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中和目标下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植被修复的风景园林智慧
1
作者 余姚 盛茂银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3期121-124,共4页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对石漠化的治理已是重中之重。本研究分析了喀斯特地区景观脆弱性的原因,再以园林植物为中心,以风景园林理论为依据,通过对不同石漠化类型进行分析,总结出适宜不同石漠化类型的设计方法,以期...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对石漠化的治理已是重中之重。本研究分析了喀斯特地区景观脆弱性的原因,再以园林植物为中心,以风景园林理论为依据,通过对不同石漠化类型进行分析,总结出适宜不同石漠化类型的设计方法,以期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并整理出一系列减源策略,为风景园林在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植被修复方向上提供参考和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石漠化 植被修复 风景园林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演替中植物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瑞 王霖娇 +1 位作者 盛茂银 郭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119,共9页
为探明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演替过程中植物多样性演变规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趋势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多样性演变的影响,选取西南典型石漠化区贵州黔西县猴场为研究区,采用野外样方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方法,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 为探明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演替过程中植物多样性演变规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趋势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多样性演变的影响,选取西南典型石漠化区贵州黔西县猴场为研究区,采用野外样方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方法,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等数理统计手段,研究了喀斯特石漠化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土壤理化特性以及二者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石漠化环境植被物种组成简单,植物多样性的4种指数均偏低,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变化与石漠化等级演替有明显耦合关系;土壤理化性质在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土壤中也具有显著差异,且随着石漠化等级的增加呈现先退化后逐渐改善的演变趋势;喀斯特石漠化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多样性指数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喀斯特石漠化环境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极易影响植物多样性的特征。研究结果对我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保护和石漠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具有明显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植物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演替
下载PDF
草原文化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启示及展望
3
作者 郭涛 熊康宁 +3 位作者 刘肇军 杭红涛 宋淑珍 池永宽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6期205-212,共8页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治理需要文化的支持,发展喀斯特地区文化急需借鉴草原文化的精髓,以达到生态与文明的和谐共处。重点阐述了草原文化内涵、先进思想与理念,草原文化具备包容开放性、尊重自然、严格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优势,将畜产品丰富...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治理需要文化的支持,发展喀斯特地区文化急需借鉴草原文化的精髓,以达到生态与文明的和谐共处。重点阐述了草原文化内涵、先进思想与理念,草原文化具备包容开放性、尊重自然、严格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优势,将畜产品丰富化,发展特色旅游业,实现生态和谐与经济发展。发展喀斯特地区草地畜牧业需借鉴草原文化和结合喀斯特自身特点努力营造“土-草-畜-人”四位一体全面和谐发展的局面,进而为石漠化的治理提供一种新视角,最终为打赢喀斯特地区脱贫攻坚战提供理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文化 喀斯特 石漠化 启示
下载PDF
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15
4
作者 杜家颖 王霖娇 +1 位作者 盛茂银 温培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为了揭示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C、N、P含量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科学支撑石漠化治理。【方法】选取西南喀斯特典型石漠化生态系统贵州贞丰--关岭花江石漠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目的】为了揭示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C、N、P含量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科学支撑石漠化治理。【方法】选取西南喀斯特典型石漠化生态系统贵州贞丰--关岭花江石漠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结论】(1)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0~15 cm)的C、N、P含量均值分别为(44.85±11.22)、(3.22±0.82)、(1.17±0.35)g/kg;C∶N、C∶P、N∶P比值分别为(3.17±1.35)、(43.09±16.49)、(14.01±3.62)。(2)无石漠化环境的土壤C、N含量显著高于石漠化环境土壤,但P含量无显著差异。(3)土壤C、N、P含量及比值等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受到地形、地貌、土壤母质以及成土的因素影响较大,受到植被、凋落物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C、N、P等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提供了工作基础,同时为科学治理石漠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碳氮比 碳磷比 氮磷比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典型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2
5
作者 王霖娇 汪攀 盛茂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6580-6593,共14页
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异的生态响应是喀斯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必需明确的关键科学问题。为探明喀斯特石漠化土壤C、N、P、K养分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对西南喀... 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异的生态响应是喀斯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必需明确的关键科学问题。为探明喀斯特石漠化土壤C、N、P、K养分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对西南喀斯特3个典型石漠化调查点(贵州毕节鸭池、清镇红枫湖和关岭-贞丰花江) 90个样方土壤及环境因子调查取样,研究了其土壤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及全钾(K)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南喀斯特典型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C、N、P、K平均含量分别为45.61、2.54、0.79 g/kg和3.33 g/kg,计量比C∶N、C∶P、C∶K、N∶P、N∶K、P∶K平均值分别为19.56、65.07、23.65、3.45、1.32和0.39。4个土壤养分元素中,K元素表现明显高于其他元素的波动性。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在不同调查点、石漠化等级及植被覆盖率环境均有显著差异。无石漠化环境土壤养分C、N、P含量显著大于潜在、轻度、中度和强度石漠化,而强度石漠化环境土壤养分K含量却显著高于其他等级石漠化。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及其与化学计量比之间多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相关关系。降水、温度、岩石裸露率和土地覆被是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丰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科学理论和我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退化植被科学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土壤养分 环境因子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汪攀 王霖娇 盛茂银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59-1969,共11页
【目的】研究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关性,探讨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石漠化演变的响应,为石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贵州典型喀斯特石... 【目的】研究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关性,探讨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石漠化演变的响应,为石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区域的毕节鸭池、清镇红枫湖和安顺花江3个调查点,广泛设置样地,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测定不同调查点、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的有机C、全N、全P和全K含量,并对4种土壤养分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4种植物多样性指数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区植物4种多样性指数均较低,丰富度指数范围6.00~11.92,Shannon-Wiener指数范围1.61~3.12,均匀度指数范围0.59~1.70,优势度指数范围0.12~0.46。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有机C、全N、全P和全K含量也较低,均值分别为42.71、2.49、0.73和2.04 g/kg,C∶N、C∶P、C∶K、N∶P、N∶K和P∶K均值分别为17.96、65.09、27.48、3.57、1.64和0.47。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调查点、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中均有明显差异,土壤K元素的变异系数远高于其他几种元素,变异系数大多超过5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调查点和石漠化等级中,4个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养分及其计量比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下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石漠化环境中与植物多样性呈显著相关的土壤计量比有所不同,其中潜在、中度石漠化环境土壤C∶N与植物多样性各指标相关性较强,无、强度石漠化环境次之,轻度石漠化环境最弱;中度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中土壤C∶P与植物各多样性指标相关性较强,其余等级石漠化环境中较弱。【结论】喀斯特石漠化环境中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偏低,不同研究区土壤有机C、全N、全P、全K含量及其计量比大多存在明显差异。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化学计量比相关性显著,且在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中,二者相关性的空间差异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植物多样性 土壤 计量特征 相关性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环境适生植物细根构型及其与细根和根际土壤养分计量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6
7
作者 吴静 盛茂银 +2 位作者 肖海龙 郭超 王霖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7-687,共11页
以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环境适生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刺梨(Rosa roxburghii)、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采集完整的细根根系,分析细根构型特征及其与细根和根际土壤C... 以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环境适生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刺梨(Rosa roxburghii)、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采集完整的细根根系,分析细根构型特征及其与细根和根际土壤C、N、P养分元素化学计量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细根构型特征对石漠化贫瘠土壤生境的响应。结果表明:构树、花椒、刺梨、火棘细根构型均趋向于鱼尾形分支模式,细根拓扑指数分别为0.93、0.95、0.95和0.94。4种适生植物的细根连接长度较长,但细根根系分支率较小。构树、刺梨细根分支前后横截面积比不存在显著差异且分别为1.04、1.03,基本符合Leonardo da Vinci法则。细根构型与细根和根际土壤养分有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细根N含量及细根、根际土壤中与P相关的计量比均是影响细根构型的主要因子。进一步分析表明,4种适生植物通过减少细根次级分支、根系间的重叠、延长细根连接长度以获得充足的养分来应对环境的变化,提高对养分的吸收效率以及对喀斯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研究结果对揭示适生植物细根对喀斯特石漠化生境的适应策略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对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植被修复具有明显的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拓扑指数 分支率 根际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型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模式构建及其规划思路综述 被引量:7
8
作者 余丞程 王霖娇 盛茂银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5期264-272,共9页
喀斯特山区是我国西南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及农村人口集中地,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喀斯特石漠化,从而引发耕地资源减少、森林生态系统受损及自然灾害频发等生态环境恶化和区域贫困问题。石漠化地区的治理模式主要侧重于生态... 喀斯特山区是我国西南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及农村人口集中地,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喀斯特石漠化,从而引发耕地资源减少、森林生态系统受损及自然灾害频发等生态环境恶化和区域贫困问题。石漠化地区的治理模式主要侧重于生态恢复,如生物、工程和农业治理模式,治理工程的实施初步遏制了石漠化的扩张,但相对缺少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旅游模式治理研究。生态旅游作为具有生态性、经济型双层属性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基于对典型地区的喀斯特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模式分析和西南喀斯特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探讨了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型生态旅游景区保护性开发模式,提出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旅游模式修复治理下的规划思路,为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生态旅游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治理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长期植被修复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穗粒 盛茂银 +2 位作者 王霖娇 何娴娴 罗娜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476-8492,共17页
揭示西南喀斯特土壤有机碳分布积累及其组分构成对长期植被修复的响应规律和内在机理,可为喀斯特石漠化科学治理和阐明喀斯特植被修复的土壤碳汇效应提供科学依据。以西南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区实施了28—31年的4种植被修复工程内... 揭示西南喀斯特土壤有机碳分布积累及其组分构成对长期植被修复的响应规律和内在机理,可为喀斯特石漠化科学治理和阐明喀斯特植被修复的土壤碳汇效应提供科学依据。以西南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区实施了28—31年的4种植被修复工程内的7种典型修复措施(人造乔木林:柏木和柚木种植;人造灌木林:花椒和火龙果种植;人造藤林:金银花种植;人工草地:砂仁和皇竹草种植)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缓效性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分布积累对长期植被修复的响应。结果表明:(1)西南喀斯特长期植被修复显著改变了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分布积累。人造乔木和藤本显著提升土壤有机碳及其各组分的分布积累,但人工种草不仅不能提高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反而在多数情况下降低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储量以及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2)西南喀斯特长期植被修复明显影响着土壤有机碳库组分结构。除人工种草外,植被修复显著提升了土壤有机碳库中缓效性有机碳的占比。人造花椒明显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库中活性有机碳的占比。柏木种植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碳库中的惰性有机碳的比例,而火龙果和砂仁种植明显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碳库中的惰性有机碳的比例。(3)土壤总氮、总磷和容重与土壤有机碳及其各组分的分布积累具有极显著正/负相关,是长期植被修复背景下西南喀斯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分布积累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为西南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科学植被恢复,以及基于植被修复的土壤碳循环调控助力碳中和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治理 植被修复 土壤有机碳 组分
下载PDF
典型石漠化治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氮及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白义鑫 盛茂银 +1 位作者 肖海龙 胡琪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0-177,185,共9页
以贵州关岭花江喀斯特峡谷花椒(HJ)、火龙果(HL)、花椒火龙果混交(HHL)、皇竹草(HZ)、苜蓿(MX)、圆柏(YB)、圆柏女贞混交(YBN)、撂荒地(LH)、坡耕地(PD)9种典型石漠化治理措施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治理措施土壤剖面有机碳、全氮含量和储... 以贵州关岭花江喀斯特峡谷花椒(HJ)、火龙果(HL)、花椒火龙果混交(HHL)、皇竹草(HZ)、苜蓿(MX)、圆柏(YB)、圆柏女贞混交(YBN)、撂荒地(LH)、坡耕地(PD)9种典型石漠化治理措施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治理措施土壤剖面有机碳、全氮含量和储量、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各治理措施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储量、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其中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0-20 cm土层平均值大小顺序分别为YB>YBN>LH>HJ>MX>PD>HHL>HL>HZ、YBN>YB>LH>PD>MX>HJ>HZ>HHL>HL,土壤有机碳、全氮储量及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也均表现为YB、YBN、LH显著大于其他6种治理措施;各治理措施土壤C/N为7.19~16.35。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有机碳储量、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土壤容重是土壤碳氮指标的关键因子,具有较好相关性。研究阐明,在今后石漠化治理过程中,退耕还林、撂荒地有利于喀斯特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花椒林可作为喀斯特山区农业生产或生态恢复过程中优先考虑的经济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治理措施 有机碳 全氮 水溶性有机碳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时空差异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白义鑫 盛茂银 +1 位作者 胡琪娟 高梦迪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5-694,共10页
【目的】探明贵州省碳排放、碳吸收与碳足迹现状,可以为贵州省农田生态系统减源增汇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依据2007—2016年贵州省和贵阳、遵义、六盘水三市农业投入、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等数据,对贵州省不同尺度农... 【目的】探明贵州省碳排放、碳吸收与碳足迹现状,可以为贵州省农田生态系统减源增汇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依据2007—2016年贵州省和贵阳、遵义、六盘水三市农业投入、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等数据,对贵州省不同尺度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进行估算,分析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①2007—2016年贵州省及贵阳、遵义、六盘水三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化肥施用产生的碳排放量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68%、73%、81%、72%;2016年贵州省化肥单位面积碳排放达到298.23 kg/hm^2。②碳吸收量表现为"上升下降式"波动变化,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水稻碳吸收量所占比例最高,平均为50.9%,但呈减少趋势,蔬菜增幅较大,达到47%。③贵州省农田生态系统存在较大碳生态盈余,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呈现不断增加趋势。【结论】尽管农业碳吸收量远大于碳排放量,但化肥与农膜所占碳排放比例较大,应是未来农业减源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喀斯特 农田生态系统 碳足迹
下载PDF
我国喀斯特植被根系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静 盛茂银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5-573,共9页
我国传统的植被根系生态学研究主要针对热带、亚热带、温带以及西部干旱半干旱的非喀斯特地区,而对喀斯特地区植被根系生态学的研究甚少,对其认识相对零散和片段化。该文对我国喀斯特地区植被生境特点、根系特征(根系生物量、根系构型... 我国传统的植被根系生态学研究主要针对热带、亚热带、温带以及西部干旱半干旱的非喀斯特地区,而对喀斯特地区植被根系生态学的研究甚少,对其认识相对零散和片段化。该文对我国喀斯特地区植被生境特点、根系特征(根系生物量、根系构型、根系化学养分)、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对根系生态学特征的影响,以及植被根系与植被演替、碳循环、全球变化的关系等进行综述,并对今后喀斯特地区植被根系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喀斯特植被根系生态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根系 生境 生态学特征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建立贵州省喀斯特国家公园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茂莎 盛茂银 袁发英 《现代园艺》 2021年第5期162-164,共3页
贵州喀斯特自然保护地环境独特,资源丰富,有建立贵州喀斯特国家公园的良好基础。但贵州省保护地现存保护地交叉重叠、破碎,“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当地发展冲突等问题。结果表明,国家公园试点已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另... 贵州喀斯特自然保护地环境独特,资源丰富,有建立贵州喀斯特国家公园的良好基础。但贵州省保护地现存保护地交叉重叠、破碎,“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当地发展冲突等问题。结果表明,国家公园试点已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另外对建立贵州喀斯特国家公园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发现建立贵州省喀斯特国家公园可以增强贵州人民对喀斯特国家公园的认同感,提升贵州人民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提升贵州省的国内外影响力,有利于贵州生态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喀斯特 国家公园 意义
下载PDF
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表面电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14
作者 赵楚 盛茂银 +2 位作者 李雨萱 白义鑫 刘树西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56-766,共11页
以西南喀斯特典型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研究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表面电化学特征演变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采用物质表面联合分析法对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表面电化学属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以西南喀斯特典型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研究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表面电化学特征演变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采用物质表面联合分析法对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表面电化学属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土壤表面电荷密度、表面电场强度、比表面、表面电荷数量随石漠化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34 C·m^(-2)~0.42 C·m^(-2)、4.85×10^(8)V·m^(-1)~5.86×10^(8)V·m^(-1)、47.11 m^(2)·g^(-1)~53.16 m^(2)·g^(-1)、16.86 cmol·kg^(-1)~22.82 cmol·kg^(-1),土壤表面电位随石漠化强度的增加而上升,其变化范围为-113.74 mV~-115.10 mV;研究区黏土矿物组成为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伊蒙混层、绿蒙混层,且以绿蒙混层为主;土壤黏粒、砂粒、非晶质氧化铝、胡敏酸是影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表面电化学属性变化的主要因素,解释率分别为48.3%、38.1%、13.0%、12.0%;土壤粒径组成、有机质组分和金属氧化物对土壤表面电化学特征影响由强到弱依次分别为:土壤黏粒>砂粒>粉粒,胡敏酸>有机碳>富里酸,非晶质氧化铝>游离氧化铁>非晶质氧化铁。本研究对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土壤管理与调控、退化植被恢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壤表面电化学特征 石漠化 土壤理化性质 演变
下载PDF
陆地森林植被植物细根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肖海龙 盛茂银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2期199-206,共8页
全球气候变化对陆地森林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造成了较为明显的负面和潜在影响,由此引发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细根作为植物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调节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和养分循环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细根对全球气候变... 全球气候变化对陆地森林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造成了较为明显的负面和潜在影响,由此引发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细根作为植物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调节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和养分循环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细根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关注的热门课题之一。全球气候变化是以温室气体(CO2、N2O)浓度持续上升、氮沉降加剧、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为此该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细根的影响;(2)氮沉降增加对植物细根的影响;(3)温度升高和降水变化对植物细根的影响。最后,进一步探讨了该领域研究仍存在的科学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研究结果不仅为进一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细根的影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也丰富了全球变化背景下根系生态学相关科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细根 全球气候变化 CO2升高 氮沉降 降水变化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土壤表面电化学发展脉络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楚 白义鑫 +1 位作者 刘树西 盛茂银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48-1056,共9页
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全球土壤表面电化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并利用其自带的分析工具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从该学科的发文量及时间特征、合作研究空间特征、共现网络特征、共被引图谱和发展特征... 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全球土壤表面电化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并利用其自带的分析工具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从该学科的发文量及时间特征、合作研究空间特征、共现网络特征、共被引图谱和发展特征5个方面对1995—2019年发表的土壤表面电化学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中国和法国在本领域的发文量居前三,而中介中心性则表明法国、美国和英国位列三甲,我国位于第六位且表现出上升趋势。基于引文的突发性关键词检测表明"阳离子交换(cation exchange)"、"系统(system)"和"络合作用(complexation)"是近十年来的研究热点;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表明生物质炭对土壤改良、黏土层间电荷与罗丹明6G的相互作用、表面电位变化对胶体吸附解吸影响是领域内的研究重点;生物质炭对土壤的改良、带电粒子在双电层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土壤黏土矿物表面的水动力特征是本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CITESPACE 表面电化学 可视化分析 网络分析
下载PDF
长期植被恢复对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罗娜娜 盛茂银 +2 位作者 王霖娇 石庆龙 何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7-881,共15页
为揭示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该研究开展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活性有机碳组分(微生物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以及4种土壤酶(脲酶、蔗糖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活性... 为揭示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该研究开展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活性有机碳组分(微生物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以及4种土壤酶(脲酶、蔗糖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对7种典型的植被恢复措施(柏木(Cupressusfunebris)种植、柚木(Tectonagrandis)种植、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种植、量天尺(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种植、忍冬(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种植、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种植和砂仁(Amomum villosum)种植)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1)植被恢复明显改善了喀斯特石漠化土壤总有机碳的分布和积累,显著改变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的含量及其在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中的占比。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的影响明显不同。柏木和金银花种植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储量较高,而草地建设的2种措施(皇竹草和砂仁种植)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储量最低。柏木和金银花种植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较高,而花椒种植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较高。2)7种植被恢复措施均不同程度地明显提升了土壤淀粉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但不同酶活性对植被恢复措施的响应规律明显不同。除花椒种植外,其余6种植被恢复措施的土壤脲酶活性均显著大于对照样地。除皇竹草种植外,其余6种植被恢复措施的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大于对照样地。而7种恢复措施中,仅有柏木种植的土壤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样地。3)4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的相关性明显不同。淀粉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的相关性明显高于脲酶和蔗糖酶。土壤碱性磷酸酶和淀粉酶活性与喀斯特石漠化土壤有机碳积累矿化、活性有机碳组分形成与转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酶活性 微生物生物量碳 可溶性有机碳 易氧化有机碳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方式对西南喀斯特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超 盛茂银 +3 位作者 何宇 王霖娇 石庆龙 罗娜娜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2-391,共10页
【目的】探究西南喀斯特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和酶活性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有利于为西南喀斯特的土地利用调控与生态修复提供决策支持。【方法】本研究以喀斯特高原峡谷(贵州省关岭县花江研究区)亚热带森林(SUF)... 【目的】探究西南喀斯特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和酶活性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有利于为西南喀斯特的土地利用调控与生态修复提供决策支持。【方法】本研究以喀斯特高原峡谷(贵州省关岭县花江研究区)亚热带森林(SUF)、疏林(SPF)、灌木林(SHF)、草地(GL)、玉米地(CL)、裸地(BL)及弃荒地(AL)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其0~15 cm土层样品,分析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酶活性的差异。【结果】①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和全氮(TN)含量表现为SPF>AL>BL>SHF>CL>SUF>GL,土壤全磷(TP)含量表现为AL>BL>CL>SPF>GL>SHF>SUF。C∶N表现为SUF>AL>SPF>SHF>CL>BL>GL,C∶P表现为SPF>SUF>SHF>CL>AL>GL>BL,N∶P表现为SPF>SHF>SUF>CL>GL>AL>BL。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则是SPF>SHF>CL>AL>SUF>BL>GL。②脲酶(URE)活性表现为SUF>CL>SPF>SHF>AL>GL>BL,蔗糖酶(SUC)活性表现为BL>AL>SPF>CL>SHF>GL>SUF,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表现为SUF>BL>SHF>SPF>AL>CL>GL,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是CL>AL>BL>SHF>SPF>GL>SUF。③URE与C∶P、N∶P、MBC极显著正相关,与C∶N显著正相关,与TP显著负相关;SUC与TP极显著正相关,与SOC、TN显著正相关;ALP与C∶N、C∶P显著正相关;CAT与TP极显著正相关,与TN显著正相关,与C∶P显著负相关。④在前两个排序轴中土壤理化因子累计解释了土壤酶活性变化的84.83%,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pH>土壤温度>TP>C∶P>TN>容重>SOC>C∶N>N∶P>MBC。【结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土壤N∶P<14表明土壤养分主要受氮限制。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土壤理化因子为土壤pH、土壤温度和土壤全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化学计量比 土地利用类型 喀斯特
原文传递
基于AHP法的森林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以贵阳市鹿冲关森林公园为例
19
作者 师正 李尚思 +1 位作者 刘颖 陈浒 《现代园艺》 2024年第6期6-9,共4页
以贵阳市鹿冲关森林公园的25个植物群落调查样方为研究内容,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将生态价值效果、景观美学效果、社会服务功能作为评价的准则层,建立森林公园植物群落评价体系。结果表明,鹿冲关森林公园植物群落处于I级的群落样地有5个,... 以贵阳市鹿冲关森林公园的25个植物群落调查样方为研究内容,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将生态价值效果、景观美学效果、社会服务功能作为评价的准则层,建立森林公园植物群落评价体系。结果表明,鹿冲关森林公园植物群落处于I级的群落样地有5个,占评价单元总数的20%;Ⅱ级20个,占80%,显示鹿冲关森林公园植物群落景观总体表现较好。基于综合评价结果,提出4种优秀植物配植模式,以期为贵阳市森林公园植物群落景观配置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其他城市植物群落景观评价和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园林植物 森林公园 景观综合评价 AHP法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环境下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31
20
作者 白义鑫 盛茂银 +3 位作者 胡琪娟 赵楚 吴静 张茂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07-1616,共10页
土壤有机碳是喀斯特生态系统中碳转移的动力学媒介和碳流通的主要途径,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是土壤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缺乏关于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研究。本研究以西南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区--贵州关岭花江6种典型土... 土壤有机碳是喀斯特生态系统中碳转移的动力学媒介和碳流通的主要途径,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是土壤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缺乏关于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研究。本研究以西南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区--贵州关岭花江6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花椒林、火龙果林、花椒火龙果混交林、圆柏林、圆柏女贞混交林和坡耕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和储量(SOCS)、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有机碳(POC)、轻组有机碳(LFOC)及重组有机碳(HFOC)含量及其分配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SOC和SOCS均表现为圆柏林、圆柏女贞混交林和花椒林显著大于火龙果林、花椒火龙果混交林和坡耕地;在0~20 cm土层,土壤SOCS平均值为花椒林>圆柏林>圆柏女贞混交林>坡耕地>花椒火龙果混交林>火龙果林。土壤WSOC、EOC、POC、LFOC和HFOC含量均表现为圆柏林、圆柏女贞混交林和花椒林大于其他3种土地类型。土壤SOC与其各组分(WSOC、EOC、POC、LFOC和HFOC)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各组分两两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花椒林可作为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恢复和山地农业发展优先考虑的经济物种。土壤WSOC、EOC、POC、LFOC和HFOC可作为反映土壤有机碳库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治理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