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电阻抗法测量的体脂肪量对儿童血压和血糖代谢异常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海波 程红 +8 位作者 侯冬青 高爱钰 朱忠信 郁兆仓 王宏健 赵小元 肖培 黄贵民 米杰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3,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的儿童体脂肪量对血压和血糖代谢异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6~16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通过BIA仪器测量体脂肪量,计算体重指数(BMI)、体脂肪指数(FMI)和体脂肪率(FMP),... 目的探讨基于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的儿童体脂肪量对血压和血糖代谢异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6~16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通过BIA仪器测量体脂肪量,计算体重指数(BMI)、体脂肪指数(FMI)和体脂肪率(FMP),并检测空腹血糖水平。结果纳入的14293名儿童中男童占49.89%。在男女儿童中分别以FMI和FMP通过LMS法拟合的百分位数值(P60、P65、P70、P75、P80、P85、P90、P95)逐个作为切点,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对血压异常和血糖代谢异常预测价值较好的体脂过多切点为P70值。控制FMI或FMP在P70以下,可减少8.53%~43.24%的儿童发生血压和血糖代谢异常。结论基于FMI和FMP评价肥胖状态对于儿童高血压和高血糖筛查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价值,在今后儿童肥胖和相关慢性疾病防治工作中可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脂肪指数 体脂肪率 血压 血糖 生物电阻抗法 儿童
下载PDF
学龄儿童肥胖持续状态与心血管代谢异常发病风险 被引量:11
2
作者 侯冬青 董虹孛 +9 位作者 朱忠信 郁兆仓 王宏健 高爱钰 程红 赵小元 刘军廷 黄贵民 陈芳芳 米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0-447,共8页
目的分析学龄儿童肥胖持续状态与心血管代谢异常罹患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儿童青少年,根据基线和随访时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持续非肥胖、肥胖恢复、新发肥胖和持续肥胖组,并按照基线与随访时点是否为肥胖分析比较不同肥胖持续状态... 目的分析学龄儿童肥胖持续状态与心血管代谢异常罹患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儿童青少年,根据基线和随访时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持续非肥胖、肥胖恢复、新发肥胖和持续肥胖组,并按照基线与随访时点是否为肥胖分析比较不同肥胖持续状态儿童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变化。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不同肥胖持续状态与心血管代谢异常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分析11379人(男童占49.6%)。随访2年间,人群新发肥胖率为3.2%(95%CI:2.9%~3.5%),肥胖恢复率为4.4%(95%CI:4.0%~4.8%)。新发肥胖组和持续肥胖组的SBP、DBP、TG、LDL-C和非HDL-C的增加值高于持续非肥胖组,而肥胖恢复组的SBP、LDL-C和非HDL-C的增加值较低(均P<0.05)。此外,以持续非肥胖组为对照,持续肥胖组和新发肥胖组的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各项异常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异常个数≥2)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而肥胖恢复组在大部分心血管代谢异常发生风险与持续非肥胖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发肥胖和持续肥胖均可增加心血管代谢异常的发生风险,而肥胖儿童恢复为非肥胖后上述风险则可有效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肥胖 心血管代谢异常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国内外儿童血压标准演变进展
3
作者 王霞 高利旺 +1 位作者 王晰 米杰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04-1010,共7页
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会导致早期靶器官功能和结构的损害性改变,如左心室质量增加、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大中动脉的弹性下降及肾功能早期损害^([1])。近年来,高血压发病年龄和罹患人口呈现快速低龄化趋势,作为终身性... 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会导致早期靶器官功能和结构的损害性改变,如左心室质量增加、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大中动脉的弹性下降及肾功能早期损害^([1])。近年来,高血压发病年龄和罹患人口呈现快速低龄化趋势,作为终身性慢性病^([2]),一旦罹患就难以扭转,如何控制高血压的发病成了世界性难题。一系列前瞻性研究发现血压存在“轨迹现象”,在无干预情况下约40%血压偏高儿童青少年(儿童)最终发展为成年高血压且会更早出现靶器官损害^([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器官损害 左心室质量 儿童血压 前瞻性研究 干预情况 损害性 低龄化趋势 靶器官功能
原文传递
中国青春发育成熟儿童采用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年龄界值
4
作者 王晰 高利旺 +1 位作者 王霞 米杰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11-1016,共6页
目的 研究确定儿童青少年(儿童)中采用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年龄界值,并评价采用成人标准与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金标准)的一致性和筛查效果。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及专家咨询方法,确定儿童中采用成人高血压标准的年龄界值。在界值点年龄及... 目的 研究确定儿童青少年(儿童)中采用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年龄界值,并评价采用成人标准与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金标准)的一致性和筛查效果。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及专家咨询方法,确定儿童中采用成人高血压标准的年龄界值。在界值点年龄及以上儿童中,通过中国儿童青少年心血管健康调查横断面研究,评价成人标准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和成人标准的筛查效果;在北京儿童血压队列研究中,评价成人标准和金标准诊断的儿童期高血压对成年高血压及心血管亚临床损害的预测价值。结果 16岁及以上青少年采用成人标准进行诊断。在16岁及以上的青少年中,成人标准比金标准的灵敏度低(21.1%),但特异度高(100.0%),且一致率超过80.0%,对成年期心血管健康亚临床损害的预测能力也与金标准相似。结论 16岁可作为儿童采用成年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界值点,且在青春后期(16~17岁)采用成年标准诊断儿童高血压具有一定的简便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筛查效度 预测 儿童青少年 成人 诊断标准 年龄 发育成熟
原文传递
儿童血压标准的研制、使用与发展
5
作者 米杰 高利旺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01-1003,共3页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是常见慢性病之一。2018年中国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显示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5%[1],但其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仅为约40%、34%和10%^([1-2]),高血压防控面临“一高三低”问题。随着不健康...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是常见慢性病之一。2018年中国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显示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5%[1],但其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仅为约40%、34%和10%^([1-2]),高血压防控面临“一高三低”问题。随着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不健康饮食、活动不足等)及超重肥胖等危险因素在儿童青少年(下称儿童)中的流行,高血压发病年龄及罹患人口呈现快速低龄化,儿童高血压检出率逐渐升高^([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患病率 常见慢性病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监测 健康饮食 超重肥胖 治疗率 控制率
原文传递
中国、美国、欧洲儿童血压标准值差异与血压测量次数间差异的比较
6
作者 高利旺 王晰 +2 位作者 王霞 董虹孛 米杰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17-1024,共8页
目的 比较分析中国、美国、欧洲儿童血压标准值差异与实际血压测量结果差异的大小。方法 选取中国、美国、欧洲最新儿童血压标准,通过差值分析和构建血压随身高变化广义可加模型曲线,计算同年龄、性别及实际身高情况下中国、美国、欧洲... 目的 比较分析中国、美国、欧洲儿童血压标准值差异与实际血压测量结果差异的大小。方法 选取中国、美国、欧洲最新儿童血压标准,通过差值分析和构建血压随身高变化广义可加模型曲线,计算同年龄、性别及实际身高情况下中国、美国、欧洲标准间差值。基于45 314名中国儿童和15 279名美国儿童血压三次测量数据,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算血压测量差值及95%CI,并与标准间差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中国、美国、欧洲血压标准差值超过60%分布于-3~3 mmHg。个别年龄组标准值差异较大:中国、美国标准比较,收缩压P_(95)切点在13岁组相差10 mmHg,舒张压P_(95)切点在3岁组相差5 mmHg;中国、欧洲标准比较,收缩压P_(95)切点在16岁差值为9 mmHg,舒张压P_(95)切点差值为6 mmHg。对重复测量血压数据的分析显示,中国男、女生收缩压最大测量差值分别达到3.7和4.1 mmHg,舒张压最大测量差值为2.0和2.1 mmHg;美国男、女生三次测量结果的差值在1 mmHg内。结论 不同国家血压标准值间差异多小于血压多次测量值间差异,血压的准确测量和重复测量比血压标准的选择对个体血压状态的评价更加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参照标准 中国 美国 欧洲 儿童青少年
原文传递
北京6~16岁儿童膳食摄入状况及与身体脂肪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艺文 闫银坤 +8 位作者 侯冬青 朱忠信 郁兆仓 王宏健 高爱钰 赵小元 肖培 程红 米杰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膳食摄入现状,并评估其与身体脂肪的关联,为制定科学的儿童膳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北京密云、通州、房山和东城4个区的30所中小学校共14 945名6~16岁儿童作为...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膳食摄入现状,并评估其与身体脂肪的关联,为制定科学的儿童膳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北京密云、通州、房山和东城4个区的30所中小学校共14 945名6~1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7 483名,占50.1%。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及社会经济学等)和体格检查(身高、体重以及身体脂肪)。参照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标准",将儿童膳食状况分为差、一般、理想3个水平。结果被调查儿童膳食状况为理想、一般和差的比例分别为19.4%、52.8%和27.8%,且调整混杂因素后,随着膳食状况由差到理想,所有被调查儿童的体脂肪指数和体脂率呈下降趋势(β=-0.081、-0.286,P_(趋势)<0.05)。结论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膳食状况不容乐观,不良膳食状况可导致儿童脂肪蓄积。应在家庭、学校及社会多个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膳食指导,降低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膳食状况 身体脂肪 肥胖 儿童
原文传递
学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身体肌肉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程红 李海波 +7 位作者 侯冬青 朱忠信 郁兆仓 王宏健 高爱钰 赵小元 肖培 米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5-461,共7页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身体肌肉量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对15391名6~16岁儿童开展基线调查,2019年对其进行随访调查。进行问卷调查和检测...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身体肌肉量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对15391名6~16岁儿童开展基线调查,2019年对其进行随访调查。进行问卷调查和检测血清25(OH)D,使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机体肌肉量,并计算全身肌肉质量指数(MMI)。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基线和随访期MMI的关系。结果纳入分析的10890名儿童的年龄为(11.5±3.3)岁,男童占49.6%,基线25(OH)D水平为(35.4±12.0)nmol/L,充足率为11.1%。多因素线性回归校正年龄、性别、体脂肪量、吸烟、饮酒、奶制品摄入、维生素D补充、钙剂补充、体力活动、青春期发育状态后,未观察到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基线MMI水平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随访时点MMI,25(OH)D每增加10 nmol/L,其Z值增加0.008(P=0.058);相比于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不足和充足的儿童分别增高0.002(P=0.815)和0.037(P=0.031),趋势P=0.089。亚组分析显示,在BMI正常组中,25(OH)D每增加10 nmol/L,维生素D充足的儿童基线MMI和随访时点MMI Z值分别增高0.019和0.014,均P<0.05。结论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身体肌肉量有关,维生素D充足的儿童倾向于在未来获得更高的肌肉量。倡导儿童青少年维持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加强营养与运动,提升身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维生素D 肌肉质量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儿童青少年身体脂肪分布与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程红 肖培 +7 位作者 侯冬青 郁兆仓 朱忠信 王宏健 高爱钰 赵小元 李海波 米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9-474,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身体脂肪分布与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2017年北京基线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BMI、全身体脂肪质量指数(FMI)、躯干脂肪质量指数(TFMI... 目的探讨儿童身体脂肪分布与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2017年北京基线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BMI、全身体脂肪质量指数(FMI)、躯干脂肪质量指数(TFMI)、四肢脂肪质量指数(AFMI)和内脏脂肪面积(VFA)与维生素D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1960名儿童[年龄(11.0±3.3)岁,男童占49.7%]进行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为(35.0±11.9)nmol/L,维生素D缺乏率为37.2%。BMI、FMI、TFMI和AFMI与维生素D的关联性具有性别差异(交互P<0.05),在男童中呈负相关(BMI:β=-0.56;FMI:β=-0.59;TFMI:β=-0.60;AFMI:β=-0.59;均P<0.05),在女童中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FA与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风险在男女童中均呈正相关,VFA每增加1个标准差,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患病风险均增加17%(95%CI:9%~25%)。结论儿童内脏脂肪水平越高维生素D水平越低,腹型肥胖儿童和体脂肪过多的男童是维生素D缺乏防控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维生素D 肥胖 体脂肪
原文传递
基于生物电阻抗法测量的体脂肪量对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脂切点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红 李海波 +8 位作者 侯冬青 高爱钰 朱忠信 郁兆仓 王宏健 赵小元 肖培 黄贵民 米杰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中基于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的体脂肪量对各项血脂异常的预测价值,初步提出适宜的体脂切点。方法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东城、房山、密云及通州区选取30所学校(包括8所小学,21所...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中基于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的体脂肪量对各项血脂异常的预测价值,初步提出适宜的体脂切点。方法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东城、房山、密云及通州区选取30所学校(包括8所小学,21所中学和1所12年制学校)内6~16岁中小学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通过BIA法测量体脂肪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指数(FMI)和体脂肪率(FMP),并检测血清各项血脂水平。结果14309名儿童的年龄为(11.0±3.3)岁,男童占49.9%。在男女童中分别以FMI和FMP通过偏度-中位数-变异系数法(LMS法)拟合的百分位数值(P60~P95)逐个作为切点,选择对血脂异常预测敏感度、特异度、预测值和曲线下面积(AUC)均相对较好的P75值作为体脂过多切点参考值。男童FMI在P75以上者占人数的28%,控制男童FMI在P75以下,可能防止8%~57%的各项血脂异常;女童FMI在P75以上的约占26%,将FMI控制在此切点值以下,可能防止8%~42%的各项血脂异常。FMP观察到与FMI类似的结果。在男童中基于FMI和FMP的P75切点在预测各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除外]的特异度和AUC高于BMI(AUC:52.4%~69.6%比50.2%~67.1%,P<0.05),而在女童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当FMI或FMP超过P90时,对各血脂异常的特异度近似达到90%。结论基于FMI和FMP的体脂过多、肥胖诊断切点值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儿童体成分状况,对儿童血脂异常的识别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综合预测价值,可进一步在今后儿童肥胖和相关慢性疾病防治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体脂肪指数 体脂肪率 血脂
原文传递
学龄儿童青少年骨折新发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董虹孛 程红 +7 位作者 侯冬青 朱忠信 郁兆仓 王宏健 高爱钰 赵小元 王文鹏 米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8-454,共7页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青少年的骨折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参加“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2017年基线调查和2019年队列随访中骨折调查资料完整的12056名(男童49.4%)学龄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青少年的骨折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参加“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2017年基线调查和2019年队列随访中骨折调查资料完整的12056名(男童49.4%)学龄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分组、BMI分组、骨折史及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与骨折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北京地区学龄儿童青少年骨折的2年累计发生率为3.1%(95%CI:2.8%~3.4%),其中男童(4.1%)明显高于女童(2.1%),P<0.01;且在男童中呈现随年龄递增而在女童中递减的特点。骨折的发生部位以上肢为主(69.0%),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在男女童中均发现,骨折史是未来骨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男童:RR=1.81,95%CI:1.18~2.64;女童:RR=3.11,95%CI:1.74~5.13)。另在男童中发现,较长时间与频率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120 min/d)和频繁饮用含糖饮料(≥1次/周)也可增加其未来骨折发生风险。结论北京地区学龄儿童青少年骨折率受到性别、年龄、骨折史和生活行为习惯的影响。应面向不同个体开展相应的预防策略,以避免儿童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骨折 发生率 影响因素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体脂肪的肥胖评估指标在学龄儿童持续性血脂异常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肖培 程红 +8 位作者 郁兆仓 王莲革 王宏健 高爱钰 赵小元 洪伟 侯冬青 王文鹏 米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66-207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体脂肪量指标评估的肥胖对儿童持续性血脂异常的筛查效果。方法对"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的基线和随访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采用BMI、脂肪质量指数(FMI)和体脂率(FMP)指标分别对肥胖进行定义,将基线和... 目的探讨基于体脂肪量指标评估的肥胖对儿童持续性血脂异常的筛查效果。方法对"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的基线和随访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采用BMI、脂肪质量指数(FMI)和体脂率(FMP)指标分别对肥胖进行定义,将基线和随访调查中均发生血脂异常定义为持续性血脂异常状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指标定义的肥胖对持续性血脂异常的预测效果。结果共纳入10783名儿童(男童占49.6%)进行分析,年龄(10.9±3.3)岁。持续性高TC、高LDL-C、低HDL-C、高TG和高非HDL-C的检出率分别为1.3%、1.2%、4.3%、1.3%和0.8%。男童中FMI和FMP定义的肥胖预测持续性高LDL-C[FMI:AUC=0.626(95%CI:0.558~0.694),P=0.024;FMP:AUC=0.642(95%CI:0.574~0.710),P=0.004]和高非HDL-C[FMI:AUC=0.637(95%CI:0.584~0.689),P=0.017;FMP:AUC=0.641(95%CI:0.588~0.693),P=0.018]的效果均优于BMI。此外,FMI定义的肥胖男童预测持续性低HDL-C的效果优于BMI[AUC=0.784(95%CI:0.742~0.826)vs.0.750(95%CI:0.726~0.773),P=0.047]。在女童中,FMI和FMP定义的肥胖预测各项持续性血脂异常的能力与BM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童中基于体脂肪定义的肥胖预测持续性高LDL-C、低HDL-C和高非HDL-C的能力优于BMI指标,可进一步推广肥胖精准评估指标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肥胖 血脂异常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诊断切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肖培 程红 +8 位作者 侯冬青 高爱钰 王莲革 郁兆仓 王宏健 赵小元 李海波 黄贵民 米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切点诊断的血脂异常对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探讨适用于我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诊断的适宜切点。方法利用2017年"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北京市基线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采用不同切点诊断血脂异... 目的比较不同切点诊断的血脂异常对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探讨适用于我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诊断的适宜切点。方法利用2017年"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北京市基线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采用不同切点诊断血脂异常。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不同切点诊断的血脂异常对高血压、肥胖、体脂率偏高和空腹血糖受损的预测能力。结果共纳入14390名儿童青少年进行分析,研究人群高TC、高LDL-C、低HDL-C和高TG通过"中国参考标准"诊断的检出率分别为2.7%、2.7%、14.4%和3.7%,经"中国专家共识"诊断的检出率分别为5.0%、3.7%、13.3%和3.5%。相比"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参考标准"提高了低HDL-C和高TG在男孩中的检出率,而降低了在女孩中的检出率。"中国参考标准"诊断的低HDL-C和高TG血症预测肥胖和体脂率偏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在男孩中高于"中国专家共识"(P<0.001),而在女孩中低于"中国专家共识"(P<0.001)。结论"中国参考标准"提高了在男孩中预测肥胖或体脂率偏高的真阳性率,减少了其在女孩中的假阳性率,建议对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诊断切点采用全国代表性样本和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儿童青少年 诊断切点
原文传递
学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跟骨骨密度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海波 赵小元 +7 位作者 洪伟 侯冬青 朱忠信 郁兆仓 王宏健 高爱钰 程红 米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2-468,共7页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跟骨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对15391名6~16岁儿童开展基线调查,2019年对其进行随访调查。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血...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跟骨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对15391名6~16岁儿童开展基线调查,2019年对其进行随访调查。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血清25(OH)D和跟骨超声骨密度(BMD)。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随访期跟骨BMD及其变化的关系。结果纳入分析的10914名儿童的年龄为(11.5±3.3)岁,男童占49.6%,基线25(OH)D水平为(35.4±12.0)nmol/L,缺乏率为36.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奶制品摄入、维生素D补充、钙剂补充、体力活动、青春期发育状态和基线跟骨BMD Z值后,25(OH)D每增加10 nmol/L,随访时点跟骨BMD Z值增加0.01(P=0.041),2年间发生跟骨BMD Z值下降的OR=0.96(95%CI:0.93~1.00),P=0.030;相对于维生素D充足,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的儿童随访时点跟骨BMD Z值下降0.03(P=0.307)和0.06(P=0.046),2年间跟骨BMD Z值下降的风险分别增加15%(P=0.037)和21%(P=0.006),趋势P值均<0.05。结论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跟骨BMD密切相关,维生素D充足的儿童倾向于获得更高的BMD水平。倡导儿童青少年维持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加强营养与运动,促进骨骼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维生素D 骨密度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儿童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代谢异常发生风险 被引量:7
15
作者 叶佩玉 赵小元 +8 位作者 闫银坤 肖培 侯冬青 朱忠信 郁兆仓 王宏健 高爱钰 程红 米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3-439,共7页
目的了解儿童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代谢异常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该项目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15391名6~16岁儿童开展基线调查,并于2019年进行随访调查。采用多因素lo... 目的了解儿童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代谢异常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该项目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15391名6~16岁儿童开展基线调查,并于2019年进行随访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基线尿酸水平及高尿酸持续状态与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心血管代谢异常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共8807名研究对象(男童4376名,女童4431名)纳入本研究,基线年龄(11.1±3.3)岁。调整混杂因素后,尿酸第三、四分位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第一分位的1.39倍(95%CI:1.11~1.75)和1.56倍(95%CI:1.19~1.81),尿酸第二、三、四分位发生高LDL-C的风险是第一分位的1.88倍(95%CI:1.16~3.05)、1.98倍(95%CI:1.23~3.17)和2.25倍(95%CI:1.42~3.57);尿酸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高血压和高LDL-C发生风险分别增加17%(OR=1.17,95%CI:1.97~1.27)和27%(OR=1.27,95%CI:1.11~1.45);尿酸水平每增加10μmol/L,高血压和高LDL-C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2.1%(OR=1.021,95%CI:1.011~1.030)和2.9%(OR=1.029,95%CI:1.013~1.046);按性别分层分析,男女童之间结果基本一致。调整混杂因素后,高尿酸血症新发组和持续异常组高血压的发生风险是持续正常组的1.32倍(95%CI:1.09~1.60)和1.50倍(95%CI:1.05~2.16),高TC的发生风险是持续正常组的1.90倍(95%CI:1.38~2.60)和2.96倍(95%CI:1.58~5.52),高LDL-C的发生风险是持续正常组的1.78倍(95%CI:1.26~2.51)和2.84倍(95%CI:1.60~5.03)。结论儿童高尿酸水平及持续高尿酸血症,可增加高血压、高TC及高LDL-C的发生风险。保持正常尿酸水平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高尿酸血症 心血管代谢异常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心血管代谢异常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肖培 赵小元 +7 位作者 洪伟 侯冬青 郁兆仓 王莲革 王宏健 高爱钰 程红 米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59-2065,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中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心血管代谢异常发生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对15391名6~16岁儿童开展基线调查,2019年对其进行随访调查。采用l... 目的探讨儿童中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心血管代谢异常发生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对15391名6~16岁儿童开展基线调查,2019年对其进行随访调查。采用log-binomial回归分析基线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随访期心血管代谢异常(肥胖、高血压、FPG升高和血脂异常)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0482名研究对象,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35.6±12.0)nmol/L,缺乏率为35.1%。随访期肥胖、高血压、FPG升高、高TC、高LDL-C、低HDL-C、高TG和高非HDL-C的2年累计发病率分别为4.3%、10.8%、8.5%、3.1%、2.5%、3.4%、2.5%和3.9%。控制相关潜在混杂因素后,与维生素D充足的儿童相比,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儿童高TC[RR值(95%CI):缺乏,2.06(1.19~3.58);不足,2.80(1.61~4.89)]、高LDL-C[RR值(95%CI):缺乏,1.67(1.02~2.73);不足,1.99(1.19~3.33)]和高非HDL-C[RR值(95%CI):缺乏,2.00(1.26~3.17);不足,2.45(1.53~3.92)]的发病风险增高,且随着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发病风险呈上升趋势(趋势性P<0.05)。按性别分层分析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高TC[RR值(95%CI):男童,2.64(1.19~5.87);女童,3.13(1.43~6.83)]和高非HDL-C[RR值(95%CI):男童,2.58(1.40~4.77);女童,2.31(1.10~4.84)]的发生风险仍相关。结论儿童期维生素D水平越低,TC、LDL-C和非HDL-C异常的发生风险越高。强调儿童维生素D的充足水平可能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维生素D 心血管代谢异常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生物电阻抗法和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7~ 17岁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一致性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丽 陆爽 +7 位作者 敖丽萍 刘军廷 程红 黄玮浩 杨轮 张广川 米杰 杨翌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5-481,共7页
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法(BIA)与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7~17岁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一致性。方法对1431名儿童进行BIA和DXA检测。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分析评价方法间所测去脂体重和脂肪量的一致性。Bland-Altman分析在对数... 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法(BIA)与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7~17岁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一致性。方法对1431名儿童进行BIA和DXA检测。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分析评价方法间所测去脂体重和脂肪量的一致性。Bland-Altman分析在对数变换的数据中进行。结果男、女生中BIA与DXA所测去脂体重的ICC分别为0.986和0.974,脂肪量的ICC则分别为0.854和0.926。男生中BIA与DXA的去脂体重比值均值及一致性界限(LoA)分别为1.04和0.95~1.14,女生中则为1.02和0.90~1.15。男、女生中去脂体重的LoA范围均随年龄增长而变窄。男、女生中两种方法的脂肪量比值LoA范围均较宽,分别为0.40~1.27和0.48~1.48。此外,男、女生中均可看到各成分的比值LoA范围随BMI等级增高而变窄。结论BIA所测去脂体重与DXA的一致性良好,但BIA测量脂肪量的误差较大。肥胖儿童的BIA与DXA一致性优于消瘦和正常体重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法 双能X线吸收法 去脂体重 脂肪量 一致性评价
原文传递
生物电阻抗法与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儿童青少年骨矿物含量的比较
18
作者 卢可缘 姚婉雯 +8 位作者 敖丽萍 陆爽 程红 刘军廷 郑义锦 陈超 米杰 杨翌 刘丽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0-283,287,共5页
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法(BIA)与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儿童青少年的骨矿物含量(BMC)的一致性,为BIA准确测量儿童青少年BMC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4—5月在广州市某区招募1469名7~17岁儿童青少年,采用DXA和BIA技术分别测量... 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法(BIA)与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儿童青少年的骨矿物含量(BMC)的一致性,为BIA准确测量儿童青少年BMC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4—5月在广州市某区招募1469名7~17岁儿童青少年,采用DXA和BIA技术分别测量BMC。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分析评价一致性。Bland-Altman分析在对数转换的数据中进行。将BMC按性别年龄别三分位数分类,计算Kappa值评价一致性。以DXA测量值为因变量,建立BIA校正预测模型。结果男、女生的ICC分别为0.93和0.94。在Bland-Altman分析中,男、女生的BIA与DXA比值的一致性限范围均较宽,分别为0.27~0.76和0.17~0.72。男、女生中两方法判断BMC三分类水平的Kappa值分别为0.57和0.45,呈中高度一致。按BMI分组,各体重状态男生及超重女生的Kappa值均在0.75以上,一致性程度极好。构建的男、女生BIA校正预测模型分别为:BMC_(DXA)=-0.51+0.44×BMC_(BIA)+0.06×Age+0.02×BMI;BMC_(DXA)=-0.55+0.43×BMC_(BIA)+0.06×Age+0.02×BMI。模型的R^(2)值分别为0.87和0.87。结论BIA与DXA所测BMC值一致性较差,但在判断分类BMC水平方面一致性尚可,研究建立的BIA测量BMC校正模型拟合效果好,提示BIA可能适用于评估儿童群体的BMC发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和发育 骨和骨组织 矿物质 儿童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