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概要 被引量:793
1
作者 陈伟伟 高润霖 +8 位作者 刘力生 朱曼璐 王文 王拥军 吴兆苏 李惠君 郑哲 蒋立新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7-622,共6页
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增加。总体上看,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心血管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增加。总体上看,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心血管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危险因素 患病率 死亡率
下载PDF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概要 被引量:672
2
作者 陈伟伟 高润霖 +5 位作者 刘力生 朱曼璐 王文 王拥军 吴兆苏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87-491,共5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持续增加,心血管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居高不下,全国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持续增加,心血管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居高不下,全国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是中国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加强心血管病防治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危险因素 患病率 死亡率
下载PDF
人工肝技术在心血管手术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红 裴锋博 +1 位作者 陈祖君 刘平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5期282-286,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了人工肝技术-血浆置换(TPE)和白蛋白透析联合胆红素吸附在心血管手术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到2020年12月,本中心共有13例患者术后由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接受了人工肝技术治疗,包括TPE 7... 目的总结分析了人工肝技术-血浆置换(TPE)和白蛋白透析联合胆红素吸附在心血管手术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到2020年12月,本中心共有13例患者术后由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接受了人工肝技术治疗,包括TPE 7例、白蛋白透析联合胆红素吸附6例。比较人工肝技术治疗前、后各项参数的变化,包括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各项指标。比较两种人工肝技术的治疗效果有无差异。结果TPE组治疗前和治疗后TB(516.1±83.3)μmol/L vs.(346.1±53.5)μmol/L,P<0.001)、CB(305.1±68.4)μmol/L vs.(212.4±59.8)μmol/L,P<0.001)、PTA(49±0.3)μmol/L vs.(61±0.5)μmol/L,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白蛋白透析联合胆红素吸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TB(511.4±96.5)μmol/L vs.(368.3±76.8)μmol/L,P<0.001)、CB(277.2±53.6)μmol/L vs(.198.3±46.7)μmol/L,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治疗方法相比较,TPE在TB(32.9±2.6)μmol/L vs.(27.2±3.7)μmol/L,P<0.001)、CB(30.4±2.9)μmol/L vs(.27.1±2.5)μmol/L,P<0.001)及PTA(19.7±1.6)μmol/L vs(.2.8±1.8)μmol/L P<0.001)的改善率上优于白蛋白透析联合胆红素吸附组。两种治疗方法均能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未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TPE及白蛋白透析联合胆红素吸附对于心血管手术后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均是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根据临床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心血管手术 人工肝技术 血浆置换
下载PDF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1
4
作者 高晓津 杨进刚 +15 位作者 杨跃进 许海燕 吴元 李卫 王扬 唐欣然 孙毅 乔国芳 宋雷 伏蕊 孙慧 严欣欣 董秋婷 张璇 叶蕴青 金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描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中国AMI注册登记(CAMI)研究的数据,选取从2013-01-01至2014-03-31期间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107家医院连续入选的AMI患者(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 目的:描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中国AMI注册登记(CAMI)研究的数据,选取从2013-01-01至2014-03-31期间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107家医院连续入选的AMI患者(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选患者从发病至医院就诊的时间在7天之内。危险因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可纠正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包括缺乏运动、喜食肥腻食物;不可纠正危险因素包括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结果:该研究共收集17 773例AMI患者,在数据资料填写完整并纳入分析的15 998例(90%)患者中,71.1%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4.0%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1.8±15.0)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4.6±12.2)kg/m2。在可纠正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吸烟(54.4%)、超重/肥胖(53.9%)和高血压(51.2%)位居前三,其次为糖尿病(19.5%)和血脂代谢异常(7.7%)。26.6%的AMI患者有≥3个可纠正的危险因素,而8.7%的AMI患者没有任何可纠正的危险因素。3.6%的患者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76.2%的患者经常进食肥腻饮食,79.6%的患者缺乏运动。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年龄较高[(67.4±14.4)岁vs(59.8±14.8)岁],合并高血压(61.8%vs 47.5%)和糖尿病(25.5%vs 17.4%)的患者更多;而男性患者中正在吸烟/有吸烟史(69.2%vs 12.1%)和有血脂代谢异常病史的患者(8.1%vs 6.7%)显著多于女性(P均<0.05)。≤55岁的患者占27.9%,其中男性(88.9%vs 68.2%)、体重指数[(25.2±8.4)kg/m2 vs(24.4±13.3)kg/m2]、血脂代谢异常(10.0%vs 6.8%)、吸烟(70.1%vs 48.3%)、有早发心血管家族史(6.6%vs 2.4%)和肥腻饮食(83.4%vs 73.4%)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年龄>55岁的患者(P均<0.05);而>55岁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55.3%vs 40.7%)和糖尿病(21.1%vs 15.2%)的患者比例高于≤55岁患者(P均<0.05)。结论:超过1/4的中国AMI患者有≥3个可纠正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半数以上AMI患者有吸烟史、超重/肥胖和高血压;近80%的AMI患者有肥腻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危险因素 吸烟 超重/肥胖 高血压
下载PDF
血浆三种标志物变化在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预测中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张荣成 张宇辉 +9 位作者 张健 黄燕 郭潇 王运红 安涛 周琼 赵雪梅 刘妮妮 吕荣 季诗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8-432,共5页
目的 :观察晚期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浆三种标志物早期的动态变化,并探讨这种变化在心血管事件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入选2013-10至2014-01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衰中心住院的晚期心衰患者64例。分别测定患者入院时、3天及6天血浆... 目的 :观察晚期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浆三种标志物早期的动态变化,并探讨这种变化在心血管事件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入选2013-10至2014-01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衰中心住院的晚期心衰患者64例。分别测定患者入院时、3天及6天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B型利钠肽(BNP)及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 ST2)的水平,终点事件为心衰再住院、心脏移植或心血管死亡。随访观察6个月后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与否分为发生心血管事件组(24例)和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40例)。结果 :发生心血管事件组患者住院6天各标志物水平无明显变化,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患者NT-pro BNP及BNP较入院时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 ST2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分析,与入院时水平相比,治疗后6天各标志物水平可以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s ST2在各研究阶段预测心血管事件的能力均高于NT-pro BNP与BNP。结论 :晚期心衰患者治疗后标志物的水平较入院时具有更强的心血管事件预测能力,s ST2可以更有效评估晚期心衰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物 心力衰竭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2010年~2012年中国心血管外科微创技术的开展情况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华琨 郑哲 +4 位作者 王巍 孙寒松 袁昕 高华炜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90-593,共4页
目的:根据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研究数据,分析中国心血管外科微创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法: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研究组包括全国19个省市45家协作医院。2010-09至2012-03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及所有协作医院共收集成人心血管外... 目的:根据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研究数据,分析中国心血管外科微创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法: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研究组包括全国19个省市45家协作医院。2010-09至2012-03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及所有协作医院共收集成人心血管外科病例16 480例,分为常规手术组14 503例(92.5%)和微创手术组1 977例(7.5%)。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了解我国的微创心血管外科的现状和未来的走向。结果:从纳入患者的基线资料可见,微创手术组比常规手术组年龄偏小,术前一般情况较好,病情较稳定。微创手术组中复合手术方式与另外四种微创手术相比更能够明显缩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减少术后引流量,同时(除与机器人手术比外)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和术后红细胞、血浆的使用(P均<0.01)。接受微创手术患者中有12例(0.6%)出现院内死亡,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结论:微创心血管外科技术在国内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其短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肯定,未来随着心血管疾病谱的改变,微创技术的方式和治疗的病种也会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心血管外科 中国
下载PDF
穿刺点与非穿刺点出血对行急诊PCI治疗患者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何培源 杨跃进 +5 位作者 乔树宾 徐波 袁晋青 陈珏 刘海波 高润霖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7期577-582,共6页
目的 探讨对于行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穿刺点与非穿刺点相关的出血与1年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联.方法 共纳入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687例,其中合并出血患者152例.选用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定义的出血... 目的 探讨对于行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穿刺点与非穿刺点相关的出血与1年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联.方法 共纳入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687例,其中合并出血患者152例.选用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定义的出血分级方法描述出血分级.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究出血与1年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联.结果 BARC 1级出血占所有出血事件的13.8%,2级出血的比例为57.2%,3级出血的比例为28.9%,未出现BARC4级或BARC 5级出血事件.与穿刺点相关的出血比例为27.6%,事件率为6.1%;与非穿刺点相关的出血比例为72.4%,事件率为16.0%.出血患者与未出血患者院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2.6%比4.3%,P=0.350)及1年期的MACE(5.9%比7.1%,P=0.611)相似.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女性2.110(1.326,3.356),年龄1.019(1.002,1.036),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1.729(1.178,2.538)和IABP 2.250(1.293,3.915).COX回归分析中,穿刺点相关的出血和非穿刺点相关的出血都不是1年期MACE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结论 STEMI患者中BARC 2级出血所占比重最大.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女性、高龄、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以桡动脉为首选介入路径时,无论穿刺点相关的出血或非穿刺点相关的出血都不是1年期MACE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穿刺点相关出血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心血管磁共振临床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秀玉 赵世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2期86-90,共5页
RSNA2014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热点如下: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评估微血管阻塞(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MVO)与急性心梗后左室重塑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在心脏瓣膜疾病的应用主要集... RSNA2014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热点如下: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评估微血管阻塞(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MVO)与急性心梗后左室重塑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在心脏瓣膜疾病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肺动脉瓣及三尖瓣病变右心室心态及功能的监测;先天性心脏病方面的研究采用了3D SPACE及4D PC(phase contrast)技术,取得较好的成果;心脏定量成像技术介绍了细胞外间质容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ECV)在心肌病、糖尿病及重型地中海贫血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缺血性心脏病 瓣膜病变 先天性心脏病 定量成像技术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跌倒现状调查 被引量:4
9
作者 郝云霞 李庆印 +3 位作者 李菀 梁洁 赵京媚 张辰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8期792-795,共4页
目的:描述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特征,为针对性地制定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第一季度上报的跌倒资料,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跌倒发生时间以1:00-2:00... 目的:描述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特征,为针对性地制定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第一季度上报的跌倒资料,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跌倒发生时间以1:00-2:00、6:00-7:00时以及20:00为主;因心律失常发作所致跌倒后损伤程度高于非心律失常发作所致的跌倒。结论:应根据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时间及疾病特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患者 住院 跌倒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死亡病例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禹纪红 金敬琳 +6 位作者 李世国 徐仲英 张戈军 吕斌 刘琼 宋会军 蒋世良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术死亡病例的特点,分析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为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导管心血管造影术病死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近11年间,先心病行心导管或心血管造影检查术...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术死亡病例的特点,分析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为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导管心血管造影术病死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近11年间,先心病行心导管或心血管造影检查术死亡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胸X线片、心导管及造影检查、尸体解剖结果,分析各种先心病行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的病死率。结果:先心病行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术总病死率1.4‰,58.3%的患者死于缺氧发作,33.3%的患者死于恶性心律失常,8.3%的患者死于心源性休克;在各种先心病中,威廉斯综合征(Williams syndrome,WS)行心导管心血管造影术的病死率最高,达23.1%;83.3%的患者术前有严重的低氧血症,50%的患者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III-IV;33.3%的患者心血管造影术中经过顺利而死于术后并发症。结论:先心病行心导管心血管造影检查时缺氧发作是引起死亡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低氧血症及心功能不全是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术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威廉斯综合征行造影检查存在较高的病死率,术后24小时是并发症高发时期,应加强心血管造影术后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造影 心导管 死亡
下载PDF
心血管ICU护士胜任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菀 马达飞 +2 位作者 李庆印 刘庚 霍春颖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CSCD 2013年第4期35-37,共3页
目的初步构建心血管ICU护士胜任特征模型。方法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经过两轮专家小组问卷咨询,编制成心血管ICU护士胜任特征编码词典。将抽取的24名工作时间大于5年的心血管ICU护士分为两组(绩优组和绩平组各12名)进行行为事件访谈,并... 目的初步构建心血管ICU护士胜任特征模型。方法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经过两轮专家小组问卷咨询,编制成心血管ICU护士胜任特征编码词典。将抽取的24名工作时间大于5年的心血管ICU护士分为两组(绩优组和绩平组各12名)进行行为事件访谈,并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处理,记录胜任特征的频次、最高等级分数及平均等级分数,并将编码频次较高的23项胜任特征编制成核检表,发放给5所医院50名心血管ICU护士,验证其是否需要并进行条目重要性评分。结果 23项胜任特征总频次超过10次,其中21项重要性得分>5分。两组共有4项胜任特征的总频次或等级分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ICU护士胜任特征包括5个维度21个条目,其中基准性胜任特征为17项,鉴别性胜任特征为4项,分别是敬业、主动性、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ICU 护士 胜任特征 行为事件访谈
下载PDF
基因变异及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和10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高强 于晖 +4 位作者 陈敬洲 赵连成 任福秀 史平 武阳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9-595,共7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基因变异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ygen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缺乏体力活动、超重等]与单核细胞分泌IL-6和IL-10的关系.方法:2010年在北京社区人...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基因变异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ygen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缺乏体力活动、超重等]与单核细胞分泌IL-6和IL-10的关系.方法:2010年在北京社区人群随机抽取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病史的40名51 ~80岁的健康人,收集吸烟、饮酒资料,测量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指标,并检测IL-6(rs1800796、rs1524107、rs2066992)、IL-10基因变异(rs1800872、rs1554286、rs3021094).分离静脉血单核细胞,在RPMI 1640培养液中培养24 h,分为二等份,一份加入ox-LDL(50 mg/L)刺激,另一份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继续培养48 h,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IL-6和IL-10的浓度.结果:配对Wilcoxon检验显示,与PBS培养液相比,ox-LDL培养液中单核细胞分泌IL-6、IL-10以及IL-6/IL-10显著升高(P<0.01).以PBS和ox-LDL培养液中IL浓度作为重复测量结果,调整年龄、性别后,重复测量的多因素一般线性模型显示,超重者(BMI≥26 kg/m2)单核细胞分泌IL-10显著低于体重较轻者(P =0.007),IL-6/IL-10则显著高于体重较低者(P=0.003);缺乏体力活动者[metabolic equivalent of energy,METS< 166 kJ/(kg&#183;d)]单核细胞分泌的IL-6/IL-10显著高于体力活动较高者(P=0.046);饮酒者单核细胞分泌的IL-6和IL-10显著高于不饮酒者(P =0.049和0.00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eholesterol,HDL-c)较高者(≥56.4 mg/dL)单核细胞分泌IL-6显著升高(P=0.027);IL-10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1800872、rs1554286、rs3021094)与ox-LDL对单核细胞分泌IL-10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IL-6基因SNP与ox-LDL无显著交互作用.结论:ox-LDL、缺乏体力活动、超重等心血管因素与炎症-抗炎平衡向炎症方向偏斜密切相关,IL-10基因和ox-LDL的交互作用与抗炎细胞因子IL-10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变异(遗传学) 运动活动 超重
下载PDF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在心血管急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安涛 周琼 +7 位作者 黄燕 吕蓉 季诗明 苏文婷 邹长虹 张荣成 张宇辉 张健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评估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在心血管急重症患者临床评价中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345例心血管急重症住院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同时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大内皮素等临床相关指标,比较患者院内的预... 目的评估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在心血管急重症患者临床评价中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345例心血管急重症住院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同时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大内皮素等临床相关指标,比较患者院内的预期病死率和实际病死率。结果 345例患者的实际病死率和预期病死率分别为4.93%和7.85%(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2。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参数———呼吸频率(OR=1.17,95%CI:1.04~1.31,P=0.01)、血钠浓度(OR=0.90,95%CI:0.81~0.99,P=0.03)、血肌酐浓度(OR=1.01,95%CI:1.00~1.02,P<0.01)、白细胞计数(OR=1.18,95%CI:1.05~1.33,P<0.01)与死亡率相关,而非APACHEⅡ评分因素———总蛋白(OR=0.95,95%CI:0.90~0.99,P=0.04)、白蛋白(OR=0.90,95%CI:0.83~0.99,P=0.02)、谷草转氨酶(OR=1.00,95%CI:1.00~1.01,P<0.01)、谷丙转氨酶(OR=1.00,95%CI:1.00~1.001,P=0.01)、NT-proBNP(OR=1.00,95%CI:1.00~1.01,P=0.02)、大内皮素(OR=1.58,95%CI:1.02~2.45,P=0.01)、是否进行机械通气(OR=178.36,95%CI:19.75~1610.72,P<0.01)亦与病死率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钠值(OR=0.846,95%CI:0.740~0.968,P=0.015)、机械通气(OR=358.7,95%CI:27.2~4731.7,P<0.01)与病死率相关。结论 APACHEⅡ模型对心血管急重症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判断作用,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 重症监护 预后
下载PDF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喜梅 杨跃进 吴永健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5期593-596,共4页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糖尿病治疗药物,近年来研究显示DPP-4抑制剂对心血管系统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引起广大心脏病学者的极大兴趣。DPP-4抑制剂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心肌代谢等作用,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少缺...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糖尿病治疗药物,近年来研究显示DPP-4抑制剂对心血管系统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引起广大心脏病学者的极大兴趣。DPP-4抑制剂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心肌代谢等作用,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稳定心肌缺血时电生理状态,改善心室重构,并动员干细胞至心血管损伤处,促进组织修复。现将DPP-4抑制剂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P-4抑制剂 心血管保护
下载PDF
从整合医学视角看心血管学科未来发展 被引量:23
15
作者 胡盛寿 张浩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1,共3页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首位疾病。现代医学的发展使药物、介入和外科手术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三大基石,但专科的进一步细化也带来相当多的弊端。因此,需要以患者为核心,摒弃学科的分野,将各种医学知识和防治手段有机融合,...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首位疾病。现代医学的发展使药物、介入和外科手术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三大基石,但专科的进一步细化也带来相当多的弊端。因此,需要以患者为核心,摒弃学科的分野,将各种医学知识和防治手段有机融合,构建一个新的整合医学体系去培养年轻医师,切实控制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整合医学 医学模式
下载PDF
淋巴瘤治疗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森 安涛 +5 位作者 刘卫平 米岚 季新强 方健 张宇辉 朱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260-1264,共5页
目的:分析淋巴瘤患者治疗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99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在淋巴瘤治疗过程中和随访期间出现的心血管并发症,并采用Ka?plan-Meie... 目的:分析淋巴瘤患者治疗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99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在淋巴瘤治疗过程中和随访期间出现的心血管并发症,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173例淋巴瘤患者中男性742例(63.3%),女性431例(36.7%)。中位年龄为56(8~92)岁。霍奇金淋巴瘤77例(6.6%),非霍奇金淋巴瘤1095例(93.4%),病理分类不明确1例。发生治疗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137例(11.7%),包括:心律失常54例、血栓栓塞性疾病44例、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15例、冠心病9例、周围血管病和脑卒中7例、高血压2例、肺动脉高压1例、心包疾病及其他5例。霍奇金淋巴瘤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9.1%vs.11.9%,P=0.463)。104例(8.9%)患者因为心血管并发症导致原定抗肿瘤治疗方案的调整。发生心血管并发症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与未发生心血管并发症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5.0个月vs.20.0个月,P=0.135)。结论:心血管并发症是淋巴瘤治疗相关的常见并发症,其中以心律失常和血栓栓塞性疾病为主。淋巴瘤治疗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心血管病 不良反应 肿瘤心脏病学
下载PDF
瞬时波强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红 王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51-553,共3页
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1]是在e-tracking技术的基础上新近研发的一项综合评价心血管功能及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技术.WI即是循环系统中任意点的压力变化(dP/dt)与速度变化(dU/dt)的乘积,计算公式:WI=(dP/dt)×(dU/dt)... 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1]是在e-tracking技术的基础上新近研发的一项综合评价心血管功能及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技术.WI即是循环系统中任意点的压力变化(dP/dt)与速度变化(dU/dt)的乘积,计算公式:WI=(dP/dt)×(dU/dt).WI系统包括2个追踪光标,可以分别测量出同一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的大小,并用血压值进行校正,从而可以用血管管径的变化来代替血压的变化,再绘制出管径变化曲线、血流速度曲线及WI曲线,最终可以自动计算出相应的WI参数、血管僵硬度及时间参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超声心动描记术 瞬时波强 综述
下载PDF
中国微创心血管外科: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3
18
作者 华琨 郑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64-566,共3页
微创技术是心血管外科发展的方向之一。微创心血管外科相关技术包括小切口技术、胸腔镜、机器人和复合技术等。近年来,微创心血管外科发展迅速,随着一些新的微创技术的出现,相关研究结果陆续发表,并在某些领域达成一定的专家共识和指南... 微创技术是心血管外科发展的方向之一。微创心血管外科相关技术包括小切口技术、胸腔镜、机器人和复合技术等。近年来,微创心血管外科发展迅速,随着一些新的微创技术的出现,相关研究结果陆续发表,并在某些领域达成一定的专家共识和指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心血管外科
下载PDF
卒中纳入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工具(节选第一部分)
19
作者 滑蓉蓉 余杨 +1 位作者 王春育 张伟丽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11期886-901,共16页
背景和目的目前美国指南声明有关一级、二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预测与预防采用绝对风险评估,以确定血管疾病事件高风险和可通过采取专业预防干预获益的患者人群。但是,这些指南未明确地将卒中患者纳入其中。本报告全面回顾了相关证据和论... 背景和目的目前美国指南声明有关一级、二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预测与预防采用绝对风险评估,以确定血管疾病事件高风险和可通过采取专业预防干预获益的患者人群。但是,这些指南未明确地将卒中患者纳入其中。本报告全面回顾了相关证据和论证,支持:①将卒中患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纳入心血管疾病绝对高危人群;②将作为心血管疾病结局之一的卒中纳入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工具。方法和结果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卒中委员会科学报告监督委员会和AHA手稿监督委员会组成联合主席团,根据专家们既往相关专业领域进行提名、确定编写组成员名单。编写组查阅1980年1月~2010年3月期间发表的系统文献综述,已发表的指南、个人文件和专家意见总结了现有证据,指出目前的认识缺陷,并在适当的时候,根据AHA标准规范做出推荐。编写组的所有成员均可对此推荐进行评论,并审批文件的最终版本。该指南经AHA内部同行、卒中委员会领导以及科学报告监督委员会审查后,提交AHA科学咨询和协调委员会审议、批准。编写组陈述了数个将卒中患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原因。首先,证据提示缺血性卒中患者是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绝对高危因素,10年以上发生风险约≥20%,这一数据在一些指南中被使用作为确定冠状动脉疾病风险的等危症。其次,纳入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原因与将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慢性肾脏疾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作为等危症的原因一致.尽管没有统一的证据证实这些风险在整体人群或患者中的情况。第三,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与上述这些疾病具有相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将卒中纳入高危因素后,高危患者人群增加约10%。然而,由于卒中的异质性,尚不确定其他卒中亚型,如出血性卒中和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是否也具有同样高的风险,还需进一步的研究。由于卒中对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影响、卒中的预防和其他血管疾病的预防方法的相似性,以及在一些人群中预防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卒中的重要性,将卒中伴发心肌梗死和猝死纳入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工具是合适的。除美国外,其他国家的指南中,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通常包括卒中患者,并将卒中的发生作为心血管疾病终点事件的一个要素。结论应将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纳入远期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事件高风险人群(10年以上风险≥20%)。尚不确定是否纳入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亚型。为达到一级预防的目的 ,应将缺血性卒中增加到心血管疾病预后评估的绝对危险因素的计算公式中。将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纳入高风险因素,并将更为广泛的缺血性卒中纳入结局,会使高危患者数量大幅度增加,这可能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Stroke,2012,43:0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A科学报告 心血管疾病 风险评估 风险预测 卒中 血管疾病
下载PDF
卒中纳入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工具(节选第二部分)
20
作者 滑蓉蓉 余杨 +1 位作者 王春育 张伟丽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12期957-965,共9页
4.3.5颈动脉干预试验卒中患者心血管结局事件的另外一些研究数据,来自比较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研究。但是仅有2项研究在报告了卒中和死亡发生率的同时,也报告了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长期发生率。
关键词 AHA科学报告 心血管疾病 风险评估 风险预测 卒中 血管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