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研究中动物实验样本量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曹策 李玲美 +4 位作者 訾明杰 付建华 任钧国 李磊 刘建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05,共7页
在开始人体临床药物试验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在动物实验中进行广泛的临床前研究,以初步明确药物的作用、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在实验研究中,除了与研究设计有关的一般考虑因素外,动物样本量计算也是核心要素。目前研究人员在动物样本量... 在开始人体临床药物试验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在动物实验中进行广泛的临床前研究,以初步明确药物的作用、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在实验研究中,除了与研究设计有关的一般考虑因素外,动物样本量计算也是核心要素。目前研究人员在动物样本量的选择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仅导致实验结果的可复制性和代表性降低,而且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浪费。因此,本文将医学实验研究分为探索性研究和验证性研究,并且探讨了基于文献与经验的样本量确定法、精度分析确定法、两样本均数确定法、资源方程式确定法和KISS确定法,旨在为实验中样本量的选择提供计算方案,进而降低对动物伤害与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随着医学统计学与医学实验结合的发展和传播,动物实验样本量确定方面的研究将愈加完善,将为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及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提供坚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样本量 KISS分析 精度分析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康静 杨丽丽 +5 位作者 王紫艳 尤越 史跃 马彦雷 孟红旭 李磊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30-1538,共9页
目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发病率逐年增高,中医认为CMVD属中医学“络脉”的范畴,气虚血瘀证是CMVD主要证型,然而目前尚无气虚血瘀证CMVD动物模型的报道,因此本研究探索建立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气虚... 目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发病率逐年增高,中医认为CMVD属中医学“络脉”的范畴,气虚血瘀证是CMVD主要证型,然而目前尚无气虚血瘀证CMVD动物模型的报道,因此本研究探索建立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冠脉微血管疾病组和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每组15只。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动物每天随机14~16 h睡眠剥夺,持续6周,复制气虚证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及冠脉微血管疾病组动物正常饲养6周。实验6周后,冠脉微血管疾病组和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大鼠麻醉后开胸,向左心室内注射栓塞微球(40~120μm),假手术组动物行开胸手术但不注射栓塞微球。术后7 d,各组测定相关检测指标。结果冠脉微血管疾病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率明显降低,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明显增加。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心功能下降、心肌损伤标志物活性显著升高、血浆及全血粘度明显升高。结论睡眠剥夺复合心室内注射栓塞微球可成功建立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比较符合临床发病特征适合于发病与中药作用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气虚血瘀证 病证结合 睡眠剥夺 动物模型
下载PDF
Piezo1通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丽丽 康静 +1 位作者 刘建勋 李磊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6533-6540,共8页
Piezo1通道是能够感受剪切力、张力、扭转等一系列机械刺激,将机械信号转化成生物电信号的一种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在血管的形成与发展、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动脉瓣和静脉瓣的形成、血压调控和红细胞体积稳态中扮演重要角色,与心血管系... Piezo1通道是能够感受剪切力、张力、扭转等一系列机械刺激,将机械信号转化成生物电信号的一种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在血管的形成与发展、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动脉瓣和静脉瓣的形成、血压调控和红细胞体积稳态中扮演重要角色,与心血管系统关系密切。近年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及其有效成分可通过干预Piezo1通道,影响Ca^(2+)内流、内皮细胞及血小板功能,进而调节血栓形成与内皮稳态,治疗心血管疾病。该文主要综述Piezo1通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基于Piezo1通道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Piezo1通道在中医药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zo1 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 心血管疾病 中医药 综述
原文传递
不同缺血时间对中国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丽丽 康静 +6 位作者 任建勋 郭浩 孟红旭 马彦雷 史跃 刘建勋 李磊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37,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中国小型猪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建立适合的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提供依据。方法中国小型猪2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缺血30 min组(7只)、缺血60 min组(7只)及缺血90 min组(9只)。各组戊巴比...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中国小型猪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建立适合的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提供依据。方法中国小型猪2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缺血30 min组(7只)、缺血60 min组(7只)及缺血90 min组(9只)。各组戊巴比妥钠麻醉后行左冠状动脉造影,后将球囊经导丝交换入冠脉左前降支中部,术中连续心电监护记录ST段改变情况、室颤及除颤次数,再灌注3 h后处死。于缺血前、再灌即刻、再灌后1 h、2 h及3 h采集超声心动图,描记心脏收缩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FS);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TTC/伊文思蓝双重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硫磺素S染色法观察再灌后无复流面积。结果缺血90 min组动物死亡率较缺血30 min组、缺血60 min组高;随缺血时间增长,室颤及除颤次数明显增加(P<0.05,P<0.01);缺血90 min组再灌注3 h时EF值、FS值较其他组明显降低(P<0.05,P<0.01);模型组动物在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心肌梗死及无复流面积、心肌组织染色及血清CK-MB、LDH、SOD、MDA含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肌缺血90 min再灌注小型猪模型的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率高,缺血30 min再灌注3 h条件建立的模型能复制临床疾病的特征性病变且死亡率低,适合于发病机制及药物作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小型猪 动物模型 冠状动脉球囊栓塞 最佳时间
下载PDF
心肌成纤维细胞对心肌损伤后的修复和再生作用及中药调节 被引量:1
5
作者 曹策 姚明江 刘建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11-1416,共6页
心肌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终末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差,因而心梗发生后,坏死的心肌细胞不能得到有效的补充,梗死区域很快被纤维组织所取代,严重影响心功能。心肌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心脏结构完整性的破坏,造成了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 心肌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终末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差,因而心梗发生后,坏死的心肌细胞不能得到有效的补充,梗死区域很快被纤维组织所取代,严重影响心功能。心肌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心脏结构完整性的破坏,造成了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持续性的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目前,冠心病的治疗已取得较大进步,针对心梗后的心肌修复常用治疗方案主要为干细胞移植、外泌体介导和微环境构建等3方面,但是均有不同程度的问题难以解决。心肌成纤维细胞在心脏细胞中占据大部分数量,成纤维细胞的分布特性及其在心肌梗死过程中的作用,使它成为心肌梗死后的重要效应细胞。因此,该文从心肌成纤维细胞的来源、分布、梗死后状态和成纤维细胞对心肌细胞的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成纤维细胞在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治疗方面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心肌梗死 心肌修复和再生 多功能干细胞 中药调节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中药来源多肽类活性成分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奥奥 李磊 +3 位作者 李瑛 苗兰 潘映红 刘建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5576-5584,共9页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着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共同病因是血管狭窄、粥样硬化及梗死造成的局部供血减少,而其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着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共同病因是血管狭窄、粥样硬化及梗死造成的局部供血减少,而其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氧化应激、钙超载、炎症、凋亡、自噬等多种机制。因此相关药物的研发备受重视,其中蛋白类药物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等作为主要溶栓用药,在临床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中展现了较好治疗效果和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除了溶栓蛋白,多肽类药物因其生物活性强、靶向专一性、化学生物学多样性及毒副作用低等特点,也显示出独特的研发优势和潜力。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治疗的特点,对病理机制复杂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同样展现出卓越的临床疗效,但目前对于相关的中药多肽类成分的研发尚在起步阶段。该文以作用机制与靶点为切入点,综述了近年多种中药来源的多肽类成分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活性的预防治疗活性,为中药多肽的深入研究提供支持,进一步为其临床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多肽类成分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线粒体分裂融合探讨丹酚酸B保护H9C2细胞OGD/R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子馨 辛高杰 +9 位作者 尤越 陈原原 高佳明 李玲美 孟红旭 韩笑 李磊 张业昊 付建华 刘建勋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381,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丹参的有效成分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通过调控线粒体分裂融合对氧糖剥夺/再复(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损伤的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通过建立OGD/R模型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 本研究旨在探讨丹参的有效成分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通过调控线粒体分裂融合对氧糖剥夺/再复(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损伤的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通过建立OGD/R模型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总谷胱甘肽(total glutamyl cysteinyl glycine,t-GSH)、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检测试剂盒与Hoechst 33342荧光观察MPTP开放水平,分子对接技术确定丹酚酸B分子靶点。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OGD/R损伤降低H9C2细胞活力,ROS含量增加,t-GSH、NO含量减少,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线粒体融合蛋白有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ons 2,Mfn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3,caspase 3)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Mfn1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MPTP开放水平增加。与OGD/R组相比,丹酚酸B各组在6.25~100μmol·L^(-1)具有保护作用,丹酚酸B降低ROS含量,增加t-GSH、NO含量,降低Drp1、Mfn2、Bax、caspase 3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Mfn1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MPTP开放水平。综上所述,丹酚酸B可能通过调节氧化与抗氧化平衡、线粒体分裂融合平衡,抑制MPTP开放,减少细胞凋亡进而使H9C2细胞减少OGD/R损伤,可为丹酚酸B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心肌细胞 线粒体分裂 线粒体融合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中药复方拆方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8
作者 康静 杨丽丽 +1 位作者 刘建勋 李磊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80-3585,共6页
拆方研究是将中药复方减去一味或几味中药以观察疗效的变化或寻找有效成分的一种研究方法。中药复方拆方研究呈现系统化、交互式趋势,以中医药理论模式进行基础研究,辅以中药化学成分及应用数理原理指导研究。中药复方拆方研究有利于进... 拆方研究是将中药复方减去一味或几味中药以观察疗效的变化或寻找有效成分的一种研究方法。中药复方拆方研究呈现系统化、交互式趋势,以中医药理论模式进行基础研究,辅以中药化学成分及应用数理原理指导研究。中药复方拆方研究有利于进一步阐明中药复方配伍作用机制,为中药新药开发提供新思路借鉴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指导。文章梳理了拆方研究的目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中药复方拆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日后拆方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拆方研究 配伍 综述 方法
原文传递
双参芎连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然 谢朋呈 +4 位作者 辛高杰 李磊 任建勋 刘建勋 付建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8期67-71,共5页
目的观察双参芎连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及腹主动脉拉伤法造模,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丹蒌片组、舒降之组及双参芎连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进行相应干... 目的观察双参芎连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及腹主动脉拉伤法造模,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丹蒌片组、舒降之组及双参芎连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进行相应干预,连续8周。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HE染色观察腹主动脉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腹主动脉组织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C、ox-LDL-C、hs-CRP水平升高(P<0.01),腹主动脉组织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及大小不等的脂质空泡,斑块面积增加,腹主动脉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TC、LDL-C、ox-LDL-C、hs-CRP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腹主动脉斑块内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斑块面积缩小,腹主动脉组织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双参芎连颗粒能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脂质代谢,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TC、LDL-C、ox-LDL-C、hs-CRP水平,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双参芎连颗粒 BCL-2 BAX 细胞凋亡 大鼠
下载PDF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磊 王奥奥 +5 位作者 刘子馨 王紫艳 曹策 杨丽丽 付建华 刘建勋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9-973,共5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临床疾病,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主要证候类型。文章通过归纳总结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研究及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分析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各动物模型的区别,并以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临床疾病,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主要证候类型。文章通过归纳总结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研究及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分析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各动物模型的区别,并以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型猪模型为例简述其构建进程与拟临床研究思路。对冠心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的问题进行探讨,有利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病理变化多层次、多角度阐述,对临床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浅析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研究现状,以期为冠心病动物模型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痰瘀互结证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双参芎连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腹主动脉斑块的影响
11
作者 李然 谢朋呈 +4 位作者 辛高杰 李磊 任建勋 刘建勋 付建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101-105,共5页
目的 观察双参芎连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腹主动脉斑块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腹主动脉拉伤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丹蒌片组、舒降之组和双参芎连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 目的 观察双参芎连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腹主动脉斑块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腹主动脉拉伤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丹蒌片组、舒降之组和双参芎连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6只,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8周。HE染色测定腹主动脉斑块面积和管腔狭窄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NF)-κB p65和p-NF-κB p65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主动脉组织校正斑块面积和管腔狭窄率显著增加(P<0.01),血浆Hcy含量显著增加(P<0.05,P<0.01),腹主动脉组织MMP-2表达和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第6、8周腹主动脉组织校正斑块面积减少、管腔狭窄率降低(P<0.05,P<0.01),血浆Hcy含量显著减少(P<0.05,P<0.01),腹主动脉组织MMP-2表达和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 双参芎连颗粒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斑块面积和管腔狭窄率,减少斑块形成,提高易损斑块稳定性,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血浆Hcy含量、降低MMP-2表达和NF-κB p65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芎连颗粒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同型半胱氨酸 基质金属蛋白酶2 核因子-ΚB 大鼠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心梗超急性期保护机制研究
12
作者 王奥奥 李磊 +8 位作者 王紫艳 曹策 李瑛 刘子馨 李玲美 史跃 马彦雷 潘映红 刘建勋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8-1195,共8页
心梗超急性期是指心梗发生后30 min内,症状不明显、诊断困难的一段时间,相关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关注较少。本研究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心梗超急性期蛋白质组改变并针对热休克蛋白B6(heat shock protein B6HSPB6)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干... 心梗超急性期是指心梗发生后30 min内,症状不明显、诊断困难的一段时间,相关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关注较少。本研究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心梗超急性期蛋白质组改变并针对热休克蛋白B6(heat shock protein B6HSPB6)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干预作用与相关机制,为心梗超急性期病理机制及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采用基于质谱的非标记蛋白质组学对比评价大鼠心梗模型造模前后蛋白表达变化后,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共有表达蛋白及相关通路。接着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共有差异蛋白HSPB6的结合作用,最后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本实验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遵循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本实验结果表明,非标记蛋白质组学结果共定量获得2166个蛋白质,其中有194个共有差异蛋白参与心梗超急性期心肌损伤和机体调节,主要涉及蛋白质同源二聚活性、氧气结合与运输、丝氨酸型内肽酶抑制剂活性等分子功能。其中,HSPB6蛋白参与心肌功能的调节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主成分丹参乙酸镁与HSPB6蛋白具有最低的结合能:-14.53 kcal·moL^(-1)。动物实验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功能损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显著降低(P<0.001),心脏血流灌注明显下降(P<0.001),存在明显心肌纤维紊乱、心肌细胞水肿、间质内小血管充血等病理形态改变;给药组大鼠心功能损伤减弱,其中低剂量短轴缩短率明显改善(P<0.05),心肌组织病理性损伤明显减轻,HSPB6蛋白表达不同程度上调(P<0.01,P<0.001)。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发现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可一定程度改善大鼠心梗超急性期损伤心功能及病理形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HSPB6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超急性期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热休克蛋白B6 蛋白质组学 中药注射剂
原文传递
基于功能代谢学分析血液环境异常情况下血小板变化及中医药治疗现状
13
作者 曹策 李玲美 +3 位作者 王紫艳 王奥奥 李磊 刘建勋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28-2733,共6页
血液循环系统环境易受内外因素影响,引发缺氧、缺血或炎症等异常情况,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血小板是由骨髓中巨核细胞细胞质脱落而成,在维持血管完整性和调节止血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是血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血小板形态功能的正常是其进行... 血液循环系统环境易受内外因素影响,引发缺氧、缺血或炎症等异常情况,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血小板是由骨髓中巨核细胞细胞质脱落而成,在维持血管完整性和调节止血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是血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血小板形态功能的正常是其进行代谢的基础,而正常的代谢是维持形态功能的必然要求,两者相辅相成。血液环境的改变会导致血小板的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中医药对于血小板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变化均具有显著治疗作用,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降低血小板黏附性和影响血小板释放等途径,使异常状态的血小板回归正常,从而减轻患者症状、优化治疗效果和提高生活质量。文章以功能学和代谢学为切入点分析血液环境异常情况下血小板变化的机制,整理和阐述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以期为血小板研究和中医药抗血小板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 血小板 中医药 有效成分 功能代谢学 抗血小板机制
原文传递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气阴两虚证动物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云霄 张秋艳 +7 位作者 彭菊琴 郭浩 陈潇潇 郝伟 胡珑潇 史亚丽 任钧国 刘建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2,共9页
目的:探索睡眠剥夺(SD)复合异丙肾上腺素(ISO)建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气阴两虚证大鼠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方法。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SD组、ISO组、SD+ISO组。正常组不予处理,SD组使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连续睡眠剥夺96 h,ISO组... 目的:探索睡眠剥夺(SD)复合异丙肾上腺素(ISO)建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气阴两虚证大鼠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方法。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SD组、ISO组、SD+ISO组。正常组不予处理,SD组使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连续睡眠剥夺96 h,ISO组皮下注射ISO 100 mg·kg^(-1),隔日1次,共2次。SD+ISO组在连续睡眠剥夺72、96 h时注射ISO 100 mg·kg^(-1)。采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通过一般状态及体质量、抓力、体温、旷场实验、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及cAMP/cGMP、舌象红(R)、绿(G)、蓝(B)值及脉搏幅度观察气阴两虚证的证候指标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ILSA)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及白细胞分化抗原4(CD4)、白细胞分化抗原8(CD8)水平。结果:疾病指标方面,与正常组比较,ISO组和SD+ISO组心功能降低(P<0.01),各模型组心肌酶升高(P<0.01),ISO组和SD+ISO组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明显。证候指标方面,与正常组比较,SD组和SD+ISO组的各时间点体质量下降(P<0.01)、ISO组48、72 h体质量下降(P<0.05,P<0.01),各模型组抓力减弱,舌面R、G、B值降低(P<0.01),SD组爪温、肛温升高(P<0.01),各模型组不动时间延长(P<0.01),总路程和进入中心区次数下降(P<0.01),平均速度减缓(P<0.05,P<0.01);cAMP、cGMP升高(P<0.05,P<0.01),SD+ISO组cAMP/cGMP增加(P<0.01),SD组和SD+ISO组脉搏幅度降低(P<0.01)。血清学指标方面,与正常组比较,ISO组和SD+ISO组IL-18、TNF-α、SOD、MDA升高(P<0.01);各模型组的CRF、ACTH、CORT、T3、T4、CD4、CD8升高(P<0.05,P<0.01)。结论:连续睡眠剥夺96 h复合大剂量ISO能够成功建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气阴两虚证大鼠模型,以西医疾病指标、组织病理形态学、中医宏观指标及血清学指标为模型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急性心肌梗死 气阴两虚证 病证结合
原文传递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机制及中药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鉴书 曹策 +2 位作者 李浩然 李磊 刘建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452-3461,共10页
心肌缺血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通过再灌注恢复缺血区域的血液供应是目前较为有效的干预手段。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再灌注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收缩、舒张功能不全,严重影响心肌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通过再灌注恢复缺血区域的血液供应是目前较为有效的干预手段。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再灌注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收缩、舒张功能不全,严重影响心肌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MIRI的生理病理机制包括氧化应激、钙超载、细胞自噬、焦亡、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等,其中氧化应激在MIRI相关的细胞死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氧化应激的发生主要是由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过度产生导致机体或组织的氧化还原系统平衡被打破,大量具有高反应活性的ROS超出心肌细胞抗氧化防御能力,从而对DNA和蛋白等生物大分子进行修饰,造成DNA受损、蛋白功能紊乱、细胞损伤乃至死亡和局部炎症反应等严重反应,通过多种途径介导细胞发生凋亡、自噬以及炎症的损伤,从而造成不可逆的心肌细胞损伤和心肌功能障碍,给临床治疗及预后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近年来,对氧化应激在各种器官组织的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针对恢复心肌缺血区域血流供应时发生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机制以及中药的保护作用鲜见报道。该文综述了氧化应激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ROS的主要产生途径以及中药对缺血心肌再灌注时发生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药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黄芩苷通过调控人脑星形胶质细胞上TRPV4/AQP4改善OGD/R所致的细胞水肿
16
作者 郑晓宇 张业昊 +3 位作者 宋文婷 丁昭 黄子珊 刘建勋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54-2559,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苷(BA)对氧糖剥夺(OGD/R)诱导损伤的人脑星形胶质细胞SVGp12的影响,从抑制钙离子内流和细胞水肿的角度,调控离子通道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受体4型通道蛋白(TRPV4)和水通道蛋白4(AQP4)。方法:首先BA在SVGp12细胞上的安全用药... 目的:研究黄芩苷(BA)对氧糖剥夺(OGD/R)诱导损伤的人脑星形胶质细胞SVGp12的影响,从抑制钙离子内流和细胞水肿的角度,调控离子通道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受体4型通道蛋白(TRPV4)和水通道蛋白4(AQP4)。方法:首先BA在SVGp12细胞上的安全用药浓度进行筛选,其次筛选OGD/R细胞模型,选用OGD R(4 h/2 h)的方法模拟细胞在脑中缺血缺氧的环境,将分组设定为正常组、Model组、BA组(5μmol/L),并加入TRPV4抑制剂HC067047和激动剂GSK1016790A进行对照。用吸光度法测定了细胞活力,ELISA法测定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渗透率,Western Blot法观察TRPV4和AQP4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Ca^(2+)浓度。结果:BA在12.5μmol/L及更低的浓度范围内对正常培养的SVGp12细胞活力不产生影响;在OGD/R(4 h/2 h)的条件下,SVGp12细胞的OD值降低约50%(P<0.01);OGD/R诱导损伤后,BA的浓度为5μmol/L时细胞活力值最高(P<0.01);BA能够改善GSK1016790A诱导后的SVGp12细胞的活力(P<0.05);BA能降低SVGp12细胞的LDH渗透率(P<0.05);BA能够抑制TRPV4和AQP4的表达(P<0.05);BA能够降低SVGp12细胞内Ca^(2+)浓度(P<0.01)。结论:BA对OGD/R诱导的SVGp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OGD/R后TRPV4和AQP4通道蛋白的上调,从而减少Ca^(2+)内流并抑制细胞肿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黄芩苷 脑水肿 细胞水肿 TRPV4 水通道蛋白4
原文传递
心肌细胞铁死亡的机制及中药的保护作用
17
作者 李浩然 曹策 +1 位作者 李磊 刘建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0-270,共11页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典型特征为铁超载和脂质过氧化。心血管疾病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心脏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主要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铁死亡参与心肌细胞的损伤过程,并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程中起着推...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典型特征为铁超载和脂质过氧化。心血管疾病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心脏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主要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铁死亡参与心肌细胞的损伤过程,并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程中起着推动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铁稳态的破坏、活性氧的产生、抗氧化体系的紊乱,线粒体膜损伤、内质网应激及抑癌基因p53、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途径等。心肌损伤是众多心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而中药单体或是复方都在治疗铁死亡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包括黄芩苷通过胞内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I3K/Akt/eNOS)通路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I/R)大鼠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龙牙楤木皂苷通过核受体亚家族3C组成员1/p53/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NR3C1/p53/SLC7A11)通路抑制心肌细胞铁死亡、心阳片通过调节磷酸化混合谱系酶3/c-Jun氨基末端激酶/p53(MLK3/JNK/p53)信号通路改善氧化应激等。探索铁死亡的机制和挖掘相关中药在心肌细胞损伤后发挥的保护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铁死亡的机制及其与心肌细胞的关系、通过铁死亡通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单体和复方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中药治疗的通路和发挥的效果,以期为中药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心肌细胞 心肌损伤 心血管疾病(CVD) 中药
原文传递
基于PI3K/Akt/Beclin-1信号通路探析积雪草苷对OGD/R诱导损伤H9C2心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策 李玲美 +4 位作者 韩笑 王奥奥 王紫艳 李磊 刘建勋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9-1155,共7页
观察积雪草苷(asiaticoside,Ass)对氧糖剥夺/再复(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损伤的H9C2心肌细胞的增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Bcl-2同源结构域蛋白(Beclin-1)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对H... 观察积雪草苷(asiaticoside,Ass)对氧糖剥夺/再复(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损伤的H9C2心肌细胞的增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Bcl-2同源结构域蛋白(Beclin-1)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对H9C2心肌细胞的影响。选用H9C2心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法检测H9C2细胞活性。将H9C2细胞分成对照组、OGD/R组、Ass低浓度组(10μmol·L^(-1))、Ass高浓度组(80μmol·L^(-1))和Ass高浓度+氯喹组(80μmol·L^(-1)+50μmol·L^(-1))。对照组于正常条件下培养,其余各组在处理后进行氧糖剥夺4 h/再复2 h。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的含量;免疫荧光观察药物对细胞数量的影响;自噬染色检测试剂盒观察细胞自噬;分子对接技术确定Ass分子靶点;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I3K、Akt、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Beclin-1的表达水平。与OGD/R组相比,Ass各组在10~80μmol·L^(-1)具有保护作用,AST、LDH和CK的含量均降低,PI3K、Akt、P62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Ass组相比,Ass高浓度+氯喹组的AST、LDH和CK的含量均降低,PI3K、Akt、Beclin-1和P62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免疫荧光显示抑制剂组、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综上所述,积雪草苷能够降低OGD/R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降低AST、LDH、CK含量和P62蛋白水平,减少细胞自噬,这可能与其抑制PI3K/Akt/Beclin-1信号通路激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草苷 心肌细胞 自噬 PI3K/Akt/Beclin-1 氧糖剥夺/再复
原文传递
双参宁心胶囊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大鼠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磊 孟红旭 +6 位作者 辛高杰 任建勋 郭浩 金龙 史跃 马彦雷 刘建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41-50,共10页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中药双参宁心胶囊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可地尔组(5 mg·kg^(-1)),双参宁心胶囊高、中、低剂量(180,90,45 mg·kg^(-1))组...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中药双参宁心胶囊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可地尔组(5 mg·kg^(-1)),双参宁心胶囊高、中、低剂量(180,90,45 mg·kg^(-1))组。动物按分组先给予相应药物7 d,末次给药后2 h进行模型制备。采用左心室注射内注射栓塞微球(40~120μm,约1000个微球)方法建立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模型。造模术后24 h后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缩短率(FS);心导管技术测定大鼠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峰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LV+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ax),计算平均动脉(MAP),体表标准Ⅱ导心电图计算心率(HR);生化分析法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V,CO,EF,FS显著降低(P<0.01),LVIDs,LVEDV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双参宁心胶囊各剂量组可以增加EF(P<0.05,P<0.01)和FS(P<0.01);180,90 mg·kg^(-1)剂量组明显降低LVIDs,LVESV,增加LVEDV,SV和CO(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BP,DBP,MAP,LVSP,LV+dp/dtmax及LV-dp/dtmax均显著降低(P<0.01),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参宁心胶囊各剂量组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具有一定程度改善,较模型组增加大鼠SBP,DBP,MAP,LVSP,LV+dp/dtmax,LV-dp/dtmax及HR(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K,LDH,CK-MB及cTnT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双参宁心胶囊有明显降低动物血清CK,LDH,CK-MB及cTnT的作用(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双参宁心胶囊低剂量组心肌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双参宁心胶囊高剂量组显著增加大鼠心肌Bcl-2表达(P<0.01)。心肌TTC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双参宁心胶囊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减少心肌梗死面积(P<0.01)。HE病理结果显示,双参宁心胶囊各剂量组心肌组织病理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双参宁心胶囊可以明显增加微球栓塞导致的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心脏功能,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CK,LDH,CK-MB及cTnT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其作用机制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宁心胶囊 益气活血中药 冠脉微循环障碍 心脏功能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2022 AHA/ACC/HFSA心衰管理指南》中关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要点解读 被引量:16
20
作者 董国菊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17-1124,共8页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心衰的主要类型,占心衰类型的半数以上,但目前对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的病因、病机、治疗、预后等尚缺乏充分的认识。2022年AHA/ACC/HFSA发布的心衰管理指南有关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的推荐意见在各...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心衰的主要类型,占心衰类型的半数以上,但目前对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的病因、病机、治疗、预后等尚缺乏充分的认识。2022年AHA/ACC/HFSA发布的心衰管理指南有关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的推荐意见在各个章节中,本文对指南中射血分数保留心衰从定义、分期、诊断、流行病学、临床评估、分期治疗、急性发作期、共病管理、易患人群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解读,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射血分数保留心衰临床管理的最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指南解读 诊断 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