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余年来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产量改良遗传进展 被引量:47
1
作者 周阳 何中虎 +3 位作者 陈新民 王德森 张勇 张改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30-1535,共6页
采用1965年以来北部冬麦区育成的10个主栽品种,在水、肥供应充足、病、虫、倒伏得到有效控制条件下,连续两年共进行4个点次试验;同时对1B/1R易位系和矮秆基因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品种产量年遗传进展为64.63 kghm-2或1.20%,其较大幅... 采用1965年以来北部冬麦区育成的10个主栽品种,在水、肥供应充足、病、虫、倒伏得到有效控制条件下,连续两年共进行4个点次试验;同时对1B/1R易位系和矮秆基因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品种产量年遗传进展为64.63 kghm-2或1.20%,其较大幅度的提高出现在1980年丰抗号品种育成时期。丰抗2号和丰抗8号是该地区最早育成的含有1B/1R染色体和Rht-D1 b矮秆基因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的总趋势是抽穗期提前、株高显著降低、生物学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单位面积穗数减少、每穗粒数有所增加、千粒重和收获指数大幅度提高,其年遗传进展分别为-0.10%、-0.70%、0.35%、-0.50%、0.63%、1.12%和0.79%。通过减少不孕小穗和小花数来增加每穗粒数,通过提高灌浆速率来提高千粒重,再把高穗粒重与较多的单位面积穗数结合在一起,是北部冬麦区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产量潜力 农艺性状 矮秆基因 1B/1R易位系
下载PDF
外源转入基因在小麦中的遗传规律及其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丁文静 魏亦勤 +2 位作者 叶兴国 杜丽璞 徐惠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5-960,共6页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基因GUS和nptⅡ导入了3个小麦基因型新春9号、Bobwhite和PM97034,经对自交后代连续3代进行PCR、组织化学染色及ELISA检测和筛选,获得了纯合稳定转基因株系。以3个受体亲本为对照,随机区组、重复3次设计,对纯合稳...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基因GUS和nptⅡ导入了3个小麦基因型新春9号、Bobwhite和PM97034,经对自交后代连续3代进行PCR、组织化学染色及ELISA检测和筛选,获得了纯合稳定转基因株系。以3个受体亲本为对照,随机区组、重复3次设计,对纯合稳定转基因株系进行了株高、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成熟期等农艺性状调查,研究外源转入基因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除株高和生育期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农艺性状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以新春9号转基因株系与新春9号(CK)杂交,对F1代和F2代植株进行PCR、组织化学染色和ELISA检测,分析外源转入基因在小麦遗传背景中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GUS基因和nptⅡ基因在F1代中表现完全显性,在F2代中呈现2.6∶1的分离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纯合转基因株系 农艺性状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几个小麦基因型苗期抗旱性鉴定及相关生理指标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殷桂香 王瑾 +5 位作者 徐惠君 陶丽莉 杜丽璞 毛新国 田小海 叶兴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9-323,共5页
为了明确小麦抗旱性与果聚糖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间的关系,选用扬麦6号、扬麦12、新春9号、Bobwhite、宁春27、CB9945、03S58、8139等8个小麦基因型,从分蘖期开始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每隔一定时期取叶片测定果聚糖含量,36d后复水,... 为了明确小麦抗旱性与果聚糖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间的关系,选用扬麦6号、扬麦12、新春9号、Bobwhite、宁春27、CB9945、03S58、8139等8个小麦基因型,从分蘖期开始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每隔一定时期取叶片测定果聚糖含量,36d后复水,统计存活率,抽穗期测定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扬麦6号干旱胁迫处理后植株存活率(60.71%)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基因型(1.19%~28.57%),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干旱胁迫期间,扬麦6号叶片中果聚糖含量明显增加,而其他基因型叶片中果聚糖含量几乎没有变化;扬麦6号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最高(0.7977),显著高于03S58(0.6932)、Bobwhite(0.6879)和宁春27号(0.6285);PSⅡ潜在活性(Fu/Fo)也以扬麦6号最高(3.9484),显著高于Bobwhite(2.7303)、新春9号(2.7187)、03S58(2.4034)和宁春27号(2.1619)。这说明小麦苗期抗旱性与果聚糖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间有一定的关系,抗旱性强的基因型干旱胁迫期间果聚糖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性 果聚糖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下载PDF
Pina和Pinb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硬粒小麦中的转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根英 夏兰芹 +1 位作者 夏先春 何中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15-1323,共9页
【目的】构建Pina、Pinb融合基因表达载体,验证Pina和Pinb基因的功能,为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小麦籽粒质地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材料。【方法】以软质小麦京411作为Pina和Pinb基因的供体,将Pina、Pinb基因融合后,与基础质粒pG4AB上的Ω和pol... 【目的】构建Pina、Pinb融合基因表达载体,验证Pina和Pinb基因的功能,为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小麦籽粒质地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材料。【方法】以软质小麦京411作为Pina和Pinb基因的供体,将Pina、Pinb基因融合后,与基础质粒pG4AB上的Ω和poly(A)等增强基因表达的调控序列及pAHC25上的Ubiqutin启动子和bar基因表达盒相连接,构建Pina、Pinb融合基因植物高效表达载体。利用基因枪转化硬粒小麦幼胚,并对硬粒小麦幼胚再生体系进行探索。【结果】在构建完成Pina、Pinb融合基因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FUBPaPb的基础上,转化硬粒小麦幼胚16000多枚,经biolaphos筛选、PCR鉴定和斑点杂交鉴定,得到再生植株2390株,35株为阳性植株。共得到T1代籽粒356粒,对种子量较多的16个单株籽粒进行蛋白表达分析,有2株检测到基因表达产物,其籽粒SKCS硬度值比受体品种分别降低了10和12。培养基SD2适于硬粒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MS+8mg·L-1玉米素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再生频率。【结论】Pina和Pinb的共同表达降低了硬粒小麦籽粒硬度,具有软化籽粒质地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a和Pinb基因融合表达载体 硬粒小麦 幼胚培养 基因转化
下载PDF
用等位基因特异PCR检测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被引量:17
5
作者 卫波 景蕊莲 +1 位作者 王成社 昌小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13-1320,共8页
【目的】以2份六倍体小麦Opata85和W7984及其重组近交系(RIL)的111个株系和3份小麦二倍体野生近缘种为材料,研究用等位基因特异PCR检测普通小麦中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方法。【方法】利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2份六倍体小麦和3份小麦二倍体野... 【目的】以2份六倍体小麦Opata85和W7984及其重组近交系(RIL)的111个株系和3份小麦二倍体野生近缘种为材料,研究用等位基因特异PCR检测普通小麦中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方法。【方法】利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2份六倍体小麦和3份小麦二倍体野生近缘种TaDREB1基因的DNA序列,在B基因组上发现了2个SNPs。以其为3′端,设计等位基因特异引物及其互补引物,对SNP进行分型,同时研究了特异引物3′端碱基错配对等位基因特异PCR的影响,优化了PCR反应体系。【结果】等位基因特异引物3′端不同位置的碱基错配及不同类型的碱基错配对PCR结果影响较大;在等位基因特异PCR中,Mg2+、dNTP及TaqDNA聚合酶的用量均大于普通PCR。【结论】只要在等位基因特异引物3′端加上合适的错配碱基,并且优化其PCR反应体系,用等位基因特异PCR方法检测六倍体小麦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倍体小麦 单核苷酸多态性 等位基因特异PCR 碱基错配
下载PDF
小麦穗颈维管束遗传特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12
6
作者 申海兵 杨德龙 +2 位作者 景蕊莲 昌小平 曲延英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5-470,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穗颈维管束发育的影响,为小麦抗旱高产育种提供解剖学依据,以小麦加倍单倍体(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分别检测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条件下灌浆期小麦穗颈维管束数目及面积... 为了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穗颈维管束发育的影响,为小麦抗旱高产育种提供解剖学依据,以小麦加倍单倍体(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分别检测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条件下灌浆期小麦穗颈维管束数目及面积,同时分析了维管束遗传特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严重抑制小麦穗颈维管束的发育,显著降低小维管束数目和维管束面积,对大维管束数目的影响较小;维管束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分布范围为74.16%-97.51%;DH群体各性状分离范围广泛,均产生了明显超亲的株系;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维管束性状与产量性状表现负相关或相关不显著;在正常灌溉条件下,多数维管束性状与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小穗结实率及穗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通过增加小麦穗颈大、小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可保证物质运输“流”的畅通,育种工作中可以结合穗颈解剖结构特征选育高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DH群体 穗茎维管束 产量性状
下载PDF
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陶丽莉 殷桂香 叶兴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3-718,共6页
小麦成熟胚转化体系的建立对促进小麦基因工程研究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小麦成熟胚具有取材方便、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小麦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可望取代幼胚成为小麦遗传转化的方便受体。本文就目前小麦成熟... 小麦成熟胚转化体系的建立对促进小麦基因工程研究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小麦成熟胚具有取材方便、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小麦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可望取代幼胚成为小麦遗传转化的方便受体。本文就目前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行了综述,目的是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小麦成熟胚再生体系和转化体系提供参考。目前国内外采用较多的小麦成熟胚培养方式主要有完整成熟胚培养、胚乳支撑成熟胚培养、成熟胚刮碎培养和成熟胚切割培养等。对培养基中激素种类、浓度配比的优化也进行了较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结果。利用基因枪轰击法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小麦成熟胚均成功获得了转基因植株,证明小麦成熟胚及其愈伤组织作为受体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成熟胚 组织培养 遗传转化
下载PDF
小麦DH群体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关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德龙 李唯 +1 位作者 景蕊莲 昌小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43-1547,共5页
以小麦DH群体(早选10号×鲁麦14)的15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研究材料,分析雨养和正常灌溉条件下与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关的8个性状的相关性、遗传力、控制性状的基因数日及基因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在两种水分条件下,DH群体... 以小麦DH群体(早选10号×鲁麦14)的15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研究材料,分析雨养和正常灌溉条件下与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关的8个性状的相关性、遗传力、控制性状的基因数日及基因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在两种水分条件下,DH群体各性状的表型值多数介于双亲之间,且出现超亲分离,变异系数在6.96%~65.72%之间。DH群体及其亲本各性状表型值普遍表现为雨养条件下的高于正常灌溉的。初花期、花后14d和成熟期的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SSCf、SSCf14和SSCm)之间相关性较低,而SSCf14与其他多数性状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分别表现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DH群体各性状的遗传力和调控性状的基因数目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有较大差异。在雨养条件下的遗传力,SSCf最高,为0.49,而籽粒灌浆效率(GFE)最低,为0.11,其他6个性状介于二者之间;而灌溉条件下的遗传力,GFE最高,为0.65,SSCf最低,为0.51。在雨养条件下,控制GFE、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效率(AESSC)、SSCfl4和SSCm的基因数日较多,分别为27、26、22和20对,控制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转运效率(RESSC)的基因数目最少,只有9对;而灌溉条件下,控制SSCfl4的基因数目最多(19对),控制RESSC的基因数目最少(4对)。两种条件下控制SSCm和灌溉条件下控制SSCf14的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其他性状的多基因间未检测到互作效应;两种条件下的RESSC和GFE,以及灌溉条件下的AESSC基因间存在重叠作用。说明小麦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复杂的,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水分条件下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可能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DH群体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遗传分析
下载PDF
转bar基因小麦和非转基因小麦抗除草剂鉴定方法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欣 杜丽璞 +4 位作者 殷桂香 徐惠君 林志珊 佘茂云 叶兴国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6-600,共5页
方便、快捷、准确地对转基因小麦中的bar基因进行检测,对于筛选纯合稳定转基因植株、获得无筛选标记转基因植株、鉴定常规小麦品种和商品小麦中的bar基因成分等具有一定价值。本试验对叶片涂抹、植株喷洒、培养基添加除草剂3种方法鉴定... 方便、快捷、准确地对转基因小麦中的bar基因进行检测,对于筛选纯合稳定转基因植株、获得无筛选标记转基因植株、鉴定常规小麦品种和商品小麦中的bar基因成分等具有一定价值。本试验对叶片涂抹、植株喷洒、培养基添加除草剂3种方法鉴定转bar基因小麦植株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表明3种方法都能很好鉴定转基因小麦中的bar基因,叶片涂抹200mg/LLiberty鉴别的准确性高于PCR检测,植株喷洒Basta的适宜浓度为100mg/L,喷洒Liberty的适宜浓度为150mg/L,培养基添加Bialaphos的适宜浓度为5~8mg/L。叶片涂抹和植株喷洒除草剂方法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区别转基因植株和非转基因植株的标准不够明确。相比之下,成熟胚离体培养除草剂筛选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具有鉴定效果直观明了、操作简单、试验周期短等优点,在检测小麦转入或飘入的bar基因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 商品小麦 BAR基因 除草剂抗性 成熟胚培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转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银霞 宋晓华 +1 位作者 李英慧 邱丽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9-313,328,共6页
植物基因工程是大豆遗传改良的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转基因植物与日俱增,转化方法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体系及其优缺点,分析了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介绍了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大豆研究成果。通过对不... 植物基因工程是大豆遗传改良的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转基因植物与日俱增,转化方法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体系及其优缺点,分析了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介绍了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大豆研究成果。通过对不同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农杆菌介导法是目前大豆转基因中发展较为成熟的方法,但转化体系有待于进一步的优化,从而提高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法 大豆 转基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不同水分环境条件下小麦IL群体产量相关性状遗传和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慧茹 王光达 +2 位作者 昌小平 杨德龙 景蕊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61,共9页
干旱是限制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研究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抗旱遗传特性对小麦抗旱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以小麦回交导入系(IL)群体((晋麦47×西峰20)×晋麦47)BC3F4的16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不同水分环境条... 干旱是限制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研究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抗旱遗传特性对小麦抗旱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以小麦回交导入系(IL)群体((晋麦47×西峰20)×晋麦47)BC3F4的16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不同水分环境条件下株高(PH)、穗下节长(PL)、单株穗数(SPP)、穗长(SL)、单株小穗数(TSP)、单株总粒数(GNP)、主穗小穗数(SMS)、主穗粒数(GMS)、千粒质量(TGW)和小区产量(GY)的遗传特点及相互关系,评价群体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分环境条件下,小麦IL群体各目标性状表型偏向于轮回亲本晋麦47,变异广泛,多样性指数达0.74~0.97,且存在超亲分离,总体呈尖顶峰的负偏态分布。在4种水分环境条件下,小麦IL群体的PH、PL和TGW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h2B=0.48~0.81),其他性状遗传力较低(h2B=0.27~0.73)。性状之间普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在干旱胁迫条件下,TGW和PH分别与小区产量有较高的相关性和关联度。该群体适合进行抗旱性状数量遗传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IL群体 干旱胁迫 农艺性状 关联性分析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小麦TaCCaMK基因的研究初探
12
作者 谭小梅 杨婉身 毛龙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272-276,共5页
CCaMK作为一类重要的Ca2+传感蛋白可以通过与胞内Ca2+和CaM结合进而诱导下游蛋白质磷酸化方式以及基因表达模式发生改变。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有几种高等植物的CCaMK被报道,但对小麦TaCCaMK基因的报道尚属空白。因此,本实验以5份不同倍... CCaMK作为一类重要的Ca2+传感蛋白可以通过与胞内Ca2+和CaM结合进而诱导下游蛋白质磷酸化方式以及基因表达模式发生改变。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有几种高等植物的CCaMK被报道,但对小麦TaCCaMK基因的报道尚属空白。因此,本实验以5份不同倍性小麦为材料,对TaCCaMK基因的拷贝数以及TaCCaMK基因的视锥蛋白类结构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便为TaCCaMK基因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CCaMK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拷贝数
下载PDF
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动力学参数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38
13
作者 王正航 武仙山 +2 位作者 昌小平 李润植 景蕊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7-227,共11页
为探讨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旗叶光合性状的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小麦RIL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F8代的305个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雨养和灌溉两种水分条件下,开花期和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情... 为探讨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旗叶光合性状的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小麦RIL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F8代的305个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雨养和灌溉两种水分条件下,开花期和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相关关系、遗传力、基因数目以及不同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两种水分条件下,RIL群体性状多数表现超亲现象,变异系数为1.12%~67.05%。雨养条件下抗旱亲本旱选10号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比水地品种鲁麦14表现稳定。两种水分条件下,两个生育时期的旗叶叶绿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而荧光动力学参数相关性表现复杂,Fm与Fv、Fo/Fm与Fv/Fm之间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大于0.994。在所有性状中,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力最高;多数性状在雨养条件下的基因数目多于灌溉条件的,控制灌浆期‘帆的基因数目最多,达34对。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灌浆期Fm、Fv及F0与Fm曲线之间的面积对产量影响较大,可以作为选择抗旱高光效小麦的重要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RIL群体 干旱胁迫 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产量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小麦幼苗根系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57
14
作者 周晓果 景蕊莲 +2 位作者 郝转芳 昌小平 张正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951-1957,共7页
以小麦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为材料,在水分胁迫及非胁迫两种条件下考察水培幼苗的单株根数、最大根长、根鲜重、根干重、根茎鲜重比及根茎干重比等根系性状。应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幼苗根系性状的QTL,以及... 以小麦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为材料,在水分胁迫及非胁迫两种条件下考察水培幼苗的单株根数、最大根长、根鲜重、根干重、根茎鲜重比及根茎干重比等根系性状。应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幼苗根系性状的QTL,以及基因与环境的互作。共检测到11个加性效应QTL和15对上位性互作QTL,分布在除5A、4B、2D、6D和7D以外的所有染色体上。其中3个加性效应QTL和2对上位性效应QTL控制根数;3个加性效应QTL和3对上位性效应QTL控制最大根长;2个加性效应QTL和2对上位性效应QTL控制根鲜重;2个加性效应QTL和3对上位性效应QTL影响根干重;2对上位性效应QTL控制根茎鲜重比;1个加性效应QTL和3对上位性效应QTL与根茎干重比有关。同时还分别检测到1个加性效应QTL、3对上位性效应QTL与水分环境的互作效应。对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幼苗抗旱优良根系性状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DH群体 根系性状 QTL定位 基因与环境互作 QTL分析 小麦幼苗 上位性效应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加性效应
下载PDF
Inferring Genome Ancestry and Estimating Molecular Relatedness Among 187 Chinese Maize Inbred Lines 被引量:27
15
作者 谢传晓 张世煌 +5 位作者 李明顺 李新海 郝转芳 白丽 张德贵 梁业红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38-748,共11页
The inference of genome ancestry and the estimation of molecular relatednes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breeding efficiency and association studies. Seventy SSR loci, evenly distributed in 10 chromosomes, were assaye... The inference of genome ancestry and the estimation of molecular relatednes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breeding efficiency and association studies. Seventy SSR loci, evenly distributed in 10 chromosomes, were assayed for polymorphism among 187 commonly used maize (Zea mays L.) inbreds which represent the genetic diversity in China. The identified 290 alleles served as raw data for estimating population structure using the coalescent linked loci, based on the ADMIXTURE model. Population number, K, has been inferred to be between five and seven. Specifying five subpopulations (K = 5) led to a distinct decrease and specifying K to be greater than six resulted in only minimal increases in the likelihood value. Therefore, population number, K, has been inferred into six subpopulations, which are PA, BSSS (includes Reid), PB, Lan (Lancaster Sure Crop), LRC (Luda Reb Cob, a Chinese landrace, and its derivatives), and SPT (Si-ping-tou, a Chinese landrace and its derivatives). The Kullback-Leibler distance of pairwise subpopulation was also inferred as n × p (187 ×6) Q matrices, which gave a detailed percentage of genetic composition of six subpopulations and molecular relatedness of each line. The genome-wide linkage disequilibrium (LD) indicated that the asso- ciation studies in QTLs and/or candidate genes might avoid nonfunctional and spurious associations, as most of the LD blocks were broken among diverse germplasm. The defined population structure has given us a clear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se lines for breeding practice and established a good basis for association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genetic diversity relatedness linkage disequilibrium association analysis
下载PDF
提高植物农杆菌转化效率辅助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6
作者 叶兴国 王新敏 +3 位作者 王轲 杜丽璞 林志珊 徐惠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007-3019,共13页
农杆菌介导是目前转基因植物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不同植物间利用农杆菌转化的转化效率差异很大,高效农杆菌转化体系对于转基因植物产业化和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总体而言,影响农杆菌转化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基因型、外植体... 农杆菌介导是目前转基因植物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不同植物间利用农杆菌转化的转化效率差异很大,高效农杆菌转化体系对于转基因植物产业化和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总体而言,影响农杆菌转化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基因型、外植体及其生理状态、农杆菌菌株、培养基成分、共培养条件等。对于一些难转化的植物来说,辅助因素对转化效率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影响农杆菌转化效率的一些辅助因素及其作用,包括植物材料微创伤处理和干燥处理、培养基中抗氧化剂和表面活性剂使用、农杆菌中额外拷贝Vir和植物细胞中VIP(VirE2 interacting protein)过表达、载体上核基质附着序列引入等,以期为进一步改进难转化作物如小麦、大豆等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农杆菌转化 微创伤处理 抗氧化剂 干燥处理 核基质附着序列
下载PDF
小麦灌浆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46
17
作者 武仙山 昌小平 景蕊莲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6-632,共7页
为了给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有效地利用生理性状评价小麦抗旱性提供依据,在雨养和灌溉两种水分条件下,于灌浆期测定了76份小麦材料的叶绿素含量(Chl)、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o、Fm、Fv、Fv/Fo、Fv/Fm)、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离体叶片失水... 为了给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有效地利用生理性状评价小麦抗旱性提供依据,在雨养和灌溉两种水分条件下,于灌浆期测定了76份小麦材料的叶绿素含量(Chl)、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o、Fm、Fv、Fv/Fo、Fv/Fm)、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渗透势(OP)和冠气温差(CTD),用主成分分析法将不同生理性状集成为几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根据综合指标对群体抗旱性(抗旱指数,DRI)和单株抗旱性(pDRI)的贡献,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分别求出雨养(DS)和灌溉(WW)条件下的群体和单株抗旱性综合评价值(D值)DDRIDS、DpDRIDS、DDRIWW、DpDRIWW。结果表明,雨养条件下单株DpDRIDS与pDRI显著相关(r=0.371,P<0.005),依DpDIRDS对小麦材料抗旱性的分级结果与群体DRI和单株pDRI的分级结果吻合度均为55.3%;灌溉条件下单株DpDRIWW与DRI和pDRI也显著相关(r分别为0.246和0.303,P<0.05),对材料抗旱性分级的吻合度分别为64.5%和67.1%。因此认为,与群体在雨养条件下DDRIDS和灌溉下DDRIWW相比,DpDRIDS和DpDRIWW更适合于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的抗旱性评价,但只能作为抗旱性评价的参考,不能代替抗旱指数DRI。根据D值与单项指标间的最优回归方程,不同水分条件下生理指标对小麦抗旱性的贡献不同,其重要程度在雨养条件下依次为:Fo2>OP>CTD1>Chl1>RWC>CTD2>RWL>Fv1;灌溉条件下为:Chl2>Fo1>CTD1>CTD2>RWL>RWC>Fv2(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右下脚的1和2分别指旗叶和倒二叶;冠气温差的1和2分别指灌浆早期和灌浆中期)。因而,有选择地检测这些生理性状有助于提高小麦抗旱性的鉴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灌浆期 抗旱性 抗旱指数 生理性状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用株高旱胁迫系数分析小麦发育中的抗旱性动态 被引量:15
18
作者 武仙山 王正航 +1 位作者 昌小平 景蕊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10-2018,共9页
以小麦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为材料,根据雨养(DS)和灌溉(WW)条件下5个年点环境中5个发育时期的株高估算反映材料发育过程中抗旱能力的旱胁迫系数(DS|WW),分析抗旱性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年点环境间,不同发育时期的条件... 以小麦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为材料,根据雨养(DS)和灌溉(WW)条件下5个年点环境中5个发育时期的株高估算反映材料发育过程中抗旱能力的旱胁迫系数(DS|WW),分析抗旱性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年点环境间,不同发育时期的条件旱胁迫系数(CDS|CWW)、非条件旱胁迫系数(UDS|UWW)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发育中后期的抗旱性在部分年点环境中趋于一致。各个年点不同发育时期DS|WW间的10个相关系数,UDS|UWW间除Ch05环境的5个相关系数不显著外,其他所有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而CDS|CWW间仅3~6个相关系数显著,相邻发育时段之间的抗旱性关系密切。同时,任一时期的UDS|UWW总与其前面至少一个时段的CDS|CWW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某发育时期的抗旱性可归因于该时期之前的一个或几个时段的抗旱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出苗至拔节期(CDS1|CWW1)、抽穗至开花期(CDS5|CWW5)的抗旱性对成熟期株高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株高 抗旱性 发育 环境
下载PDF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鉴定及其品质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会云 刘畅 +4 位作者 王坤杨 杜丽璞 王轲 佘茂云 叶兴国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1-709,共9页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是小麦子粒贮藏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组成、搭配、表达水平及含量决定面团弹性和面包加工品质。本文主要介绍了小麦HMW-GS编码基因的克隆、分子特征、分子标记开...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是小麦子粒贮藏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组成、搭配、表达水平及含量决定面团弹性和面包加工品质。本文主要介绍了小麦HMW-GS编码基因的克隆、分子特征、分子标记开发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并综述了不同HMW-GS与面粉加工品质之间的关系,以及HMW-GS基因遗传转化、微量配粉和突变体培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技术聚合优质亚基,培育优质面包小麦品种和明确各个HMW-GS基因的品质效应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无性系变异体 基因克隆 面包品质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生理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施伟 昌小平 景蕊莲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53-659,共7页
为了解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冠层温度、旗叶光合性状的变化特点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小麦回交导入系(IL)群体[(鲁麦14×晋麦47)×鲁麦14]BC3F5代的16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了雨养和灌溉条件下,开花期和灌浆期冠层温度、冠气... 为了解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冠层温度、旗叶光合性状的变化特点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小麦回交导入系(IL)群体[(鲁麦14×晋麦47)×鲁麦14]BC3F5代的16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了雨养和灌溉条件下,开花期和灌浆期冠层温度、冠气温差、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等性状的相关性以及不同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在两种水分条件下IL群体多数性状表现超双亲,性状变异系数为1.19%~48.30%,性状均值偏向轮回亲本鲁麦14;雨养条件下抗旱亲本晋麦47的冠层温度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比水地品种鲁麦14表现稳定,IL群体的性状稳定性(D值)超过轮回亲本。两种水分条件下,荧光动力学参数之间相关性表现复杂,Fv与Fm、Fo/Fm与Fv/Fm之间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大于0.991。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发育时期的Fv/Fm和灌浆期的冠层温度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可以作为选择抗旱高光效小麦的重要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土壤水分 冠层温度 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荧光 产量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