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角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侯立江 牛娜 +4 位作者 马守才 王强 宋亚珍 张改生 王军卫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40,共6页
通过对双角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旨在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Ae Bi PAP1基因转入到小麦中,为获得耐低磷胁迫能力增强的小麦品种提供种质基因。以双角山羊草叶片为材料,根据小麦中的... 通过对双角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旨在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Ae Bi PAP1基因转入到小麦中,为获得耐低磷胁迫能力增强的小麦品种提供种质基因。以双角山羊草叶片为材料,根据小麦中的PAP1基因和二穗短柄草的PAP1基因设计兼并引物,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了双角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的c DNA序列,并将其命名为Ae Bi PAP1,该双角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长1.124 kb,共编码335个氨基酸,相应的氨基酸分子量为38.131 k Da,等电点为5.77。与小麦中的PAP1基因相比,双角山羊草PAP1的c DNA编码区发生碱基替代的地方共有35处,包含13处颠换与22处转换,有15处编码的氨基酸残基不同,其序列一致性达95.52%。对Ae Bi PAP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蛋白具有一个信号肽但却没有跨膜结构,对Ae Bi PAP1编码蛋白进行三级结构预测发现,该编码蛋白包含金属离子结合中心,预测它属于金属蛋白。因此,将其定位于质膜比分泌到胞外的概率要高,通过对同源蛋白质氨基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双角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与普通小麦的亲缘关系最近,与粳稻、短柄草、谷子亲缘关系较近,与大麦、乌拉尔图小麦、水稻以及节节麦等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角山羊草 紫色酸性磷酸酶 耐低磷基因
下载PDF
小麦转录因子TaMYB5-like转录自激活能力及其参与生理型花粉败育过程表达模式研究
2
作者 王芮 唐鹏 +7 位作者 单思聪 牛娜 闵东红 马守才 王军卫 孙联合 张改生 宋瑜龙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93-1104,共12页
化学杂交剂SQ-1诱导的小麦花粉败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代谢过程,TaMYB5-like被发现参与此过程。为了解TaMYB5-like基因在SQ-1诱导小麦生理型花粉败育过程中的作用,以SQ-1诱导的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系PHYMS-1376和对照可育系CK-1376四分体... 化学杂交剂SQ-1诱导的小麦花粉败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代谢过程,TaMYB5-like被发现参与此过程。为了解TaMYB5-like基因在SQ-1诱导小麦生理型花粉败育过程中的作用,以SQ-1诱导的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系PHYMS-1376和对照可育系CK-1376四分体、单核早期、单核晚期、二核期和三核期花药为试验材料,克隆TaMYB5-like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结构、生物信息学、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及转录自激活效应分析。结果发现,TaMYB5-like基因序列长5 207 bp,其cDNA长为1 133 bp,其中CDS序列长819 bp,编码272个氨基酸,含有2个SANT结构域,分子量为29.36 kDa,无信号肽,无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内;TaMYB5-like基因启动子涉及光响应、逆境胁迫响应、茉莉酸甲酯响应等顺式作用元件。自激活效应发现,TaMYB5-like蛋白的自激活区段位于N端,合适浓度的AbA和3-AT可以抑制BD-TaMYB5-like和BD-TaMYB5-like-N-SANT融合蛋白的自激活性;随着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截断,自激活性呈降低趋势。与CK-1376相比,PHYMS-1376四分体和单核早期花药中TaMYB5-like表达量差异不显著;花药发育到单核晚期、二核期和三核期时,TaMYB5-like表达量显著增加;CK-1376和PHYMS-1376三核期时花药内TaMYB5-like表达量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MYB5-like 酵母双杂交 转录自激活
下载PDF
黄淮麦区杂交小麦亲本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史秀秀 毕晓静 +4 位作者 马守才 亓佳佳 韩芳 张改生 牛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1-1118,共8页
为了研究黄淮麦区普通小麦品种间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关系并划分杂种优势群,用GriffingⅡ遗传交配设计对10个黄淮麦区普通小麦品种配制45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进行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分析,再根据亲本的一般配合... 为了研究黄淮麦区普通小麦品种间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关系并划分杂种优势群,用GriffingⅡ遗传交配设计对10个黄淮麦区普通小麦品种配制45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进行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分析,再根据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性状表现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1)杂交小麦具有普遍的中亲优势和较强的对照优势,多数性状的超亲优势不强。单株穗数、主穗粒数表现为负向优势,致使单株产量的对照优势下降,是目前制约杂交小麦产量优势发挥的主要限制因素。(2)周98165、小偃22、西农889、郑麦366和偃展4110的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强优势组合有豫农202×郑麦366、周98165×小偃22、小偃22×豫农202、西农2611×小偃22、烟农19×郑麦366、豫农202×邯6172、小偃22×郑麦366、烟农19×周98165、周98165×邯6172。依据双亲之一GCA或双亲GCA之和较大的要求进行亲本选配,强优势组合出现的几率较高。(3)利用配合力分析法将供试亲本划分为5类,利用性状聚类法将供试亲本划分为4类。这两种方法划分杂种优势群都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杂种优势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下载PDF
小麦雄性不育系绒毡层异常代谢与小孢子败育的关系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鹏飞 宋瑜龙 +7 位作者 张改生 赵新亮 巴青松 刘红占 祝万万 李志宽 王军卫 牛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70-1680,共11页
【目的】研究小麦遗传型雄性不育系花药绒毡层降解及营养物质代谢,并揭示其与花粉败育的关系。【方法】以小麦S型1376不育系[(S)-1376(A)]及其保持系[(A)-1376(B)]为试材,在三核期分别用DAPI和KI-I2对花粉粒内淀粉积累进行染色观察;采... 【目的】研究小麦遗传型雄性不育系花药绒毡层降解及营养物质代谢,并揭示其与花粉败育的关系。【方法】以小麦S型1376不育系[(S)-1376(A)]及其保持系[(A)-1376(B)]为试材,在三核期分别用DAPI和KI-I2对花粉粒内淀粉积累进行染色观察;采用半薄切片技术对不育系(S)-1376和保持系1376绒毡层发育过程及多糖、脂类和蛋白等物质积累进行观察和比较;采用软件cellSens Entry和IPP 6.0分别计算图片中小孢子和绒毡层细胞的面积及分析各发育时期图像中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与保持系1376比较,(S)-1376花粉粒被KI-I2染成浅黄色,表明三核期其花粉中无淀粉积累,花粉败育彻底;不育系(S)-1376绒毡层较保持系1376绒毡层细胞提前至四分体时期启动细胞程序化死亡(PCD)过程;不育系(S)-1376花粉核发育迟缓,大多发育至单核晚期停止分裂,仅少数可发育至二核期;(S)-1376小孢子在四分体时期和单核早期显著增大;绒毡层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也显著大于保持系1376绒毡层细胞。在(S)-1376花粉的发育过程中,除四分体时期外,其余各时期多糖含量(呈红色)均低于保持系对应的各发育时期,不育系(S)-1376绒毡层中多糖在四分体时期多于保持系,在单核早期显著降低。在花粉整个发育过程中,不育系(S)-1376花粉中被染成黑色脂类的含量明显低于保持系,不育系绒毡层中的脂类含量在各个时期也低于保持系。不育系(S)-1376小孢子母细胞四分体时期被染成蓝色的蛋白含量很高,但单核晚期显著降低;在绒毡层细胞中单核早期蛋白含量显著低于保持系,这可能暗示该时期保持系绒毡层开始启动降解。在花粉发育整个过程中保持系1376小孢子母细胞中四分体时期多糖和蛋白的含量都低于不育系(S)-1376,这可能与该时期不育系绒毡层提前降解需要大量的多糖和蛋白有关;单核晚期小孢子中的多糖、脂类和蛋白含量高于不育系,该时期是正常小孢子发育的关键时期,不育系中各种物质供应不足可能是导致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在二核期和三核期,不育系(S)-1376花粉营养细胞中大液泡不消失,细胞质内含物也不持续增加,淀粉粒、脂类等物质积累终止,最终导致小孢子内没有内含物的积累,呈空壳晶体状。【结论】小麦S型1376A不育系花药绒毡层提前降解所诱发的物质异常代谢,使小孢子在由单核晚期向二核期发育的过程中物质供应不足导致细胞核分裂异常,最终引起花粉败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绒毡层 多糖 脂类 蛋白质 雄性不育
下载PDF
小麦农艺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毕晓静 史秀秀 +6 位作者 马守才 韩芳 亓佳佳 李清峰 王志军 张改生 牛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0-634,共5页
为明确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组成,并筛选适于QTL的性状,以西农817和中国春为亲本,构建F2、F3群体,采用P1、P2、F1、F2、F3五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株高、有效分蘖、小穗数、穗粒数、穗长、穗下节间距、小穗着生密度等产量相关性状... 为明确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组成,并筛选适于QTL的性状,以西农817和中国春为亲本,构建F2、F3群体,采用P1、P2、F1、F2、F3五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株高、有效分蘖、小穗数、穗粒数、穗长、穗下节间距、小穗着生密度等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7个性状不仅受基因的控制,同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环境影响。其中,穗长、穗粒数符合多基因遗传模型,无主基因存在;株高、小穗数、小穗着生密度符合一对加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穗下节间距符合一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有效分蘖符合一对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主基因+多基因模型 农艺性状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小麦骨干亲本小偃6号及其衍生品种(系)的遗传解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亓佳佳 韩芳 +7 位作者 马守才 张莉莉 余欣欣 陈蕴文 毕晓静 史秀秀 牛娜 张改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5-53,共9页
【目的】了解小麦骨干亲本小偃6号及其衍生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以及小偃6号对各代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方法】利用63对分布于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SSR引物对小偃6号及其子1代到子6代的80个衍生品种(系)进行UPGMA聚类分析,以各衍... 【目的】了解小麦骨干亲本小偃6号及其衍生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以及小偃6号对各代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方法】利用63对分布于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SSR引物对小偃6号及其子1代到子6代的80个衍生品种(系)进行UPGMA聚类分析,以各衍生品种与小偃6号共有位点数占总位点数的百分比表示小偃6号对各世代的遗传贡献。【结果】63对SSR引物在81份材料中共检测到175个等位变异,等位变异数目为1~6,平均2.78个;SSR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的变化幅度为0.067 4~0.836 4,平均值为0.480 4;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幅度为0.521~0.931,平均值为0.664,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58处将81份材料分为7类,聚类结果与系谱较吻合;小偃6号对其衍生子1代、子2代、子3代、子4代的平均遗传贡献率为50.32%,47.54%,46.35%,44.83%;在各世代中A、B和D基因组间遗传贡献率整体表现为D〉A〉B。【结论】小偃6号与其衍生品种(系)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小偃6号在前4个世代对各世代的遗传贡献率随世代的增加逐渐下降,对衍生品种(系)的D基因组遗传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偃6号 SSR 聚类分析 遗传贡献
下载PDF
强筋小麦陕优225系谱及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安成立 张改生 +3 位作者 李硕碧 孙耀峰 戴开军 王宏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8-131,共4页
为了充分挖掘现有优异种质材料的育种潜力,对陕优225的品质性状、农艺性状及其亲缘关系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陕优225的品质性状,包括蛋白质品质、面团流变学品质、面包烘焙品质,明显优于其母本小偃6号,在产量与品质两个负相关性状... 为了充分挖掘现有优异种质材料的育种潜力,对陕优225的品质性状、农艺性状及其亲缘关系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陕优225的品质性状,包括蛋白质品质、面团流变学品质、面包烘焙品质,明显优于其母本小偃6号,在产量与品质两个负相关性状选育上有较大突破,其它农艺性状继承了小偃6号的优良性状。陕优225的遗传基础丰富,优质亚基14+15和1来自母本小偃6号,矮秆基因来源意大利的St2422/464,大粒、抗穗发芽性状与其前南斯拉夫父本NS2761和选择胁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优225 系谱 遗传
下载PDF
小麦TaPDK基因的序列分析、原核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7
8
作者 杨书玲 张龙雨 +5 位作者 张改生 桑青 刘红占 朱启迪 张新钵 赵新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81-1089,共9页
为研究TaPDK蛋白在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过程能量代谢途径中的调控机制。本试验提取小麦花药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根据GenBank报道的已知小麦PDK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TaPDK基因的编码区,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序列分析与功能预测,得... 为研究TaPDK蛋白在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过程能量代谢途径中的调控机制。本试验提取小麦花药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根据GenBank报道的已知小麦PDK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TaPDK基因的编码区,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序列分析与功能预测,得出TaPDK的ORF为1095bp,编码36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41kD。进一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3d-PDK,转化到大肠杆菌表达菌种E.coli BL21(DE3)中进行优化表达,融合蛋白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验证后利用亲和层析柱初步纯化,针对原核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非特异蛋白,采用切胶处理的方法进行二次纯化。原核表达结果表明IPTG可诱导一个分子量约40kD的特异蛋白,且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优化表达条件为:28℃、0.8mmol.L-1IPTG、150r.min-1诱导表达4h,表达产物经两次纯化得到2mg的目的蛋白,为下一步制备多克隆抗体、寻找互作蛋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PDK基因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WESTERN BLOT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籽粒中杀雄嗪酸残留 被引量:4
9
作者 朱启迪 桑青 +6 位作者 王春平 张改生 陈征 赵新亮 马守才 王军卫 牛娜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5-569,共5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切换波长检测小麦籽粒中化学杂交剂SQ-1主成分杀雄嗪酸残留的方法。采用改进的QuEChERS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以8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以PSA(primary secondary amine,N-丙基乙二胺)作为分散净化剂进行分散固相...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切换波长检测小麦籽粒中化学杂交剂SQ-1主成分杀雄嗪酸残留的方法。采用改进的QuEChERS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以8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以PSA(primary secondary amine,N-丙基乙二胺)作为分散净化剂进行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采用Wondasil C18不锈钢柱,以甲醇-0.1%乙酸水溶液(70∶30,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切换检测波长程序:0.01~5.00 min,283 nm;5.01~6.30 min,220 nm;6.31~10.00 min,283 nm。结果表明:杀雄嗪酸在0.40~80.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在3个添加水平(1.00,8.00和60.00 mg/kg)范围内,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2.12%~93.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1%~1.9%,检出限为0.02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分散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切换波长 化学杂交剂SQ-1 杀雄嗪酸
下载PDF
黄淮麦区部分小麦品种(系)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芳 亓佳佳 +7 位作者 马守才 张莉莉 余欣欣 陈蕴文 史秀秀 毕晓静 张改生 牛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0-67,共8页
为明确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基础,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相关序列多态性扩增)分子标记检测70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SRAP引物可产生清晰条带,47对引物组合检测出1 144... 为明确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基础,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相关序列多态性扩增)分子标记检测70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SRAP引物可产生清晰条带,47对引物组合检测出1 144个等位变异,其中具有多态性314个,多态性条带比列为27.5%,每对引物平均检测出6.68个多态性等位变异。SRAP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44 5~0.686 3,平均值为0.471 7。黄淮麦区中,河南省小麦品种(系)的多样性指数最高(0.584),与其他各省遗传距离最近(0.145),基因交流最多。江苏省小麦品种(系)多样性指数最低(0.366),与其他各省遗传距离最远(0.250),基因交流最少。聚类分析表明,遗传相似系数为0.334~0.801,平均值为0.596。供试材料可分为3大类5个亚类,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与聚类结果基本一致,SRAP分子标记可用于小麦遗传多样性检测和群体结构的判断和划分,可高效揭示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SRAP 遗传多样性 GS PIC
下载PDF
小麦新型化学杂交剂的筛选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瑜龙 张鹏飞 +4 位作者 张改生 赵卓军 牛娜 赵新亮 王军卫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5-1131,共7页
为拓展小麦化控两系途径的药剂种类,降低化学杂交剂(CHA)成本,利用西农1376检验15种化学药剂、4个浓度、3个施用时期(小麦不同发育时期)的诱导不育效果,并对花药败育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诱导小麦花粉败育效果差异较大,Fee... 为拓展小麦化控两系途径的药剂种类,降低化学杂交剂(CHA)成本,利用西农1376检验15种化学药剂、4个浓度、3个施用时期(小麦不同发育时期)的诱导不育效果,并对花药败育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诱导小麦花粉败育效果差异较大,Feekes 7.5和9.5时期,15种药剂各浓度处理诱导植株营养生长发育异常或花粉败育不明显;Feekes 8.5时期,T6-CHA药剂0.24 kg hm–2诱导雄性不育率为93.33%,植株表型及雌蕊发育正常,对其饱和授粉,能获得杂交种子,且饱和授粉结实率较高。石蜡切片观察该处理诱导雄性不育花药的绒毡层细胞降解过程异常,自单核早期绒毡层细胞核明显降解,单核中后期花粉内核也开始降解,直至三核期,绒毡层细胞及花粉内核及营养物质基本消失,仅剩少量花粉壁残留,最终导致花粉败育。因此认为,T6-CHA诱导的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与绒毡层的异常降解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化学杂交剂 饱和授粉 不育率 绒毡层
下载PDF
化学杂交剂SQ-1在谷子叶片和小穗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启迪 翁群珠 +7 位作者 张改生 巨岚 张姣 于永昂 赵卓军 牛娜 王军卫 马守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1-184,共4页
建立化学杂交剂SQ-1在谷子叶片和小穗中残留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研究其在谷子叶片和小穗中的消解动态。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净化,外标法定量。该检测方法在1~1 000 mg/L范围内,化学杂交剂SQ-1质量浓度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 建立化学杂交剂SQ-1在谷子叶片和小穗中残留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研究其在谷子叶片和小穗中的消解动态。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净化,外标法定量。该检测方法在1~1 000 mg/L范围内,化学杂交剂SQ-1质量浓度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0 377x+27 634,相关系数为0.999 9,最低检出限为0.05 mg/kg。在10~500 mg/kg添加范围内,化学杂交剂SQ-1在谷子叶片和小穗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7.0%~95.5%,相对标准偏差为0.74%~2.28%。结果表明:化学杂交剂SQ-1可以从谷子叶片运输到小穗中,在小穗中的动态变化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在谷子叶片中的半衰期为1.83~2.08 d,在喷施21 d后叶片中几乎检测不到化学杂交剂SQ-1残留,而在小穗中的半衰期为25.21~28.41 d,其消解速度明显慢于叶片中的消解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化学杂交剂 残留 消解动态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麦长管蚜胁迫下不同小麦品种冠层光谱特征及其预测模型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祖庆 亢菊侠 +3 位作者 罗晨 胡想顺 张改生 赵惠燕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7-272,共6页
[目的]构建不同小麦品种基于冠层光谱参数的麦长管蚜百株蚜量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携式野外光谱仪测定不同百株蚜量下3个小麦品种‘1376’‘Amigo’和‘小偃-22’的冠层高光谱反射率,并对冠层反射率与百株蚜量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 [目的]构建不同小麦品种基于冠层光谱参数的麦长管蚜百株蚜量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携式野外光谱仪测定不同百株蚜量下3个小麦品种‘1376’‘Amigo’和‘小偃-22’的冠层高光谱反射率,并对冠层反射率与百株蚜量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在400~900nm波段内,随着百株蚜量的增加,3个小麦品种冠层光波反射率下降,且部分波段内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选择可见光波段的405nm、近红外波段的835nm作为3个小麦品种共有的特征波长点,构建出的3个小麦品种的百株蚜量预测模型的显著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且3个小麦品种405nm波长点模型均优于835nm波长点。[结论]利用高光谱信息同时预测不同小麦品种麦长管蚜百株蚜量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小麦品种 光谱测量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系微丝骨架和胼胝质的变化与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姣 朱启迪 +5 位作者 巨岚 张改生 于永昂 牛娜 王军卫 马守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687-2696,共10页
【目的】研究生理型雄性不育小麦花粉细胞内微丝和胼胝质的结构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并揭示其与生理型雄性不育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化学杂交剂SQ-1诱导的生理... 【目的】研究生理型雄性不育小麦花粉细胞内微丝和胼胝质的结构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并揭示其与生理型雄性不育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化学杂交剂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系ms(A)-西农1376及对应正常可育系(A)-西农1376为试材,用TRITC-phalloidin标记细胞内微丝,苯胺蓝标记胼胝质,q RT-PCR技术分别对肌动蛋白解聚因子Ta ADF(Actin depolymerizing factor)、类葡聚糖合成酶Ta GSL(Glucan synthase-like)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1)在减数分裂前期Ⅰ、中期Ⅰ、后期Ⅰ这3个时期,生理型雄性不育系花粉细胞的微丝结构与可育系没有显著差异:前期Ⅰ,微丝分布于整个细胞质中,细胞核区域也可见少量微丝环绕细胞核;中期Ⅰ,微丝分布在细胞质中,在形成纺锤体部位染色更深,形成纺锤体微丝,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体微丝伸向赤道板;后期Ⅰ,在向两极移动的染色体的中间部位染色较深,微丝分布较多。(2)在早末期Ⅰ,与可育系相比,不育系花粉细胞没有形成清晰且明显可见的中国灯笼状成膜体微丝结构,且在细胞中线部位亦没有清晰可见的微丝累积。(3)晚末期Ⅰ,可育系花粉细胞在形成细胞板的部位是线性的、平滑的,成膜体微丝消失,而不育系花粉细胞在形成细胞板的部位形成了很大的缝隙,同时,可育系胼胝质在细胞板处的沉积比较平滑,而不育系胼胝质在细胞板处的沉积较可育系相比缺乏,并且是褶皱的、有裂纹的。(4)四分体时期,可育系花粉可见围绕细胞核的辐射状微丝,不育系花粉细胞中微丝呈模糊状态,并且不育系中胼胝质染色的整体荧光强度较可育系减弱。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肌动蛋白解聚因子Ta ADF和类葡聚糖合成酶Ta GSL在减数分裂期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发现,不育系中Ta ADF的相对表达量是可育系的4.28倍,由于Ta ADF表达量上调,加剧了细胞内微丝解聚,微丝结构受到破坏,同时不育系中Ta GSL表达量下降,只有可育系的0.83倍,胼胝质的沉积也受到影响。【结论】Ta ADF在不育系中上调表达,破坏了细胞内微丝的正常结构,使微丝不能正常行使其功能,进而可能导致花药发育中与育性相关的某些代谢通路等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微丝结构的破坏导致细胞板形成出现异常也可能是引起胼胝质在细胞板处沉积受到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微丝和胼胝质的异常变化与化学杂交剂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生理型雄性不育 减数分裂 微丝骨架 胼胝质
下载PDF
黄淮麦区南片小麦 Glu-3位点等位变异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蕴文 张莉莉 +7 位作者 余欣欣 马守才 郑锦娟 薛小雁 郑雅潞 牛娜 王军卫 张改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30,共6页
小麦的加工品质与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组成息息相关。为了尽快改良黄淮麦区小麦加工品质,应用STS分子标记与SDS-PAGE相结合的方法对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Glu-A3、Glu-B3与Glu-D3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类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黄... 小麦的加工品质与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组成息息相关。为了尽快改良黄淮麦区小麦加工品质,应用STS分子标记与SDS-PAGE相结合的方法对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Glu-A3、Glu-B3与Glu-D3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类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黄淮麦区南片356份小麦品种(系)中共检测到15种Glu-3位点等位变异,Glu-A3位点含Glu-A3a、Glu-A3b、Glu-A3c和Glu-A3d共4种等位变异,其分布频率分别为12.1%,13.5%,41.0%,33.4%;GluB3位点含Glu-B3a、Glu-B3b、Glu-B3d、Glu-B3f、Glu-B3g、Glu-B3h、Glu-B3i和Glu-B3j共8种等位变异,其分布频率分别为8.71%,8.99%,23.0%,5.90%,7.30%,3.65%,0.28%,42.1%;Glu-D3位点含Glu-D3a、Glu-D3b和Glu-D3c共3种等位变异,其分布频率分别为40.2%,29.8%,30.0%。等位变异组合Glu-A3c/Glu-B3j/Glu-D3a分布频率最高(10.7%)。通过优质亚基的转育,多个优质亚基的聚合,将有助于改良我国小麦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STS分子标记 Glu—A3 Glu—B3 Glu—D3
下载PDF
小麦小花高纯度线粒体的分离及其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建立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征 王书平 +3 位作者 张改生 宋齐鲁 郭佳林 车会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83-989,共7页
应用差速离心和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纯化小麦三核期小花线粒体.在裂解液选择、IPG胶条pH值范围、SDS-PAGE胶浓度及蛋白质上样量等方面对线粒体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进行探索和优化,确立了一套适用于小麦小花高纯度完整线粒体的分... 应用差速离心和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纯化小麦三核期小花线粒体.在裂解液选择、IPG胶条pH值范围、SDS-PAGE胶浓度及蛋白质上样量等方面对线粒体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进行探索和优化,确立了一套适用于小麦小花高纯度完整线粒体的分离方法及其蛋白质双向电泳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采用20%、24%和40%Percoll密度梯度和28%Percoll自形成密度高速离心体系,获得了有活性、高纯度且较完整的线粒体;经TCA-丙酮法提取蛋白,以7 mol/L尿素,2mol/L硫脲,4%CHAPS(W/V),65 mmol/L DTT,0.5%IPG缓冲液(V/V),0.001%溴酚蓝(W/V)裂解液溶解蛋白,采用17 cm,pH 4~7 IPG胶条和11%SDS-PAGE分离胶,上样量为160μg,硝酸银染色法,更适合小麦小花线粒体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离.经PDQuest 2DE 8.0.1软件包统计分析,在2-DE图谱上分辨出约150个蛋白点,蛋白点清晰呈圆形,无横条纹干扰,这为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在亚细胞水平对线粒体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与分析奠定了基础,更为进一步分析研究线粒体与雄性不育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花 高纯度线粒体 密度梯度离心 双向电泳
下载PDF
小麦旗叶高纯度质膜的提取及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齐鲁 王书平 +3 位作者 张改生 陈征 郭佳林 车会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90-697,共8页
以生长到Feekes 8.5时期小麦旗叶为试验材料,通过差速离心结合两相法提取并纯化质膜蛋白,进而在裂解液选择、SDS-PAGE胶浓度及蛋白质上样量等方面对质膜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6.4%PEG 3 350/Dextran T-500(W/W)两... 以生长到Feekes 8.5时期小麦旗叶为试验材料,通过差速离心结合两相法提取并纯化质膜蛋白,进而在裂解液选择、SDS-PAGE胶浓度及蛋白质上样量等方面对质膜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6.4%PEG 3 350/Dextran T-500(W/W)两相体系可以获得纯度高达87.9%质膜微囊.经TCA-丙酮法裂解蛋白,以12%SDS-PAGE分离胶对900μg质膜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在2-DE图谱上可分辨出173个蛋白点.建立了一套用于小麦旗叶高纯度质膜的提取方法及其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旗叶 质膜蛋白 两相法 双向电泳
下载PDF
多子房小麦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佳林 李政 +6 位作者 张改生 王书平 宋齐鲁 李影 马守才 牛娜 王军卫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99-1007,共9页
为建立适用于显性多子房小麦细胞质效应的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以显性多子房小麦材料DUOII与特异细胞质材料TeZhiI杂交的F1幼穗为材料,采用TCA-丙酮法提取蛋白质,并在IPG胶条长度和pH范围、SDS-PAGE凝胶浓度及蛋白质上样量等方面,对多子... 为建立适用于显性多子房小麦细胞质效应的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以显性多子房小麦材料DUOII与特异细胞质材料TeZhiI杂交的F1幼穗为材料,采用TCA-丙酮法提取蛋白质,并在IPG胶条长度和pH范围、SDS-PAGE凝胶浓度及蛋白质上样量等方面,对多子房小麦幼穗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进行了探究与优化.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准确度高(R^2=0.9999),确立了17 cm,pH4-7的IPG胶条,12%SDS-PAGE分离胶,上样量为900μg的双向电泳方法体系,获得了最适合本研究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图谱.经PDQuest 2DE 8.0.1软件分析,2-DE图谱上可分辨出1444±14个清晰蛋白质点,且重复性较高(95%),相关系数为0.960.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显性多子房小麦细胞质效应研究的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多子房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
下载PDF
西尔斯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侯立江 牛娜 +4 位作者 马守才 宋亚珍 王强 张改生 王军卫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5-111,共7页
旨在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AeSePAP1基因转入到小麦,为获得耐低磷胁迫的小麦品种奠定基础。以西尔斯山羊草的叶片为材料,根据小麦和二穗短柄草的PAP1基因设计特异引物,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西尔斯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的cDNA序列... 旨在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AeSePAP1基因转入到小麦,为获得耐低磷胁迫的小麦品种奠定基础。以西尔斯山羊草的叶片为材料,根据小麦和二穗短柄草的PAP1基因设计特异引物,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西尔斯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的cDNA序列,并将其命名为AeSePAP1。该基因长1.03kb,编码335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37.95ku,等电点为5.55。与小麦PAP1基因相比,西尔斯山羊草PAP1基因的cDNA的编码区有36处发生碱基替代,包括24处转换和12处颠换,有16处编码的氨基酸残基不同,其序列一致性达94.66%。对AeSePAP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蛋白具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定位于质膜或分泌到胞外。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西尔斯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与普通小麦、短柄草、谷子的PAP1基因同源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尔斯山羊草 紫色酸性磷酸酶 耐低磷基因 抗逆性
下载PDF
小麦多子房和单子房性状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志军 马守才 +7 位作者 毕晓静 史秀秀 李清峰 韩芳 亓佳佳 王书平 张改生 牛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16-1722,共7页
以小麦单子房品系77(2)及其多子房近等基因系Mu77(2)为材料,采用TCA-丙酮法提取穗分化至四分体时期的幼穗总蛋白,并通过IEF/SDS—PAGE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蛋白质组差异图谱。在等电点4~7、分子量14.4... 以小麦单子房品系77(2)及其多子房近等基因系Mu77(2)为材料,采用TCA-丙酮法提取穗分化至四分体时期的幼穗总蛋白,并通过IEF/SDS—PAGE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蛋白质组差异图谱。在等电点4~7、分子量14.4~97.4kD之间发现约450个肉眼可辨的蛋白点,其中上调2倍以上且达到99%统计学显著水平的差异表达蛋白点30个。对6个特异性差异蛋白点作二级质谱(LC—MS/MS)分析,结果表明它们是富含甘氨酸RNA结合蛋白(S1)、SGT1—1(S2)、HMG—I/Y(S3)、谷胱甘肽转移酶(S4)、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S5)和未知蛋白(S6)。这些蛋白质对DNA转录、蛋白质翻译、能量转换及代谢、抗逆防卫等生理生化过程起调控作用,可能与小麦多子房性状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多子房 二级质谱 双向电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