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地质研究和地震监测的稀有气体质谱分析法 被引量:6
1
作者 孔令昌 王志敏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4-59,共6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NG-1000型和NG-2型稀有气体同位素比值质谱计测得3He/4He、4He/(20)Ne、4He/(40)Ar和(40)Ar/(36)Ar的比值用于地质研究和地震监测。测定了西藏羊八井地热区和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3He/4He和4He/(20)Ne比值... 利用自行研制的NG-1000型和NG-2型稀有气体同位素比值质谱计测得3He/4He、4He/(20)Ne、4He/(40)Ar和(40)Ar/(36)Ar的比值用于地质研究和地震监测。测定了西藏羊八井地热区和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3He/4He和4He/(20)Ne比值,研究了这些地区逸出稀有气体的来源,连续监测了北京塔院断层土壤气4He/(20)Ne、4He/(40)Ar和(40)Ar/(36)Ar比值,并进行了地震预报的探索,获得了一些震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法 地质 地震预报 稀有气体质谱法
下载PDF
邢台地震区深部构造背景的地震转换波探测和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邵学钟 张家茹 +3 位作者 章思亚 杨清源 李鸿生 范会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09-620,共12页
1982—1986年期间,在东汪、隆尧和百尺口邢台地区的强震震源区完成了3条近NW向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利用转换波数据处理新方法,实现了转换震相的相位对比追踪,得出了震源区较详细的深部构造剖面图和速度结构模型。发现强震震源区深部构... 1982—1986年期间,在东汪、隆尧和百尺口邢台地区的强震震源区完成了3条近NW向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利用转换波数据处理新方法,实现了转换震相的相位对比追踪,得出了震源区较详细的深部构造剖面图和速度结构模型。发现强震震源区深部构造的特点为:上地壳强烈褶皱变形;中地壳急剧减薄;下地壳和上地幔局部上隆;存在一组深部超壳断裂;低速层急剧增厚,波速比增大以及上地幔波速偏低。表明研究区的下地壳和上地幔的温度可能偏高,其地震活动可能与上地幔物质的侵入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邢台地震区 深部构造 地震波 探测
下载PDF
邢台7.2级地震震源区的电磁阵列剖面法测量与电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邓前辉 张木生 +3 位作者 詹艳 刘国栋 赵国泽 汤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18-225,共8页
为了取得邢台地震区地壳细结构,对该区进行了综合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其中电磁阵列剖面法(EMAP)测量在我国尚属首次.EMAP剖面穿过邢台7.2级地震区,经过EMAP阻抗求取、空间滤波处理和二维反演解释,剖面显示出清晰的地壳电性细结构... 为了取得邢台地震区地壳细结构,对该区进行了综合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其中电磁阵列剖面法(EMAP)测量在我国尚属首次.EMAP剖面穿过邢台7.2级地震区,经过EMAP阻抗求取、空间滤波处理和二维反演解释,剖面显示出清晰的地壳电性细结构特征:4km以上电性简单,4—20km深度电性复杂;震源区电性复杂,非源区简单;发震深度变化复杂;震源区电性突变,显示隐伏高角度断裂,高寻层不连续部位为发震部位.其观测结果对于了解该区的构造背景、发震构造和深部构造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阵列剖面法 电性结构特征 地震 震源区
下载PDF
地震过程动力学行为和可预报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胡平 杨培才 +1 位作者 李卫 赵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47-656,共10页
本文提出了地震事件时序概念,找到了通过对实际地震观测资料的分析来有效地研究地震系统动力学行为和可预报性问题的方法.从实例分析观测资料的结果发现,被分析的这些地震系统混沌吸引子关联维数d_2为3.2—7.5,二阶Renyi熵K_2为0.019—0... 本文提出了地震事件时序概念,找到了通过对实际地震观测资料的分析来有效地研究地震系统动力学行为和可预报性问题的方法.从实例分析观测资料的结果发现,被分析的这些地震系统混沌吸引子关联维数d_2为3.2—7.5,二阶Renyi熵K_2为0.019—0.052.这表明这些地震过程存在着已知变量数目范围的确定性规律,是可以预报的,但可预报时间有限.由K_2可以估算在一定预报精度要求下,对未来地震的可预报时间长度(本文震例中最长为一个月左右).这套分析方法对认识地震过程动力学行为及可预报性问题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动力学 预报 混沌 过程
下载PDF
四川西昌1850年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任金卫 李玶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7-106,T002,共11页
本文对则木河断裂带上各种地震地表破裂现象作了调查和时代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850年西昌地震在西昌北的李金堡至宁南的松新间形成了长达90km的地震形变带。地震位错的最大水平位移为7m,垂直位移一般为0.5~2m,对地震形变带中的各种... 本文对则木河断裂带上各种地震地表破裂现象作了调查和时代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850年西昌地震在西昌北的李金堡至宁南的松新间形成了长达90km的地震形变带。地震位错的最大水平位移为7m,垂直位移一般为0.5~2m,对地震形变带中的各种变形遗迹和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的研究表明,则木河断裂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震中位于大箐梁子一带,震中烈度达Ⅹ~Ⅺ。地震破裂的力学性质为左旋扭张,与则木河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一致。地震破裂具有向南突出发展的不对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西昌 地震 地表破裂 断层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地区水系氢氧同位素及氚含量研究──石花洞研究系列之一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红春 顾德隆 +5 位作者 赵树森 刘东生 焦文强 尹金辉 李铁英 吕金波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5-328,共4页
北京石花洞地区水系的δD平均值为(-65.4±3.0)‰(SMOW),δ18O平均值为(-9.4±0.3)‰(SMOW),氚含量平均值为(30.8±4.5)TU。石花洞洞内滴水是由地表水很快下渗得来,受古... 北京石花洞地区水系的δD平均值为(-65.4±3.0)‰(SMOW),δ18O平均值为(-9.4±0.3)‰(SMOW),氚含量平均值为(30.8±4.5)TU。石花洞洞内滴水是由地表水很快下渗得来,受古老地下水的混合作用很小。因此,洞内滴水的稳定同位素组成能够灵敏地反映地表水同位素组成(即重量加权的年平均雨水的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影响洞内滴水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因素主要是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以及降水气团的来源的变化。利用高分辨率的洞穴碳酸盐的稳定同位素记录.可以建立以湿度变化为主的古气候信息.尤其是我国季风气候的变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花洞 岩溶水 氢同位素 氧同位素 氚含量
下载PDF
1850年西昌地震地表破裂带的考察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俞维贤 宋方敏 +1 位作者 闻学译 李传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6-350,共5页
根据实地考察研究结果 ,185 0年西昌地震地表形变带全长约 90km。现存的地表破裂形迹有地震断层、地震裂缝、地震沟槽、地堑、地震陷坑、冲沟及山脊位错、崩塌滑坡等。最大左旋水平位错 5 7m ,垂直位错3 8m。形变带严格沿则木河断裂... 根据实地考察研究结果 ,185 0年西昌地震地表形变带全长约 90km。现存的地表破裂形迹有地震断层、地震裂缝、地震沟槽、地堑、地震陷坑、冲沟及山脊位错、崩塌滑坡等。最大左旋水平位错 5 7m ,垂直位错3 8m。形变带严格沿则木河断裂展布。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应为则木河断裂 ,震级M≥ 7 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 地表破裂 破裂长度 地面位错 1850年 西昌地震
下载PDF
摩擦滑动对石英和方解石热释光性质的影响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马胜利 计风桔 +2 位作者 马瑾 刘天昌 许秀琴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41-349,共9页
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及热释光测量建立了石英在100MPa和方解石在30MPa围压下剩余热释光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以此为据,通过三轴摩擦实验前后样品的热释光测量,研究了相应围压、不同错动速率下摩擦滑动对石英和方解石剩余热释光强度的影响... 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及热释光测量建立了石英在100MPa和方解石在30MPa围压下剩余热释光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以此为据,通过三轴摩擦实验前后样品的热释光测量,研究了相应围压、不同错动速率下摩擦滑动对石英和方解石剩余热释光强度的影响及其反映的温度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已有理论结果和实际资料,对利用热释光方法断代及推测断层活动方式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方解石 热释光 地震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的岩溶地质特征 被引量:18
9
作者 吕金波 李铁英 +1 位作者 孙永华 车用太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9年第4期373-378,共6页
在全国范围内,北京石花洞洞层最多,钟乳石叠置关系明显,石笋中具有微层理,月奶石发育最好。这些特征为研究西山的新构造运动及古环境的变化提供了新的信息,奠定了首次利用钟乳石建立第四系剖面的基础。
关键词 北京 石花洞 岩溶地质特征 月奶石 钟乳石
下载PDF
广东深圳断裂带活动性的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卢演俦 孙建中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8-146,共9页
深圳断裂带分布着一系列第四纪盆地,发育了以晚更新世河流相为主的沉积物,其厚度一般小于10—15米。它们的出现与断裂破碎带、岩溶地层分布及断裂早期活动有关。但是,未见错动了第四纪沉积物的断层。从约180万年以来,断裂带内发育了四... 深圳断裂带分布着一系列第四纪盆地,发育了以晚更新世河流相为主的沉积物,其厚度一般小于10—15米。它们的出现与断裂破碎带、岩溶地层分布及断裂早期活动有关。但是,未见错动了第四纪沉积物的断层。从约180万年以来,断裂带内发育了四级夷平面和三级河流阶地。不同时期地壳相对升降平均速率估计为约0.04毫米/年至0.2毫米/年。 在第四纪地质时期,深圳断裂带总体处于区域性的间歇性抬升过程,断裂活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第四纪 断裂活动性 广东
下载PDF
福州地区地壳结构的地震转换波测深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邵学钟 顾忠华 张家茹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74-180,共7页
地震转换波测深法首次在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州地区进行地壳深部构造的探测,得出了该区地壳中的4个主要界面的构造形态图和沿北东方向穿越本区的地壳深部构造剖面图。查明闽江断裂由两条北西向产状较陡的超壳断裂组成,福州断陷盆地的深部... 地震转换波测深法首次在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州地区进行地壳深部构造的探测,得出了该区地壳中的4个主要界面的构造形态图和沿北东方向穿越本区的地壳深部构造剖面图。查明闽江断裂由两条北西向产状较陡的超壳断裂组成,福州断陷盆地的深部上地壳G界面呈条带状下沉,下地壳C、C_1界面和M面及壳内低速层均相对上隆,这一结果为解释本区高地热异常提供了深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地震 转换波 地壳 深部构造
下载PDF
延怀盆地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宽频带地震台阵研究 被引量:50
12
作者 刘启元 李顺成 +1 位作者 沈扬 陈九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63-772,共10页
在沙城以东的延庆盆地及其邻近区域内布设了由GDS-1000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组成的流动地震台阵,利用台阵记录的宽频带远震P波波形数据和非线性接收函数反演方法获得了延怀盆地内0-80km深度范围的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利用计算机三... 在沙城以东的延庆盆地及其邻近区域内布设了由GDS-1000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组成的流动地震台阵,利用台阵记录的宽频带远震P波波形数据和非线性接收函数反演方法获得了延怀盆地内0-80km深度范围的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利用计算机三维彩色剖分显示技术研究了台阵下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横向非均匀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的地壳厚度为40km左右,壳幔界面有4km左右的上下起伏.地表沉积盖层在延庆盆地中心附近厚度约1km,而在向盆地外围延伸的方向上相对变薄.研究区域内上地壳S波速度结构较复杂,而下地壳与上地幔则相对比较均匀.其上地壳最突出的特点是在10km深度附近有明显的S波低速层.在延庆盆地下方,它延伸到6-20km的深度范围.在延庆盆地南侧,该低速层有从西往东逐渐减弱的趋势.研究区域内的地震基本上都发生在延庆盆地下方上地壳低速体外围.据此推断,延庆盆地及其临近区域内的地震活动与该区域地壳内的热状态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地壳 上地幔结构 地震台阵 地震波 流速
下载PDF
台湾海峡地震危险性初析与海峡隧道修建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玶 彭阜南 +1 位作者 杨美娥 叶银灿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第11期12-18,共7页
欧亚和太平洋两板块沿大陆东缘相撞 ,形成一系列岛弧 ,台湾是其中之一。台湾海峡是弧陆碰撞带的前陆盆地 ,其上部为平整的第四纪细粒深水沉积 ,下部为上新世地层 ,中有阶梯状断裂 ,说明上新世以后构造运动有减弱之势。台岛的强震带释放... 欧亚和太平洋两板块沿大陆东缘相撞 ,形成一系列岛弧 ,台湾是其中之一。台湾海峡是弧陆碰撞带的前陆盆地 ,其上部为平整的第四纪细粒深水沉积 ,下部为上新世地层 ,中有阶梯状断裂 ,说明上新世以后构造运动有减弱之势。台岛的强震带释放了大量的板块逆冲撞压应力 ,对海峡起着屏障和保护作用 ;只在台岛南北两端外海N -W向类转换断层与滨海N -E向断裂的交汇地段才易发生强震。未来隧道拟选工区发生≥ 6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加上烈度由地表向下衰减较快 ,故海床下隧道所遭到的烈度将更小。从地震构造角度看 ,修建隧道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 可行性研究 台湾海峡 海峡隧道 地质 地震分布
下载PDF
北京延庆盆地50万年以来的主要构造事件及年代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尹功明 卢演俦 《华北地震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9-30,共12页
延庆盆地是一个位于燕山山脉南部的晚新生代形成的小型断陷盆地,通过对延庆盆地系统的野外调查,根据延庆盆地的地貌、沉积物、断裂活动等特征,初步认为延庆盆地在过去约50万年曾发生过三次对盆地地貌和沉积环境演化发生过重要影响或改... 延庆盆地是一个位于燕山山脉南部的晚新生代形成的小型断陷盆地,通过对延庆盆地系统的野外调查,根据延庆盆地的地貌、沉积物、断裂活动等特征,初步认为延庆盆地在过去约50万年曾发生过三次对盆地地貌和沉积环境演化发生过重要影响或改变盆地演化过程的重大构造事件.针对上述三次构造事件,采集了适当的测年样品,经电子自旋共振(ESR)、红外释光(OSL)测年技术等测定,得出了延庆盆地三次主要构造事件发生的可能年代,分别发生在距今40万年—35万年、距今15万年—10万年和距今1.8万年—1.2万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庆盆地 怀来盆地 构造分析 盆地 年代学
下载PDF
京棉二厂井氦,氢气体的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及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范树全 苏盛虎 李霓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90-497,共8页
系统总结了京棉二厂热水深井溶解气体中氦、氢气体常变化与地震的关系,提出了氦、氢气体前兆异常特征与发震时间、震级关系的经验公式,用此经验公式成功地预报了华北两次5级以上地震,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兆 氢异常 氦异常
下载PDF
在确定潜在震源区中地震和地质资料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裕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75-278,共4页
在确定潜在震源区中如何应用地震和地质资料是编制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的关键问题,包括如何利用地震和地质资料来勾划地震带和潜在震源区的范围和方向,以及确定本底地震和潜在震源区的震级上限。
关键词 地震 地质 震源 区划
下载PDF
国内外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地震地质工作的现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裕明 《地震学刊》 CSCD 1996年第1期42-43,共2页
在我国,地震地质工作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已得到充分应用、但也存在着没有统一标志、断层分段活动性重视不够等一些问题,提出了地震安全性评价小地震地质工作的主攻方向及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地震地质 地震 危险性评估
下载PDF
北京太平庄井流体物理化学多项动态的对比观测研究
18
作者 车用太 鱼金子 +2 位作者 王基华 张培仁 朱清钟 《华北地震科学》 1997年第2期40-48,共9页
在北京太平庄井详细观测与研究了井水位、水温、流量、水化学离子、溶解气与逸出气及井区土壤气与气象因素等37项地下流体及其影响因素的短期动态。根据试验观测结果,本文初步解释出以地球固体潮、大气压力与水动力条件的变动为共同基... 在北京太平庄井详细观测与研究了井水位、水温、流量、水化学离子、溶解气与逸出气及井区土壤气与气象因素等37项地下流体及其影响因素的短期动态。根据试验观测结果,本文初步解释出以地球固体潮、大气压力与水动力条件的变动为共同基础的该井各测项短期动态间的内在联系,文中还对比分析了溶解气─逸出气─土壤气,水温─地温─气温等同类测项动态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动力学 地震预报 物理化学 井水水位 流量
下载PDF
北京平原区隐伏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向宏发 方仲景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85-388,共4页
<正> 近十余年来,国内外有关平原区隐伏断裂的探测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King,1980;汪成民等,1988).但到目前为止,多数工作都集中在隐伏断裂的定位及相关各种探测方法研究.本文的重点则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隐伏断裂... <正> 近十余年来,国内外有关平原区隐伏断裂的探测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King,1980;汪成民等,1988).但到目前为止,多数工作都集中在隐伏断裂的定位及相关各种探测方法研究.本文的重点则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隐伏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与活动方式.研究区主要选在北京平原北部令人注目的夏垫断裂和南口-孙河隐伏断裂.1.隐伏断裂研究的一些主要内容1.1 隐伏断裂的准确定位为查明平原区隐伏断裂的准确位置,我们采用化探普查、浅层物探详查和钻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隐伏断裂 晚第四纪 北京
全文增补中
岩石蠕变破坏实验研究及其对地震预报的意义
20
作者 赵阿兴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9-95,共7页
通过对不同温度和围压条件下济南辉长岩的蠕变破坏实验结果和声发射特征分析,本文提出以岩石蠕变破坏应变做为岩石蠕变破坏判据。建立了岩石蠕变破坏应变的经验关系式。依据实验结果得到相应的济南辉长岩蠕变破坏应变参数,进一步探讨了... 通过对不同温度和围压条件下济南辉长岩的蠕变破坏实验结果和声发射特征分析,本文提出以岩石蠕变破坏应变做为岩石蠕变破坏判据。建立了岩石蠕变破坏应变的经验关系式。依据实验结果得到相应的济南辉长岩蠕变破坏应变参数,进一步探讨了预报岩石蠕变破坏和地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蠕变 地震 预报 破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