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白血病细胞与正常白细胞差异蛋白质组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崔久嵬 王冠军 +2 位作者 李薇 王杰 张学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01-207,共7页
本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将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细胞与正常白细胞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分析,为AL的分子诊断和白血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利用二维凝胶电泳将40例AL患者的AL细胞和20例正常自愿者淋巴细胞、粒细胞的蛋白... 本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将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细胞与正常白细胞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分析,为AL的分子诊断和白血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利用二维凝胶电泳将40例AL患者的AL细胞和20例正常自愿者淋巴细胞、粒细胞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利用MALDI-TOF-MS生物质谱和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在AL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中,一些与肿瘤的恶性转化(如Op18和NM23-H1)、细胞增殖(如PCNA)、抑制凋亡(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蛋白)等相关的蛋白在AL细胞中高表达,而一些与正常白细胞分化和生理功能相关的蛋白质在AL细胞中低表达。结论:AL的发生涉及到众多的细胞事件,一些与恶性转化,细胞增殖和抑制凋亡等相关的蛋白在AL细胞中高表达,蛋白质组学分析为急性白血病发病的分子机理的解析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淋巴细胞 粒细胞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差异蛋白质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崔久嵬 王冠军 +2 位作者 李薇 王杰 张学敏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年第4期498-501,共4页
目的本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分析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为了解两系别的生物学和临床特征的差别提供分子基础。方法利用二维凝胶电泳方法分别分离来源于25例ANLL和20例ALL... 目的本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分析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为了解两系别的生物学和临床特征的差别提供分子基础。方法利用二维凝胶电泳方法分别分离来源于25例ANLL和20例ALL患者细胞的蛋白质,用MALDI-TOF-MS生物质谱和电喷雾质谱(ESI-MS/MS)对ANLL和ALL的差异蛋白质进行鉴定分析。结果本研究获得ANLL和ALL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谱,其中首次报道了髓系相关蛋白8和14不仅可以作为区别ANLL和ALL的分子标志,还可以区分ANLL细胞分化阶段,Op18、热休克蛋白27等在ANLL和ALL中差异表达的蛋白将为区分ANLL和ALL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结论这些差异蛋白将有助于了解ANLL和ALL间临床和生物学特征差异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粒细胞来源和单核细胞来源的急性白血病细胞差异蛋白质组分析
3
作者 崔久嵬 王冠军 +2 位作者 李薇 王杰 张学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84-588,共5页
目的:起源于原始粒细胞和原始单核细胞的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其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具有很大的差别。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粒细胞来源和单核细胞来源的AL细胞差异蛋白质表达谱以了解二者差异的分子基础。方法:利用二维凝... 目的:起源于原始粒细胞和原始单核细胞的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其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具有很大的差别。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粒细胞来源和单核细胞来源的AL细胞差异蛋白质表达谱以了解二者差异的分子基础。方法:利用二维凝胶电泳将来源于20例粒细胞AL和10例单核细胞AL患者细胞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对二者的差异蛋白利用MALDI鄄TOF鄄MS生物质谱和电喷雾质谱(ESI鄄MS/MS)进行鉴定分析。结果:发现了一组粒细胞白血病和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膜磷脂A2在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中较粒细胞白血病细胞高表达,而上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中高表达。结论:为分析粒细胞AL和单核细胞AL细胞生物学差异的分子特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急性白血病 二维凝胶电泳 质谱
下载PDF
低剂量辐射后小鼠血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薇 张一琼 +2 位作者 王冠军 王杰 张学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91-194,共4页
本研究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探讨低剂量辐射对造血系统的作用机制,筛选与低剂量辐射作用机制相关的蛋白质,为低剂量辐射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建立低剂量辐射后不同时间点小鼠外周血血清与假照射组蛋白质组... 本研究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探讨低剂量辐射对造血系统的作用机制,筛选与低剂量辐射作用机制相关的蛋白质,为低剂量辐射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建立低剂量辐射后不同时间点小鼠外周血血清与假照射组蛋白质组二维凝胶电泳图谱,利用MALDI-TOF-MS生物质谱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低剂量照射后,与假照射组相比照射组新出现的蛋白点有4个,表达上调的蛋白点有13个,表达下调的蛋白点有6个,消失的蛋白点有3个。某些蛋白的表达在照射组不同时间点呈现动态的变化规律,经质谱鉴定发现雌激素受体在照射组表达下调,维生素D结合蛋白及载脂蛋白等在照射组表达上调。结论:低剂量辐射使血浆中某些蛋白表达上调或下调,并发现了一些与低剂量辐射作用机制相关的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低剂量辐射 二维凝胶电泳 质谱
下载PDF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对大肠肿瘤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盛剑秋 沈世杰 +4 位作者 李世荣 吴霞 高革 李世拥 晨智敏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 探讨傅立叶变换红外 (FT IR)光谱分析技术对大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FT IR光谱仪分析大肠癌手术标本的癌及正常组织脱落细胞各 5 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 ,建立判别方程模型 ,回带分析计算诊断符合率。结果  1.癌细... 目的 探讨傅立叶变换红外 (FT IR)光谱分析技术对大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FT IR光谱仪分析大肠癌手术标本的癌及正常组织脱落细胞各 5 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 ,建立判别方程模型 ,回带分析计算诊断符合率。结果  1.癌细胞核的磷酸二酯基团伸缩振动谱带明显位移 ;2 .癌细胞蛋白质分子中C—O键吸收谱改变显著 ,吸收峰强度比 1174cm-1/ 115 5cm-1增强 ;3.回带分析结果与原方程判别结果基本一致 ;4.该方法判别大肠恶性肿瘤细胞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0 .91%、86 .36 %、86 .96 %和 90 .48%。结论 FT IR光谱对鉴别大肠恶性肿瘤细胞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有望成为一种快速筛检恶性肿瘤细胞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红外光谱 诊断 傅立叶变换
原文传递
丁酸钠诱导NB4细胞凋亡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薇 王冠军 +2 位作者 崔久嵬 陈晓锋 张学敏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36-440,共5页
目的分析丁酸钠(SB)诱导 NB4细胞凋亡后细胞蛋白质组的变化,以探讨 SB 诱导NB4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在 NB4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1.0 mmol/LSB,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及加药后0,12,24,48,72 h 细胞的凋亡情况;分别取对照组及用药后... 目的分析丁酸钠(SB)诱导 NB4细胞凋亡后细胞蛋白质组的变化,以探讨 SB 诱导NB4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在 NB4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1.0 mmol/LSB,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及加药后0,12,24,48,72 h 细胞的凋亡情况;分别取对照组及用药后上述时间点的细胞进行双向凝胶电泳(2-DE),分析不同时间点蛋白质组的变化,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电喷雾串联质潜(ESI-MS/MS)对发生变化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SB 可诱导 NB4细胞凋亡,并呈时间依赖性。SB 作用 NB4细胞后21种蛋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敏感生白涉及凋亡信号传导、免疫调节、转录调控、细胞代谢、细胞内分子转运等众多细胞内事件。其中13种蛋白已有报道与凋亡相关。结论 SB 不仅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而且可能有增强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及免疫调节作用,新蛋白的鉴定为进一步分析 SB 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及筛选新的药物靶点奠定了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细胞系 NB4 细胞凋亡 蛋白质组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