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图书馆讲座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金龙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77,共6页
国家图书馆讲座历史悠久、资源丰富,通过对其讲座内容、信息发布、产品开发、读者反响等进行的调查,在展现国家图书馆讲座资源全貌的同时,提出了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国家图书馆 讲座 文化资源
下载PDF
图书馆口述史、影像史资源整理利用与公共服务研究——以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东亮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1年第1期117-121,共5页
口述史与影像史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为例,对图书馆口述史、影像史资源的整理、保存、编辑以及利用其开展的公共服务进行研究,探讨图书馆提供服务和对外推广的路径和方式,以期鼓励... 口述史与影像史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为例,对图书馆口述史、影像史资源的整理、保存、编辑以及利用其开展的公共服务进行研究,探讨图书馆提供服务和对外推广的路径和方式,以期鼓励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口述史影像史项目实践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 影像史 图书馆 资源整理 公共服务
下载PDF
图书馆口述史影像资源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应用服务策略——以国家图书馆学者专题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东亮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118,共7页
口述史影像资源在图书馆的馆藏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基于传统文献的服务优势,口述史影像资源建设不仅拓宽了现代图书馆的业务范围,而且提供了活态文献开发与应用的经验。文章介绍了国家图书馆进行口述史影像资源建设的实践路径,以... 口述史影像资源在图书馆的馆藏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基于传统文献的服务优势,口述史影像资源建设不仅拓宽了现代图书馆的业务范围,而且提供了活态文献开发与应用的经验。文章介绍了国家图书馆进行口述史影像资源建设的实践路径,以及在文献编目、资源整合与服务等方面进行的尝试,认为在结合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有必要制订科学完善的工作标准和规范,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个性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口述史影像 资源建设 应用服务
下载PDF
公共图书馆讲座业务发展现状研究——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金龙 《晋图学刊》 2012年第2期1-4,共4页
了解公共图书馆讲座业务现状是实现发展创新的基础,而目前业界缺少全面、准确、详实的资料。对我国公共图书馆讲座业务发展现状的问卷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讲座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 了解公共图书馆讲座业务现状是实现发展创新的基础,而目前业界缺少全面、准确、详实的资料。对我国公共图书馆讲座业务发展现状的问卷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讲座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还面临着经费不足、专家资源匮乏、社会影响力有限、专业人才队伍薄弱等困难,制约着讲座业务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公共图书馆携手共进、共建、共享,通过行业合作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讲座 社会教育 图书馆合作
下载PDF
口述史学与图书馆文献开发
5
作者 全根先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1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口述史学源于远古时期人类的口头传统,在20世纪40年代成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历史的长河中,口述传统源源不断地汇入到图书馆的文献之中,成为人类记录和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对图书馆口述文献的开发,既是图书馆记忆功能的适时回归... 口述史学源于远古时期人类的口头传统,在20世纪40年代成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历史的长河中,口述传统源源不断地汇入到图书馆的文献之中,成为人类记录和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对图书馆口述文献的开发,既是图书馆记忆功能的适时回归,又是图书馆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文章认为,图书馆在口述文献开发中,应慎重选择口述史项目,采取独立开发、合作开发等多种方式,认真做好前期文献收集等工作。同时,以“中国图书馆界重要人物专题”口述史项目为例,介绍了图书馆人如何做好自己的口述史,其意义重大、示范性强,成为图书馆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学 口述文献 图书馆 重要人物
下载PDF
图书馆非遗影像资源建设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东亮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19,共8页
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的发展需求,国内公共图书馆在影像资源采集方面进行了丰富的实践,但对于这类新型文献的加工和利用目前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通过分析非遗资源建设研究现状与实践中面临的困境,从确定资源采集内容、建立非遗... 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的发展需求,国内公共图书馆在影像资源采集方面进行了丰富的实践,但对于这类新型文献的加工和利用目前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通过分析非遗资源建设研究现状与实践中面临的困境,从确定资源采集内容、建立非遗影像资源编目标准和规范、构建非遗影像资源库等方面探讨图书馆非遗影像资源建设与数据处理的规范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影像资源 数据处理
下载PDF
口述史:不必苛求绝对的真实
7
作者 全根先 廖永霞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3-46,共4页
学术界多以真实性问题质疑口述史,其实人类的记忆永远不可能完全恢复历史原貌,不必苛求口述史要绝对真实,而应把关注的重点放在造成不真实原因的分析、对口述者过往经历的进一步了解以及如何减少或抵消其非历史内容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学术界多以真实性问题质疑口述史,其实人类的记忆永远不可能完全恢复历史原貌,不必苛求口述史要绝对真实,而应把关注的重点放在造成不真实原因的分析、对口述者过往经历的进一步了解以及如何减少或抵消其非历史内容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传统史学同样存在真实性问题。历史学与生俱来就要与主观性、片面性共存。史学不仅要求真,还要致用。致用离不开求真,同时史学又不可能完全恢复历史真相。这是无法克服的矛盾,是历史的辩证法。口述史学将始终在求真与致用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 求真 致用 记忆 传统史学
下载PDF
传承人记录工作的现状与未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反思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东晔 《非遗传承研究》 2022年第3期24-28,共5页
传承人记录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于2013年开始试点,并于2015年全面启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截至2021年,中央财政已对全国约1600名国家级非... 传承人记录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于2013年开始试点,并于2015年全面启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截至2021年,中央财政已对全国约1600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抢救性记录的财政支持,记录工作成果包括文献片、综述片、收集文献、口述文字稿及工作流程文件等内容。截至目前,在2015—2018年国家支持的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项目中,已有872个项目通过了专家评审,完成最终验收。几年来,该项传承人记录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工作思路与模式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此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文章通过对该记录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予以学术和实践上的反思,对未来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可能性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承人 记录工作 主体性
下载PDF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深切缅怀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王震亚先生 被引量:1
9
作者 戴晓晔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6-128,F0003,共4页
2019年3月31日凌晨,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原副院长王震亚先生在睡梦中安详离世,享年97岁。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于2017年5月26日启动了对王震亚先生的口述史资源库建设工作,共采访60次,积累了视... 2019年3月31日凌晨,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原副院长王震亚先生在睡梦中安详离世,享年97岁。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于2017年5月26日启动了对王震亚先生的口述史资源库建设工作,共采访60次,积累了视频口述史料70余小时。同时,先生向国家图书馆捐赠了大量民国文献、老照片、音乐研究资料汇编、手稿及节目单等,极大地丰富了国家图书馆的音乐文献馆藏,为后人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研究史料。这些珍贵的史料文献都将永久保存在国家图书馆,为我们打开一扇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史的时光之门。本文由王先生口述史的采访人--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的戴晓晔撰写。谨以此文,表达对王先生的深切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育家 作曲家 王震 国家图书馆 中国近现代 口述史料 中央音乐学院 民国文献
下载PDF
全民阅读活动的背景、特色与推动 被引量:51
10
作者 汤更生 朱莺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64,共5页
倡导和推进全民阅读是许多国家的基本国策。我国全民阅读的兴起不仅受到国际阅读浪潮的影响,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客观现实需求国家战略性、社会协作性、丰富多样性、群体关怀性、技术变革性是我国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特征。政府部门、专... 倡导和推进全民阅读是许多国家的基本国策。我国全民阅读的兴起不仅受到国际阅读浪潮的影响,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客观现实需求国家战略性、社会协作性、丰富多样性、群体关怀性、技术变革性是我国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特征。政府部门、专业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阅读 阅读推广 公共阅读服务 图书馆
下载PDF
中国记忆项目的构想与实践 被引量:18
11
作者 田苗 汤更生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共7页
记忆项目通过口述文献、影像文献的采录和专题资源的建设,能更深入地抢救记忆,更全面地保留历史。国家图书馆2012年启动中国记忆项目,以我国现当代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作为工作内容,建立记忆资源库,为国家保存记忆资源。经过三年的工作... 记忆项目通过口述文献、影像文献的采录和专题资源的建设,能更深入地抢救记忆,更全面地保留历史。国家图书馆2012年启动中国记忆项目,以我国现当代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作为工作内容,建立记忆资源库,为国家保存记忆资源。经过三年的工作,项目已经进行了部分记忆资源建设,形成了相关的标准规范,并针对这些资源进行了出版、展览、讲座等方式的推广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记忆 口述文献 影像文献 专题建设 图书馆
下载PDF
基于语义的多语言信息组织模式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月婷 司莉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9,共7页
互联网信息多语言化已成趋势,跨语言信息检索成为研究热点,对多语言信息进行有序的组织是实现跨语言信息检索的基础。文章分析微观、中观、宏观三种多语言信息组织模式的层次结构,并对多语言语义词典、多语言叙词表等五种实例进行分析,... 互联网信息多语言化已成趋势,跨语言信息检索成为研究热点,对多语言信息进行有序的组织是实现跨语言信息检索的基础。文章分析微观、中观、宏观三种多语言信息组织模式的层次结构,并对多语言语义词典、多语言叙词表等五种实例进行分析,总结这三种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语言信息组织 信息组织模式 多语言语义词典 多语言叙词表 多语言数字图书馆
下载PDF
口述史、影像史与中国记忆资源建设 被引量:23
13
作者 全根先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6,共7页
口述史学、影像史学主要通过录音、摄像、电影、电视、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进行展示,大大拓展了传统史学的叙述范围,并使普通民众对于历史的认知变得触手可及。中国记忆资源建设正是通过口述史、影像史等资料的采集整理,以中国现... 口述史学、影像史学主要通过录音、摄像、电影、电视、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进行展示,大大拓展了传统史学的叙述范围,并使普通民众对于历史的认知变得触手可及。中国记忆资源建设正是通过口述史、影像史等资料的采集整理,以中国现当代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为专题,建设新型文献资源,保存国家记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为国存史,为民立传"的宗旨。与传统文献或普通数字文献相比,中国记忆的文献来源与获取方式、文献加工与发布方式不同,其资源采集大致经历选题策划、草拟大纲、联系对象、组织队伍、准备器材、咨询专家、现场采访、口述文稿处理、音视频资料剪辑等步骤,其中,选题策划、草拟大纲与文稿处理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影像史 中国记忆 资源建设 国家记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中国记忆项目资源组织初探 被引量:13
14
作者 廖永霞 韩尉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7,共11页
国家图书馆的中国记忆项目在资源建设层面围绕口述文献、影像文献的采集展开,对于完善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和拓展图书馆服务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记忆资源具有可建设性、动态性、再生性、重复性、价值的潜在性等特点。项目自启动以来,... 国家图书馆的中国记忆项目在资源建设层面围绕口述文献、影像文献的采集展开,对于完善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和拓展图书馆服务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记忆资源具有可建设性、动态性、再生性、重复性、价值的潜在性等特点。项目自启动以来,已开展20余个专题的特色文献采集,积累了大量原始影像资源和照片、实物、非正式出版物等相关资料。初期资源采集以自建为主,合作共建为辅,随着资源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合作共建的深入开展,将逐渐形成共建为主、自建为辅的局面。资源组织计划按原始素材级、粗剪后的素材片、经过剪辑创作的成片三个层级进行整理保存。条件成熟时,中国记忆将与全国各地机构合作,整合地方记忆,建设国民记忆分享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记忆 资源组织 标准化
下载PDF
中国记忆资源建设的历史回顾和思考 被引量:5
15
作者 全根先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2年第4期22-28,共7页
文章在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论述和借鉴相关学术观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记忆资源建设项目实践,认为凡是使人类历史发生重大转折、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都是重大历史事件,如政治事件(如王朝更迭、政府改组)、战争、瘟疫、经济危机乃... 文章在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论述和借鉴相关学术观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记忆资源建设项目实践,认为凡是使人类历史发生重大转折、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都是重大历史事件,如政治事件(如王朝更迭、政府改组)、战争、瘟疫、经济危机乃至自然灾害等。同时,文章对东北抗日联军老兵口述史、顾方舟、刘家和、王永民、中国图书馆界重要人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口述史专题等作了介绍。文章认为,中国记忆项目在口述史项目选择、采访技巧、文稿整理及后期成果宣传推广等方面,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记忆 口述史 资源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 影像史
下载PDF
高龄老人生活史的影像记录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全根先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4期13-16,共4页
高龄老人是一系列社会变革的亲历者和见证人,记录他们的生活历史,就是记录我们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根据具体采访事例,在记录过程中,不必过多地去讨论宏大的历史叙事,而要尽可能地落实到老人容易记起、感兴趣的具体事件中,可以比较... 高龄老人是一系列社会变革的亲历者和见证人,记录他们的生活历史,就是记录我们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根据具体采访事例,在记录过程中,不必过多地去讨论宏大的历史叙事,而要尽可能地落实到老人容易记起、感兴趣的具体事件中,可以比较细致地挖掘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如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等;也不必拘泥于某一特定时期的生活经历。同时,要注意采访技巧,毋须刻意追求图像的完美,以确保老人正常讲述为基本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 影像史 高龄老人 影像记录 采访技巧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回顾与影像记录
17
作者 全根先 张莉 《非遗传承研究》 2022年第4期25-27,24,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自觉养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意识,并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即官方组织与民间行动,两者相辅而行,共铸辉煌。然而,随着现代化、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个角...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自觉养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意识,并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即官方组织与民间行动,两者相辅而行,共铸辉煌。然而,随着现代化、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个角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失传的危机。作为历史学分支学科的影像史学,已成为记录人类历史、凝聚人类记忆的重要手段。非遗保护的影像记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对非遗传承人进行完整记录,包括传承人的生活经历、学艺过程、技艺水平、传承教学等;二是对某一类别非遗项目进行集中记录,采访同一类别不同传承人,记录该技艺的实践或创作过程。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记录,一定要做到客观、准确、全面,以保存更多的历史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官方组织 民间行动 影像记录
下载PDF
突发事件中新闻媒体角色的审视 被引量:7
18
作者 崔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8-149,共2页
"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顾名思义,就是对突发事件所进行的新闻报道。而其中"新闻报道"是中心词,也就意味着这类事件必须具备新闻报道的一般要素,即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等要素。同时由于突发事件所具有的独有特征决定了它具有其他... "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顾名思义,就是对突发事件所进行的新闻报道。而其中"新闻报道"是中心词,也就意味着这类事件必须具备新闻报道的一般要素,即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等要素。同时由于突发事件所具有的独有特征决定了它具有其他事件所不具备的新闻价值。长期以来,由于一些新闻主管部门和媒体的负责人受到传统新闻宣传观念的影响,思想上趋于保守,依然将新闻媒体及时、客观地报道突发事件与"维护社会稳定"对立起来;而一些地方和部门的负责人害怕媒体监督、媒体曝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新闻报道 媒体角色 新闻宣传观念 维护社会稳定 新闻价值 主管部门 新闻媒体
下载PDF
中国记忆学者口述资源库建设的实践——以冯其庸先生为个案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本蓉 田苗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26,50,共5页
文章概述了2012年8月到至今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为学者冯其庸先生建设口述资源库的实践过程,探讨了学者口述资源库的建设。
关键词 学者 口述史 资源库 实践 冯其庸
下载PDF
电视与西藏乡村日常生活——以曲水县茶巴朗村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默 崔锋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4-143,共10页
在现代社会,电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人们通过电视获取生活信息、模仿生活样式,电视藉此促使人们的消费、闲暇、交往以及家庭生活不断发生变化。文章以曲水县茶巴朗村为例,以电视与西藏乡村日常生活为基本研究内容来探究电... 在现代社会,电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人们通过电视获取生活信息、模仿生活样式,电视藉此促使人们的消费、闲暇、交往以及家庭生活不断发生变化。文章以曲水县茶巴朗村为例,以电视与西藏乡村日常生活为基本研究内容来探究电视在西藏乡村日常生活变迁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电视 日常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