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6P[1]型牛轮状病毒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1
作者 王铭月 张锦华 +6 位作者 章青 孔翔羽 王宏 孙晓曼 李丹地 庞立丽 段招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从轮状病毒阳性的牛粪便标本中,分离出一株G6P[1]型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对其进行培养和鉴定。方法用PBS溶液重悬粪便标本并离心,将其上清过滤除菌和胰酶处理后,利用MA104细胞进行分离培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目的从轮状病毒阳性的牛粪便标本中,分离出一株G6P[1]型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对其进行培养和鉴定。方法用PBS溶液重悬粪便标本并离心,将其上清过滤除菌和胰酶处理后,利用MA104细胞进行分离培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样本VP4和VP7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与GenBank上的参考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进化树,分析确定其G/P基因分型。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olyacrylamin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噬斑实验和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等技术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鉴定和纯化。绘制病毒生长动力学曲线。结果分离培养了1株BRV毒株,将其命名BLL。VP7和VP4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此毒株为G6P[1]型轮状病毒。PAGE胶结果显示分离株电泳型为长型,条带呈现A组轮状病毒排列电泳图谱;通过噬斑实验将毒株进行了纯化。电镜检测到典型的轮状病毒颗粒。病毒生长动力学曲线可发现病毒在感染后6 h已经开始复制。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到G6P[1]型牛型轮状病毒,为研究G6P[1]型轮状病毒的病原学特征提供实验基础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G6P[1] 分离 噬斑实验 纯化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利用反向遗传技术产生表达外源基因的重组SA11轮状病毒
2
作者 柴萨萨 蔡昊 +6 位作者 刘夏飞 赵静 宋敬东 李金松 裴银辉 李利利 段招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6,共7页
目的利用反向遗传技术产生NSP1基因插入和表达外源基因的重组SA11轮状病毒,构建可表达外源基因的轮状病毒载体。方法本研究将轮状病毒SA11株的NSP1基因片段的223位(5端)至1388位的核苷酸删除,并直接插入连接了终止-再启动元件(P2A)的增... 目的利用反向遗传技术产生NSP1基因插入和表达外源基因的重组SA11轮状病毒,构建可表达外源基因的轮状病毒载体。方法本研究将轮状病毒SA11株的NSP1基因片段的223位(5端)至1388位的核苷酸删除,并直接插入连接了终止-再启动元件(P2A)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采用已建立的“12质粒”轮状病毒反向遗传系统拯救NSP1基因插入和表达EGFP的重组SA11轮状病毒。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和插入基因(EGFP)的荧光表达初步确定重组病毒的成功拯救,再结合电镜的形态学观察、RT-PCR的测序结果及病毒基因组的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重组轮状病毒的成功拯救和传代扩增。利用TCID 50法和qRT-PCR法,测定了rSA11和rSA11/NSP1-EGFP的病毒滴度并绘制了基因组复制动力曲线。结果基于“12质粒系统”成功拯救了重组轮状病毒rSA11/NSP1-EGFP,证明NSP1片段截短并插入外源基因后病毒仍可正常复制,且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但病毒滴度低于其亲本株。结论基于NSP1基因插入和表达EGFP的重组轮状病毒能够实现稳定遗传,为利用反向遗传学构建表达外源基因的轮状病毒载体的深入探索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轮状病毒 反向遗传 外源基因 NSP1基因
下载PDF
表达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前F蛋白的重组人5型腺病毒的构建
3
作者 马亚林 柴鹏弟 +4 位作者 王金冬 毛彤瑶 张鹏 李慧莹 段招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5-522,共8页
目的筛选并构建成功表达A亚型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融合前构象F蛋白的重组人5型腺病毒(Recombinant Human type5 adenovirus,rHADV-5),为制备和研发HRSV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在真核表... 目的筛选并构建成功表达A亚型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融合前构象F蛋白的重组人5型腺病毒(Recombinant Human type5 adenovirus,rHADV-5),为制备和研发HRSV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在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插入具有不同突变位点的HRSV F蛋白编码序列,利用融合前F蛋白单克隆抗体AM14和D25筛选HRSV F蛋白突变体;通过同源重组将筛选出的前构象F蛋白突变体编码序列插入非复制型人5型腺病毒载体,在HEK293细胞中进行重组病毒的包装和扩增,经氯化铯密度梯度法获得纯化的重组病毒;应用夹心ELISA法和Western blot鉴定F蛋白的表达及构象。结果通过AM14和D25单克隆抗体筛选出了2个稳定维持在融和前构象的HRSV F蛋白序列(SC-3M和SC-5M)。将SC-3M和SC-5M编码序列插入非复制型人5型腺病毒载体,对两种重组人5型腺病毒(pAd5-SC-3M和pAd5-SC-5M)和空载体(pAd5-vector)纯化,病毒滴度分别达到2.016×10^(10),2.52×10^(10)和2.948×10^(11)IU/mL。pAd5-SC-3M和pAd5-SC-5M感染HEK293后均能高效表达HRSV融合前构象的F蛋白并维持三聚体结构,且pAd5-SC-5M感染细胞中F蛋白表达量高于pAd5-SC-3M。结论成功在体外传代细胞中获得可高效表达A型HRSV融合前F蛋白的重组人5型腺病毒,为进一步通过动物试验评价该HRSV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5型腺病毒载体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融合前F蛋白 HEK293细胞
下载PDF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6
4
作者 朱贞 毛乃颖 《传染病信息》 2022年第3期206-213,227,共9页
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 HAdV)是人类重要的病毒性致病原,可被划分为7个亚属(A~G)和至少113个型别,由于不同型别HAdV的组织嗜性不同,可导致多种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胃肠道疾病等。2022年1月以来,全球多个国家... 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 HAdV)是人类重要的病毒性致病原,可被划分为7个亚属(A~G)和至少113个型别,由于不同型别HAdV的组织嗜性不同,可导致多种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胃肠道疾病等。2022年1月以来,全球多个国家相继报道了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病例,截至5月3日,WHO已接收到20个国家报告的228例病例。目前认为,HAdV感染是引起此次儿童严重急性肝炎的可能病因之一。我国由于缺乏系统的监测和研究而对HAdV感染所致肝炎的疾病负担认识不足,因此应尽快通过医防合作,开展以HAdV为主的非嗜肝病毒的病原学监测,为我国儿童严重急性肝炎的防控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 人腺病毒 病原学 急性呼吸道感染 眼结膜炎 胃肠炎 腺病毒肝炎 实验室监测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6型和11型通用型含内源性内参的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安娜 张梦怡 +3 位作者 李逢钰 马学军 申辛欣 戎秀格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25-29,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通用型含内源性内参的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EIC-RAA)检测人乳头瘤病毒6型(HPV-6)和11型(HPV-11)的方法,以实现HPV-6和HPV-11的简单、准确、快速筛查。方法针对HPV-6和HPV-11的L1片段保守区域设计通用型引物和探针并结... 目的建立一种通用型含内源性内参的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EIC-RAA)检测人乳头瘤病毒6型(HPV-6)和11型(HPV-11)的方法,以实现HPV-6和HPV-11的简单、准确、快速筛查。方法针对HPV-6和HPV-11的L1片段保守区域设计通用型引物和探针并结合核糖核酸酶P(RNaseP)基因引物和探针作为内参建立了检测HPV-6和HPV-11的EIC-RAA方法;用系列浓度稀释的质粒和不同亚型HPV样本核酸检验其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度;收集的230份临床样本进行EIC-RAA和商业化HPV 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建立的EIC-RAA方法可在39℃条件下30min内实现HPV-6和HPV-11的检测,其灵敏度为10copies/reaction,重复性好,特异度高,EIC-RAA检测结果与商业化HPV 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建立了一种检测HPV-6和HPV-11的EIC-RAA方法,该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准确、快速的优点,在HPV-6和HPV-11的筛查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核糖核酸酶P 内源性内参 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
下载PDF
2017-2022年淄博市诺如病毒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基因分析
6
作者 张玲 曹海霞 +4 位作者 郑加玉 孙晓明 陈梦迪 傅忠燕 靳淼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2-565,共4页
目的分析2017-2022年淄博市诺如病毒感染性疫情流行特征及优势基因型,为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7-2022年淄博市诺如病毒感染性疫情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2022年... 目的分析2017-2022年淄博市诺如病毒感染性疫情流行特征及优势基因型,为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7-2022年淄博市诺如病毒感染性疫情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2022年淄博市共报告35起诺如病毒感染性疫情,其中托幼机构23起,中学7起,餐饮机构3起,小学和养老机构各1起,不同场所罹患率有统计学意义;报告发病917人,罹患率为8.30%,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0.76%;城市29起,农村6起,罹患率城市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71%的诺如病毒感染性疫情与人传人传播有关,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疫情高峰期(68.57%,24/35);35起疫情中,以诺如病毒GⅡ组为主(阳性率80.00%,176/220),GI组检出率为13.641%(30/220),GⅨ组检出率低(6.36%,14/220);基因分型GⅡ.2[P16]占比最高(占35.71%,10/28),其次GⅡ.4[P16](占14.29%,4/28)、GⅡ.3[P12](占10.71%,3/28)和少数其他重组基因型。结论淄博市诺如病毒感染性疫情呈现上升趋势,托幼机构是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疫情的主要场所,诺如病毒感染性疫情主要为GⅡ组为主,GⅡ.2[P16]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合并多种重组型的流行特征,加强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监测,有利于掌握诺如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感染性疫情 流行特征 基因型
原文传递
登革热病原学与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铁柱 李建东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8-597,共10页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可在短时期内快速播散,造成大范围流行,给公众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为全球最严重的虫媒传染病。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国际旅游和贸易增加、城市拥挤等,登革热累及...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可在短时期内快速播散,造成大范围流行,给公众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为全球最严重的虫媒传染病。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国际旅游和贸易增加、城市拥挤等,登革热累及区域不断扩大,发病率逐年升高,为我国登革热的防控带来巨大压力。为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技术人员对登革热流行、致病机制等方面的了解,本文对近年来登革热病原学、病毒传播、致病机制和实验室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性归纳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病原学 检测方法
原文传递
一株罕见G4P[6]-I5-A8基因型人轮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8
作者 车如意 周杰英 +9 位作者 范佳欣 唐晓苹 董梦洁 熊光萍 孙晓曼 王宏 章青 庞立丽 孔翔羽 李丹地 《国际病毒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研究一株G4P[6]基因型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CZ079的全基因组特征及进化规律.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CZ079的VP7、VP4、VP6、NSP1节段分别进行RT-... 目的研究一株G4P[6]基因型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CZ079的全基因组特征及进化规律.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CZ079的VP7、VP4、VP6、NSP1节段分别进行RT-PCR扩增,通过在线RVA自动分型工具对其分型,采用DNAstar5.1和Mega 11.0软件对各节段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CZ079毒株基因型为G4-P[6]-I5-R 1-C1-M1-A8-N1-T1-E1-H1.VP6为I5型,NSP1为A8型.CZ079与LLR^(TM)、RotaTeq^(TM)和Rotarix^(TM)三种疫苗株在VP7的抗原表位中7-1b区域均存在氨基酸差异;VP4蛋白裂解后的VP8*抗原表位中8-1、8-2、8-3、8-4、5-1区域存在较大差异.结论2022年RVA毒株CZ079为罕见的G4P[6]-I5-A8型,推测该基因型RVA是由越南等东南亚地区传入中国,与中国RVA发生重配产生的新型重配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轮状病毒 基因型 重配株 全基因组 抗原表位
原文传递
模拟水样中戊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
9
作者 张瑞婷 王秋媛 +2 位作者 尹文娇 曹经瑗 毕胜利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对模拟水样中戊型肝炎病毒(HEV)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 为水中HEV的检测提供参考。方法自来水或蒸馏水模拟水样中人工污染HEV粪便悬液, 用正电荷滤膜-有机洗脱液洗脱法(方法1)进行前处理, 比较A、B和C三种核酸提取试剂盒提取效果;对... 目的对模拟水样中戊型肝炎病毒(HEV)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 为水中HEV的检测提供参考。方法自来水或蒸馏水模拟水样中人工污染HEV粪便悬液, 用正电荷滤膜-有机洗脱液洗脱法(方法1)进行前处理, 比较A、B和C三种核酸提取试剂盒提取效果;对模拟水样用方法1、方法2(正电荷滤膜-直接裂解法)、方法3(切向流超滤膜-无机洗脱液洗脱法)、方法4(切向流超滤膜-直接裂解法)进行前处理, A试剂盒进行核酸提取, 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 比较回收率;对模拟水样中不同浓度HEV回收率进行比较;比较自来水样中的抑制物对Real time RT-PCR的抑制作用;对不同批次自来水标本的HEV进行检测。结果试剂盒A核酸提取效果更好;方法1、2、3和4的回收率分别为7.31%、39.88%、6.85%和64.88%, 结果显示回收率具有统计学差异(F=114.069, P<0.001)。方法4添加高、中、低浓度HEV的回收率分别为65.26%、42.76%、32.79%。四种前处理方法抑制率均小于75%, 符合ISO(15216-2∶2019)要求。对20份自来水标本进行HEV检测, 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本研究表明两种滤膜分别结合直接裂解法回收效果更好;方法4在小体积蒸馏水或自来水的HEV的检测中回收率较高, 但受水样体积、浊度等限制。对不同的水质及实验室条件可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浓缩 前处理方法 Real time RT-PCR
原文传递
Ⅲa基因缺失的人7型腺病毒载体系统的建立
10
作者 王洋 王永进 +3 位作者 侯文哲 郭小娟 郑贵森 邹小辉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5-373,共9页
为了获得既能高效扩增外源基因,又不产生复制型子代病毒的腺病毒载体,我们构建了一个Ⅲa基因缺失的单周期腺病毒载体。本研究在前期已构建的E3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人7型腺病毒载体pK-Ad7E3GFP基础上进行。首先设计引物扩增包含氨苄... 为了获得既能高效扩增外源基因,又不产生复制型子代病毒的腺病毒载体,我们构建了一个Ⅲa基因缺失的单周期腺病毒载体。本研究在前期已构建的E3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人7型腺病毒载体pK-Ad7E3GFP基础上进行。首先设计引物扩增包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质粒复制起点的AMP-ORI片段,利用限制性内切酶Asc I将pK-Ad7E3GFP切割为29.1kb与7.7kb的大小片段,其中,7.7kb小片段与AMP-ORI片段组装,获得第一个中间质粒pA-Ad7E3GAscI;经重叠延伸PCR、酶切、DNA组装等方法,将pA-Ad7E3GAscI上的Ⅲa基因进行删除,获得第二个中间质粒pA-AscDⅢa;经Pme I酶切的pA-AscDⅢa与上述29.1kb大片段经DNA组装后,得到重组腺病毒质粒pK-Ad7DⅢaE3GFP。同时,构建携带Ⅲ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TPL-Ⅲa,转染293细胞,经G418筛选构建细胞系293-Ⅲa。结果发现,经Pme I线性化的pK-Ad7DⅢaE3GFP质粒转染293-Ⅲa细胞,7d后可见荧光聚集,且逐渐增大,表明重组腺病毒Ad7DⅢaE3GFP拯救成功;提取病毒基因组进行PCR鉴定,结果与预期相符;细胞培养上清经负染后,在电镜下可见腺病毒典型的正二十面体形态,培养细胞中也可见病毒呈晶格排列;以上结果均表明Ad7DⅢaE3GFP拯救成功。本研究成功建立了Ⅲa基因缺失的单周期人7型腺病毒载体系统,为该载体的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a基因 人7型腺病毒载体 单周期载体 DNA组装 病毒拯救
原文传递
中国罕见A组轮状病毒DS-1样G3P[8]的全基因组分子特征分析
11
作者 熊光萍 魏宇航 +6 位作者 彭蕊 范佳欣 唐晓苹 黄枝妙 董梦洁 车如意 李丹地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目的对2021年采集于我国福建的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G3P[8]毒株FJ21351116进行全基因组分子特征分析。方法使用高灵敏度A组轮状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方法对FJ21351116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用MEGA11.0、Geneious9.0.2和DNASTAR... 目的对2021年采集于我国福建的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G3P[8]毒株FJ21351116进行全基因组分子特征分析。方法使用高灵敏度A组轮状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方法对FJ21351116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用MEGA11.0、Geneious9.0.2和DNASTAR软件通过核酸序列分析评估病毒的基因组特征。使用BioEdit v.7.0.9.0和PyMOL v.2.5.2分析VP7和VP4(VP8*)的中和表位。结果我国福建RVA毒株FJ21351116基因型为G3-P[8]-I2-R2-C2-M2-A2-N2-T2-E2-H2,系统进化分析显示,FJ21351116株的VP7、VP4、VP3、NSP2-NSP5基因与近几年日本检测到的马样DS-1样G3P[8]基因存在亲缘关系。而VP6、VP1、VP2、NSP1基因与大部分国家G2P[4]的相应基因亲缘关系近,特别是新加坡,表明该毒株是马样G3P[8]毒株与G2P[4]毒株共感染过程中通过基因重配形成的。FJ21351116的VP7/VP4基因与Rotarix和RotaTeq疫苗的进化分析表明,VP7和VP4(VP8*)中和抗原表位与疫苗氨基酸位点均存在多个突变。推测Rotarix和RotaTeq疫苗针对马样DS-1样G3P[8]RVA的保护效果不佳,且与Rotarix的中和抗原表位氨基酸差异高于RotaTeq。结论本研究发现一例中国罕见的DS-1样G3P[8]型RVA毒株,且疫苗株可能对其保护效果差,强调了持续监测RVA毒株及研发高效覆盖面全的RVA疫苗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轮状病毒 全基因组 DS-1-like G3P[8] 分子特征
原文传递
2011—2021年云南省风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立群 李江嵘 +5 位作者 余文 张杰 何丽芳 龚琼宇 周榕溶 朱贞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94-1198,共5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流行风疹病毒(RuV)基因型分布及传播模式。方法采集云南省2011—2021年9个州/地级市的风疹暴发和散发病例的咽拭子标本,对RuV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靶基因的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与基因型和亚型参考株进行比对确定基因型别... 目的了解云南省流行风疹病毒(RuV)基因型分布及传播模式。方法采集云南省2011—2021年9个州/地级市的风疹暴发和散发病例的咽拭子标本,对RuV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靶基因的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与基因型和亚型参考株进行比对确定基因型别,同时与同期我国其他省份流行的RuV病毒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2011—2021年间在云南省流行的RuV呈现明显的基因多样性,监测到1E-L1、2B-L1和1E-L2三种基因亚型;发现RuV发生两次基因亚型转换,包括2012—2013年间1E-L1至2B-L1基因亚型流行的转换,以及2018年后2B-L1至1E-L2基因亚型的替换,两次基因亚型转换的时间与云南省2012年以及2018—2019年间风疹暴发流行的时间基本吻合;RuV病毒株氨基酸序列水平高度保守,重要功能区域均未发生改变。结论云南省RuV的传播模式与全国各省流行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疹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基因亚型更替
原文传递
大连市2020年甲型肝炎病毒流行株基因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月 朱琳 +4 位作者 杨芳 韩一楠 尹文娇 曹经瑗 毕胜利 《中国疫苗和免疫》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分析大连市甲型肝炎(甲肝)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流行株基因特征。方法采集大连市2020年部分甲肝病例急性期血清或粪便标本,提取HAV核酸,采用巢式RT-PCR扩增目的基因,构建HAV获得序列与GenBank中参考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HA... 目的分析大连市甲型肝炎(甲肝)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流行株基因特征。方法采集大连市2020年部分甲肝病例急性期血清或粪便标本,提取HAV核酸,采用巢式RT-PCR扩增目的基因,构建HAV获得序列与GenBank中参考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HAV序列VP1-2A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确定基因型。结果从甲肝病例标本中获得54条HAV序列,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15%-100%、98.13%-100%,属于ⅠA基因亚型。获得序列与中国内地序列中2014年辽宁省丹东市、2019-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和威海市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8.42%-99.69%;与其他国家序列中日本、意大利HAV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9.07%-100%。在获得序列中,53条序列的氨基酸同源性为100%,1条序列与其存在2个氨基酸差异。结论大连市2020年HAV优势流行株为ⅠA基因亚型,甲肝可能具有多个传播链和相同感染来源。HAV基因型监测有助于HAV溯源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同源性
原文传递
腮腺炎病毒三种实验室常规灭活方法效果评价
14
作者 周杨子 朱贞 +3 位作者 祝双利 刘莹 毛乃颖 崔爱利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32,共5页
探究几种实验室常规消毒灭活方法对腮腺炎病毒的灭活效果,为实验室进行腮腺炎病毒消毒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采用热灭活、紫外线灭活和化学试剂灭活三种方法对腮腺炎病毒进行灭活处理,灭活处理后腮腺炎病毒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病毒... 探究几种实验室常规消毒灭活方法对腮腺炎病毒的灭活效果,为实验室进行腮腺炎病毒消毒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采用热灭活、紫外线灭活和化学试剂灭活三种方法对腮腺炎病毒进行灭活处理,灭活处理后腮腺炎病毒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病毒滴定,评估上述灭活方法对腮腺炎病毒的灭活效果。热灭活方法显示,腮腺炎病毒对热敏感,随温度升高和热灭活时间增长对腮腺炎病毒灭活有明显加强作用。65℃30min、60min和70℃10min、30min、60min可有效灭活腮腺炎病毒;紫外线灭活方法显示,紫外线照射15min,30min,60min均可有效灭活涂抹在平皿表面的腮腺炎病毒,但对毒株液倾倒导致的MuV液体不能达到完全灭活效果;化学试剂灭活方法显示,三氯异氰泡腾片、1%过氧化氢、3%过氧化氢和75%乙醇根据试剂说明书处理后病毒均能有效灭活腮腺炎病毒。三种灭活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实现对腮腺炎病毒的灭活,可以作为实验室常规灭活腮腺炎病毒方法。建议使用65℃30min或70℃10min对腮腺炎病毒进行有效灭活。紫外线适用于对腮腺炎病毒进行表面消毒,但对液滴状病毒污染建议使用化学试剂进行有效灭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炎病毒 热灭活 紫外线灭活 化学灭活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T细胞表位多肽不同免疫途径及佐剂对免疫应答的影响及长效免疫研究
15
作者 宋洋 胡宏俏 +8 位作者 郭宏 时雨晴 黄星湖 赵建楠 江洁 曹蕾 张勇 张燕 许文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1-643,共13页
很多研究表明T细胞免疫在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和预防重症死亡中起到关键作用。T细胞识别由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递呈的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结合的短肽,因此... 很多研究表明T细胞免疫在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和预防重症死亡中起到关键作用。T细胞识别由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递呈的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结合的短肽,因此新冠T细胞多肽疫苗成为研究重点之一。本研究利用三条C57BL/6J小鼠MHC II类分子限制性的新冠T细胞表位多肽分别结合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市使用的佐剂:铝佐剂,5’cytosine-phosphateguanine 3’oligonucleotide(CpG-OND,以下简称CpG)佐剂以及铝加CpG佐剂制备成小鼠新冠T细胞多肽疫苗,通过皮下、肌肉、滴鼻(CpG佐剂组别)三种给药方式两次免疫C57BL/6J小鼠,在二免后14 d和6个月(CpG佐剂组别)后利用荧光免疫斑点实验(FluoroSpot)评价疫苗刺激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产生的辅助型T细胞1(T helper 1 cell,Th1)应答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 IL-2)以及Th2应答细胞因子—IL-4、IL-10和IL-5的水平情况。实验结果显示,不管使用哪种佐剂,皮下免疫产生了更好的效果;皮下和肌肉免疫使用CpG佐剂产生的细胞因子水平良好但应答水平较AL加CpG佐剂比更向Th1极化,而滴鼻免疫的Th1/Th2应答水平更为平衡。结合AL加CpG佐剂的皮下免疫组小鼠分泌了高水平且Th1/2平衡的细胞因子。结合CpG佐剂的小鼠二免后6个月IFN-γ分泌水平降低,但仍能产生较多的斑点,且滴鼻免疫组小鼠IFN-γ并没有出现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提示T细胞多肽疫苗结合AL加CpG佐剂通过皮下免疫途径产生更好的细胞免疫应答,结合单独CpG佐剂的滴鼻免疫方式同样产生了较好的T细胞免疫应答和长效T细胞免疫,二者同时也维持了良好的Th1/Th2应答平衡。本研究对新冠T细胞多肽进行了免疫途径和佐剂的条件摸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细胞免疫 多肽 免疫途径 CpG佐剂 长效免疫
原文传递
rViRAL:几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宿主应答的基因表达交互查询系统
16
作者 李洋 尤翀 +3 位作者 梁米芳 郭琪 张益 周晓华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1-998,共8页
建立操作便捷、用户友好的在线系统可以实现对海量病毒感染宿主应答数据的深度挖掘,促进对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深入了解。通过收录整合1483份批量转录组和超30000个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以R语言为核心,整合多种先进生物信息工具,设... 建立操作便捷、用户友好的在线系统可以实现对海量病毒感染宿主应答数据的深度挖掘,促进对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深入了解。通过收录整合1483份批量转录组和超30000个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以R语言为核心,整合多种先进生物信息工具,设计开发用户友好的在线平台rViRAL(Respiratory Virus Response interActive anaLysis)。在rViRAL上,研究人员通过用户友好的交互界面即可实现对感染后宿主应答的系列分析,包括:差异表达分析、诊断性能评价以及单细胞层面上的分子变化等。此外,rViRAL还提供跨多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类型,对感兴趣的基因进行泛感染比较分析的功能。借助rViRAL,生物学家可以无需任何计算编程技能就可以对感兴趣的基因进行假设探索与验证,这将极大地促进呼吸道病毒感染免疫的数据挖掘、科学讨论和治疗及诊断靶点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感染宿主应答 转录组 单细胞转录组 在线平台
原文传递
中国人乳头瘤病毒30型分布及型下分类研究
17
作者 李颖 郭一帆 +3 位作者 王慧 王娇 张杰琼 刘宏图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了解国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30型(HPV30)的感染情况及型下系(lineage)分类。方法收集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并在30d内进行新柏氏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女性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样品,从中提取DNA并进行HP... 目的了解国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30型(HPV30)的感染情况及型下系(lineage)分类。方法收集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并在30d内进行新柏氏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女性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样品,从中提取DNA并进行HPV30型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对HPV30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基因组全长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1600例受试者中,共获得HPV30阳性样品9例(0.56%,9/1600),其中6例HPV30基因组全长PCR扩增成功;9例HPV30毒株在型下系分类上都属于A,其中A1占66.7%(6/9)、A4占22.2%(2/9)、A5占11.1%(1/9)。结论国内女性中存在HPV30感染,型下系分类上全部HPV30毒株都属于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30型 分类
原文传递
2011-2019年我国腹泻住院患儿中G1P[8]型A组轮状病毒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宇航 孙晓曼 +6 位作者 彭蕊 王萌璇 李静欣 庞立丽 范佳欣 李丹地 段招军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9-734,共6页
了解2011-2019年G1P[8]型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在我国腹泻住院患儿中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收集2011年1月-2019年12月我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数据。监测网数据的采集和整理采用EpiData 3.0软件和Excel 2010,应用SPSS 26.... 了解2011-2019年G1P[8]型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在我国腹泻住院患儿中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收集2011年1月-2019年12月我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数据。监测网数据的采集和整理采用EpiData 3.0软件和Excel 2010,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2011-2019年共采集到我国5岁以下急性胃肠炎住院患儿标本共计47 386份,结果显示G1P[8]型RVA阳性率为1.98%(938/47 386),G1P[8]型RVA感染不具有明显的性别分布特征。G1P[8]型RVA的流行季节为秋冬季,夏季该基因型有小暴发的情况发生。G1P[8]型RVA住院患儿在腹泻严重程度(χ^(2)=0.177,P=0.915,P>0.05)与非G1P[8]型RVA住院患儿无明显差异,G1P[8]型RVA相对于非G1P[8]型RVA患儿在发热(χ^(2)=22.572,P=0,P<0.05)、皮疹、肺炎、败血症等并发症(χ^(2)=12.921,P=0,P<0.05)少且轻。2011-2019年我国G1P[8]型RVA流行趋势逐渐下降,季节高峰为秋冬季,夏季偶有暴发,G1P[8]型RVA发热等并发症较非G1P[8]型RVA轻。本研究为RVA疫苗候选毒株选择提供数据参考,为G1P[8]型RVA防控和治疗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轮状病毒 流行病学 腹泻 G1P[8]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 BA.4/5变异株RBD-Fc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时雨晴 李海 +12 位作者 宋洋 任虎 祝双利 冀天娇 胡宏俏 曹蕾 赵建楠 郭宏 黄星湖 江洁 张燕 李栋 许文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0-630,共11页
本研究针对新冠病毒Omicron BA.4/5的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构建一个连接Fc受体的二聚体蛋白BA.4/5-RBD-Fc(BRF)并评价其免疫原性。结果显示,两种佐剂组小鼠的二免后血清均可产生高滴度的IgG抗体且显著高于一免后血... 本研究针对新冠病毒Omicron BA.4/5的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构建一个连接Fc受体的二聚体蛋白BA.4/5-RBD-Fc(BRF)并评价其免疫原性。结果显示,两种佐剂组小鼠的二免后血清均可产生高滴度的IgG抗体且显著高于一免后血清(P<0.0001),BRF+AlOH/CpG组小鼠血清产生较为平衡的IgG1和IgG2a抗体应答,而BRF+BFA03组小鼠血清能产生更多的偏向Th2应答的IgG1抗体,且IgG1/IgG2a比值显著高于BRF+AlOH/CpG组(P<0.0001)。BRF+AlOH/CpG组产生的Th1应答的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高于BRF+BFA03组(P<0.01),而产生的Th2应答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IL-4显著低于BRF+BFA03组(P<0.01)。BRF蛋白结合不同佐剂两次免疫小鼠后的血清均可以有效中和目前Omicron主要的流行亚型BA.2与BA.4活病毒,产生高达19 334 598和17 224 096的中和抗体滴度。因此,BRF蛋白诱导小鼠血清产生的中和抗体针对Omicron系列变异株具有一定的广谱性,AlOH/CpG佐剂可以使BRF蛋白产生偏向Th1的免疫应答反应,而BFA03佐剂产生明显偏向Th2的免疫应答反应。本研究为新冠Omicron变异株亚单位疫苗的研发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RBD蛋白 FC受体 佐剂 免疫效果
原文传递
肉及肉制品中6种致病菌的GeXP多重PCR检测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梦婕 徐玲丽 +1 位作者 马学军 武桂珍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68-173,共6页
利用多重基因表达(GenomeLabTM eXpress Profiling,GeXP)遗传分析系统建立一种可单管一次同时检测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沙门氏菌6种肉及肉制品中致病菌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 利用多重基因表达(GenomeLabTM eXpress Profiling,GeXP)遗传分析系统建立一种可单管一次同时检测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沙门氏菌6种肉及肉制品中致病菌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评价此方法特异性和灵敏性,并初步应用于市场随机购买的肉类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实现同时对上述6种致病菌进行检测,且检测灵敏度低至103 CFU/mL,为食源性致病菌高通量快速有效检测提供新的方法技术支持,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肉及肉制品 GeXP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致病菌 快速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