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归纳合并结局指标,系统评价口服活血利水类中药复方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并对相关证据进行质量等级评价,旨在为临床提供更有力的循证依据。方法检索建库至2021年12月数据库(中国...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归纳合并结局指标,系统评价口服活血利水类中药复方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并对相关证据进行质量等级评价,旨在为临床提供更有力的循证依据。方法检索建库至2021年12月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活血利水类中药复方治疗TKA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提取筛选出的文献数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Manager5.4软件对膝关节肿胀度进行Meta分析,对结局指标以漏斗图表示发表偏倚,按照GRADE标准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病例632例,其中治疗组共纳入324例,对照组共纳入30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降低VAS评分[SMD=-1.13,95%CI(-1.60,-0.67),P<0.00001]、降低膝关节肿胀度[SMD=-0.62,95%CI(-1.05,-0.20),P=0.004]方面具有优势。上述2项结局指标发表偏倚结果提示,VAS评分和膝关节肿胀度的纳入文献可能存在潜在的发表偏倚。结论口服活血利水类中药复方治疗TKA术后肿胀、疼痛有明显临床疗效。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旋提手法操作中不同预置体位下的颈椎节段角度的变化,为旋提手法治疗颈椎疾患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建立良好的工作平台。方法:选取一名27岁健康女性志愿者进行旋提手法预置体位(中立位0°→向左旋转30°→屈曲30°...目的:分析旋提手法操作中不同预置体位下的颈椎节段角度的变化,为旋提手法治疗颈椎疾患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建立良好的工作平台。方法:选取一名27岁健康女性志愿者进行旋提手法预置体位(中立位0°→向左旋转30°→屈曲30°→再向左旋转30°→达到关节固定状态)中不同角度的颈椎薄层CT扫描,并将CT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保存,用Mimics 20.0、Geomagic Studio 2017、Solidworks 2017进行模型的组装以及不同体位下颈椎各节段重心与第七颈椎重心之间三个维度的角度测量,观察预置体位下的颈椎骨性形态学的变化。结果:颈椎在旋转30°过程中,上颈椎有同侧的侧弯耦合和后伸耦合,而下颈椎有向对侧侧弯耦合和后伸耦合;在旋转至60°时,上颈椎依旧是同侧的侧弯耦合和后伸耦合,而下颈椎则由对侧耦合转为向同侧侧弯耦合和后伸耦合;颈椎在屈曲30°时,颈椎的旋转和侧屈幅度很少,屈曲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单一方向的运动。结论:颈椎的旋转活动是多方向、多椎体耦合代偿而产生;上颈椎活动度比下颈椎活动度大;在小幅度活动时(<30°),颈椎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上颈椎;而在大幅度活动时(>30°),颈椎的耦合代偿相对较明显。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归纳合并结局指标,系统评价口服活血利水类中药复方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并对相关证据进行质量等级评价,旨在为临床提供更有力的循证依据。方法检索建库至2021年12月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活血利水类中药复方治疗TKA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提取筛选出的文献数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Manager5.4软件对膝关节肿胀度进行Meta分析,对结局指标以漏斗图表示发表偏倚,按照GRADE标准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病例632例,其中治疗组共纳入324例,对照组共纳入30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降低VAS评分[SMD=-1.13,95%CI(-1.60,-0.67),P<0.00001]、降低膝关节肿胀度[SMD=-0.62,95%CI(-1.05,-0.20),P=0.004]方面具有优势。上述2项结局指标发表偏倚结果提示,VAS评分和膝关节肿胀度的纳入文献可能存在潜在的发表偏倚。结论口服活血利水类中药复方治疗TKA术后肿胀、疼痛有明显临床疗效。
文摘目的:分析旋提手法操作中不同预置体位下的颈椎节段角度的变化,为旋提手法治疗颈椎疾患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建立良好的工作平台。方法:选取一名27岁健康女性志愿者进行旋提手法预置体位(中立位0°→向左旋转30°→屈曲30°→再向左旋转30°→达到关节固定状态)中不同角度的颈椎薄层CT扫描,并将CT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保存,用Mimics 20.0、Geomagic Studio 2017、Solidworks 2017进行模型的组装以及不同体位下颈椎各节段重心与第七颈椎重心之间三个维度的角度测量,观察预置体位下的颈椎骨性形态学的变化。结果:颈椎在旋转30°过程中,上颈椎有同侧的侧弯耦合和后伸耦合,而下颈椎有向对侧侧弯耦合和后伸耦合;在旋转至60°时,上颈椎依旧是同侧的侧弯耦合和后伸耦合,而下颈椎则由对侧耦合转为向同侧侧弯耦合和后伸耦合;颈椎在屈曲30°时,颈椎的旋转和侧屈幅度很少,屈曲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单一方向的运动。结论:颈椎的旋转活动是多方向、多椎体耦合代偿而产生;上颈椎活动度比下颈椎活动度大;在小幅度活动时(<30°),颈椎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上颈椎;而在大幅度活动时(>30°),颈椎的耦合代偿相对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