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鲜食玉米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
作者 刘夫国 牛丽影 +2 位作者 李大婧 金邦荃 刘春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75-379,共5页
近年来,以甜玉米和糯玉米为代表的鲜食玉米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鲜食玉米加工技术日趋完善,产品形式多样,效益显著。本文对鲜食玉米加工利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我国鲜食玉米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旨在为发展鲜食玉米... 近年来,以甜玉米和糯玉米为代表的鲜食玉米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鲜食玉米加工技术日趋完善,产品形式多样,效益显著。本文对鲜食玉米加工利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我国鲜食玉米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旨在为发展鲜食玉米精深加工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加工 利用 展望
下载PDF
即食毛豆温和加工栅栏因子调控研究
2
作者 刘春菊 吴海虹 +2 位作者 朱丹宇 李大婧 刘春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39-1546,共8页
以速冻毛豆为原料,通过设置乳酸链球菌素(Nisin)、烘干时间、杀菌温度、杀菌时间等栅栏因子,考察叶绿素含量和细菌总数,结合质构参数分析,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栅栏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即食毛豆的优化工艺参数为Nisin浓度0.... 以速冻毛豆为原料,通过设置乳酸链球菌素(Nisin)、烘干时间、杀菌温度、杀菌时间等栅栏因子,考察叶绿素含量和细菌总数,结合质构参数分析,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栅栏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即食毛豆的优化工艺参数为Nisin浓度0.15g·kg-1,烘干时间1h,杀菌温度105℃,杀菌时间20min。研制的即食毛豆色泽鲜亮、豆香味浓郁、软硬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毛豆 温和加工 栅栏因子
下载PDF
新型膨化甘薯脆片加工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江宁 《农产品加工》 2011年第1期18-19,共2页
甘薯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享有"营养保健食品"之美誉。据《本草纲目》记载,甘薯"味甘、平、无毒;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同薯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
关键词 甘薯脆片 加工技术 膨化 营养保健食品 《本草纲目》 营养丰富 矿物质 维生素
下载PDF
日臻完善的甜糯玉米加工技术
4
作者 李大婧 宋江峰 刘春泉 《农产品加工》 2010年第6期4-6,共3页
甜糯型玉米是通过杂交法培育得到的一种新型的鲜食玉米,在同一果穗上存在甜质型和糯质型两种子粒。甜糯玉米既可鲜食,也可用于加工,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玉米类型。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甜糯玉米种植面积迅速增加,
关键词 甜糯玉米 加工技术 农业产业结构 鲜食玉米 玉米类型 发展潜力 种植面积 杂交法
下载PDF
即食玉米加工用品种筛选的主成分分析法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玉花 宋江峰 +2 位作者 李大婧 刘春泉 金邦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1-73,共3页
探讨主成分分析在即食玉米加工用品种筛选中的应用,筛选甜糯玉米加工品质的有效指标。选取11个甜糯玉米品种,测定影响即食玉米加工的主要营养成分,并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即食玉米加工品质由3个主成分构成,其中... 探讨主成分分析在即食玉米加工用品种筛选中的应用,筛选甜糯玉米加工品质的有效指标。选取11个甜糯玉米品种,测定影响即食玉米加工的主要营养成分,并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即食玉米加工品质由3个主成分构成,其中支链淀粉对即食玉米加工品质的贡献率最大,占43.232%,筛选出可作即食玉米加工用的品种为苏试80618和京甜紫花糯2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玉米 加工品质 筛选
下载PDF
叶黄素微胶囊化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闯 宋江峰 +1 位作者 李大婧 刘春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47,共5页
以反式叶黄素晶体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和蔗糖为壁材,通过乳化、均质、喷雾干燥等工艺,制备叶黄素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叶黄素微胶囊化最优的工艺条件为蔗糖占总壁材质量为10%、壁材质量浓度0.15g/mL、芯壁材质... 以反式叶黄素晶体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和蔗糖为壁材,通过乳化、均质、喷雾干燥等工艺,制备叶黄素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叶黄素微胶囊化最优的工艺条件为蔗糖占总壁材质量为10%、壁材质量浓度0.15g/mL、芯壁材质量比1:15、乳化剂添加量为总壁材质量的0.6%、胶体磨均质两次、进料速度400mL/h、进风温度160℃、出风温度80℃,所得产品微胶囊效率和产率分别为92.35%和90.27%,且品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微胶囊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 喷雾干燥
下载PDF
发酵莴苣茎叶功能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崔莉 刘春泉 +5 位作者 李大婧 宋江峰 江宁 刘春菊 吴海虹 朱丹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3-528,共6页
通过测定ACE抑制活性、抗氧化活性及、总黄酮、总多酚的含量研究乳酸发酵对莴苣茎叶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发酵与否,莴苣叶各项指标均高于莴苣茎。发酵后莴苣叶的ACE抑制活性从61.5%显著升高至92.9%,莴苣茎从48.5%显著升高至68.... 通过测定ACE抑制活性、抗氧化活性及、总黄酮、总多酚的含量研究乳酸发酵对莴苣茎叶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发酵与否,莴苣叶各项指标均高于莴苣茎。发酵后莴苣叶的ACE抑制活性从61.5%显著升高至92.9%,莴苣茎从48.5%显著升高至68.3%(P<0.05)。但发酵使莴苣茎和叶的抗氧化活性显著下降,莴苣叶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从0.22mg/ml增加至2.13mg/ml,莴苣茎从16.5mg/ml增加至33.4mg/ml,且发酵后莴苣叶的抗氧化物质含量显著下降,而莴苣茎则变化不显著,说明总黄酮和总多酚不是莴苣中产生ACE抑制活性的主要物质。经本发酵工艺生产的莴苣茎叶发酵产品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苣 发酵 ACE抑制活性 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物质
下载PDF
脂氧合酶在果实后熟衰老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志强 刘春泉 +2 位作者 李大婧 汪良驹 刘春菊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123-126,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脂氧合酶(LOX)在果实后熟衰老过程中的功能研究进展。从LOX对果实采后的品质、生理的影响以及与信号物质的合成及其相关酶的活性等方面分别阐述了LOX在果实衰老中的主要功能,为果实成熟衰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脂氧合酶 成熟衰老 品质 信号物质
下载PDF
两种甘薯在中后期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炜 李鹏霞 +1 位作者 李建军 黄开红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研究了黄心甘薯和白心甘薯在室温(7~22℃),相对湿度80%~88%条件下贮藏60~165 d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室温贮藏下甘薯的腐烂率和失重率逐渐增加;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总淀粉总体呈下降趋势;明度、红度和黄度较为稳... 研究了黄心甘薯和白心甘薯在室温(7~22℃),相对湿度80%~88%条件下贮藏60~165 d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室温贮藏下甘薯的腐烂率和失重率逐渐增加;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总淀粉总体呈下降趋势;明度、红度和黄度较为稳定,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总淀粉酶活性呈波动起伏状态。总的看来,两种甘薯的腐烂快速上升期出现在贮藏120~135 d期间,营养劣变加速期出现在贮藏120~135 d后,淀粉酶活高点期出现在贮藏105 d后。此外,白心甘薯在室温下的贮藏品质总体上明显优于黄心甘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心甘薯 白心甘薯 贮藏 品质
下载PDF
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加工过程中风味成分变化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春泉 宋江峰 +1 位作者 刘玉花 李大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5-561,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与气-质联用技术结合,分析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加工过程中风味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在鲜样、烫漂及高温高压杀菌后的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中分别检测到30、29和39种风味化合物,这些成分可归类为:含硫类...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与气-质联用技术结合,分析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加工过程中风味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在鲜样、烫漂及高温高压杀菌后的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中分别检测到30、29和39种风味化合物,这些成分可归类为:含硫类、酯类、醛类、醇类、酮类、烃类、芳香族类、酸类、呋喃类和含氮类化合物。在糯玉米软罐头成品的风味成分中,含硫类、醇类、醛类和酸类化合物分别占化合物总数的65.55%、9.62%、4.81%和4.36%。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加工过程中风味物质的总峰面积增加,尤其是含硫类、酯类、芳香族类、酸类等化合物最为显著,这些物质对形成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特有的风味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 顶空固相微萃取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下载PDF
即食玉米加工工艺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春菊 刘春泉 +2 位作者 李大婧 吴海虹 朱丹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1-206,共6页
为了优化即食玉米加工工艺参数,通过对比分析沸水烫漂和蒸汽烫漂对玉米籽粒营养成分的损失情况,并考察不同烫漂时间对玉米籽粒中氧化酶失活程度的影响,探寻最佳的烫漂方式和烫漂时间;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高温高压杀菌条件,建立响应... 为了优化即食玉米加工工艺参数,通过对比分析沸水烫漂和蒸汽烫漂对玉米籽粒营养成分的损失情况,并考察不同烫漂时间对玉米籽粒中氧化酶失活程度的影响,探寻最佳的烫漂方式和烫漂时间;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高温高压杀菌条件,建立响应值的预测模型,并对优化工艺参数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蒸汽烫漂引起的营养损失低于沸水烫漂,蒸汽烫漂15 min时酶失活检测为阴性,玉米口感纯正;试验优化得到高温高压最优杀菌条件为:杀菌温度124.59℃,杀菌时间19.00 min;通过回归分析,对细菌死亡数量级和感官综合评分分别建立了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拟合度高;在最优杀菌条件下,细菌死亡数量级和感官综合评分的预测值与验证值的误差分别为2.55%和0.93%,预测模型可指导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玉米 烫漂 杀菌 响应面分析法
下载PDF
微波烫漂和速冻加工黑毛豆仁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大婧 卓成龙 +1 位作者 刘霞 刘春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69-974,1003,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微波烫漂和速冻后新大粒1号黑毛豆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黑毛豆仁鲜样、微波烫漂和速冻处理后分别检测到31、34和32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为醇类、醛类、酮类化合...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微波烫漂和速冻后新大粒1号黑毛豆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黑毛豆仁鲜样、微波烫漂和速冻处理后分别检测到31、34和32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为醇类、醛类、酮类化合物。1-辛烯-3-酮、己醛、(E,Z)-2,6-壬二烯醛、1-戊烯-3-酮、(E)-2-壬烯醛、(E)-2-己烯醛、1-辛烯-3-醇对黑毛豆仁鲜样风味贡献较大;1-辛烯-3-酮、1-辛烯-3-醇、(E)-2-辛烯醇、己醛、2-庚烯醛、3-甲基丁醛、3-羟基-2-丁酮对微波烫漂黑毛豆仁的风味贡献较大;1-辛烯-3-酮、1-辛烯-3-醇、(E)-2-辛烯醇、2-庚烯醛、3-羟基-2-丁酮对速冻黑毛豆仁的风味贡献较大。与鲜样比较,微波烫漂和速冻加工后黑毛豆仁的豆类清香风味保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毛豆仁 微波烫漂 速冻 风味成分
下载PDF
橡木片与超声波催陈黑莓干红酒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毓宁 李鹏霞 +5 位作者 胡花丽 李志强 赵延存 孙娅 房丹 李建飞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61-264,共4页
为了使新酿制的干红酒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具有成熟酒的品质,以新酿制的黑莓干红酒为原料,对其用橡木片和超声波进行处理,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通过测定分析各处理的理化指标,研究橡木片和超声波对黑莓干红的催陈作用。结果表明,橡木... 为了使新酿制的干红酒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具有成熟酒的品质,以新酿制的黑莓干红酒为原料,对其用橡木片和超声波进行处理,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通过测定分析各处理的理化指标,研究橡木片和超声波对黑莓干红的催陈作用。结果表明,橡木片和超声处理黑莓干红的最佳条件为超声处理25 min,温度30℃,超声处理2次,橡木片添加量9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莓干红 橡木片 超声波 催陈 正交试验 总酯
下载PDF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对眼睛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大婧 庞慧丽 刘春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共4页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属于含氧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深绿色蔬菜、蛋黄等物质中,在人体的很多组织中也广泛分布,是视网膜和晶状体中色素的主要成分。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试验表明,膳食、血液或视网膜中高含量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可以降...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属于含氧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深绿色蔬菜、蛋黄等物质中,在人体的很多组织中也广泛分布,是视网膜和晶状体中色素的主要成分。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试验表明,膳食、血液或视网膜中高含量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可以降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及白内障的患病风险。本文综述了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在预防和治疗AMD及白内障眼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玉米黄质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白内障 保护
下载PDF
甘薯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章英 宋江峰 +2 位作者 李大婧 刘春泉 金邦荃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1-324,共4页
采用液-液萃取法按极性大小对甘薯叶提取物进行萃取分离,得到石油醚部、氯仿部、乙酸乙酯部、正丁醇部和水部等5个不同极性部位,并利用FRAP法和DPPH·法比较各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极性部位显示了差异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采用液-液萃取法按极性大小对甘薯叶提取物进行萃取分离,得到石油醚部、氯仿部、乙酸乙酯部、正丁醇部和水部等5个不同极性部位,并利用FRAP法和DPPH·法比较各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极性部位显示了差异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部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正丁醇部和氯仿部次之,石油醚部和水部较低,与参照的抗氧化剂相比,乙酸乙酯部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维生素C和BHT;5个极性部位的总酚含量与DPPH.清除能力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叶提取物 极性部位 抗氧化性
下载PDF
鲜食糯玉米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关系及适采期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春菊 卓成龙 +2 位作者 陈伟 李大婧 刘春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2-85,共4页
以4个糯玉米品种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生长期玉米农艺性状、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玉米穗长、穗粗和百粒重与吐丝时间均符合二次曲线回归,干重与吐丝天数呈Logisitic曲线关系,苏科糯3号和苏玉糯11号玉米穗表现又长又... 以4个糯玉米品种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生长期玉米农艺性状、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玉米穗长、穗粗和百粒重与吐丝时间均符合二次曲线回归,干重与吐丝天数呈Logisitic曲线关系,苏科糯3号和苏玉糯11号玉米穗表现又长又粗、籽粒重的特征;随着生长期延长,玉米水分含量呈线性递减,可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降低后增加,脂肪含量逐渐增加;籽粒水分含量与农艺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百粒重和干重与大部分营养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农艺性状 品质 适采期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的性质、制备工艺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丹宇 崔莉 +1 位作者 李大婧 刘春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4-26,共3页
介绍了玉米醇溶蛋白的组成、分子结构及制备工艺,阐述了玉米醇溶蛋白在药物缓释壁材、食品包装膜、玉米功能肽及食品保鲜中的应用,旨在为玉米醇溶蛋白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组成 结构 制备方法 应用
下载PDF
甜糯玉米加工品质对玉米汁的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江峰 李大婧 +1 位作者 刘玉花 刘春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6-268,共3页
选取18个甜糯玉米品种,测定影响玉米汁加工的主要加工品质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汁加工品质由3个主成分构成,其中第一主成分对玉米汁加工品质的贡献率最大,占51.481%,对玉米汁品质影响最大的是类胡萝卜素含量、... 选取18个甜糯玉米品种,测定影响玉米汁加工的主要加工品质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汁加工品质由3个主成分构成,其中第一主成分对玉米汁加工品质的贡献率最大,占51.481%,对玉米汁品质影响最大的是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出汁率。筛选出的晶甜3号玉米在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出汁率等加工性状综合表现出较高的加工价值,晶甜5号次之,这2个品种均可作为玉米汁加工用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糯玉米 加工 品种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莲藕渗透脱水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丽娟 江宁 +2 位作者 李大婧 金邦荃 刘春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67-71,共5页
为获得莲藕片渗透脱水最佳工艺和护色条件,比较不同护色剂的护色效果,探讨不同渗透液、料液比、渗透液质量浓度、渗透温度、渗透时间对莲藕失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002g/mL柠檬酸护色效果良好,选用麦芽糊精-氯化钠复合渗透液、料液比1... 为获得莲藕片渗透脱水最佳工艺和护色条件,比较不同护色剂的护色效果,探讨不同渗透液、料液比、渗透液质量浓度、渗透温度、渗透时间对莲藕失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002g/mL柠檬酸护色效果良好,选用麦芽糊精-氯化钠复合渗透液、料液比1:10(g/mL)时脱水效果佳;随渗透液质量浓度的增加、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莲藕失水率增大。通过正交试验得,当麦芽糊精的质量浓度为0.6g/mL、渗透温度50℃、渗透时间180min时,莲藕渗透脱水的失水率最大,为69.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藕 渗透脱水 护色
下载PDF
水蜜桃果酒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毓宁 李鹏霞 +4 位作者 胡花丽 李志强 赵延存 孙娅 康军凯 《酿酒》 CAS 2012年第4期76-77,共2页
以水蜜桃为主要原料,研究水蜜桃果酒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水蜜桃果酒生产工艺为采用并渣发酵,SO2添加量(以偏重亚硫酸钠为添加)0.5g/L,添加果胶酶0.1%,酶解温度25℃,酶酵解12h,接种一号酵母,主发酵温度控制22℃。
关键词 水蜜桃 生产工艺 酶解 主发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