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MSCs移植对脑缺血恢复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作用及Nogo—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振均 刘文超 +5 位作者 段传志 张圻 李西锋 曾文贤 张剑波 何旭英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3,共7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缺血恢复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作用及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及培养大鼠BMSCs。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BMSCs治疗组,每...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缺血恢复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作用及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及培养大鼠BMSCs。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BMSCs治疗组,每组12只。后2组大鼠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于模型制备后21d时,对脑缺血组及假手术组经股静脉注射1mL磷酸盐缓冲液,对BMSCs治疗组经股静脉注射1mLBMSCs悬液(含3×10^6个BMSCs)。于治疗后14、28d时,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缺血灶体积,采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ogo.A阳性细胞表达。结果治疗后14、28d时,与脑缺血组比较,BMSCs治疗组的mNSS评分均明显下降(14d:7.50±0.55 vs.6.17±0.75;28d:7.33±0.52 vs 5.5.67±0.82),缺血灶体积均明显减小(14d:31.38%±1.02% vs.26.32%±1.19%;28d:27.71%±0.55% vs.21.68%±1.09%),Nogo-A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下降(14d:39.33%±2.08% vs.33.67%±2.52%;28d:30.33%±0.58% vs 5.25.67%±4.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观察到BMSCs治疗组细胞受损较脑缺血组明显减轻,瘢痕组织明显减少。结论BMSCs移植可促进脑缺血恢复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且其治疗作用与调节Nogo-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恢复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NOGO-A 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冷冻治疗对胶质瘤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刘天助 卢凤飞 +2 位作者 潘俊 殷志林 张世忠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4-798,共5页
目的探讨冷冻治疗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原因。方法(1)将GL261胶质瘤细胞(1×10^7个/10μL)注入C57小鼠背部皮下,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肿瘤直径达15~20mm时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冷冻治疗组m=17)和假手术组(n=15),前者行... 目的探讨冷冻治疗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原因。方法(1)将GL261胶质瘤细胞(1×10^7个/10μL)注入C57小鼠背部皮下,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肿瘤直径达15~20mm时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冷冻治疗组m=17)和假手术组(n=15),前者行冷冻手术治疗,后者只插入冷冻刀但不进行冷冻操作。术后2h提取冷冻肿瘤组织释放物;术后12h、24h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凋亡情况;术后24hWesternblowing实验检测肿瘤组织前体(pro)-Caspase.8、pro.Caspase-8、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的表达。(2)将GL261胶质瘤细胞分为冷冻释放物组、对照组,分别加入1倍浓度的冷冻释放物和等量DMEM,培养12h后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mbloaing检测细胞上述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TUNEL染色显示术后12h冷冻治疗组小鼠胶质瘤组织切片S1区呈均一性坏死,S2区出现明显凋亡带(早发凋亡),术后24hS1区呈均一性坏死,S2区凋亡消退,S3区近靶区侧出现一新发凋亡带(迟发凋亡)。Westernblouing检测显示,冷冻治疗组小鼠肿瘤组织S2区pro—Caspase-9和PARP蛋白的表达明显少于S1、S3、S4区,S3区pro—Caspase-8的表达低于S1、S2、S4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SL(P〈0.05)。(2)TUNEL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冷冻释放物组GL261胶质瘤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mbloRing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冷冻释放物组细胞pro—Caspase_8、pro—Caspase.9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冻治疗后肿瘤组织释放物具有诱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治疗 冷冻释放物 神经胶质瘤 凋亡
原文传递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技术要点及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侯旭升 张世忠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8-431,共4页
脑深部电刺激(DBS)是目前外科治疗帕金森病(PD)的有效手段,其通过神经调控手段可逆性地调控大脑神经环路,可以显著改善PD症状。本文现围绕DBS治疗PD的术前评估、靶点核团选择、手术干预方法、术后程控随访以及目前最新技术进展综... 脑深部电刺激(DBS)是目前外科治疗帕金森病(PD)的有效手段,其通过神经调控手段可逆性地调控大脑神经环路,可以显著改善PD症状。本文现围绕DBS治疗PD的术前评估、靶点核团选择、手术干预方法、术后程控随访以及目前最新技术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技术要点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 SNHG1调控帕金森病细胞模型SH-SY5Y自噬及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何骁征 叶勇义 +2 位作者 钱晨 孙翔 张世忠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SNHG1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SH-SY5Y细胞自噬及生长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1)体外培养SH-SY5Y细胞,采用不同浓度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作用不同时间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SNHG1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SH-SY5Y细胞自噬及生长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1)体外培养SH-SY5Y细胞,采用不同浓度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作用不同时间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LC3-Ⅰ、p62的表达;四唑盐(MTT)法检测SH-SY5Y的存活率。(2)用不同浓度MPP+作用SH-SY5Y不同时间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NHG1的表达。(3)利用特异性siRNA下调SHSY5Y内源性SNHG1的表达,经MPP+处理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LC3-Ⅱ/LC3-Ⅰ、p62的表达,MTT法检测SH-SY5Y的生存率,同时结合自噬晚期抑制剂巴弗洛霉素A1 (Baf A1)以及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进一步明确SNHG1的作用途径。(4)用不同浓度MPP+作用SH-SY5Y不同时间后采用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p27的表达,同时特异性下调SHSY5Y内源性SNHG1的表达,经MPP+处理后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p27的表达。结果 (1)MPP+作用于SH-SY5Y后LC3-Ⅱ表达明显升高,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同时自噬底物p62表达下降;提示细胞自噬水平升高。MTT结果显示2.50 mmol/L MPP+干预时可明显降低SH-SY5Y的存活率,与其他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阴性对照组比较,MPP+作用SH-SY5Y细胞后SNHG1表达明显升高,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3)特异性下调SNHG1表达后MPP+诱导的LC3-Ⅱ表达受抑制,同时p62表达升高;而下调SNHG1的同时联合Baf A1处理SH-SY5Y可促进LC3-Ⅱ的表达;提示SNHG1主要影响SH-SY5Y的自噬小体形成阶段。MTT结果显示特异性下调SNHG1表达后SH-SY5Y细胞的存活率明显升高,而联合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同时处理SH-SY5Y则可进一步抑制其细胞活性;提示SNHG1通过促进SH-SY5Y细胞自噬形成继而抑制其生长。(4)信号通路研究提示,p27在MPP+处理的SH-SY5Y细胞中表达明显升高,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而特异性下调SNHG1表达可抑制p27的表达;提示SNHG1可能通过p27信号通路介导SH-SY5Y细胞的自噬及生长调控。结论 长链非编码RNA SNHG1可诱导SH-SY5Y细胞自噬的发生,促进细胞的死亡,其机制可能与p27的表达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自噬 SNHG1
原文传递
基于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筛选低级别胶质瘤中潜在抑癌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卢凤飞 张红波 +2 位作者 陈谦学 李云涛 沈亮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7-350,共4页
目的基于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计划数据库的胶质瘤标本信息,探讨较低级别胶质瘤标本中相对低表达的基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在TCGA数据库中选取678例胶质瘤患者[包括低级别胶质瘤(LGG)患者512例,胶质瘤母细胞瘤(GBM)166例]的698... 目的基于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计划数据库的胶质瘤标本信息,探讨较低级别胶质瘤标本中相对低表达的基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在TCGA数据库中选取678例胶质瘤患者[包括低级别胶质瘤(LGG)患者512例,胶质瘤母细胞瘤(GBM)166例]的698例胶质瘤标本[包括LGG患者529例,GBM169例]以及5例正常脑组织,分析其基因表达水平数据以及患者的临床资料。用R软件分析筛选在肿瘤中低表达的基因,对其进行基因注释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用STRING和蛋白交互作用分析(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以R软件根据基因表达水平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在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标本、LGG和GBM组织均低表达的基因为155个;蛋白互相作用关系中连通性值最大的前20位基因中,得到12个基因的功能富集数据,谷氨酸离子型受体NMDA可能为重要的肿瘤生长信号通路之一。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2个基因中有7个基因与患者的生存预后改善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TCGA挖掘数据是一种有效的探索肿瘤抑癌基因的生物信息手段;谷氨酸离子型受体(NMDA)家族可能与胶质瘤的生长和预后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抑癌基因 预后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异动症的突触可塑性机制及治疗策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旺明 王强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50-853,共4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20世纪60年代来,左旋多巴类药物因其较好的疗效已成为PD治疗的首选方案。但是,随着左旋多巴类药物的长期应用。其疗效逐渐下降.服药剂量逐渐增大。晚期可出现各种左旋多...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20世纪60年代来,左旋多巴类药物因其较好的疗效已成为PD治疗的首选方案。但是,随着左旋多巴类药物的长期应用。其疗效逐渐下降.服药剂量逐渐增大。晚期可出现各种左旋多巴药物相关性并发症,其中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常不自主运动,又称异动症(L-dopa-induceddyskinesia,LID),是PD常见的、致残性服药晚期并发症.表现为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制剂后肢体出现的不能自主控制的异常动作,一旦症状出现,则无法通过药物治疗得到显著的缓解。症状逐渐加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异动症 突触可塑性
原文传递
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Onyx栓塞后出现化脓性炎症反应一例报道
7
作者 何旭英 段传志 +4 位作者 张炘 李西锋 张旺明 汪求精 李铁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65-1066,共2页
患者男性,60岁,2009年因“头痛”在外院行头颅CT提示前颅窝占位(图1),同年入珠江医院行脑血管造影提示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供血支为双侧眼动脉、颌内动脉末端支、颢浅动脉及左侧脑膜中动脉,经迂曲扩张的皮层静脉向... 患者男性,60岁,2009年因“头痛”在外院行头颅CT提示前颅窝占位(图1),同年入珠江医院行脑血管造影提示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供血支为双侧眼动脉、颌内动脉末端支、颢浅动脉及左侧脑膜中动脉,经迂曲扩张的皮层静脉向上矢状窦回流:经左侧脑膜中动脉额支的供血分支超选进行前颅窝底DAVFOnyx栓塞治疗(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介入治疗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其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何健 汪求精 +5 位作者 赵政辉 李西锋 何旭英 欧伟洋 叶远良 宋昭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YST)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确诊的90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发病部位...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YST)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确诊的90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发病部位、治疗方式及其疗效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其中抗感染+抗凝治疗7例、单纯抗凝治疗61例、支架取栓+抗凝治疗4例、支架取栓+局部溶栓+抗凝治疗18例。结果90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49例;年龄4~75岁;发病诱因与感染相关7例,血液成分异常27例,妊娠、产褥期16例,有口服避孕药史6例;头痛是最常见的临床表8(69例,76.70%),其次为癫痫(37例,41.11%)、意识障碍(25例,27.78%),且临床症状表现并不单一;发病部位最常见为上矢状窦(68例,75.56%)及横窦(56例,62.22%)。抗感染+抗凝治疗患者中疗效显著4例(57.14%),单纯抗凝治疗患者中疗效显著43例(70.49%),支架取栓+抗凝治疗患者中疗效显著3例(75%),支架取栓+局部溶栓+抗凝治疗患者中疗效显著15例(83.33%)。结论CVST的发病诱因多样,多为非感染性,其中血液成分异常、育龄女性为高发病人群;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缺乏特异性;不同治疗方案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但单纯抗凝治疗更适用于症状较轻患者,支架取栓+局部溶栓+抗凝治疗对于重症患者的疗效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临床特点 治疗方式 疗效
原文传递
聚焦超声在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邹俊杰 林争荣 +1 位作者 牛丽丽 郭燕舞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2-216,共5页
目前超声治疗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在多个医学领域得到应用。聚焦超声(FUS)技术能将超声波聚焦,并穿透颅骨直接作用于病灶以发挥治疗作用。本文围绕FUS治疗原理及其在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聚焦超声 超声调控 神经调控
原文传递
3D-DSA三维重建联合TCCD评估Willis环变异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AcoA动脉瘤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圻 段传志 +1 位作者 何旭英 李西锋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6-183,共8页
目的采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三维重建联合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D)评估Willis环变异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形成的影响,为颅内动脉瘤高危人群的筛查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目的采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三维重建联合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D)评估Willis环变异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形成的影响,为颅内动脉瘤高危人群的筛查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经DSA检查证实的81例颅内单发AcoA动脉瘤患者(AcoA动脉瘤组),采用3D-DSA检查及三维重建图像分析患者的血管构筑特征,判断A1优势征及Willis环变异情况:同时采用TCCD检查获取患者的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切应力、环壁张力大小。选取同期DSA检查结果阴性的118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血管构筑特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方面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估Willis环变异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AcoA动脉瘤形成的影响。结果AcoA动脉瘤组和对照组在A1优势征分布、双侧大脑前动脉(ACA)-A2段起始部夹角及切应力大小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双侧ACA-A2段起始部夹角、切应力用于判断AcoA动脉瘤的形成有显著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高血压Ⅱ级、Willis环变异(OR=14.152,95%CI:1.006~199.012.P=0.049)和A1优势征(OR=25.048,95%CI:1.438~436.337。P=0.027)是AcoA动脉瘤形成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切应力(OR=0.053,95%CI:0.011-0.249,P=0.000)和双侧ACA—A2段起始部夹角(OR=0.037,95%CI:0.007,4).211,P=0.000)是AcoA动脉瘤形成的保护因素。结论Willis环变异、A1优势征、切应力和双侧ACA—A2段起始部夹角影响着AcoA动脉瘤的形成,准确评估这些因素对于今后AcoA动脉瘤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Willis环变异 血流动力学改变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血管构筑异常所致Willis环变异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颅内单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圻 姚智强 +7 位作者 段传志 李西锋 何旭英 郭慎全 陈运昌 刘文超 李然 范海燕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2-289,共8页
目的从影像学和血流动力学角度分析血管构筑异常所致Willis环变异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颅内动脉瘤(IA)破裂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的IA患者... 目的从影像学和血流动力学角度分析血管构筑异常所致Willis环变异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颅内动脉瘤(IA)破裂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的IA患者223例,按有无破裂出血分为破裂组(182例)和未破裂组(41例)。通过DSA检查及三维重建图像观察认位置、大小、形态,判断Willis环变异类型,测量瘤体大小、载瘤动脉直径、瘤颈部横截面积、IA倾斜角以及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起始部夹角,计算队颈部横截面积与载瘤动脉直径比(AD)、瘤体与瘤颈比(AR);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监测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切应力(WSS)、环壁张力(CWT)大小;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颅内单发IA破裂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IA患者左侧A1优势征(即Willis前环变异)的发生率均高于右侧,Willis前环变异的发生率略高于Willis后环变异:与未破裂组比较,破裂组患者年龄较大,动脉瘤倾斜角较大、AD较小,WSS降低、CWT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A倾斜角、AD、WSS、CWT对评估队破裂出血的风险均有意义(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6、0.618、0.396、0.63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Ⅲ级、IA倾斜角、AD和CWT是IA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A1优势征、小动脉瘤(2-5mm)和WSS是IA破裂出血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认患者存在明显的Willis环变异。年龄、高血压Ⅲ级、IA倾斜角、AD和CWT、A1优势征、小动脉瘤(2~5mm)和WSS与认破裂出血密切相关。准确评估这些因素对于队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破裂出血 Willis环变异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恒河猴慢性颞叶癫痫模型的构建
12
作者 池雅杰 薛杉 +10 位作者 孙海涛 徐玉婷 吴柏霖 关建维 袁金娥 梁志明 吴朝晖 徐强 刘朝明 赖良学 郭燕舞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4-569,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灵长类慢性颞叶癫痫(TLE)模型,为致痫网络及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8只成年雄性恒河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海人酸(KA)注射组(n=6),盐水注射组(n=2)。通过脑立体定向技术靶向右侧杏仁核植入微导管并连接皮下... 目的建立一种灵长类慢性颞叶癫痫(TLE)模型,为致痫网络及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8只成年雄性恒河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海人酸(KA)注射组(n=6),盐水注射组(n=2)。通过脑立体定向技术靶向右侧杏仁核植入微导管并连接皮下储液囊.视频脑电图监测下经皮穿刺储液囊重复注射KA或生理盐水,观察注射即刻及首次放电后至少6个月内2组恒河猴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IEDs)、发作期放电情况及行为学表现。结果KA注射组6只恒河猴经过2-4次KA注射后均记录到典型的IEDs,表现为定位于右侧颞区的局灶性棘波放电:其中4只捕捉到发作期放电,表现为起源于右侧颞区并迅速向全脑扩散的放电模式,发作时恒河猴表现为突然停止活动,愣神或茫然四顾,无明显肢体抽搐表现。而盐水注射组在包括慢性期的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未记录到典型的癫痫样放电及发作表现。结论本实验方法可成功制作出现慢性自发性癫痫发作的恒河猴TLE模型,其脑电图及行为学表现与人类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模型 动物 颞叶癫痫 脑电图 海人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