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AX评分对冠状动脉单双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长期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娟 许浩博 +3 位作者 乔树宾 管常东 崔锦钢 张敏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446-451,共6页
目的探讨SYNTAX评分对冠状动脉单双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1年临床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PANDAⅢ临床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全人群、随机对照研究,共入选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来自46家中心的2348例患者。前瞻性... 目的探讨SYNTAX评分对冠状动脉单双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1年临床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PANDAⅢ临床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全人群、随机对照研究,共入选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来自46家中心的2348例患者。前瞻性地收集所有患者的SYNTAX评分,其中有1663例为冠状动脉单支或双支病变患者。根据SYNTAX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SYNTAX评分≤22分为低分组(1388例),22分<SYNTAX评分≤32分为中分组(212例),SYNTAX评分>32分为高分组(63例)。结果低、中、高分组中分别有1378例(99.28%)、211例(99.53%)、63例(100.00%)患者完成了1年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分别为低分组6.31%(87/1378)、中分组10.90%(23/211)、高分组20.63%(1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分组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低、中分组(11.11%比1.45%比1.42%,P<0.001)。所有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随着SYNTAX评分的升高而增加(3.63%比7.58%比14.29%,P<0.001)。低、中、高分组中靶病变失败(TLF)事件的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4.57%比9.95%比12.70%,P<0.001)。随着SYNTAX评分升高靶血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增高(3.27%比7.58%比12.70%,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 1.039,95%CI 1.020~1.057,P<0.001)和术前SYNTAX评分(HR 1.031,95%CI 1.012~1.050,P<0.001)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单双支病变患者,SYNTAX评分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AX评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靶病变失败
下载PDF
睡眠时长变短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再次血运重建事件的影响
2
作者 范肖雪 赵延延 +2 位作者 王闯世 白银晓 王杨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7期526-531,共6页
目的评估睡眠时长变短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患者术后发生再次血运重建事件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16948例接受PCI的注册登记患者,根据术后随访患者睡眠时长的变化分为睡眠时长较术前减少... 目的评估睡眠时长变短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患者术后发生再次血运重建事件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16948例接受PCI的注册登记患者,根据术后随访患者睡眠时长的变化分为睡眠时长较术前减少,即睡眠时长变短组(1826例),其余患者为对照组(15122例),主要研究终点为再次血运重建事件,通过多因素Cox回归探讨睡眠时长变短与再次血运重建事件的关系。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0±1.6)年,共1563例(9.2%)患者发生再次血运重建,其中睡眠时长变短组216例(11.8%),对照组1347例(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校正混杂因素后,与对照组相比,睡眠时长变短组患者发生再次血运重建事件的风险显著升高(HR 1.407,95%CI 1.217~1.627,P<0.001)。考虑死亡事件的竞争风险模型结果相似,显示睡眠时长变短组患者发生再次血运重建事件的风险更高(HR 1.404,95%CI 1.215~1.622,P<0.001)。对年龄、性别进行亚组分析,在高龄、低龄、男性、女性亚组人群中,与对照组相比,睡眠时长变短组患者发生再次血运重建事件的风险升高。结论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术后睡眠时长变短与高再次血运重建发生风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时长变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再次血运重建
下载PDF
全程远隔缺血适应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CORIC-MI研究的结果) 被引量:2
3
作者 周鹏 刘臣 +7 位作者 李健楠 周金英 陈润真 赵宵潇 王莹 赵汉军 宋莉 颜红兵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881-889,共9页
目的探索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全程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后(缺血间期及缺血后28 d)对心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非盲、随机、对照入组,从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连续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因急性前壁S... 目的探索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全程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后(缺血间期及缺血后28 d)对心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非盲、随机、对照入组,从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连续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因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共163例,按照1:1比例随机分入对照组和全程远隔缺血适应组,全程远隔缺血适应组患者从血管再灌注前(缺血间适应)、血管再灌注后即刻(缺血后适应)直至介入治疗术后第28天(延迟缺血后适应)通过袖带加压充放气的方式完成全程远隔缺血适应治疗。所有患者临床随访12个月。共有126例患者术后30 d时完成心脏磁共振成像。结果对照组的心肌肌钙蛋白I峰值高于全程远隔缺血适应组[30.672(14.472,57.111)ng/ml比22.771(7.908,40.027)ng/ml,P=0.008];而30d时超声心动图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全程远隔缺血适应组[(56.3±7.7)%比(59.1±7.5)%,P=0.027]。全程远隔缺血适应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增加30 d时心脏磁共振成像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49.8±10.0)%比(48.4±10.2)%,P=0.419];两组延迟强化的体积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2.9,17.3)%比10.8(5.8,19.8)%,P=0.585];两组随访12个月时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比2.5%,P=0.096)。结论全程远隔缺血适应组并没有增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30 d时心脏磁共振成像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没有改善12个月时的临床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适应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脏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