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灌丛化草原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词谦 孙斌 +2 位作者 洪亮 高志海 王丝丝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3-137,共15页
为探索遥感技术在灌丛化草原空间分布识别方面的应用潜力,文章采用GF-2、GF-3和GF-6等多源遥感数据,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和灌丛植被覆盖度估测模型,分别从分类识别和定量提取角度对内蒙古正镶白旗开展多尺度的灌丛化草原遥感识别技术研究... 为探索遥感技术在灌丛化草原空间分布识别方面的应用潜力,文章采用GF-2、GF-3和GF-6等多源遥感数据,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和灌丛植被覆盖度估测模型,分别从分类识别和定量提取角度对内蒙古正镶白旗开展多尺度的灌丛化草原遥感识别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GF-6的纹理信息和GF-3的极化信息对提取灌丛植被覆盖度信息贡献度最高,但在不同尺度下差异明显,整体上尺度较小时纹理信息占优,尺度增大时,极化信息优势凸显;2)二元二次灌丛植被覆盖度估测模型效果最优,在多尺度下均比次优的估测模型精度提高5.95%,23.84%和20.74%;3)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草原灌丛化分类识别准确率随尺度增大而降低,整体上均低于以灌丛植被覆盖度为基础的定量监测结果。该研究的部分成果可为我国北方草原的监督管理及合理利用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化草原 多源数据 多尺度 随机森林 多元二次模型 遥感应用
下载PDF
基于优化三角形植被指数(TVI)的灌丛化草原植被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方法研究
2
作者 许政勇 孙斌 +4 位作者 张王菲 李毅夫 闫紫钰 岳巍 滕思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4,共14页
灌丛化已经成为草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问题,而灌丛化草原植被地上生物量(AGB)的精细化估测对于开展区域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受土壤背景噪声和植被生长结构特征差异的双重影响,现有常见植被指数在灌丛化草原区域构... 灌丛化已经成为草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问题,而灌丛化草原植被地上生物量(AGB)的精细化估测对于开展区域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受土壤背景噪声和植被生长结构特征差异的双重影响,现有常见植被指数在灌丛化草原区域构建AGB估算模型时表现极不稳定。针对这一问题,基于Sentinel-2遥感数据,通过优化三角形植被指数(TVI)开展灌丛化草原植被AGB遥感估测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以草本植被为主的区域中,基于绿R560、红边R705和近红R865组合形成的TVI与AGB拟合效果最好,R2达到了0.684;而在以灌丛植被为主的区域中,以基于绿R560、红边R783和近红R842组合形成的TVI与AGB拟合效果最好,R^(2)达到了0.368。2)分析现有常用的12种植被指数对土壤的噪声敏感性时,在以草本植被为主的区域中,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对土壤噪声表现最为敏感;在以灌丛植被为主的区域中,修正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表现最为敏感。3)在草本植被为主的区域中,相对于TVI,优化后植被指数草地三角形植被指数(GTVI)构建线性估算模型的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CV)提高了0.153、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减小了12.222 g·m^(-2);在灌丛植被为主的区域中,相对于TVI,优化后植被指数GTVI构建线性估算模型的R^(2)CV提高了0.029、RMSECV减小了1.684 g·m^(-2)。4)与常用的12种植被指数构建的估测模型相比,无论在草本植被区域还是灌丛植被区域,GTVI构建的估测模型都具有最高的精度。该研究结果以期为采用植被指数法开展灌丛化草原植被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化草原 植被地上生物量 植被指数法 优化三角形植被指数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技术估算钱江源国家公园森林的地上生物量 被引量:3
3
作者 米湘成 余建平 +5 位作者 王宁宁 荚文 任海保 陈磊 庞勇 马克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7-84,共8页
【目的】采用激光雷达结合地面调查的方法,拟合并预测钱江源国家公园森林的地上生物量,为国家公园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动物生境质量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冠层结构指数量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冠层高度和垂直复杂度,并结合地面... 【目的】采用激光雷达结合地面调查的方法,拟合并预测钱江源国家公园森林的地上生物量,为国家公园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动物生境质量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冠层结构指数量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冠层高度和垂直复杂度,并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和地形数据,用模型拟合和预测钱江源国家公园的地上生物量。【结果】冠层结构指数中,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冠层平均高度、冠层垂直复杂度、冠层最大高度。钱江源国家公园生物量分布主要在27.24~210.31 Mg/hm^(2)(0.05~0.95分位数),平均为111.21 Mg/hm^(2),总的生物量约为2.57×10^(6) Mg。【结论】结合冠层指数和地形变量能较好地模拟和预测钱江源国家公园地上生物量。钱江源国家公园有大面积低海拔集中分布的常绿阔叶林,冠层平均高度和冠层垂直复杂度都比较大,地上生物量高;同时,也有大面积人工林和次生林,这些人工林和次生林主要分布在国家公园成立后才开始保护的两个片区,冠层平均高度和冠层垂直复杂度小,地上生物量较低,有待进一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遥感 激光雷达 冠层结构指数 常绿阔叶林 钱江源国家公园
下载PDF
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植被类型遥感监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慧 张会儒 +4 位作者 庞勇 覃先林 李海奎 蒙诗栎 余涛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6-103,共8页
应用中等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森林植被类型遥感监测,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成效监测以及森林植被制图提供技术支撑。以汪清林业局为例,基于Landsat 8 OLI的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影像,应用随机森林分类法,以及基于时间维的分类结果校正,开展森林... 应用中等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森林植被类型遥感监测,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成效监测以及森林植被制图提供技术支撑。以汪清林业局为例,基于Landsat 8 OLI的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影像,应用随机森林分类法,以及基于时间维的分类结果校正,开展森林植被类型信息提取研究,根据混淆矩阵和查全率分析引起森林植被类型混分的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森林植被类型遥感监测的总体精度为86.41%,Kappa系数为0.82,体现了较好的分类效果。2)在各森林植被类型中,落叶阔叶林地分类精度高,生产者精度和用户精度在90%以上;落叶针叶林地生产者精度较高,为86.96%;常绿针叶林地和针阔混交林地生产者精度和用户精度较低,平均为75.19%。常绿针叶林地、落叶针叶林地、落叶阔叶林地与针阔混交林地分类混分的影响因素为混交比例、郁闭度和林龄。3)汪清林业局森林覆盖率为96.64%,落叶阔叶林地所占面积比例最大,针阔混交林地次之,落叶针叶林地、常绿针叶林地、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分布比较少。通过分析可知:基于中等分辨率影像的多时相和物候信息,有利于提取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工程区 森林植被类型 多时相和物候信息 随机森林 时间维校正 汪清林业局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森林树种识别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华玉 陈永富 +2 位作者 陈巧 王娟 张超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0-229,共10页
基于遥感手段的森林类型/树种(组)的精准识别是森林参数提取和计算的前提,是林业遥感领域的研究前沿,可为宏观尺度快速获取森林资源信息提供重要途径。对多源遥感数据在森林树种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当前基于遥感数据的树... 基于遥感手段的森林类型/树种(组)的精准识别是森林参数提取和计算的前提,是林业遥感领域的研究前沿,可为宏观尺度快速获取森林资源信息提供重要途径。对多源遥感数据在森林树种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当前基于遥感数据的树种识别已成为林业遥感的研究热点。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近地低空遥感数据结合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等分类方法进行树种识别已相对成熟。近年来,无人机技术不断发展,以其灵活性强的特点在林业中有较强的应用潜力,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领域不断发展成熟背景下,低空遥感数据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森林树种的精确识别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识别 遥感技术 无人机遥感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森林参数信息提取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娟 陈永富 +2 位作者 陈巧 李华玉 张超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4-151,共8页
近年来,无人机遥感技术因其机动灵活、时效性强、成本低等优势成为了卫星遥感及有人机遥感技术的有益补充,并逐渐成为了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的新技术手段。从森林参数提取的角度出发,首先,介绍无人机在森林参数信息提取中的优势,并对无... 近年来,无人机遥感技术因其机动灵活、时效性强、成本低等优势成为了卫星遥感及有人机遥感技术的有益补充,并逐渐成为了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的新技术手段。从森林参数提取的角度出发,首先,介绍无人机在森林参数信息提取中的优势,并对无人机平台类型及其搭载的传感器的应用进行系统阐述;然后,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冠幅、树高、生物量和蓄积量等森林参数信息获取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最后,对无人机技术在森林参数信息提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未来无人机在森林参数信息提取方面的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 森林参数 传感器 信息提取
下载PDF
灌丛化草原小叶锦鸡儿灌丛地上生物量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戎荣 孙斌 +3 位作者 武志涛 高志海 杜自强 滕思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7,共12页
灌丛化草原已经成为干旱半干旱区的一种重要植被景观类型,在我国以内蒙古草原的小叶锦鸡儿灌丛化现象最为典型。为探索小叶锦鸡儿灌丛地上生物量的最佳测量方法,本研究在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和正镶白旗内选取了17个典型样地,对比了“标准... 灌丛化草原已经成为干旱半干旱区的一种重要植被景观类型,在我国以内蒙古草原的小叶锦鸡儿灌丛化现象最为典型。为探索小叶锦鸡儿灌丛地上生物量的最佳测量方法,本研究在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和正镶白旗内选取了17个典型样地,对比了“标准枝”和“标准样方”两种直接测量方法获取的地上生物量精度。同时,采用real-time kinematic(RTK)获取到的高度、不规则冠幅面积等4种直接易测因子和衍生的3种复合因子,研究了在无损条件下间接测量地上生物量的可能性,构建了用于研究区小叶锦鸡儿灌丛地上生物量的估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标准枝”法(R=0.95,P<0.01)预测的生物量要比运用“标准样方”法(R=0.84,P<0.01)预测的生物量更精确且对灌丛的损害性更小。2)在易测因子相关性分析中,单因子冠幅、不规则冠幅面积、不规则冠幅周长之间关系紧密,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98(P<0.01),可用于小叶锦鸡儿地上生物量的预测;高度与其他单因子关系一般,相关性系数为0.67~0.72(P<0.05),但是基于高度因子衍生表征体积的冠幅与高度乘积因子、冠幅周长与高度乘积因子、体积因子能够提高预测精度。3)在单因子中冠幅(R=0.92,P<0.01)与生物量表现最好,复合因子中以不规则体积(R=0.92,P<0.01)相关性最高,研究分别以冠幅为自变量建立的线性函数和不规则体积为自变量建立的幂函数构建了小叶锦鸡儿地上生物量预测模型。本研究以期为基于“空-天-地”一体化手段实现大范围灌丛化草原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锦鸡儿 地上生物量 RTK 标准枝 标准样方 估测模型
下载PDF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及变化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余涛 庞勇 +3 位作者 蒙诗栎 荚文 李海奎 孙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共13页
【目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实施20多年来有效保护和恢复了工程区的森林资源。工程实施成效除了森林覆盖面积增加,更多的表现为森林资源质量持续提升。为了更好地评估天保工程建设成效,利用植被覆盖度作为定量评价指... 【目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实施20多年来有效保护和恢复了工程区的森林资源。工程实施成效除了森林覆盖面积增加,更多的表现为森林资源质量持续提升。为了更好地评估天保工程建设成效,利用植被覆盖度作为定量评价指标,分析天保一期(2000-2010年)、天保二期(2011-2020年)工程实施期间的森林质量变化。【方法】综合年度植被指数合成策略、优化纯植被像元和纯裸土像元值域的动态确定方法,构建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生产天保工程区时间序列的植被覆盖度产品。基于森林资源一类清查郁闭度数据、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郁闭度数据、机载高光谱植被覆盖度数据,验证该植被覆盖度产品的精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天保工程林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天保一期植被覆盖度均值为0.68,天保二期植被覆盖度均值为0.71,增加了4.41%;工程区植被覆盖度呈现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林区总面积的78.22%,而呈减小趋势的面积仅占林区总面积的9.56%。【结论】在中国天保工程森林地区,基于MODIS植被指数产品和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生产的植被覆盖度产品的精度高于MODIS产品的精度。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区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说明天保工程实施效果显著,森林资源质量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林业遥感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MODIS
下载PDF
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覆盖遥感监测 被引量:18
9
作者 庞勇 蒙诗栎 +9 位作者 史锴源 余涛 王晓慧 牛晓栋 赵旦 刘良云 冯敏 覃先林 王强 佃袁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080-5092,共13页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自1998年开始实施至2020年底结束,标志着我国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进行转变,对天然林资源开展定量监测与评估,有助于全面、及时、科学地评价天保工程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成效。基于公开发布...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自1998年开始实施至2020年底结束,标志着我国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进行转变,对天然林资源开展定量监测与评估,有助于全面、及时、科学地评价天保工程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成效。基于公开发布的土地覆盖产品,利用新的遥感数据合成算法构建了森林类型综合提升方法,生产了一套我国天保工程区的森林覆盖产品,对天保工程区1997年至2020年间的森林覆盖情况开展监测与评估。利用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数据(CFERN)、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进行精度检验,森林类型的分类精度优于90%。分析结果显示,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工程区的森林覆盖度总体呈恢复性增长趋势,森林覆盖从1997年的30.15%增长到2020年的31.74%,净增长1.59%,其中,长江上游地区森林增长量最高,占全工程区森林增长面积的50.97%。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天保工程区内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天保工程实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保工程 森林资源分布 森林覆盖产品 遥感监测
下载PDF
森林碳储量遥感卫星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4
10
作者 庞勇 李增元 +3 位作者 余涛 刘清旺 赵磊 陈尔学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共15页
“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统筹中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共赢的重大战略。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减缓温室效应、维持全球碳平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精准计量森林生... “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统筹中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共赢的重大战略。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减缓温室效应、维持全球碳平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精准计量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可以加深对全球碳循环过程的理解,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支撑。近年来,卫星遥感技术迅猛发展,多类型的光学遥感数据、激光雷达遥感数据、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等,为森林碳储量的定量估测提供了丰富、可靠的数据源。文章综述了森林碳储量遥感卫星载荷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了森林碳储量遥感卫星常用观测模式,论述了森林碳储量地面真实性检验系统发展状况。文章可为森林碳储量遥感卫星设计与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储量 遥感卫星 光学遥感 激光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 遥感应用
下载PDF
基于分层叠加的机载LiDAR点云单木分割
11
作者 孔丹 庞勇 +2 位作者 梁晓军 杜黎明 白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9,共13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分层叠加的单木分割算法,以充分利用高密度激光雷达点云信息,提高林分中下层单木分割精度。【方法】区别于传统将冠顶点作为聚类种子点的单木分割算法,基于分层叠加的单木分割算法以点云水平切片后各层的局部最大...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分层叠加的单木分割算法,以充分利用高密度激光雷达点云信息,提高林分中下层单木分割精度。【方法】区别于传统将冠顶点作为聚类种子点的单木分割算法,基于分层叠加的单木分割算法以点云水平切片后各层的局部最大值为种子点进行分层聚类,并通过分层叠加与迭代优化,减少枝杈等因素导致的过分割现象,在保证上层树单木分割精度的同时提高对中下层单木的提取能力。【结果】基于分层叠加的单木分割算法在不同密度落叶松林分均有较高单木分割精度,提取单木与实测单木总体匹配成功率最高达94%,在中高密度林分匹配成功率最高达92%,相较其他算法,对中下层单木的匹配率可提高20%~40%;在单木树高提取精度方面,单木提取树高与实测树高相关系数为0.8,相对均方根误差为8.45%,提取冠幅与实测冠幅相关系数最高为0.83,相对均方根误差为16.5%。【结论】通过分层聚类、聚类种子点优化选取,充分利用林分各层次点云信息,可提高单木分割精度,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高精度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 落叶松 树冠下层单木 分层叠加单木分割 聚类种子点优化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机载高光谱图像优势树种识别
12
作者 于航 谭炳香 +2 位作者 沈明潭 贺晨瑞 黄逸飞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对森林树种类型进行识别可以为森林资源清查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价值,如何利用空间分辨率较高的高光谱数据准确识别森林优势树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森林保护区为研究区,在2种空间分辨率(1 m和3 m)... 对森林树种类型进行识别可以为森林资源清查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价值,如何利用空间分辨率较高的高光谱数据准确识别森林优势树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森林保护区为研究区,在2种空间分辨率(1 m和3 m)下,使用样本点(样地对应像元的光谱值)与样本面(样地对应3×3窗口像元光谱平均值)2种样本取值尺度,采用3种机器学习分类算法(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NN)、三维卷积神经网络(three dimensional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3DCNN)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对机载高光谱图像的森林优势树种识别能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无论使用何种空间分辨率与样本取值尺度,3DCNN的分类精度最高,其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最高(最高分别为95.42%和0.94);②高空间分辨率更有利于优势树种识别,其比低空间分辨率(3 m)总体精度最多可提高30.97%,Kappa系数最多可提高54.24%;③使用NN与SVM进行分类时,以样本面作为样本取值尺度进行树种识别的精度低于样本点。而在3 m空间分辨率情况下使用3DCNN进行分类时,以样本面作为样本取值尺度进行树种识别的精度高于样本点。总的来说,空间分辨率、样本取值尺度与分类算法均对优势树种识别精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机载高光谱图像识别森林优势树种过程中,优先选择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利用小样本数据,采取深度学习算法将会提高优势树种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数据 优势树种识别 空间分辨率 多尺度样本
下载PDF
林区机载LiDAR点云的多分辨率层次布料模拟滤波
13
作者 蔡尚书 庞勇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4,共9页
针对现有机载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点云滤波方法在地形起伏剧烈的林区适用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分辨率层次布料模拟滤波方法。首先,通过多尺度形态学开运算选择大量种子地面点;然后,基于种子地面点,使用布料模拟法由... 针对现有机载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点云滤波方法在地形起伏剧烈的林区适用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分辨率层次布料模拟滤波方法。首先,通过多尺度形态学开运算选择大量种子地面点;然后,基于种子地面点,使用布料模拟法由低至高逐层构建参考地形,以快速获取高分辨率参考地形;最后,基于点至参考地形的高差区分地面点和非地面点。利用国际摄影测量和遥感学会提供的数据集和参考方法,评估该方法性能。利用在中国、美国多个代表性林区的点云数据,评估该方法的可推广性。结果表明,该方法的Kappa系数和运行时间是83.72%和34.11 s,精度和效率较经典布料模拟滤波方法提高10.49%和52.17%。相比8种参考方法,该方法能够获得更高精度,并且具有稳定的可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LiDAR数据 林区 滤波 形态学 布料模拟
下载PDF
冬奥会崇礼生态核心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遥感监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炳香 沈明潭 +2 位作者 郄光发 戚瞾 贺晨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1-151,共11页
【目的】基于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估测结果,统计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地形分异效应,探讨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为研究区生态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森林防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北京冬奥会崇礼生态核心区为研究区,以GF-1 ... 【目的】基于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估测结果,统计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地形分异效应,探讨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为研究区生态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森林防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北京冬奥会崇礼生态核心区为研究区,以GF-1 WFV和Sentinel-2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法对研究区2014、2016和2020年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进行遥感估测,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利用差值指数、马尔科夫模型、植被覆盖动态度和地形分布指数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在地形上的分异性。【结果】1)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呈显著差异性,表现为中部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与整个研究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紧密相关,山区植被覆盖度高,平原区或山谷等人类活动区植被覆盖度相对偏低。2)研究区植被整体以中、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度为主,3个时期3种植被覆盖等级面积占比分别为81.59%、90.00%和86.88%,均大于80%,植被覆盖处于较好水平,生长状况良好。3)海拔梯度上,2014—2016年改善型和明显退化型在海拔1800 m以下区域有分布优势,在海拔1800 m以上区域无分布优势;轻微退化型在海拔1700 m以下和2000 m以上区域有分布优势;2016—2020年改善型和退化型在海拔1700 m以下区域有分布优势,明显退化型表现出极强分布优势;2014—2020年明显改善型在海拔1700 m以下区域有分布优势,在海拔2000 m以上区域分布优势较弱,而明显退化型在海拔1700 m以下区域表现出强优势分布,在海拔1700 m以上区域则无分布优势。4)2014—2016年和2016—2020年植被覆盖退化主要分布在坡度小于8°的平缓区域,8°以上区域无分布优势,其他植被覆盖度变化类型在坡度上趋于稳定。5)坡向上,2014—2016年改善型植被在阳坡和半阳坡有分布优势,明显退化型在阴坡有分布优势,2016—2020年轻微改善型在阳坡和半阳坡有分布优势,明显退化型和轻微退化型在阴坡有分布优势;2014—2016年改善型在阳坡和半阳坡有分布优势,轻微退化型在阴坡和半阴坡有分布优势。【结论】1)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呈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在时间上表现为2014、2016和2020年不同等级间的植被覆盖度结构平稳,局部植被覆盖度出现降低现象,总体趋势为植被覆盖度增加。2)植被覆盖度在海拔、坡度和坡向不同等级上呈规律性分布,植被覆盖变化类型与地形因子存在显著差异,明显减少型区域聚集在坡度小于8°、海拔1533~1700 m区域,在坡向上没有明显表现出分异性,主要为土地利用方式转换所致;植被覆盖明显改善型聚集在阳坡和半阳坡地区,说明人工造林效果比较明显。3)森林防火重点区域为植被覆盖度高的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地形分异特征 遥感 崇礼区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石柱县马尾松毛虫害风险空间分布估测
15
作者 杨馨媛 黄水生 +4 位作者 胡心雨 蒋凤 蒙方鑫 俞琳锋 覃先林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1期48-58,共11页
【目的】精准掌握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马尾松毛虫害的风险范围,为及时有效地防治虫灾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取60个马尾松毛虫分布点的数据,结合该县马尾松区域的地形、气候和人为因子,用MaxEnt模型估测该县的马尾松毛虫害风险。... 【目的】精准掌握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马尾松毛虫害的风险范围,为及时有效地防治虫灾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取60个马尾松毛虫分布点的数据,结合该县马尾松区域的地形、气候和人为因子,用MaxEnt模型估测该县的马尾松毛虫害风险。通过环境因子的百分比贡献率、置换重要性和环境因子响应曲线,探讨该县马尾松毛虫适宜生境条件。利用该模型的“训练遗漏、预测面积和阈值达到平衡”的阈值和“阈值熵与原始分布熵相等”的阈值对风险区进行风险分级,将该区域的马尾松毛虫害风险等级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统计各个风险区的区域面积。通过该模型AUC均值验证估测精度,以及对比该县2022年马尾松毛虫飞防的区域内各风险区面积占比,对风险分级效果进行验证。【结果】1)年均降水量、月均潜在蒸散发量、距居民点距离和海拔为影响该县马尾松毛虫生存的主要环境因子。2)MaxEnt模型的训练和测试的AUC均值分别为0.92与0.87,标准差为0.013,小于0.05,表明模型的结果为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高,可用于该县马尾松毛虫害风险估测;通过对比2022年石柱县春季马尾松毛虫的飞防区域,面积占比高达99.05%,表明高风险区分布与其实际分布高度一致,分级效果好。3)该县马尾松毛虫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于临溪镇、悦崃镇、鱼池镇、河嘴乡和万朝镇等;王场镇、龙沙镇、王家乡、西沱镇、黎场乡、沿溪镇和万朝镇的高风险区面积占各自乡镇马尾松区域面积高达90%以上。【结论】研究表明,石柱县的马尾松毛虫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的乡镇,通过对乡镇间与乡镇内高风险区分布的统计分析,更全面地了解了马尾松毛虫的风险区分布,可为马尾松毛虫的针对性防治与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MaxEnt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风险分布
下载PDF
国家森林资源清查遥感应用主要技术进展
16
作者 丁相元 陈尔学 +3 位作者 李增元 赵磊 刘清旺 徐昆鹏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national (continuous) forest inventory, NFI/NCFI,文中统称NFI]是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制定国家林业发展战略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提供及时有效的科学依据。遥感在推动NFI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重...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national (continuous) forest inventory, NFI/NCFI,文中统称NFI]是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制定国家林业发展战略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提供及时有效的科学依据。遥感在推动NFI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支撑NFI运行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在将遥感数据作为辅助数据用于提高NFI总体参数估测精度和效率方面,国内外学者已开展了大量估计模型和方法研究,可概括为4类:设计推断法(design-based inference method)、模型辅助法(design-based and model-assisted method)、模型法(model-dependent method)和混合法(design and model hybrid method)。笔者针对这4类估测方法,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重点研发方向和内容提出了建议。在设计推断法方面,国内外技术水平没有太大差距;国外开展了大量模型辅助法研究并已应用于NFI业务,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且业务应用仅体现在面积成数估计,今后应加强该方法的应用示范和推广工作。关于模型法在NFI中的应用国外对多源数据协同应用中的不确定性度量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国内对模型法的研究也很多,但对科学评价模型的拟合效果、度量模型估测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缺乏系统研究,应作为后续研究重点;国外已针对NFI应用开发了3类混合法,国内对第1类混合法研究较少,对第2类混合法的研究还仅局限于用双重回归抽样法估计地类面积,而对第3类汇合法尚未采用“数据同化”思路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建议未来加强这3类混合法在国内NFI中的深入研究和应用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森林资源清查 遥感应用 统计推断 设计推断法 模型辅助法 模型法 混合法
原文传递
高分六号卫星数据在森林草原火情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覃先林 李增元 +3 位作者 李凡 刘倩 胡心雨 李晓彤 《卫星应用》 2020年第12期35-37,共3页
根据近两年高分六号(GF-6)卫星在我国及境外的森林草原火灾监测中的应用示范情况,介绍了该卫星数据在烟区监测和火烧迹地提取中取得的成果;火情监测应用示范结果表明:GF-6卫星影像具有反映森林草原等植被燃烧形成的烟区和火烧迹地等信... 根据近两年高分六号(GF-6)卫星在我国及境外的森林草原火灾监测中的应用示范情况,介绍了该卫星数据在烟区监测和火烧迹地提取中取得的成果;火情监测应用示范结果表明:GF-6卫星影像具有反映森林草原等植被燃烧形成的烟区和火烧迹地等信息的能力,可有效支撑我国及境外的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现、火场态势监测和灾情评估等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六号卫星 森林草原火灾 卫星遥感 火情监测
下载PDF
多源森林资源空间数据集成技术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侯瑞霞 张乃静 +1 位作者 肖云丹 纪平 《自然保护地》 2021年第2期75-81,共7页
森林资源空间数据是开展林业基础科学研究的主要空间信息,丰富的、多源的、多时间尺度的空间数据能够全面展现森林资源和生态的变化状况,也是开展空间分析的基础。不同调查手段获取的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包含不同的空间特质,以不同来源的... 森林资源空间数据是开展林业基础科学研究的主要空间信息,丰富的、多源的、多时间尺度的空间数据能够全面展现森林资源和生态的变化状况,也是开展空间分析的基础。不同调查手段获取的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包含不同的空间特质,以不同来源的森林资源空间数据为例,分析其内在特质及差异性表现形式,揭示森林中包含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空间交互关系和内在变化规律。同时,本文通过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的关联性分析,实现多源性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的统一表达,为林业资源空间语义检索与共享服务提供空间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集成 关联性分析 森林资源
下载PDF
森林病虫灾害的天空地协同监测技术体系示范 被引量:3
19
作者 武红敢 苗振旺 +5 位作者 王晓俪 常原飞 贾建忠 米国兵 王晗 王成波 《山西林业科技》 2020年第3期9-12,共4页
针对森林病虫灾害监测周期性、全覆盖和及时性的特点,笔者提出了建立天空地协同监测技术体系的解决方案,并在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二道川林场进行了应用示范。初步实现了小班级灾害的月度监测、树丛级(点状和块状)灾害的年度监测、... 针对森林病虫灾害监测周期性、全覆盖和及时性的特点,笔者提出了建立天空地协同监测技术体系的解决方案,并在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二道川林场进行了应用示范。初步实现了小班级灾害的月度监测、树丛级(点状和块状)灾害的年度监测、单木级灾害的精准监测,以及地面调查数据的准实时共享,可为山西省建立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病虫灾害 遥感 月度监测 年度监测 精准监测
下载PDF
环境减灾二号卫星林草火灾信息监测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覃先林 胡心雨 +1 位作者 杨馨媛 刘倩 《卫星应用》 2021年第12期39-43,共5页
利用HJ-2A/B卫星16m多光谱数据和48/96m热红外数据,采用多通道合成并结合目视解译方法判识出多光谱影像中的燃烧点和火烧迹地,并采用阈值方法判识热红外影像中的着火点,对HJ-2A/B在森林草原火灾监测中的应用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HJ-... 利用HJ-2A/B卫星16m多光谱数据和48/96m热红外数据,采用多通道合成并结合目视解译方法判识出多光谱影像中的燃烧点和火烧迹地,并采用阈值方法判识热红外影像中的着火点,对HJ-2A/B在森林草原火灾监测中的应用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HJ-2A/B卫星多光谱数据可有效反映林内可燃物燃烧形成的烟区和火烧迹地,热红外影像可较好地反映林内可燃物燃烧信息,该卫星可为我国的林草火灾监测与灾情评估等工作提供数据服务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减灾二号卫星 烟火 森林草原火灾 卫星遥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