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性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综合征的诊疗建议
1
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童肿瘤专业委员会 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儿童肿瘤专业委员会 +2 位作者 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儿童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 马晓莉 方方 《罕见病研究》 2022年第3期304-310,共7页
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综合征(OMAS)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该病常与神经母细胞瘤(NB)相关,我国儿童OMAS和NB分别由神经内科和肿瘤内、外科单独进行诊治。本组患儿中,NB通常预后良好,而OMAS易留有后遗症,但由于缺乏规范的诊治及随... 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综合征(OMAS)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该病常与神经母细胞瘤(NB)相关,我国儿童OMAS和NB分别由神经内科和肿瘤内、外科单独进行诊治。本组患儿中,NB通常预后良好,而OMAS易留有后遗症,但由于缺乏规范的诊治及随访,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控制。本文由多学科领域专家共同制订儿童NB相关性OMAS诊疗建议,从疾病的诊断、治疗、随访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通过对本组患儿的规范管理,改善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综合征 神经母细胞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儿童眼球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综合征临床及预后分析
2
作者 周季 卓秀伟 +8 位作者 金眉 段超 张炜华 任长红 巩帅 田小娟 丁昌红 任晓暾 李久伟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6-261,共6页
目的总结儿童眼球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综合征(OMAS)患儿的临床及预后特征。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6例OMAS患儿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并在2023年6至8月对患儿进行集中的互联网诊疗或电话访视。收集患... 目的总结儿童眼球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综合征(OMAS)患儿的临床及预后特征。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6例OMAS患儿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并在2023年6至8月对患儿进行集中的互联网诊疗或电话访视。收集患儿住院和门诊随访期间的病例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等。根据患儿是否合并肿瘤分为两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MAS复发和预后相关因素。结果46例患儿中男25例,起病年龄1.5(1.2,2.4)岁。26例(57%)患儿病程中确诊神经母细胞瘤,无患儿高危。36例(78%)患儿随访≥6个月,这36例患儿均使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和(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治疗,其中9例(25%)使用二线治疗≥3个月(包括利妥昔单抗和环磷酰胺),17例(47%)使用神经母细胞瘤相关的化疗;随访4.2(2.2,5.5)年,10例(28%)患儿出现OMAS复发。36例患儿末次随访时Mitchell and Pike OMS评分量表评分为0.5(0,2.0)分,7例(19%)认知轻度落后于同龄儿,6例(17%)重度落后。仅1例患儿在随访中出现肿瘤复发。未合并肿瘤组起病前疫苗接种或感染病史较合并肿瘤组更多见[55%(11/20)比23%(6/26),χ^(2)=4.95,P=0.026],首发症状肌阵挛出现更频繁[40%(8/20)比4%(1/26),χ^(2)=7.23,P=0.007]。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合并肿瘤组比未合并肿瘤组更少出现复发[OR=0.19(0.04~0.93),P=0.041],病程6个月内使用二线治疗或化疗预后更好[OR=11.64(1.27~106.72),P=0.030]。结论儿童OMAS多于幼儿期起病,约半数合并神经母细胞瘤。合并OMAS的神经母细胞瘤通常危险分级低,预后好。对比合并和未合并肿瘤的OMAS患儿,后者起病前感染或接种疫苗诱因更常见,首发症状肌阵挛更多见。早期加用二线治疗与OMAS更好的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预后 眼球阵挛-肌阵挛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段儿童动脉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析
3
作者 周季 卓秀伟 +6 位作者 张炜华 李久伟 任长红 巩帅 丁昌红 方方 任晓暾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5-290,共6页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动脉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病房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AIS患儿资料,根据2019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儿童脑卒中的管理指南将AIS病因分为...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动脉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病房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AIS患儿资料,根据2019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儿童脑卒中的管理指南将AIS病因分为心源性、易栓症、脑动脉病、其他、病因不详5大类。根据年龄分为婴幼儿(>28 d至<3岁)、学龄(前)儿童(3~<10岁)和青少年(10~<18岁)。分析不同病因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129例AIS患儿。脑动脉病是首要病因,共47例(36.43%),最常见的亚型为局灶脑动脉病(FCA,15例)和Moyamoya病(17例)。婴幼儿AIS共51例(39.53%),外伤后基底节脑梗死是首要病因(24/51,47.06%),这部分患儿中21例有基底节钙化。学龄(前)儿童AIS共54例(41.86%),青少年AIS共24例(18.60%),两者均以脑动脉病为首要病因。学龄(前)儿童AIS中存在11例病因不详的患儿,均为男性,影像学椎基底动脉供血区有多个梗死灶,不能除外椎动脉夹层,但均未行颈部CTA或MRA检查。青少年AIS中2例患儿经基因检查明确诊断为腺苷酸脱氨酶2缺乏症。结论 不同年龄段儿童AIS病因存在差异,婴幼儿以外伤后基底节脑梗死最为常见,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以脑动脉病最为常见。FCA和Moyamoya病是脑动脉病中最常见的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缺血性脑卒中 儿童 年龄 病因
原文传递
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4例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分析
4
作者 王红梅 代丽芳 +7 位作者 丁昌红 李佳红 周季 李莫 冯卫星 方方 任晓暾 王晓慧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43-1149,共7页
目的探讨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AADC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特点及基因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4例AADCD患儿,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基因检... 目的探讨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AADC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特点及基因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4例AADCD患儿,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儿均在婴儿早期起病,首发症状为喂养困难,分别于2~4月龄余出现伴眼动危象的阵发性运动障碍,并出现运动倒退,肌张力低下,发育迟缓,睡眠障碍和自主神经症状如上睑下垂、出汗过多、鼻塞等。4例患儿为来自2个家庭的兄妹,他们的父母均身体健康。例1、例2的二羟基苯丙氨酸脱羧酶(DDC)基因突变分别来自母亲的错义突变c.1040G>A(p.Arg347Gln)和来自父亲的11和12号外显子的全部缺失。例3的DDC基因突变分别来自母亲的突变c.419G>A(p.G140E)和来自父亲的突变c.1375C>T(p.H459Y);例4未进行基因检测。对3例患儿进行血氨基酸和酰基肉碱谱、尿有机酸分析,均未见特异性异常;对例3用血干滤纸片筛查3-O-甲基多巴,结果明显增高;脑脊液神经递质检测结果示3-甲氧基4-羟基苯二醇、高香草酸和5-羟基吲哚乙酸浓度明显降低,5-羟色氨酸和3-O-甲基多巴水平升高;血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AADC)活性明显降低。对例1、例3、例4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和脑电图检查,其中例1头颅MRI正常,例3、例4头颅MRI提示髓鞘化稍落后,3例患儿脑电图检查均正常。例1、例2在1岁10个月时因肺炎、呼吸衰竭死亡。例3在4月龄确诊后口服氯硝西泮、盐酸苯海索片、维生素B6片,后加用盐酸司来吉兰片、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1岁6月龄随访时眼动危象、运动障碍的发作频率减少,睡眠改善,自主神经症状减轻,但发育迟缓无改善。例4诊断脑瘫和癫痫,多种抗癫痫药物和康复训练治疗无效,于10岁时因心脏衰竭、肾脏衰竭夭折。结论AADCD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对早发性肌张力低下、发育落后、眼动危象、运动障碍的婴儿应尽早进行干滤纸片筛查3-O-甲基多巴水平,对可疑病例进行脑脊液神经递质检测、血浆AADC活性测定和基因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确诊AADCD患儿及基因变异携带者,可指导治疗及提供遗传咨询,降低后代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张力低下 抗癫痫药物 上睑下垂 心脏衰竭 可疑病例 运动障碍 遗传咨询 睡眠障碍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急性脑病22例临床及短期预后特征
5
作者 任长红 杨欣英 +9 位作者 刘志梅 卓秀伟 韩萧迪 代丽芳 田小娟 冯卫星 葛琳 韩彤立 陈春红 方方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3-549,共7页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急性脑病的临床及短期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2例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急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短期预后。按...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急性脑病的临床及短期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2例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急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短期预后。按照可能的临床病理机制及影像学特征分为细胞因子风暴组、兴奋毒性组及不能分类的脑病组,对各组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描述性分析。根据末次随访儿童校正版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2分)和预后不良组(>2分),两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22例患儿中男10例、女12例,起病年龄为3.3(1.7,8.6)岁。11例(50%)有异常既往史,4例有异常家族史。患儿均以发热起病,21例(95%)在发热24 h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神经系统症状中抽搐17例,意识障碍5例。病程中脑病表现22例,抽搐20例,言语障碍14例,不自主运动8例,共济失调3例。细胞因子风暴组3例均为急性坏死性脑病(ANE);兴奋毒性组9例,8例为急性脑病伴双相发作及后期弥散减低(AESD),1例为偏侧惊厥偏瘫综合征;不能分类的脑病组10例。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9例,丙氨酸转氨酶升高4例,血糖升高3例,D二聚体升高3例;5例检测血清铁蛋白3例升高,9例行血和脑脊液神经丝轻链蛋白检测5例升高,18例检测血细胞因子7例升高,8例检测脑脊液细胞因子7例升高。18例头颅影像学异常,3例ANE均显示对称性、多灶性病灶,8例AESD均存在“亮树征”。22例患儿急性期均给予对症治疗及免疫治疗(免疫球蛋白或糖皮质激素),其中1例ANE予托珠单抗治疗。22例患儿随访50(43,53)d,预后良好组10例,预后不良组12例,两组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启动免疫治疗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也是引起急性脑病的重要病原体,AESD和ANE为常见急性脑病综合征,早期甄别发热、抽搐、意识障碍的患儿并积极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脑病 新型冠状病毒 急性坏死性脑病 急性脑病双相发作及后期弥散减低
原文传递
线粒体丙酮酸载体缺陷症3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蒋华芳 方方 +3 位作者 刘志梅 徐超龙 赵佩青 付晓玲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95-1000,共6页
目的总结线粒体丙酮酸载体缺陷症(MPYCD)的临床和遗传特征。方法病例系列研究。总结2019年8月至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和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3例MPYCD患儿的临床资料、遗传学特征及谷氨酰胺治疗效果。分... 目的总结线粒体丙酮酸载体缺陷症(MPYCD)的临床和遗传特征。方法病例系列研究。总结2019年8月至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和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3例MPYCD患儿的临床资料、遗传学特征及谷氨酰胺治疗效果。分别以“MPC1”“MPC2”“线粒体丙酮酸载体缺陷症”“mitochondrial pyruvate carrier deficiency”为关键词对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6月的文献进行检索,总结MPYCD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结果例1,男,3岁11月龄;例2(男,4岁10月龄)和例3(女,8岁9月龄)为同胞姐弟。3例患儿均表现为智力及运动发育落后、生长受限和血乳酸升高。例1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双侧对称性基底节区、丘脑T2稍长信号,例2和例3头颅MRI正常。基因检测提示MPC1基因变异,例1为c.208G>A(p.Ala70Thr)和c.290G>A(p.Arg97Gln)复合杂合变异。例2和例3均为c.290G>A(p.Arg97Gln)纯合变异。3例均诊断为MPYCD。谷氨酰胺治疗2年,3例患儿的运动、认知和活动耐力有不同程度改善。检索符合条件的中文文献0篇,英文文献5篇,包括本组3例共有15例MPYCD患者(11例MPC1基因变异、4例MPC2基因变异)。除外3例胎儿期死亡,总结12例患儿的临床特点,9例在6月龄内起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智力和运动全面落后(12例)、小头畸形(7例)、生长受限(6例)和肌张力减低(6例)。所有患儿均有血乳酸和丙酮酸升高,但乳酸/丙酮酸正常。7例患儿有头颅MRI资料,其中3例有脑萎缩、脑室扩张等改变,2例有双侧对称性基底节、丘脑异常信号,3例正常。共发现5个MPC1基因变异位点和2个MPC2基因变异位点,包括6个错义变异,1个核苷酸改变导致起始密码子改变。结论MPYCD患者多在6月龄内起病,主要表现为全面发育落后、小头畸形和生长受限,伴高乳酸和高丙酮酸血症,谷氨酰胺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代谢障碍 先天性 儿童发育障碍 广泛性 谷氨酰胺 线粒体丙酮酸载体缺陷症 基因 MPC1
原文传递
线粒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7
作者 方方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1-383,共3页
线粒体病是由于线粒体DNA和(或)核DNA变异导致线粒体结构或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组儿童时期较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线粒体病临床和遗传异质性强,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任何器官,表现为任何症状,可以任何遗传方式遗传,诊... 线粒体病是由于线粒体DNA和(或)核DNA变异导致线粒体结构或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组儿童时期较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线粒体病临床和遗传异质性强,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任何器官,表现为任何症状,可以任何遗传方式遗传,诊断需综合分析。多数线粒体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多学科管理、对症治疗为主,部分线粒体病早期治疗可改善预后,一些小分子药物、基因治疗正在快速研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结构 线粒体病 遗传异质性 遗传代谢性疾病 遗传方式 小分子药物 功能障碍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钠通道阻滞剂治疗6月龄以内婴儿局灶性癫痫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马玉平 邓劼 +5 位作者 傅征然 陈春红 王晓慧 王旭 翁景文 沈艳华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83-988,共6页
目的总结钠通道阻滞剂(SCB)类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6月龄以内婴儿尤其新生儿局灶性癫痫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病例系列研究,选择2016年6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6月龄以内发病并使用SCB治疗的118例局灶性癫痫患儿作为研... 目的总结钠通道阻滞剂(SCB)类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6月龄以内婴儿尤其新生儿局灶性癫痫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病例系列研究,选择2016年6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6月龄以内发病并使用SCB治疗的118例局灶性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辅助检查、SCB应用情况、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等资料。根据癫痫发作类型及综合征、起病年龄、病因进行分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18例患儿中男65例、女53例,起病年龄为56(4,114)日龄。60例发育性癫痫性脑病,39例自限性新生儿和(或)婴儿癫痫,19例非综合征性局灶性癫痫。106例患儿使用奥卡西平,2例使用拉考沙胺,9例由奥卡西平转换为拉考沙胺或二者联用,1例使用奥卡西平、拉考沙胺及拉莫三嗪;46例以奥卡西平作为首选。应用SCB的年龄为103(53,144)日龄。随访6个月至6年,89例(75.4%)患儿SCB治疗有效,其中70例(59.3%)达到无发作。单纯局灶性发作组无发作率高于局灶合并其他发作类型组[64.4%(65/101)比4/17,χ^(2)=9.99,P<0.05];>3~6月龄起病组有效率及无发作率均高于>1~3月龄起病组[84.4%(38/45)比62.5%(20/32),73.3%(33/45)比46.9%(15/32),χ^(2)=4.85、5.58,均P<0.05];除外PRRT2基因变异组,钠或钾通道基因变异组的有效率和无发作率均高于其他基因变异组[86.2%(25/29)比45.5%(10/22),62.1%(18/29)比22.7%(5/22),χ^(2)=9.65、7.82,均P<0.05]。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一过性低钠血症66例(55.9%);有9例出现皮疹,6例停用奥卡西平改为拉考沙胺后皮疹消退;7例出现心电图异常,1例停用奥卡西平改为拉考沙胺后好转。结论SCB治疗6月龄以内婴儿的局灶性癫痫有效并且可耐受,对于钠或钾通道基因变异、仅局灶性发作及>3~6月龄起病的患儿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钠通道阻滞剂 有效性 局灶性癫痫 抗发作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