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脾扭转诊治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1
作者 李拴玲 王大勇 +4 位作者 李云鹏 李现令 谢方南 陈龙 黄柳明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369-373,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脾扭转的临床特点、诊疗及结局。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24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脾扭转(不包括副脾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治疗结局... 目的探讨儿童脾扭转的临床特点、诊疗及结局。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24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脾扭转(不包括副脾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治疗结局,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9例患儿,其中男性5例,女性14例;年龄9~168个月,中位年龄71个月。腹痛(94.7%,18/19)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次为呕吐(57.9%,11/19)。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 d~1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影像学检查中,16例患儿均首选超声检查,且均诊断出脾扭转合并脾梗死。2例患儿先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发现脾脏发育异常情况后,再行超声检查,确诊为脾扭转。14例患儿行脾切除术,3例患儿行保留脾脏手术,2例患儿未手术。17例手术患儿均证实为脾周围韧带发育缺失或不良。除1例死亡病例外,其余18例患儿均恢复顺利。结论脾扭转可以急性或慢性出现,表现为器官轴或网膜轴型扭转。并非所有脾扭转都会继发梗死。脾扭转手术时需根据脾脏血运情况决定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扭转 游走脾 急腹症 儿童 脾切除术
下载PDF
音乐疗法对儿童术后疼痛管理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天笑 郭颖 +1 位作者 王雪静 曲斌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09-41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音乐疗法对儿童术后疼痛管理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等数据库,收集有关音乐疗法对儿童术后疼痛管... 目的系统评价音乐疗法对儿童术后疼痛管理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等数据库,收集有关音乐疗法对儿童术后疼痛管理的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采用音乐疗法的儿童疼痛行为评估量表评分、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心率、收缩压更低(P<0.05),但两种护理方法在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可以缓解儿童术后疼痛,降低心率、收缩压,但对动脉血氧饱和度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疗法 术后疼痛 影响 儿童 META分析
下载PDF
单中心儿童颅咽管瘤手术后下丘脑性肥胖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彭小娇 葛明 +3 位作者 吴迪 蔡英杰 陈佳树 梁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8-424,共7页
目的筛查儿童颅咽管瘤患者肿瘤切除术后发生下丘脑性肥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2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开颅手术的34例首发颅咽管瘤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术前症状与体征、影像学表现、手术过程和... 目的筛查儿童颅咽管瘤患者肿瘤切除术后发生下丘脑性肥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2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开颅手术的34例首发颅咽管瘤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术前症状与体征、影像学表现、手术过程和随访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发生下丘脑性肥胖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出现肥胖且伴食欲增加、嗜睡、情绪异常等下丘脑症状的患儿共47.06%(16/34),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存在症状性内分泌异常(OR=31.453,95%CI:1.009~980.082;P=0.049)、下丘脑受累程度为Puget分级Ⅱ级(OR=48.844,95%CI:1.053~2264.975;P=0.047)是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发生下丘脑性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存在症状性内分泌异常、Puget分级Ⅱ级是颅咽管瘤患儿术后发生下丘脑性肥胖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危险因素、尽早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改善患儿远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儿童肥胖 下丘脑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38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旭 曾骐 +2 位作者 张娜 陈诚豪 于洁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2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38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38例中... 目的探讨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2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38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38例中男18例,女20例;首诊诊断为非肿瘤性病变者占比47.4%(18/38),从出现症状到手术或化疗干预的时间范围为5~210 d;Ⅰ型4例(10.5%),中位诊断年龄22个月;Ⅱ型12例(31.6%),中位诊断年龄37个月;Ⅲ型22例(57.9%),中位诊断年龄39.5个月。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及化疗。术中见肿瘤最大直径为2~18 cm,手术时间25~210 min,术中出血量2~500 mL(1例出血500 mL病例于术中行胸膜剥脱术);化疗方案多采用IVADo(异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和IVA(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放线菌素)方案,5年无瘤生存率为69.2%。结论胸膜肺母细胞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儿童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预后较差,需要手术与化疗联合进行治疗。儿科医生应该充分认识到PPB的严重性,对于出现气胸、多发部位肺囊性病变、肺囊肿家族史、PPB家族史、DICER1家族性综合征的胸腔占位性病变患儿应警惕本病的可能,并做到严密监测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肺母细胞瘤 外科手术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5例儿童纵隔恶性横纹肌样瘤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孔磊 杨深 +6 位作者 成海燕 伏利兵 马晓莉 曾骐 王焕民 彭芸 刘玥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199-204,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纵隔恶性横纹肌样瘤(MRT)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知。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5例纵隔MRT患儿病历资料,术前均行CT平扫,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1例行MRI平扫检查,总结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纵隔恶性横纹肌样瘤(MRT)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知。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5例纵隔MRT患儿病历资料,术前均行CT平扫,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1例行MRI平扫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5例患儿中,男1例、女4例;中位发病年龄5岁4个月(5个月~8岁4个月);肿瘤位于上纵隔3例、前纵隔1例、后纵隔1例;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物边界均欠清晰,与周围软组织分界不清;瘤体多较大,最大径范围(3.1~8.9)cm;CT扫描2例可见囊变,囊性部分与实性部分边界模糊,呈渐进性变化;2例有钙化;3例伴有大量胸腔积液;CT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实性部分不均匀持续性强化。1例MRI平扫,肿瘤表现为混杂信号肿块,以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为主。5例中4例为局限性肿瘤,另外1例伴有远处转移。本组5例纵隔MRT患儿,4例死亡,仅1例经过手术、化疗及放疗的综合性治疗已存活37个月。结论纵隔MRT是一种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极易复发及进展,影像学主要表现为纵隔内较大不均质肿块,可伴有囊变、钙化及胸腔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恶性横纹肌样瘤 临床特征 CT MRI
下载PDF
儿童恶性横纹肌样瘤的治疗现状与研究前景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焕民 成海燕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2-6,共5页
恶性横纹肌样瘤(malignant rhabdoid tumor,MRT)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高度侵袭性肿瘤,1978年在肾肿瘤患儿中首次被描述^([1]),曾一度被认为是肾母细胞瘤的特殊亚型。Hass等^([2])学者于1981年正式将其定义为独立类型肿瘤,并命名为MR... 恶性横纹肌样瘤(malignant rhabdoid tumor,MRT)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高度侵袭性肿瘤,1978年在肾肿瘤患儿中首次被描述^([1]),曾一度被认为是肾母细胞瘤的特殊亚型。Hass等^([2])学者于1981年正式将其定义为独立类型肿瘤,并命名为MRT。MRT以横纹肌样细胞为特征,具有大核仁、丰富的细胞质和经典嗜酸性胞质包涵体的特点,是人类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除了原发于肾的MRT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横纹肌样瘤 肾肿瘤 肾母细胞瘤 肾脏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治疗现状 MRT
下载PDF
35例儿童肾恶性横纹肌样瘤临床及预后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成海燕 杨深 +6 位作者 蔡思雨 伏利兵 秦红 马晓莉 孙宁 张潍平 王焕民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18-123,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RTK)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诊治的35例MRTK患儿临床信息并进行随访。结果 35例MRTK患儿中男21例、女14例,中位发病年龄11(2~122)个月。肉眼血尿(20例... 目的分析儿童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RTK)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诊治的35例MRTK患儿临床信息并进行随访。结果 35例MRTK患儿中男21例、女14例,中位发病年龄11(2~122)个月。肉眼血尿(20例)为主要原发症状,其次为初诊或治疗过程中发生肿瘤破裂11例。28例患儿肿瘤组织进行INI1免疫组化检测,阴性26例,弱阳性2例。根据美国肾母细胞瘤研究协作组(NWTS)分期标准:Ⅰ期、Ⅱ期肿瘤各为2例,Ⅲ期17例,Ⅳ期13例,V期1例;在13例Ⅳ期肿瘤患儿中,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肺(8例)。MRTK患儿采取以手术、化疗及放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模式。22例行一期肿瘤切除术;9例予以诱导化疗后均未见瘤灶缩小,行延期肿瘤切除术;3例因肿瘤侵犯严重仅行活检手术;另1例V期患儿因肿瘤累及椎管内,仅行椎管内减瘤姑息术。术后24例行化疗,4例进行原发部位的放疗。本组35例患儿中,4例存活、27例死亡、4例失访,1年总体生存率仅为12.9%,27例死亡患儿均为肿瘤快速的复发进展所致。结论 MRTK易发生于婴幼儿及小年龄儿童,临床症状以肉眼血尿最常见,易发生肿瘤破裂。远处转移常见于肺、脑、肝等部位,治疗上采取手术、化疗及放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模式,但对化疗不敏感,易发生肿瘤的快速复发而死亡,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恶性横纹肌样瘤 临床特征 治疗策略 预后
下载PDF
儿科护士对《儿童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的实践现况调查
8
作者 王雪静 王亚楠 +1 位作者 张琳琪 曲斌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0期1481-1485,共5页
目的:调查儿科护士对2020年发布的《儿童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的临床实践现状,为提升儿童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8月—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全国范围内32所医疗机构的838名儿科护士为研究对象,... 目的:调查儿科护士对2020年发布的《儿童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的临床实践现状,为提升儿童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8月—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全国范围内32所医疗机构的838名儿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进行儿童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现况调查。结果:调查中仅有28.64%的护士知晓患儿体温对于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67.78%的护士知晓应在动脉血气操作前安抚患儿情绪,68.97%的护士知晓在桡动脉采血前应进行Allen试验/改良版Allen试验结果判定方法,80.31%的护士选择专业动脉采血器,90.69%的护士首选桡动脉进行动脉采血,6.44%的护士因动脉采血操作而发生至少1次针刺伤,80.67%的护士表示科室针对动脉采血操作进行培训或考核。结论:儿科护士对《儿童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的整体掌握较好,大多数儿科护士对动脉血气分析相关知识掌握和临床实践水平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培训与临床实践督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动脉血气分析 临床实践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中高危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治疗过程中发生进展的预测及监测指标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深 蔡思雨 +3 位作者 彭晓霞 马晓莉 秦红 王焕民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62-68,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相关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对中高危NB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生肿瘤进展的预测价值;并分析NB相关肿瘤标记物的监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并住院进行...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相关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对中高危NB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生肿瘤进展的预测价值;并分析NB相关肿瘤标记物的监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并住院进行治疗的原发病灶位于腹部的中高危NB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病情进展分为进展组与未进展组,分析NB相关指标在两组患儿间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与肿瘤进展的关系,寻找预测肿瘤进展的最佳因素。结果 MYCN基因扩增(P=0.001)及首诊时发生骨髓转移(P=0.01)与治疗过程中发生肿瘤进展明显相关,是独立预测因素;此外,当发生肿瘤进展时,经过治疗后已趋于正常的肿瘤标记物水平又会出现急剧上升(P=0.001)。结论 MYCN基因扩增与首诊时发生骨髓转移是中高危NB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肿瘤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且,肿瘤标记物水平变化可提示病情进展,因此在NB诊疗过程中监测肿瘤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肿瘤进展 MYCN基因 骨髓转移 肿瘤标记物
下载PDF
儿童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希思 杨维 +9 位作者 黄程 赵文 赵倩 段超 苏雁 金眉 张大伟 秦红 王焕民 马晓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总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近10年诊治的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患儿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合随访资料,为探讨HB的合理诊疗策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儿的无事件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2月至2018... 目的总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近10年诊治的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患儿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合随访资料,为探讨HB的合理诊疗策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儿的无事件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2月至2018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诊断的、规律诊治,并坚持长期随访的HB患儿。采用以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的多学科联合诊治方案。化学药物治疗方案采用A方案(顺铂+长春新碱+氟尿嘧啶)以及B方案(顺铂+阿霉素)的联合化学药物治疗方案。记录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病初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随访至2018年11月30日。结果共收治51例患儿,其中6例患儿因在笔者医院治疗时间短、回当地治疗未纳入临床总结中; 3例患儿治疗前因肿瘤破裂出血等合并症死亡。余42例接受系统治疗并随访。中位年龄19(2~102)个月。临床分期:Ⅱ期1例,Ⅲ期34例,Ⅳ期7例。病初血清AFP:31. 6~2 200 000μg/L(中位数192 274. 5μg/L)。39例患儿中位随访时间36(6~115)个月。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74. 72%。患儿化学药物治疗后全血细胞计数下降不明显,化学药物治疗期间无严重感染发生。化学药物治疗期间无明确心脏毒性指征。仅1例患儿出现短期听力受损。结论手术联合化学药物治疗是HB的主要治疗手段,现行方案中阿霉素和顺铂剂量患儿耐受性好,5年无事件生存率较高,临床需要密切随访这些患儿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儿童 治疗效果 多学科治疗
下载PDF
儿童自发性椎管内硬脊膜外出血16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小娇 葛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60-965,共6页
自发性椎管内硬脊膜外出血(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脊髓急症,儿童发病更是罕见。其病因及治疗方式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总结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近十几年收治的16例SSEH患儿的临... 自发性椎管内硬脊膜外出血(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脊髓急症,儿童发病更是罕见。其病因及治疗方式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总结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近十几年收治的16例SSEH患儿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讨论儿童SSEH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影响因素 北京儿童医院 病例分析 病因及治疗 临床特征 临床资料 首都医科大学
下载PDF
临床病例讨论——以腹痛、纳差、消化道溃疡为首发表现的儿童NK/T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杨洁 周锦 +5 位作者 杨菁 曾骐 王焕民 段晓岷 杨宝凤 张晶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总结儿童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经肺组织病理确诊的NK/T细胞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结果患儿间断腹痛、纳差1月。胸部CT示右下肺胸膜下肺野内... 目的总结儿童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经肺组织病理确诊的NK/T细胞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结果患儿间断腹痛、纳差1月。胸部CT示右下肺胸膜下肺野内小病灶;腹部影像学示胰腺周围结节影,肝右叶内多发病灶,胃壁、十二指肠肠壁不规则增厚、渗出,经抗感染治疗肝内病变消失,但十二指肠出现溃疡面,以"腹痛待查"收入院。入院后胃镜提示存在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溃疡,出现间断发热、腹痛伴腹胀。影像学检查提示胰腺周围不均匀低回声结节持续存在,肠系膜淋巴结逐渐增大融合,皮髓质分辨不清。十二指肠溃疡逐渐进展至穿孔,肺部病灶位置固定,范围逐渐增大,完善肺组织活检,病理确诊NK/T细胞淋巴瘤。结论NK/T细胞淋巴瘤罕见,临床无特异表现,缺乏病理诊断金标准,诊断较困难,需积极完善组织活检,并提请多家同等资质医院病理科共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淋巴瘤 诊断 儿童
下载PDF
某医院神经外科患儿家长对健康类手机应用程序的使用情况及需求调查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泊宁 王瑞 +3 位作者 马静 杨溪洋 吕丽娟 张凤云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6-880,共5页
目的:调查某医院神经外科患儿家长对健康类手机应用程序(APP)使用及需求情况,为开发适合神经外科患儿家长的健康类APP,促进患儿康复,实现延续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对某医院神经外科病房的150名患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目的:调查某医院神经外科患儿家长对健康类手机应用程序(APP)使用及需求情况,为开发适合神经外科患儿家长的健康类APP,促进患儿康复,实现延续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对某医院神经外科病房的150名患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患儿家长的手机使用经验值为(48.37±7.62)分,处于中等水平。93.3%患儿家长愿意安装新开发的健康类APP;患儿家长对健康类APP的使用信心得分中位数为39.0分,具有较高使用信心。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的患儿家长健康类APP的使用信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针对患儿家长的期待和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健康类APP,为延续护理服务提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医疗 智能手机 应用软件 需求调查 延续护理
下载PDF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术前化疗疗效评价体系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深 王焕民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275-279,共5页
部分儿童颅外恶性实体肿瘤在就诊时即已发生远处转移,常需要先进行诱导化疗,以缩小肿瘤体积,减轻肿瘤负荷,改善患儿全身状况,为延期手术创造条件。在术前诱导化疗阶段,需要对原发病灶及转移病灶进行定期监测,以评估疗效反应,为治疗方案... 部分儿童颅外恶性实体肿瘤在就诊时即已发生远处转移,常需要先进行诱导化疗,以缩小肿瘤体积,减轻肿瘤负荷,改善患儿全身状况,为延期手术创造条件。在术前诱导化疗阶段,需要对原发病灶及转移病灶进行定期监测,以评估疗效反应,为治疗方案的设定与修正、手术时机的选择、预后判断等提供依据。目前,国际上对于成人肿瘤的疗效评价具有较为公认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但其在儿童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缺陷及问题[1],并且除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外,其他肿瘤目前仍缺乏较为系统、全面的疗效评价体系。为此,本文以NB为例总结归纳儿童颅外恶性实体肿瘤术前化疗常用的疗效评价方法,为进一步设立更具针对性及有效性的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化疗 疗效评价体系 全身状况 恶性实体肿瘤 儿童恶性肿瘤 肿瘤负荷 肿瘤体积 诱导化疗
下载PDF
4例同期治疗中进展的儿童髓母细胞瘤临床分析及经验总结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倩 金眉 +5 位作者 张大伟 赵文 张雪 李刚 冀园琦 马晓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5-929,共5页
目的分析总结4例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治疗中出现进展的儿童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同时为今后的治疗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4年期间在治疗中出现疾病... 目的分析总结4例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治疗中出现进展的儿童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同时为今后的治疗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4年期间在治疗中出现疾病进展的4例MB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过,并进行相关分析、文献复习及经验总结。结果 4例患儿(年龄3~11岁)均行肿瘤切除术,瘤灶径线介于3.5~6.0 cm,病理确诊MB,术后接受常规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前行全身状态评估,均为Ⅳ期高危组。4例患儿均在化疗第7~9疗程期间出现脑脊膜播散转移,病例1、2出现颅内高压表现及影像学异常,病例3、4仅有影像学异常,4例患儿均无脑脊液细胞学异常;在后续治疗中,病例1采取二线方案化疗及增加鞘内注射,病情有所控制,但半年后再次出现疾病进展死亡;病例2在二线方案基础上同时给予缩短化疗间隔,目前疾病稳定,门诊随访中;病例3、4在出现影像学异常后给予预防性鞘内注射治疗,复查影像学提示脑脊膜播散转移灶有所控制,病例3在停药3个月时出现颅内原发病灶进展,最终死亡;病例4患儿目前门诊定期随诊,疾病稳定。4例患儿分别随访15~50个月。结论分析4例高危MB诊治过程提示,虽然术后给予规律全脑全脊髓放疗和化疗,同时定期磁共振监测,但4例患儿均在治疗7~9疗程时出现肿瘤进展,综合分析考虑化疗间隔时间较长以及没有进行鞘内注射可能是肿瘤进展的主要原因。规律鞘内注射治疗对于脑脊膜播散具有一定治疗效果,尤其是在尚未出现临床症状,而仅有影像学改变的情况下,尽快开始预防性鞘内注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手术 化学药物治疗 放射治疗 鞘内注射
下载PDF
张金哲院士“八字诀”在小儿肿瘤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凤云 张琳琪 +2 位作者 张晓玲 张泊宁 张金哲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66-168,172,共4页
目的探讨张金哲院士提出的“八字诀”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比较2018年我院肿瘤外科治疗的常规护理组558例患儿和2019年采用“八字诀(多哄少碰,多讲少替)”护理的531例患儿的观察指标。结果与常规护理组相比... 目的探讨张金哲院士提出的“八字诀”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比较2018年我院肿瘤外科治疗的常规护理组558例患儿和2019年采用“八字诀(多哄少碰,多讲少替)”护理的531例患儿的观察指标。结果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八字诀组基础护理质量增高(t=6.847,P=0.000),术后患儿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增高(t=2.228,P=0.034),患儿照护者的满意度提高(χ^(2)=9.154,P=0.002);术后患儿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减少(χ^(2)=4.604,P=0.026)。结论八字诀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患儿术后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而且使患儿照护者在全程参与护理患儿的过程中学会基本护理方法,有效提高了患儿术后的生活质量;密切了患儿、患儿照护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模式 护理方法 八字诀
下载PDF
单中心多学科联合诊治儿童横纹肌肉瘤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徐娜 段超 +10 位作者 金眉 张大伟 苏雁 于彤 何乐建 伏利兵 曾骐 王焕民 张潍平 倪鑫 马晓莉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67-773,共7页
目的总结横纹肌肉瘤(RMS)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RMS患儿213例(男140例、女73例)的初诊时年龄、原发瘤灶部位、瘤灶大小、病理分... 目的总结横纹肌肉瘤(RMS)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RMS患儿213例(男140例、女73例)的初诊时年龄、原发瘤灶部位、瘤灶大小、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危险度分组等临床特征。并对规律治疗随访的患儿进行总生存率(OS)、无事件生存率(EFS)及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213例患儿诊断年龄48.0(3.0-187.5)月龄,其中136例患儿<10岁(63.8%)。原发瘤灶以头颈部最常见(64例,30.0%),其次为泌尿生殖系统(57例,26.8%)。病理亚型中胚胎型152例(71.4%),腺泡型57例(26.8%),多形型或间变型4例(1.9%)。IRS分期Ⅲ和Ⅳ期患儿181例(85.0%)。低危组20例(9.4%),中危组111例(52.1%),高危组55例(25.8%),中枢侵犯组27例(12.7%)。所有患儿均进行了化疗,其中无事件患儿化疗13.5(5.0-18.0)个疗程,复发进展患儿化疗14.2(3.0-30.0)个疗程。200例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化疗前手术103例,化疗后手术97例,二次手术者21例。114例患儿进行了放疗。213例患儿随访时间为23.0(0.5-151.0)个月,其中98例复发或进展,中位进展时间10个月,67例死亡。67例(68.4%)复发进展时间在1年内,随访大于5年患儿均无复发。生存分析显示RMS患儿3年和5年EFS分别为(52±4)%、(48%±4)%,3年和5年OS分别为(65±4)%和(64±4)%。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5年OS分别为100%、(74±5)%、(48±8)%,中枢侵犯组2年OS为(36±11)%(χ^2=33.52,P<0.01);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5年EFS分别为(93±6)%、(51±5)%、(36±7)%,中枢侵犯组2年EFS为(31±10)%(χ^2=24.73,P<0.01)。生存因素分析提示患儿的OS与年龄(χ^2=4.16,P=0.038)、肿瘤TNM分期(χ^2=22.02,P=0.001)、IRS术后分期(χ^2=4.49,P<0.01)以及危险度分组(χ^2=33.52,P<0.01)有相关性。结论单中心较大样本RMS中位年龄4岁;原发瘤灶以头颈部和泌尿生殖系统为多见,患儿OS偏低。复发进展中位时间10个月,3年后复发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预后 随访研究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结肠系膜淋巴管畸形的临床特点分析
18
作者 严佳虞 谢川平 +2 位作者 彭春辉 庞文博 陈亚军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30,共7页
目的分析儿童结肠系膜淋巴管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手术治疗的44例结肠系膜淋巴管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囊肿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通过门诊或... 目的分析儿童结肠系膜淋巴管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手术治疗的44例结肠系膜淋巴管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囊肿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预后,包括有无残留、复发或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通过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选择开腹或腹腔镜手术的影响因素。结果男24例,女20例,平均就诊年龄为2.9岁。腹痛、腹胀和发热为主要临床症状。囊肿主要位于乙状结肠系膜(31.8%,14/44)和横结肠系膜(27.3%,12/44);临床分型主要为Ⅰ型(34.1%,15/44)和Ⅱ型(45.5%,20/44);病理类型包括大囊型(86.4%,38/44)和混合型(13.6%,6/44);囊肿平均长径为8.5 cm,囊液性质清亮占56.8%(25/44),浑浊占34.1%(15/44)。术前主要并发症为囊内出血(43.2%,19/44)和囊肿感染(25.0%,11/44)。44例患儿行开腹手术(含腹腔镜中转开腹)31例(70.5%),腹腔镜手术13例(29.5%);其中单纯囊肿剥除23例(52.3%),完整囊肿切除并肠切除17例(38.6%),囊肿部分切除并开窗引流4例(9.1%)。Ⅰ型结肠系膜淋巴管畸形行开腹手术(13/15比10/20,P=0.034)及完整囊肿切除并肠切除(13/15比2/20,P<0.001)的比例明显高于Ⅱ型。多因素分析表明Ⅰ型结肠系膜淋巴管畸形(OR=7.0,95%CI 1.1~45.5,P=0.034)和术前囊内出血(OR=8.3,95%CI 1.3~52.6,P=0.026)是选择开腹或腹腔镜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43例(97.7%)患儿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3年,9例(20.5%,9/44)出现术后并发症(残留或复发5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腹壁切口疝1例,污粪1例)。结论结肠系膜淋巴管畸形好发部位与系膜范围相关。该病术前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前囊内出血是除临床分型外决定手术方式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肠系膜淋巴管畸形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外科诊疗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海艟 陈诚豪 曾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46-1052,共7页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期常见的恶性肿瘤,约20%原发于纵隔。随着综合治疗的开展,纵隔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预后已明显改善,但在外科治疗规范性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对近年来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外科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期常见的恶性肿瘤,约20%原发于纵隔。随着综合治疗的开展,纵隔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预后已明显改善,但在外科治疗规范性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对近年来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外科诊疗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手术时机选择、切除范围确定、合并症及并发症处理进行重点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儿童 纵隔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儿童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近期并发症及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秦红 杨深 +5 位作者 杨维 韩炜 成海燕 常晓峰 朱志云 王焕民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近期并发症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诊治的43例儿童胰体尾肿瘤患儿临床信息并进行随访.结果男17例(39.53%)、女26例(60.47%),中位发病年龄为123(80,141)个月,初诊时... 目的分析儿童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近期并发症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诊治的43例儿童胰体尾肿瘤患儿临床信息并进行随访.结果男17例(39.53%)、女26例(60.47%),中位发病年龄为123(80,141)个月,初诊时原发肿瘤最大径中位数为7.60cm;术后病理显示,实性假乳头状瘤28例(65.12%)、胰母细胞瘤10例(23.26%)、胰腺内分泌肿瘤4例(9.30%)及胰腺单纯囊肿1例(2.33%)。2例(4.65%)行肿瘤局部剜除术,4例(9.30%)行切除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37例患儿(86.05%)接受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本组43例患儿中,共16例(37.21%)出现术后近期并发症,包括胰痿(13例)、胃排空延迟(3例)、腹腔感染(7例)、术后出血(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46(23,71)个月,38例患儿(88.37%)无病生存;2例(4.65%)肿瘤复发后存活;1例胰母细胞瘤患儿(2.33%)术后迅速出现肿瘤复发而死亡;2例(4.65%)失访.40例患儿中共3例(3/40,7.50%)出现远期并发症,包括慢性脂肪泻(2例),低血糖发作(1例)。本组患儿中共3例因肿瘤复发接受二次手术(分别为胰母细胞瘤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结论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在儿童胰体尾肿瘤治疗中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儿童 手术后并发症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