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健康成年人心电图心率范围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俊 杨啸林 +4 位作者 王茜 杨红 朱广瑾 梁振士 方丕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北方健康成年人心电图心率值的正常范围及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差异,进而探讨心率正常范围的标准。方法对中国北方健康成年人标准12导联心电图数据库中1 983例心电图自动分析结果进行人工校对,统计计算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北方健康成年人心电图心率值的正常范围及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差异,进而探讨心率正常范围的标准。方法对中国北方健康成年人标准12导联心电图数据库中1 983例心电图自动分析结果进行人工校对,统计计算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心率范围(2%分位数,98%分位数)。年龄段依次设置为<30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结果北方成年人心率范围为52~99次/分,其中男性为51~99次/分,女性为54~99次/分。女性平均心率高于男性[(73.5±8.3次/分vs 68.2±13.1次/分,P=0.038 6)],以<30岁、40~49岁、60~69岁和≥70岁段更加明显(P依次为0.038 6、0.000 5、0.000 8、0.196)。女性心率<55次/分的发生率为2.15%,且各年龄段发生率均<5%。男性心率<55次/分的发生率为5.73%,而心率<50次/分的发生率为1.35%,且各年龄段发生率均≤4.6%。心率>95次/分的发生率为3.3%,其中女性发生率(3.5%)高于男性(3.1%)。心率>100次/分的发生率为1.6%,其中男性为1.7%,女性为1.5%。结论中国北方成年人心率正常范围下限界值建议修改为50(男)或55(女)次/分,上限值仍为100次/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学 中国 成年人 心率 正常参考值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冷冻消融术后空白期内早期复发的特点及其预测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俊 杨红 +6 位作者 刘颖 李晓枫 张浩 夏雨 贾玉和 方丕华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冷冻消融术后空白期内房性心律失常发作特点及其与远期随访效果的关系。方法 51例症状性房颤患者接受第一代冷冻球囊的冷冻消融。术前经胸超声测定左房前后径。术后3个月内采用心电事件记录仪进行远程心电监...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冷冻消融术后空白期内房性心律失常发作特点及其与远期随访效果的关系。方法 51例症状性房颤患者接受第一代冷冻球囊的冷冻消融。术前经胸超声测定左房前后径。术后3个月内采用心电事件记录仪进行远程心电监测,之后每隔3个月进行包含24h动态心电图和/或心电图在内的门诊随访。复发定义为心电图和/或24h动态心电图和/或远程心电监测发现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房颤或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时间>30s。根据空白期内随访结果分为早期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根据术后12个月的长期随访结果分为晚期复发组和无复发组。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12个月临床随访,冷冻消融成功率为70.6%。晚期复发组左房内径较大[(41.2±4.3)mm vs(36.5±4.2)mm,P=0.0006]、糖尿病比例较高(33.3%vs 5.56%,P=0.0086)。晚期复发组空白期内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晚期无复发组(27.7%vs 2.4%,P<0.001)。晚期无复发组空白期第1~3个月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依次为5.9%、0.7%、0.1%,而晚期复发组则依次为30.0%、28.4%、24.9%。23例(45.1%)患者出现早期复发,以持续性房颤患者较多(34.8%vs 10.7%,P=0.0376)。早期复发组中13例(56.5%)出现晚期复发,10例(43.5%)表现为晚期无复发,而早期无复发组仅有2例(7.1%)患者出现晚期复发。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早期复发(RR=58.8,P=0.001)、糖尿病(RR=18.5,P=0.021)和左房内径(RR=1.4,P=0.002)是预测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冷冻消融术后空白期内早期复发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主要发生在术后第1个月内。早期复发并不等于晚期复发,但早期复发患者具有较高的晚期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冷冻消融 心房颤动 空白期 远程心电监测 早期复发 晚期复发
原文传递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合并心房血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溶栓效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浩 刘俊 +3 位作者 李晓枫 夏雨 方丕华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第5期464-467,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心房血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溶栓治疗效果,探讨心脏基础疾病对心房血栓位置和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初次诊断为心房血栓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住院病历资料... 目的通过观察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心房血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溶栓治疗效果,探讨心脏基础疾病对心房血栓位置和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初次诊断为心房血栓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住院病历资料提取临床特征、心房血栓部位、确诊前抗凝治疗情况、确诊后抗栓治疗方案,计算CHADS_2和CHA_2DS_2-VASc积分。根据患者临床随访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血栓是否溶解并计算血栓溶解时间。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肌病分为心肌病组和非心肌病组。结果共入选78例,心房血栓部位分布表现:53例(67.9%)仅见于左心耳,5例(6.4%)仅见于左房,17例(21.8%)左房和左心耳同时存在,3例(3.9%)仅见于右房。心肌病组(n=38)单纯左心耳血栓发生比例低于非心肌病组(52.6%vs 62.3%,P=0.0047),右房血栓均为心肌病组患者。CHA_2DS_2-VASc积分识别高危(≥2分)患者能力高于CHADS2积分(80.8%vs 38.5%,P<0.0001)。确诊前30.9%未抗栓治疗,21.8%仅仅口服阿司匹林;42.3%口服华法林,其中仅有7.7%患者国际正常化比值≥2.0;5.1%口服新型抗凝药物。72例(92.3%)患者抗栓治疗后平均(6.5±4.2)个月的随访中重复同样检查,其中51例(71.8%)证实血栓溶解。心肌病组血栓溶解成功率低于非心肌病组[60%(21/35)vs 81.1%(30/37),P=0.028 9]。Logstic回归分析证实心肌病能独立预测溶栓治疗效果(OR=-1.20±0.56,P=0.043 6)。结论左心耳仍是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心腔内血栓形成最常见的部位,但心肌病患者更易发生心房内血栓。抗凝治疗认识不足和治疗不规范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CHA_2DS_2-VASc积分进行血栓风险评估优于CHADS_2积分。心肌病是预测溶栓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心房血栓 左心耳 心肌病 抗凝
原文传递
应用冷冻球囊进行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浩 刘俊 +7 位作者 刘颖 李晓枫 陈会校 韦颖 夏雨 贾玉和 方丕华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索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中应用冷冻球囊进行上腔静脉电隔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例房颤患者在局麻下接受第二代冷冻球囊冷冻消融手术。在肺静脉隔离后进行上腔静脉冷冻消融达到电隔离。观察术中电隔离相关冷冻参数... 目的探索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中应用冷冻球囊进行上腔静脉电隔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例房颤患者在局麻下接受第二代冷冻球囊冷冻消融手术。在肺静脉隔离后进行上腔静脉冷冻消融达到电隔离。观察术中电隔离相关冷冻参数和膈神经麻痹等主要并发症。术后3个月后进行临床随访观察冷冻消融治疗房颤效果。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其中2例为阵发性房颤,2例为持续性房颤。4例患者均在第一次冷冻开始后(36.3±19.3)s达到上腔静脉电隔离,即刻温度(-33.3±5.0)℃,冷冻消融总时间(61.8±26.9)s,最低温度(-40.5±4.4)℃。术中均无血流动力学障碍、穿孔、迷走神经反应、膈神经麻痹和窦性心动过缓等主要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随访均未见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结论采用第二代冷冻球囊进行上腔静脉冷冻电隔离治疗房颤的初步经验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舡管病学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 冷冻消融 上腔静脉
原文传递
冷冻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反复脑卒中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俊 陈会校 +5 位作者 张浩 刘颖 韦颖 李晓枫 张澍 方丕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第6期610-611,共2页
患者,男性,71岁,阵发性心房颤动5年,入院前6个月内反复脑卒中2次。在接受冷冻球囊进行肺静脉电隔离术同时完成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短期临床随访无心房颤动复发及新发栓塞事件。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 冷冻消融 左心耳封堵
原文传递
利用废弃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行心房高频刺激制作犬心房颤动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俊 张浩 +2 位作者 夏雨 李晓枫 方丕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索利用废弃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仪器(ICD)进行心房高频刺激制作犬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6只杂种犬在全麻下经右侧颈内静脉途径植入右心耳和/或右室电极,项背部皮下植入废弃ICD,经皮下隧道将起搏电极与ICD脉冲发生... 目的探索利用废弃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仪器(ICD)进行心房高频刺激制作犬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6只杂种犬在全麻下经右侧颈内静脉途径植入右心耳和/或右室电极,项背部皮下植入废弃ICD,经皮下隧道将起搏电极与ICD脉冲发生器连接。1周后开始通过体外程控仪器进行50 Hz高频刺激诱发房颤。记录每次刺激后诱发房颤的能力和房颤发作持续的时间。阵发性房颤定义为房颤发作持续时间2~30 min。持续性房颤定义为房颤持续时间超过30 min。结果 6只犬均成功植入起搏系统,5只犬完成房颤模型制作。采用高频刺激制作阵发性房颤模型需要累积刺激18(12,25)次,发生在第3.6(3,5)日;而制成持续性房颤模型需要累积刺激97(83,117)次,所需时间18.6(15,20)日。结论利用废弃ICD行心房高频刺激可成功制作出犬房颤模型,具有方法简单、经济实用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高频刺激 心房颤动 模型
原文传递
冷冻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典型心房扑动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俊 张浩 +5 位作者 刘颖 陈会校 韦颖 李晓枫 张澍 方丕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第5期519-521,共3页
患者男性,78岁,因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在接受冷冻球囊进行肺静脉电隔离术中转为典型心房扑动(简称房扑),遂将冷冻球囊放置三尖瓣峡部进行冷冻消融并成功终止房扑,起搏证实峡部双向传导阻滞。临床随访无房颤、房扑复发。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冷冻消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