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儿童Blau综合征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全国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俊梅 赵晓珍 +22 位作者 唐雪梅 赵伊楠 李丽 高凤乔 史昕炜 金燕樑 张宇 曹兰芳 尹薇 肖继红 邝伟英 邓江红 王江 檀晓华 李超 李士朋 薛海燕 刘翠华 刘小惠 赵冬梅 陈雨青 郑雯洁 李彩凤 《罕见病研究》 2022年第3期252-258,共7页
目的研究中国儿童Blau综合征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点、基因型和表型的相关性及治疗情况,使该病能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11家中心2006年5月至2022年4月住院的中国儿童Blau综合征患者72例,收集其年龄、性别、家族史等一... 目的研究中国儿童Blau综合征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点、基因型和表型的相关性及治疗情况,使该病能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11家中心2006年5月至2022年4月住院的中国儿童Blau综合征患者72例,收集其年龄、性别、家族史等一般信息及临床资料、化验检查及治疗用药情况。结果Blau综合征患者南北方分布较为均匀,无明显的地域倾向性。平均发病年龄(14.30±12.81)月,确诊年龄(55.18±36.22)月。35%的Blau综合征患者发病年龄在1岁之前,全部患者发病均在5岁之前。87.50%(63/72)患者出现肉芽肿性关节炎,65.28%(47/72)患者出现皮疹,36.11%(26/72)患者出现眼部受累,27.78%(20/72)患者出现发热,15.28%(11/72)患者出现肺部受累。Blau综合征出现肉芽肿性关节炎表现的风险最大,其次为皮疹、眼部受累、发热。病程前25个月,出现皮疹的风险最大。病程25~84个月,发生关节炎的风险最大。Blau综合征主要的基因突变类型为p.R334Q和p.R334W,携带p.R334Q突变的患者有相对较高的发热[35.71%(5/14)vs.14.29%(1/7),P=0.43]和眼部受累[42.86%(6/14)vs.28.57%(2/7),P=0.51]发生率。在p.R334W突变的患者中,有相对较高的皮疹发生率[85.71%(6/7)vs.64.29%(9/14),P=0.59]。45例(62.50%)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甲氨蝶呤的联合治疗。22例患者在糖皮质激素和甲氨蝶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NF⁃α拮抗剂。结论中国儿童Blau综合征不同临床表现出现的风险由高至低依次为关节炎、皮疹、眼部受累、发热。主要治疗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和甲氨蝶呤,可根据情况加用生物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u综合征 人口学特征 临床表现 治疗
下载PDF
儿童自身炎症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5
2
作者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儿科学组 +5 位作者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业委员会儿童学组 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 李彩凤 张俊梅 邓江红 檀晓华 《罕见病研究》 2022年第3期296-303,共8页
自身炎症性疾病(AIDs)是由基因突变引起其编码蛋白发生改变,造成固有免疫系统失调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的一组疾病。这组疾病以反复或持续的炎症反应为特点(急性时相炎症蛋白升高),缺乏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参与(缺乏自身反应性T细胞和自身抗... 自身炎症性疾病(AIDs)是由基因突变引起其编码蛋白发生改变,造成固有免疫系统失调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的一组疾病。这组疾病以反复或持续的炎症反应为特点(急性时相炎症蛋白升高),缺乏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参与(缺乏自身反应性T细胞和自身抗体)。AIDs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多样,根据其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分为不同种类。对于起病年龄小、具有反复发作性的发热和其他全身炎症反应表现及家族史的患儿需考虑到AIDs的可能,明确诊断依赖于病史、临床表现和基因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治疗AIDs的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AIDs可有效减轻全身炎症、缓解脏器损伤、降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规范AIDs的诊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病学组等特制订AIDs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炎症性疾病 诊断 治疗 共识
下载PDF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脏器受累与自身抗体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李士朋 薛媛 +5 位作者 邝伟英 邓江红 张俊梅 檀晓华 李超 李彩凤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50-757,共8页
目的研究儿童SLE的自身抗体表达谱,并对脏器受累与自身抗体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06年6月年至2020年10月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初次确诊SLE且有完整的我院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及临床资料的患儿581例。对临床表现及自身抗体相关性进行相... 目的研究儿童SLE的自身抗体表达谱,并对脏器受累与自身抗体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06年6月年至2020年10月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初次确诊SLE且有完整的我院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及临床资料的患儿581例。对临床表现及自身抗体相关性进行相关性研究。采用χ^(2)或Fisher′s确切概率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纳入581例SLE患儿,男女比例1∶3.6,平均诊断年龄(10.6±2.8)岁。以皮疹(388例,66.8%)、发热(335例,57.7%)、关节肿痛(170例,29.3%)为主要表现。最常受累脏器为血液系统(414例,71.3%),其次为LN(257例,44.2%)和关节炎(170例,29.3%)。本研究中ANA阳性率为100%(581例),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9.7%(347例)和21.2%(123例)。抗dsDNA抗体阳性患儿比抗dsDNA抗体阴性患儿更容易出现发热表现(64.6%与47.4%,χ^(2)=16.77,P<0.001),肾脏(53.3%与30.8%,χ^(2)=28.80,P<0.001)和血液系统(76.1%与64.1%,χ^(2)=9.79,P=0.002)也易受累。抗SSB抗体阳性患者肾脏受累(27.8%与47.5%,χ^(2)=12.69,P<0.001)、血液系统(57.7%与74.0%,χ^(2)=10.40,P=0.001)、肺受累(12.4%与21.1%,χ^(2)=3.88,P=0.049)、心脏受累(9.3%与17.8%,χ^(2)=4.11,P=0.042)的比例低于抗SSB抗体阴性患者。抗组蛋白抗体阳性患者易出现LN(56.9%与36.6%,χ^(2)=22.62,P<0.001)、关节炎(37.6%与24.2%,χ^(2)=11.77,P=0.001)和肺受累(24.3%与16.8%,χ^(2)=4.87,P=0.027)。抗Sm抗体阳性患者易出现蝶形红斑(52.8%与31.7%,χ^(2)=11.38,P<0.001)、日光过敏(13.8%与7.4%,χ^(2)=4.96,P=0.026)等皮肤表现,但关节受累(22.0%与31.2%,χ^(2)=4.03,P=0.045)、血小板降低(17.1%与27.3%,χ^(2)=5.38,P=0.026)比例低于抗Sm抗体阴性患儿。RF因子阳性患儿易出现关节炎(44.4%与24.8%,χ^(2)=19.00,P<0.001)、继发性SS(28.6%与5.4%,χ^(2)=57.98,P<0.001)及腮腺受累(25.6%与2.9%,χ^(2)=70.84,P<0.001),但肾脏受累(30.8%与48.2%,χ^(2)=12.57,P<0.001)比例低于RF阴性患儿。结论儿童SLE临床表现多样,异质性强。多种自身抗体与脏器受累和临床表型有相关性,抗SSB抗体在肾脏等脏器损伤中可能有保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自身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