉石±钛铁矿±石英;峰后近等温减压中压麻粒岩相退变质阶段(M2),以出现典型的减压反应结构和斜方辉石+斜长石(An_(90-92))为标志;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M3),以角闪石+斜长石(An_(33-53))+钛铁矿±次透辉石±石英等退变矿物组合为特征。相平衡模拟与传统地质温压计结合限定M1期温压条件为P=11. 6~12. 5kbar,T=780~840℃,M2期温压条件为P=7. 4~8. 2kbar,T=800~880℃,M3期温压条件为P=6. 6~7. 5kbar,T=500~560℃,三个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具有典型的顺时针近等温减压型ITD型特征,这种演化轨迹通常代表加厚下地壳快速折返地表的动力学过程,因此,该项研究对华夏地块构造作用演化的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辉石岩 石榴角闪岩 变质作用演化 八都群 浙西南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松岭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邹孝文 张彦龙 +2 位作者 严维兵 董玉 陈会军 《世界地质》 CAS 2019年第3期643-654,共12页
对大兴安岭北段松岭地区早白垩世松树林花岗岩岩体和二根河花岗岩岩体进行锆石U-Pb年代学与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讨论了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等问题。松树林岩体二长花岗岩锆石的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22±1 Ma,二根河岩体中正长... 对大兴安岭北段松岭地区早白垩世松树林花岗岩岩体和二根河花岗岩岩体进行锆石U-Pb年代学与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讨论了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等问题。松树林岩体二长花岗岩锆石的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22±1 Ma,二根河岩体中正长花岗岩锆石的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25±1 Ma,均属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表明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A/CNK值<1.05),稀土元素呈右倾型,微量元素富集Rb、K、Pb等,亏损Nb、Ta、Sr、P、Ti等,具I型花岗岩成因特征。其中,松树林岩体具有高的Ba(650×10^-6)、Sr(344×10^-6)含量,具有高Sr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内大黑山碱长花岗岩、四十里甸子花岗斑岩和新林花岗杂岩体特征相似,暗示其可能由新生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与直接起源于地幔的基性岩浆混合而成;而二根河岩体具有明显低的Ba(75.2×10^-6)、Sr(4.1×10^-6)含量,与甘河碱长花岗岩一同落入低Sr花岗岩区,暗示其岩浆可能来源于大兴安岭北段碱性系列玄武岩的低程度部分熔融作用。综合大兴安岭早白垩世花岗岩及东北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年龄资料,认为大兴安岭北段松岭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的形成与古太平洋西向俯冲引起的岩石圈拆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岭地区 早白垩世 年代学 岩石成因 大兴安岭北段
下载PDF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沙河街组古近系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毅 方石 +4 位作者 孙平昌 张新荣 李德强 李永飞 任德生 《地质与资源》 CAS 2017年第2期140-146,共7页
在辽河盆地各构造单元中以西部凹陷湖泊沉积持续时间最长,是研究辽河盆地沙河街组页岩气成藏的良好地区.本次在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本区的暗色泥... 在辽河盆地各构造单元中以西部凹陷湖泊沉积持续时间最长,是研究辽河盆地沙河街组页岩气成藏的良好地区.本次在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本区的暗色泥岩主要发育在半深湖—深湖环境中,暗色泥岩具有厚度大、连续性强、分布广的特点.有机质丰度较高,TOC平均值在2.18%左右.干酪根类型以II型为主,偏向产气.有机质成熟度基本大于0.59%,表明泥页岩已基本进入大量排烃阶段.脆性矿物总量达到43.1%~61.5%,有利于页岩气开采.在页岩气成藏的地质因素分析基础上,综合研究认为,清水洼陷是沙河街组页岩气富集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 沙河街组 页岩气 有机质类型 成藏条件
下载PDF
东昆仑群力地区晚泥盆世A型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构造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雷 钱烨 +3 位作者 孙丰月 李予晋 顾焱 张建平 《世界地质》 CAS 2019年第1期34-45,共12页
报道了东昆仑群力地区正长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进行了讨论。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群力正长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为376.2Ma(MSWD=0.25),属晚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其属于... 报道了东昆仑群力地区正长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进行了讨论。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群力正长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为376.2Ma(MSWD=0.25),属晚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其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花岗岩。岩体富硅(SiO_2=74.61%~77.85%)、富碱(Na_2O+K_2O=7.03%~7.94%)、高铁镁比(FeO^T/MgO=11.39~36.93)、贫钙(CaO=0.50%~1.01%)、贫镁(MgO=0.06%~0.20%);稀土配分模式表现为"海鸥型"分布特点,具有强烈的负铕异常(δEu=0.08~0.09);高镓含量(Ga=22.86×10^(-6)~27.06×10^(-6)),富集高场强元素组合(Zr+Ce+Nb+Y=720×10^(-6)~891×10^(-6))、亏损Ba、Sr、P、Nb、Ta、Ti等;同时岩体具有高的锆石饱和温度(991℃~1 201℃)。综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群力正长花岗岩体属于A型花岗岩中的A_2型花岗岩,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群力正长花岗岩形成于始特提斯洋闭合后的伸展构造背景。这一结果将始特提斯洋闭合后的伸展作用时限从中泥盆世延长到晚泥盆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群力正长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东昆仑地区
下载PDF
吉林省敦化市松江河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被引量:3
13
作者 秦臻 孙德有 +3 位作者 张继林 李临位 汪振甬 李绪俊 《黄金》 CAS 2019年第3期14-18,22,共6页
松江河金矿床位于夹皮沟—海沟金成矿带的中部,矿体主要产于新太古界色洛河岩群中部岩性段的底部,其热液成矿作用可划分为石英-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石英-碳酸盐3个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主要发... 松江河金矿床位于夹皮沟—海沟金成矿带的中部,矿体主要产于新太古界色洛河岩群中部岩性段的底部,其热液成矿作用可划分为石英-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石英-碳酸盐3个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包裹体、含CO_2三相包裹体及少量纯CO_2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1. 38%~6. 81%Na Cleqv)、低密度(0. 41~0. 86 g/cm^3)的特点,成矿温度集中于260℃~390℃,成矿压力为70~106 MPa,成矿深度为6. 8~8. 7 km。成矿过程中,流体经过了H_2O-CO_2-NaCl体系的不混溶,导致金在成矿流体中的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作用并富集形成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江河金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流体 流体包裹体 物理化学条件
下载PDF
内蒙古敖仑花钼铜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成矿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旬 付丽娟 +3 位作者 黄广环 崔志磊 王可勇 孙清飞 《黄金》 CAS 2021年第3期1-7,共7页
敖仑花钼铜矿床为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早白垩世二长花岗斑岩中。成矿作用可以分为4个阶段:石英+黄铁矿+辉钼矿阶段(Ⅰ)、石英+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Ⅱ)、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阶段(Ⅲ)、石英+碳酸盐脉阶段(Ⅳ)。... 敖仑花钼铜矿床为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早白垩世二长花岗斑岩中。成矿作用可以分为4个阶段:石英+黄铁矿+辉钼矿阶段(Ⅰ)、石英+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Ⅱ)、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阶段(Ⅲ)、石英+碳酸盐脉阶段(Ⅳ)。矿物学、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包裹体显微测温、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Ⅰ、Ⅱ阶段成矿流体为高温(316℃~462℃)、高盐度(2.23%~45.54%)的NaCl-H 2O-CO_(2)体系热液;成矿Ⅲ阶段成矿流体为高温(300℃~368℃)、低盐度(3.37%~9.34%)的NaCl-H_(2)O体系热液;成矿Ⅳ阶段为低温(130℃~260℃)、低盐度(3.53%~11.95%)的NaCl-H_(2)O体系热液;总体具有成矿温度、盐度逐渐降低的特征。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早期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期逐渐混入大气降水;δ^(34)S值为1.9‰~4.9‰,指示硫同位素主要来源可能是岩浆。由于温度、压力降低,流体发生沸腾作用,CO_(2)挥发,流体pH升高,导致Mo、Cu等成矿元素开始沉淀,最后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来源 稳定同位素 成矿作用机制 斑岩型 敖仑花钼铜矿床
下载PDF
内蒙古好力宝斑岩型铜钼矿床流体特征和矿床成因 被引量:1
15
作者 曲高勇 付丽娟 +3 位作者 黄广环 王可勇 孙清飞 崔志磊 《黄金》 CAS 2021年第1期7-14,共8页
好力宝矿床位于西拉木伦成矿带东部,为斑岩型铜钼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斜长花岗斑岩的角砾岩带中,与斜长花岗斑岩关系密切,成矿作用划分为3个阶段: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阶段(Ⅰ)、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石英脉阶段(Ⅱ)、石... 好力宝矿床位于西拉木伦成矿带东部,为斑岩型铜钼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斜长花岗斑岩的角砾岩带中,与斜长花岗斑岩关系密切,成矿作用划分为3个阶段: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阶段(Ⅰ)、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石英脉阶段(Ⅱ)、石英-方解石-萤石阶段(Ⅲ)。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L型)、含CO 2包裹体(C型)和纯CO 2包裹体(PC型)。成矿Ⅰ阶段主要包括L型、C型和PC型流体包裹体,为典型的高温(集中在380.0℃~400.0℃)、中低盐度(集中在7.50%~8.50%)的CO2-NaCl-H2O体系;成矿Ⅱ阶段主要包括L型和C型流体包裹体,属于高温(集中在330.0℃~350.0℃)、低盐度(集中在4.25%~5.00%)的CO2-NaCl-H2O体系;成矿Ⅲ阶段仅包括L型流体包裹体,属于中低温(集中在280.0℃~300.0℃)、低盐度(集中在2.00%~2.75%)的NaCl-H2O体系。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δD V-SMOW为-115.8‰~-94.5‰,δ18O H2O为-8.32‰~0.28‰,暗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含有少量大气降水。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低盐度流体,流体不混溶促使金属矿物发生沉淀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阶段 氢-氧同位素 矿床成因 好力宝矿床
下载PDF
辽宁清原中元古代辉绿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6
作者 苏祖敏 孙丰月 张雅静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1-212,共12页
辽宁省清原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对清原县红透山地区的辉绿岩脉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旨在探讨华北克拉通在中元古代时期的构造演化。红透山辉绿岩LA-ICP-MS岩浆锆石U-Pb年龄为1293 Ma±35 Ma,代表... 辽宁省清原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对清原县红透山地区的辉绿岩脉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旨在探讨华北克拉通在中元古代时期的构造演化。红透山辉绿岩LA-ICP-MS岩浆锆石U-Pb年龄为1293 Ma±35 Ma,代表该岩体的形成时代。辉绿岩SiO_(2)=49.42%~50.76%、MgO=3.56%~5.83%、Na_(2)O+K_(2)O=3.95%~6.2%,变化于碱性和亚碱性系列之间。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相对富集LREE,相对亏损HREE、HFSE,无明显Eu异常。研究认为红透山辉绿岩为伸展环境下形成的板内玄武岩,其岩浆源于俯冲物质影响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并受到一定程度的地壳物质混染。结合前人对华北克拉通北部与东北部中元古代辉绿岩的研究,认为红透山辉绿岩的形成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裂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辉绿岩 锆石U-PB定年 哥伦比亚超大陆 华北克拉通 中元古代
下载PDF
内蒙古查干敖包铁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机制
17
作者 田隆 毕亚强 +1 位作者 王可勇 孙清飞 《黄金》 CAS 2021年第4期12-18,24,共8页
查干敖包铁锌矿床地处二连—东乌旗成矿带东段,为典型的矽卡岩型铁锌矿床。该矿床经历了干矽卡岩阶段(Ⅰ)、湿矽卡岩-磁铁矿阶段(Ⅱ)、石英-硫化物阶段(Ⅲ)、碳酸盐阶段(Ⅳ)等4个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学研究表明:成矿早... 查干敖包铁锌矿床地处二连—东乌旗成矿带东段,为典型的矽卡岩型铁锌矿床。该矿床经历了干矽卡岩阶段(Ⅰ)、湿矽卡岩-磁铁矿阶段(Ⅱ)、石英-硫化物阶段(Ⅲ)、碳酸盐阶段(Ⅳ)等4个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学研究表明:成矿早期,流体为高温(348℃~523℃)、高低盐度(2.89%~60.44%)并存的NaCl-H 2O体系,氢、氧同位素组成指示其来自岩浆热液;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减小,成矿流体发生了多期次的沸腾作用,高氧逸度时(成矿Ⅱ阶段)Fe元素大量沉淀成矿,低氧逸度时(成矿Ⅲ阶段)Zn元素大量富集成矿;成矿晚期,大气降水混入残余流体中,成矿流体转变为低温(112℃~234℃)、低盐度(3.21%~7.99%)的NaCl-H 2O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 流体演化 矽卡岩型 查干敖包铁锌矿床
下载PDF
延边地区古洞河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及变形时代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超 刘永江 +4 位作者 张照录 崔芳华 张超 关庆彬 李烨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252-3264,共13页
古洞河韧性剪切带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南缘,其变形特征和时间对探讨延边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对该韧性剪切带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显微构造解析,以期限定韧性剪切带变形时间和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古洞河韧... 古洞河韧性剪切带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南缘,其变形特征和时间对探讨延边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对该韧性剪切带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显微构造解析,以期限定韧性剪切带变形时间和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古洞河韧性剪切带具有多期变形的特征,晚期变形糜棱叶理倾向为西,倾角较缓,线理倾伏向为南西,具有由南西向北东方向右行逆冲的特征.其分形维数值为1.159~1.214,Flinn参数K值为0.19~0.31,Kruhl温度计显示变形温度为450~550℃,石英动力重结晶粒径估算的差应力值为16.83~20.09 MPa,古应变速率为10^-12~10^-14 s^-1.古洞河韧性剪切带花岗质糜棱岩锆石U-Pb年龄为192±2 Ma,晚期变形时代应为早侏罗世,形成应与早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洞河韧性剪切带 分形维数 显微构造 延边地区 古太平洋构造域 构造学
原文传递
巴里坤盆地地层展布规律和构造格架的综合地球物理认识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小鹏 梅岩辉 +2 位作者 李世超 姜鹍鹏 赵庆英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222-4234,共13页
巴里坤盆地夹持于麦钦乌拉岛弧和哈尔里克岛弧之间,其地层展布、断裂构造、油气成藏、盆山关系均不明确.使用大地电磁测深、航磁、地震等方法对其开展综合研究.研究表明:新生界沉积较薄,中生界及上二叠统地层从盆地中心向四周逐渐减薄,... 巴里坤盆地夹持于麦钦乌拉岛弧和哈尔里克岛弧之间,其地层展布、断裂构造、油气成藏、盆山关系均不明确.使用大地电磁测深、航磁、地震等方法对其开展综合研究.研究表明:新生界沉积较薄,中生界及上二叠统地层从盆地中心向四周逐渐减薄,下二叠统和石炭系地层山前沉积略厚、向南逐渐变薄;盆地内部存在12条断裂,大多数为近东西走向的逆冲断裂,这些断裂构成研究区的基本构造格架;盆地可划分为北部斜坡、哈尔里克逆冲带、巴里坤坳陷三个二级构造单元;巴里坤坳陷大河构造为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域;南边哈尔里克山呈北西向向盆地内逆冲推覆,与盆地以哈尔里克断裂为界,盆地与北边麦钦乌拉山与以麦钦乌拉断裂为界,与西边博格达山以冬屋断裂为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里坤盆地 大地电磁测深 构造格架 地球物理 油气成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