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的苏锡常地裂缝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方冬 张云 +2 位作者 于军 龚绪龙 卢毅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7-142,共6页
苏锡常地区是我国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灾区之一,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苏锡常地区地裂缝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形成条件,选取基岩埋深、基岩面起伏度、第Ⅱ承压含水层厚度、黏性... 苏锡常地区是我国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灾区之一,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苏锡常地区地裂缝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形成条件,选取基岩埋深、基岩面起伏度、第Ⅱ承压含水层厚度、黏性土层厚度、主采层水位埋深、地面沉降梯度作为影响因子指标,计算了各个影响因子的关联程度和影响权重,对整个苏锡常地区地裂缝进行危险性分区。根据区划结果,划分出地裂缝的安全区、过渡区、较危险区以及危险区。通过灰色关联度理论对苏锡常地裂缝分析,达到了对该区地裂缝发育影响因素量化的目的,为地裂缝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锡常地区 地裂缝 灰色关联度 危险性分区
下载PDF
常州横林岩溶塌陷区地下水水动力模式及致塌作用研究
2
作者 车增光 喻永祥 刘洪 《地下水》 2020年第6期43-46,共4页
常州横林岩溶塌陷始发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我国长三角地区最典型的平原深覆盖型塌陷之一,地下水活动是塌陷形成的主导性动力因素。从含水层结构及分布、水位动态变化等方面,分析了横林地区地下水系统特征及历史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基岩... 常州横林岩溶塌陷始发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我国长三角地区最典型的平原深覆盖型塌陷之一,地下水活动是塌陷形成的主导性动力因素。从含水层结构及分布、水位动态变化等方面,分析了横林地区地下水系统特征及历史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基岩潜山式基底构造、“天窗式”砂层—灰岩含水层结构以及主采层水位的持续下降,造成地下水水动力模式的不断演变,依据水位与基岩面的关系,将塌陷期内的地下水水动力条件概化为承压、承压—负压、负压3种模式,岩溶塌陷的发生、发展与承压—负压、负压两种模式的形成基本具有同步性,地下水的渗流潜蚀、失托加荷和真空吸蚀是岩溶塌陷产生的主要致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地下水活动 水动力模式 致塌作用 常州 横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