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工程技术在城镇土地生态整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海欧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6期219-221,共3页
指出了土地是城镇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让土地洁净、健康、安全是生态型城市建设的前提。通过文献资料和多年的工程实践,总结出了城镇土地生态化综合开发治理技术,以富平石川河综合开发项目为例,详细探讨了土地工程技术在促进我国未... 指出了土地是城镇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让土地洁净、健康、安全是生态型城市建设的前提。通过文献资料和多年的工程实践,总结出了城镇土地生态化综合开发治理技术,以富平石川河综合开发项目为例,详细探讨了土地工程技术在促进我国未来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新模式。以期能够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工程 生态化 城市建设 新模式 理论技术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地整治中坡面治理技术评价
2
作者 石磊 《区域治理》 2019年第11期140-140,共1页
黄土高原沟道治理中,边坡大量的开挖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大量的裸露土坡和岩石边坡,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失衡.利用植被固土等方法的稳定边坡是植物根系的加固能力,植物根系在岩土介质中受力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其加固能力的... 黄土高原沟道治理中,边坡大量的开挖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大量的裸露土坡和岩石边坡,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失衡.利用植被固土等方法的稳定边坡是植物根系的加固能力,植物根系在岩土介质中受力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其加固能力的计算十分困难.植被护坡有时在于弥补工程防护的不足,具有回复生态环境、坡面冲刷防护与坡体加固等功能,因此植被在坡体稳定性提升方面尤为重要.构建效益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方面对治理技术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边坡治理 效益评价
下载PDF
土地工程科研单位后勤人员现状及对策分析
3
作者 孙路 张静 《办公室业务》 2019年第19期45-45,47,共1页
为保障土地工程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以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为例,分析了后勤人员的类别、年龄、性别等结构组成,针对后勤人员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开展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建立工作考核机制等对策.
关键词 土地工程 临聘人员 对策
下载PDF
灌溉方案中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晶 白清俊 《绿色科技》 2018年第20期86-88,共3页
指出了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对于灌溉方案和可持续性经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和应用、国内外灌溉方案中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及模型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对策。
关键词 水土资源 优化配置 灌溉
下载PDF
基于MODIS-NDVI的陕西省植被覆盖变化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科皓 《农学学报》 2018年第8期16-21,共6页
为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为陕西省生态建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MODIS-NDVI影像及高程数据,采用MVC、一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陕西省2011—2015年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陕西省NDVI值呈现"南高北低&q... 为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为陕西省生态建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MODIS-NDVI影像及高程数据,采用MVC、一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陕西省2011—2015年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陕西省NDVI值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陕南地区及陕北南部森林植被茂密,植被覆盖情况较好,陕北北部属于风沙区,植被覆盖情况较差,关中地区以农作物为主,植被覆盖情况居中;(2)2011—2015年陕西省NDVI值呈波动变化,整体变化趋于稳定,且有好转趋势,主要分布在关中及陕南地区;陕北地区NDVI值有退化迹象;(3)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NDVI值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2000~2500 m海拔高度范围内的NDVI值最高,植被覆盖情况较好,主要是分布在秦岭山脉的太白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NDVI 陕西省 植被覆盖
下载PDF
施用粉煤灰和有机肥对土壤温度和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庞喆 张卫华 +1 位作者 孙增慧 马增辉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91-94,共4页
在山地丘陵区空心村土地整治过程中,水资源是制约山地丘陵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粉煤灰和有机肥常作为主要还田材料来改善土体质量。为探明粉煤灰和有机肥对土壤温度和作物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陕西富平中试基地开展了施... 在山地丘陵区空心村土地整治过程中,水资源是制约山地丘陵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粉煤灰和有机肥常作为主要还田材料来改善土体质量。为探明粉煤灰和有机肥对土壤温度和作物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陕西富平中试基地开展了施用粉煤灰和有机肥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还田材料的施用显著影响土壤温度的提升,具体表现为粉煤灰与有机肥(TFC)>粉煤灰(TC)>有机肥(TF)>对照T0;不同试验处理显著影响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具有相同规律,具体表现为TFC> TF> TC> T0。从提升地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面综合比较,建议在山地丘陵区空心村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可将粉煤灰和有机肥混合使用,增产的同时提升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村 还田材料 粉煤灰 有机肥 作物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改良材料作用下宅基地复垦土壤硝态氮运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胡雅 张卫华 马增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02-305,共4页
针对宅基地新复垦土壤耕作层养分含量低、保水保肥性能差的问题,在氮磷钾肥料平衡施用的前提上,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冬小麦生长季添加粉煤灰(TC)、有机肥(TF)、熟化剂(TS)、熟化剂+粉煤灰(TSC)、粉煤灰+有机肥(TFC)、熟化剂+有机肥(T... 针对宅基地新复垦土壤耕作层养分含量低、保水保肥性能差的问题,在氮磷钾肥料平衡施用的前提上,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冬小麦生长季添加粉煤灰(TC)、有机肥(TF)、熟化剂(TS)、熟化剂+粉煤灰(TSC)、粉煤灰+有机肥(TFC)、熟化剂+有机肥(TSF)对复垦土壤硝态氮运移、累积情况与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熟化剂+有机肥和熟化剂+粉煤灰的处理能够促进表层撒施氮肥转化为硝态氮,添加有机肥易导致硝态氮向土壤深层运移,而添加粉煤灰则会减弱这一过程。熟化剂+有机肥处理在小麦生长初期耕作层能够储备较多的硝态氮,为后期小麦生长提供氮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添加单一改良材料土壤较添加复合改良材料土壤硝态氮累积效应更为明显。添加有机肥和熟化剂在复垦生土熟化过程中对小麦增产有重要作用,有机肥能有效减少小麦空秆率,提高成穗数,粉煤灰在土壤熟化过程中对小麦增产作用不大,添加熟化剂+有机肥是处理宅基地复垦土壤熟化较为优良的改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土壤 有机肥 粉煤灰 熟化剂 硝态氮
下载PDF
机械化学在农业肥料及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葛磊 《现代园艺》 2019年第1期86-87,共2页
机械化学被定义由机械能诱导的"化学反应"。机械化学因其绿色简单快速的反应工艺,在冶金、农业肥料、先进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对机械化学在农业肥料、农业功能材料、污染土壤改良修复应用进行... 机械化学被定义由机械能诱导的"化学反应"。机械化学因其绿色简单快速的反应工艺,在冶金、农业肥料、先进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对机械化学在农业肥料、农业功能材料、污染土壤改良修复应用进行全面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学 磷肥 污染土壤修复 应用综述
下载PDF
土体微观结构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海欧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4期57-59,共3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土体微观结构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如何定量描述土体微观结构是各国学者正在努力探讨的课题。扫描电子显微镜是对土体微观结构最常用也是比较有效的观察手段,利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土体微观结构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如何定量描述土体微观结构是各国学者正在努力探讨的课题。扫描电子显微镜是对土体微观结构最常用也是比较有效的观察手段,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土体结构,可获得土体内部结构的微观形貌信息,发现不同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观察在外力作用下或其它因素影响时的土体内部结构变化,有利于从微观层面解译土体的宏观表现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 电子显微镜 微观结构 宏观特性
下载PDF
水田建设对不同类型土壤养分和碳固持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绪博 杜宜春 +3 位作者 孙婴婴 曹婷婷 刘红瑛 张宏凯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58,63,共6页
为评估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不同类型土壤养分及固碳的影响,以大西安河岸周边3种典型土壤类型土、新积土、黄绵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田建设对不同类型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碳固持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水田后,3种土壤类型的颗粒组成变化不大;... 为评估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不同类型土壤养分及固碳的影响,以大西安河岸周边3种典型土壤类型土、新积土、黄绵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田建设对不同类型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碳固持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水田后,3种土壤类型的颗粒组成变化不大;在0~60 cm土层,与改水田前相比,新积土、黄绵土有效磷含量分别显著减少41.2%、46.5%,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减少22.8%、16.9%;土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70.3%、32.4%;新积土、土、黄绵土全氮、总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减少17.1%~32.9%、16.1%~39.3%;新积土、黄绵土总碳含量分别显著减少7.6%、28.6%,土显著增加13.9%,即改水田后土的碳固持能力得到提升。综上,在土上进行旱地或未利用地改水田更有利于土壤养分及固碳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类型 水田建设 养分变化 碳固持
下载PDF
长期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孔隙结构微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哲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44-47,共4页
试验共设置有机种植、无公害种植、常规种植3个处理,利用图像处理软件研究分析土壤薄片,对比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种植方式能在增大土壤总孔隙度的同时,明显增加当量孔径>100μm的孔隙数量,改善大小... 试验共设置有机种植、无公害种植、常规种植3个处理,利用图像处理软件研究分析土壤薄片,对比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种植方式能在增大土壤总孔隙度的同时,明显增加当量孔径>100μm的孔隙数量,改善大小孔隙的分布比例,是调节和改善土壤孔隙结构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土壤薄片 土壤孔隙度 当量孔径
下载PDF
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在不同pH条件下的Zeta电位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牛岩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42-45,共4页
为促进对砒砂岩的应用,治理沙漠化问题,选定砒砂岩、沙及二者不同比例复配土共7种材料,利用土壤胶体Zeta电位测定仪,测定了7种样品在不同pH条件下的Zeta电位。结果表明:(1)砒砂岩、沙两种材料随着pH的增大,Zeta电位绝对值逐渐增大。(2)... 为促进对砒砂岩的应用,治理沙漠化问题,选定砒砂岩、沙及二者不同比例复配土共7种材料,利用土壤胶体Zeta电位测定仪,测定了7种样品在不同pH条件下的Zeta电位。结果表明:(1)砒砂岩、沙两种材料随着pH的增大,Zeta电位绝对值逐渐增大。(2)相较于沙及不同比例复配土来说,砒砂岩的Zeta电位绝对值整体较大。(3)不同比例复配土的Zeta电位特性在不同pH条件下变化趋势略有不同。由此得出:砒砂岩、沙及二者不同比例复配土胶体在碱性环境下相对稳定,砒砂岩的胶体稳定性较其它几种材料相对要好,砒砂岩与沙复配比例为1∶2和1∶5时,在一定的pH条件下,其胶体稳定性基本接近砒砂岩,因此将砒砂岩和沙按照1∶2或1∶5进行复配,是解决沙漠化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PH ZETA电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