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育龄人群中4种常见遗传代谢病孕前携带者筛查
1
作者 王艳丽 王强 +6 位作者 孔祥东 刘莉娜 刘国涛 张超楠 孔明月 祁少可 位婷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河南省育龄人群中4种常见遗传代谢病(高苯丙氨酸血症、肝豆状核变性、甲基丙二酸血症、眼皮肤白化病)携带者筛查的价值。方法:采集2022年7月至12月参加河南省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612对(1224人)育龄夫妇的外周血,采用高通量... 目的:探讨河南省育龄人群中4种常见遗传代谢病(高苯丙氨酸血症、肝豆状核变性、甲基丙二酸血症、眼皮肤白化病)携带者筛查的价值。方法:采集2022年7月至12月参加河南省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612对(1224人)育龄夫妇的外周血,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7个基因(PAH、PTPS、MUT、MMACHC、ATP7B、TYR、OCA2)外显子区及剪切区系列变异。结果:致病基因总体携带率为8.74%(107/1224),PAH、PTPS、ATP7B、MMACHC、MUT、TYR及OCA2基因携带率分别为2.53%、0.33%、2.04%、1.72%、0.74%、1.63%和0.16%;河南省北方地区总携带率(3.35%)最高。PAH基因致病变异检出19种,其中c.721C>T携带率(0.41%)最高。PTPS基因致病变异检出2种,携带率均为0.16%。ATP7B基因致病变异检出9种,其中c.2333G>T携带率(0.49%)最高。MMACHC基因致病变异检出10种,其中c.609G>A携带率(0.41%)最高。MUT致病变异检出6种,其中c.1663G>A携带率(0.33%)最高。TYR基因致病变异检出9种,其中c.929_930insC携带率(0.57%)最高。OCA2基因仅检出1种变异,c.1182+1G>A,携带率为0.16%。根据Hardy-Weinberg定律计算,河南省育龄夫妇该4种遗传代谢病总体患病率约为1/2018。结论:初步明确了4种遗传代谢病在河南省育龄人群中的携带率及患病率,为出生缺陷防控的一级预防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代谢病 携带者筛查 高通量测序技术 河南省 育龄人群
下载PDF
生育力正常男性生殖健康数据分析
2
作者 余宏亮 朱琛艳 +1 位作者 刘艳丽 仵睛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6期25-27,共3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生殖健康科学技术研究院近1 a来部分具有正常生育力男性生殖健康数据,了解育龄男性生殖健康情况变化趋势。方法数据来源:近1 a来在本院自愿进行输精管结扎绝育的男性精液标本。统计其年龄、子女数、精液质量、...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生殖健康科学技术研究院近1 a来部分具有正常生育力男性生殖健康数据,了解育龄男性生殖健康情况变化趋势。方法数据来源:近1 a来在本院自愿进行输精管结扎绝育的男性精液标本。统计其年龄、子女数、精液质量、前列腺、睾丸、精囊情况。结果 (1)生育力正常男性平均年龄33.81岁,子女数平均1.9个,男性子代占63.46%,女性子代占36.54%;有3个子女的占10.71%,有2子女的占64.29%,有1个子女的占25%。(2)精液pH值平均7.38,精液量平均4.08 mL,精子浓度平均45.39×10^(6)/mL;精子总活动率平均72.2%,前向活动率平均50.1%。(3)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检出率为22.22%,右侧为3.7%,双侧为7.4%。(4)前列腺平均37.57 mm×29.48 mm×25.22 mm。左侧睾丸平均40.33 mm×27.48 mm×19.7 mm,右侧平均40.33 mm×27.44 mm×19.7 mm。(5)左侧精囊平均30.57 mm×9.65 mm,右侧平均30.48 mm×9.39 mm。(6)前列腺钙化灶、密度不均检出率为13.04%,附睾囊肿检出率为47.83%。其中,右侧附睾囊肿26.09%,左侧为8.7%,双侧为13.04%。结论 (1)一般育龄家庭生育二胎以上的意愿低下,育龄家庭中有两个子女及以上的,男性子代明显多于女性子代。(2)生育力正常男性精液质量相关指标,远高于《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手册》第五版中关于精液质量的参考值。(3)精索静脉曲张在生育力正常男性中非常常见。(4)慢性前列腺炎、附睾囊肿在生育力正常男性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生育力 生殖健康
下载PDF
MG53蛋白对创伤性脑损伤小鼠小胶质细胞极化和神经炎症的调控作用
3
作者 马珊珊 王亚苹 +2 位作者 王莹莹 孔明月 关方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5-479,共5页
目的:研究MG53蛋白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小胶质细胞极化和神经炎症的调控作用。方法:改良式自由落体法建立中度TBI小鼠模型,随机分为TBI组和MG53组,每组3只;免疫荧光检测脑组织中CD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CD86、CD206和巢蛋白(N... 目的:研究MG53蛋白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小胶质细胞极化和神经炎症的调控作用。方法:改良式自由落体法建立中度TBI小鼠模型,随机分为TBI组和MG53组,每组3只;免疫荧光检测脑组织中CD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CD86、CD206和巢蛋白(Nestin)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TNF-α、IL-4和IL-10水平;qRT-PCR检测脑组织中CD8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D206、精氨酸酶1(ARG1)、Nestin、双皮质醇(DCX)、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Cleaved-Caspase-1和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与TBI组相比,MG53组小鼠脑组织中CD3、GFAP的表达减少,血清中促炎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而抗炎因子IL-4和IL-10水平升高(P<0.05)。此外,与TBI组相比,MG53组小鼠脑组织中CD86和iNOS mRNA表达降低,而CD206、Nestin、DCX、BDNF和NGF mRNA表达增加(P<0.05)。与TBI组相比,MG53组小鼠NLRP3、Cleaved-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MG53蛋白可能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极化和神经炎症,进而对TBI小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53蛋白 创伤性脑损伤 小胶质细胞极化 神经炎症 神经再生 小鼠
下载PDF
Meg3在全反式视黄酸诱发小鼠腭裂中的作用
4
作者 刘小转 张军喜 +4 位作者 余增丽 王国旭 何志东 宋帅星 李雪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2-337,共6页
目的:探索母系印迹基因3(Meg3)在全反式视黄酸(atRA)诱发腭裂中的作用。方法:妊娠第10天(GD10),将90只孕鼠随机分为atRA组和对照组(每组45只),分别给予100 mg/kg atRA和等体积的玉米油灌胃。HE染色观察GD13、GD14、GD15胎鼠腭部发育情况... 目的:探索母系印迹基因3(Meg3)在全反式视黄酸(atRA)诱发腭裂中的作用。方法:妊娠第10天(GD10),将90只孕鼠随机分为atRA组和对照组(每组45只),分别给予100 mg/kg atRA和等体积的玉米油灌胃。HE染色观察GD13、GD14、GD15胎鼠腭部发育情况,BrdU荧光染色观察GD13、GD14、GD15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情况。在GD14,荧光原位杂交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中Meg3的定位和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Smad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Smad2(p-Smad2)、Smad2、Smad4和Smad7的表达,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实验检测Meg3基因与Smad2蛋白结合情况。结果:Meg3基因主要定位于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的细胞核。与对照组相比,在GD14,atRA组细胞中Meg3 mRNA表达量升高(P<0.001),p-Smad2和Smad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Smad7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01);两组细胞中Meg3基因均可与Smad2蛋白结合,Meg3 mRNA相对表达量atRA组大于对照组(P<0.001)。结论:atRA可能通过促进Meg3与Smad2的结合,影响TGF-β/Smad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的增殖,从而导致腭裂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全反式视黄酸 母系印迹基因3 小鼠 腭突间充质细胞 SMAD蛋白
下载PDF
lncRNA Meg3在全反式维甲酸和转化生长因子β3影响小鼠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
5
作者 刘小转 张军喜 +4 位作者 余增丽 王国旭 何志东 宋帅星 李雪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3-769,共7页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eg3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影响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妊娠13 d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EdU法检测对照组(未处理)、atRA组(5μmol/L atRA)和TGF-β...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eg3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影响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妊娠13 d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EdU法检测对照组(未处理)、atRA组(5μmol/L atRA)和TGF-β3组(10μg/L TGF-β3)处理48 h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荧光原位杂交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述3组Meg3的定位和相对表达量。利用EdU实验检测Meg3 siRNA转染前后atRA和TGF-β3对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tRA处理48 h可抑制腭突间充质细胞的增殖,TGF-β3处理48 h可促进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P<0.05)。与对照组相比,atRA可促进腭突间充质细胞中Meg3的表达,TGF-β3可抑制Meg3的表达(P<0.05)。Meg3基因沉默后,与对照组相比,Meg3 siRNA组、atRA和TGF-β3处理组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能力均增强(P<0.05)。结论:atRA对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可能主要通过Meg3介导,而TGF-β3对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可能与Meg3基因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Meg3 腭裂 腭突间充质细胞 全反式维甲酸 转化生长因子Β3 小鼠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局麻在宫腔镜检查中的镇痛作用观察
6
作者 季清云 乔攀峰 +4 位作者 李爱香 张丽 申小静 郭伟光 李永乐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88-191,197,共5页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局麻在宫腔镜检查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选取宫腔镜检查患者12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在术前行局部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记录2组患者术中的疼痛强度及宫腔镜检查过程...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局麻在宫腔镜检查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选取宫腔镜检查患者12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在术前行局部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记录2组患者术中的疼痛强度及宫腔镜检查过程中的疼痛情况;比较2组进镜前后5 min的心率(HR)、血压(SBP、DBP)、血氧饱和度(SaO2),采用恶心程度评分量表(NVDS)评估进镜后1 min及5 min的恶心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镇痛优率优于对照组(60.00%vs 41.67%,P<0.05);观察组于钳夹宫颈及宫颈扩张时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镜体置入、镜检过程、活检及刮宫时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进镜后5 min的HR水平[(87.69±5.82)次·min^(-1)]高于进镜前[(78.61±5.91)次·min^(-1)],且高于同时间的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镜前、进镜后5 min的HR、SBP、DBP、Sa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进镜后5 min的NVDS评分[(1.37±0.31)分]高于进镜后1 min[(0.39±0.08)分],且高于同时间的观察组[(0.41±0.11)分](P<0.05);观察组进镜后1 min、5 min的NV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局麻可有效缓解宫腔镜检查患者的术中疼痛,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局麻 宫腔镜检查 镇痛
下载PDF
一个Ellis-van Creveld综合征家系的遗传分析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金铭 霍晓东 +10 位作者 杨科 吴东 郭正隆 王睿丽 刘冰冰 贾晓灿 雷星星 王鑫 单慧慧 郝冰涛 廖世秀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4-708,共5页
目的:对1个多发畸形胎儿的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为临床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例孕中期发现胎儿多发畸形的孕妇进行产前三维系统超声检查;抽取羊水,进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和高通量测序;采集孕妇及其配偶的血样,应用Sange... 目的:对1个多发畸形胎儿的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为临床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例孕中期发现胎儿多发畸形的孕妇进行产前三维系统超声检查;抽取羊水,进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和高通量测序;采集孕妇及其配偶的血样,应用Sanger测序技术验证基因的变异位点。结果:产前超声提示胎儿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胎儿多发畸形等。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胎儿的EVC2基因NM_147127:c.519+1G>C剪接位点杂合变异和EVC2基因NM_147127:c.903delG(p.phe302fs)缺失移码杂合变异;Sanger测序显示胎儿的母亲EVC2基因NM_147127:c.519+1G>C剪接位点杂合变异,父亲EVC2基因NM_147127:c.903delG(p.phe302fs)缺失移码杂合变异;胎儿EVC2基因的两个变异分别源自其父母。结合遗传学分析和产前超声结果,该家系确诊为Ellis-van Creveld综合征(EVC)。结论:EVC2基因NM_147127:c.519+1G>C剪接位点杂合变异和EVC2基因NM_147127:c.903delG(p.phe302fs)缺失移码杂合变异可能为EVC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lis-van Creveld综合征 EVC2基因 遗传咨询 产前诊断
下载PDF
男性不育和性发育异常病例中27个序列标签位点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红丹 李永乐 +2 位作者 汪济海 苏俊祥 冯战启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3-817,共5页
目的:探讨27个序列标签位点(STS)检测在男性不育和性发育异常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不育、性发育异常、性功能异常、尿道下裂、两性畸形等或超声提示胎儿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的91例患者... 目的:探讨27个序列标签位点(STS)检测在男性不育和性发育异常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不育、性发育异常、性功能异常、尿道下裂、两性畸形等或超声提示胎儿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的91例患者(其中社会性别为女性5例,社会性别为男性85例,胎儿1例)。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技术对样本进行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检测;运用27个STS,采用复合荧光多重PCR毛细管电泳DNA片段分析技术对AZF微缺失与性染色体倍型拓展检测;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样本进行核型分析;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aCGH)分析验证2例特殊病例。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显示AZF微缺失总体异常检出率为11.0%,运用27个STS进行的AZF微缺失与性染色体倍型拓展检测方法显示总体异常检出率为26.4%。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aCGH检测结果与运用27个STS进行的AZF微缺失与性染色体倍型拓展检测结果相互印证。结论:运用27个STS对AZF微缺失和性染色体数目等异常进行同时检测,提高了检出率,能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标签位点 AZF微缺失 不育 性发育异常
下载PDF
黄河沿岸河南农村地区孕期大气污染物暴露与早产的关系
9
作者 李沁洋 龚勇祥 +7 位作者 柴健 周郭育 张军喜 孙盼盼 余方方 蒋丽芳 邓启红 巴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9-603,共5页
目的:探讨黄河沿岸河南农村地区母亲孕期大气污染物暴露对早产的潜在影响。方法:基于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收集黄河沿岸河南农村地区2015~2018年孕妇及其单胎活产新生儿数据275380份。收集并整理该地区2015~2018年大气环境监... 目的:探讨黄河沿岸河南农村地区母亲孕期大气污染物暴露对早产的潜在影响。方法:基于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收集黄河沿岸河南农村地区2015~2018年孕妇及其单胎活产新生儿数据275380份。收集并整理该地区2015~2018年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孕期大气污染物暴露与早产的关系。结果:早产风险随孕妇总孕期PM_(10)(OR=1.165,95%CI:1.150~1.181)、PM_(2.5)(OR=1.312,95%CI:1.287~1.337)、SO_(2)(OR=1.513,95%CI:1.487~1.538)、NO_(2)(OR=1.721,95%CI:1.677~1.765)、CO(OR=1.246,95%CI:1.237~1.256)暴露水平升高而升高;随总孕期O_(3)暴露水平升高而降低(OR=0.789,95%CI:0.766~0.813)。孕早、孕中、孕晚期污染物暴露水平与早产风险的关系与总孕期相似。与暖季怀孕的母亲相比,冷季怀孕的母亲早产发生风险更易受孕期CO、NO_(2)、SO_(2)、PM_(10)和PM_(2.5)暴露的影响(P_(交互)<0.001),更不易受孕期O_(3)暴露的影响(P_(交互)=0.016)。结论:黄河沿岸河南农村地区孕妇孕期PM_(10)、PM_(2.5)、SO_(2)、NO_(2)、CO暴露可增加早产风险,O_(3)暴露会降低早产风险;怀孕季节可修饰孕期大气污染物暴露与早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大气污染 黄河沿岸 河南省
下载PDF
孕康颗粒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季清云 张丽 +3 位作者 申小静 李永乐 郭伟光 周艳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8期1808-1812,共5页
目的探讨孕康颗粒联合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河南省生殖妇产医院就诊的10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 目的探讨孕康颗粒联合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河南省生殖妇产医院就诊的10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3200 IU/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孕康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激素雌二醇(E_(2))、孕酮(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凝血-纤溶系统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清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水平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_(2)、P及HCG、PT、APTT及TGF-β和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IL-17、PAI-1和IL-23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康颗粒联合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其中机制可能与改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激素水平、凝血-纤溶系统及调节Th17/Treg细胞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康颗粒 阿司匹林肠溶片 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 复发性流产 凝血功能 激素 Th17/Treg失衡
原文传递
中原地区67个DMD家系产前诊断结果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值 刘莉娜 +3 位作者 王艳丽 王燕菲 黄伟 孔祥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669-673,共5页
目的对67个中原地区DMD家系的产前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DMD产前诊断的策略。方法收集67例DMD产前诊断家系病例,综合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 目的对67个中原地区DMD家系的产前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DMD产前诊断的策略。方法收集67例DMD产前诊断家系病例,综合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和Sanger测序技术明确家系先证者和孕妇的基因诊断,并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结果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验证。结果67个DMD家系中,DMD基因大片段缺失、重复、微小变异分别为73.13%(49/67)、10.45%(7/67)和16.42%(11/67),其中缺失热点区域为第45~52外显子。11例微小变异中,4例变异未见报道过。67位先证者母亲中28位未携带DMD基因变异,新发变异率为41.80%,其中27例为大片段缺失新发变异。37例携带者孕妇的产前诊断中,10例胎儿为男性患者,7例胎儿为女性携带者。结论在DMD的产前诊断中,除检测家系中已知致病变异外,还应排除胎儿DMD基因大片段缺失可能。未携带DMD基因变异的先证者母亲也应进行产前诊断以排除生殖腺嵌合体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肌营养不良 产前诊断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