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火灾污染物质释放及其影响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明玉 司莉青 +6 位作者 陈锋 舒立福 赵凤君 田晓瑞 李伟克 李威 李笑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33-4944,共12页
森林火灾是大气中气体污染物和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可对全球气候系统、大气环境以及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对全球温室气体和含碳颗粒物释放具有重要的贡献,是推动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森林火灾释放污染物已成为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重... 森林火灾是大气中气体污染物和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可对全球气候系统、大气环境以及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对全球温室气体和含碳颗粒物释放具有重要的贡献,是推动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森林火灾释放污染物已成为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重要污染源之一,这些污染物质与辐射、能见度以及温室效应等问题直接相关。准确地描述森林火灾释放的气体和颗粒污染物释放机理、释放总量、时空分布特征、不同尺度的扩散过程模拟,以及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对于量化森林火灾释放污染物总量及区域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森林火灾污染物质释放方面的国内外文献,从火灾释放的污染物质对环境的影响、森林火灾释放污染物定量化和传输路径监测的研究方法、污染物质的扩散和运输模型以及跨区域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森林火灾释放的CO、PM_(10)和PM_(2.5)对环境和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而且森林火灾释放的污染物质能够随气流长距离传输,不仅对当地的空气造成污染,污染物也能够随着气团进行长距离传输,并在传输过程与当地气溶胶混合,形成跨区域污染。森林火灾释放污染物扩散、传输模拟通过不同模型相互耦合完成,包括可燃物载量估算模型、可燃物消耗和释放模型、污染物扩散传输模型,以及污染物预测和可视化模型等。总结了国内外森林火灾释放污染物质主要研究方法,并展望了今后研究重点:目前我国关于森林火灾释放物质相关的研究尚不足以支撑我国森林火灾温室气体释放、污染物释放等方面的研究,并且我国目前还没有发展出适合于我国的森林火灾污染物释放模型,以及污染物扩散、传输系统。森林火灾排放因子库大多数引用国外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不确定性,缺乏森林火灾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的定量化研究。因此,今后我国应加强对森林火灾污染物质释放与影响的研究,尤其是污染物质扩散和传输模型的预测和可视化研究以及排放因子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污染物 大气环境 扩散模型 跨区域污染
下载PDF
西昌市森林防火综合阻隔网空间布局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兵 赵凤君 +4 位作者 范太云 吴莉娟 江智全 赵爽 叶江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7-138,共12页
【目的】根据相关标准规范、综合影响森林火灾发生发展的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及现有防火基础设施,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功能,探究西昌市森林防火综合阻隔网空间布局适宜区,为区域防火阻隔系统建设及防灭火组织和实施提供参考。【... 【目的】根据相关标准规范、综合影响森林火灾发生发展的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及现有防火基础设施,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功能,探究西昌市森林防火综合阻隔网空间布局适宜区,为区域防火阻隔系统建设及防灭火组织和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森林火险等级,确定有效阻隔网密度和控制面积,采用地统计和水文分析、支持向量机及因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获取影响林火综合阻隔网布局的主要因子,根据各因子现状,考虑功效、生态、成本等原则,运用成本因子权重进行综合阻隔网空间布局定量选址,结合自然地理要素及现有防火基础设施,分析其空间优化潜力。【结果】1)西昌市森林防火期内最高火险等级为I级,综合阻隔网有效密度应大于17.88 m·hm^(-2),控制面积应小于500 hm^(2),现有阻隔设施未达到标准要求;2)研究选取的因子与林火阻隔布局密切相关,考虑多因子特征,能够使阻隔网布局更为综合、完善;3)自然阻隔网适宜布局在符合宽度和朝向的山脊、沟谷、河流及水域,主要分布于西昌市东南、东北部山地和泸山周边;生物阻隔网适宜布局在林缘和适合造林的林中空地,主要分布在大面积森林外围和内部地带以及林区居民点周边;工程阻隔网适宜布局在风速、坡度和海拔低的裸地等低成本区域;4)布局的西昌市林火综合阻隔网适宜区域基本覆盖现有林地范围,可对易燃类、集中连片区森林进行有效分隔,西北和东南向区域现有林火阻隔薄弱,应因地制宜加强综合阻隔网建设。【结论】西昌市现有森林防火阻隔网布局和功能不完善,应综合考虑多种相关因素和实际条件,建立科学阻隔系统;本研究定量、可视化分析西昌市森林防火综合阻隔网布局,对提升区域防灭火能力、维护生态安全具有现实意义,对相关类网络规划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综合阻隔网 GIS 空间布局 西昌市
下载PDF
基于火模拟的森林火灾风险定量评估——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宗学政 田晓瑞 +1 位作者 马帅 刘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3-90,共8页
【目的】森林火灾风险评估是利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综合考虑一个区域的火发生可能性及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识别区域内的高火灾风险区是开展科学林火管理的基础。本研究基于森林燃烧概率、潜在火行为和暴露性综合评估一个区域的森林火... 【目的】森林火灾风险评估是利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综合考虑一个区域的火发生可能性及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识别区域内的高火灾风险区是开展科学林火管理的基础。本研究基于森林燃烧概率、潜在火行为和暴露性综合评估一个区域的森林火灾风险,为林火管理部门开展林火管理和可燃物处理提供指导。【方法】利用燃烧概率模型(Burn-P3)在景观尺度上模拟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所属林区的燃烧概率、潜在火强度、蔓延速度及火发生类型。根据火对周围城镇和水源的潜在环境和安全问题计算火灾暴露性。综合这些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定量评估森林火灾风险,分析火灾风险的空间特征和不同类型植被的燃烧性差异。【结果】火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平均燃烧概率为0.0401,燃烧概率高和很高的区域分别占研究区的5.3%和2.3%。火烧以地表火和间歇性树冠火为主,平均火强度及蔓延速度分别为2043.6 kW/m2和2.5 m/min。火行为指数高和很高的区域分别占17.3%和6.2%。针阔混交林的燃烧概率和潜在火行为指数最高,阔叶林的燃烧概率及潜在火行为指数最低,但其暴露性指数最高。火灾风险综合评估结果表明,风险高和很高的区域分别占19.7%和6.5%,针阔混交林的火灾风险指数高于其他植被类型。【结论】研究区内大部分区域的燃烧概率较低,但潜在火行为指数较高。城镇和水源附近森林的火灾风险等级高,是林火管理的重点区域。部分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存在发生稳进树冠火的可能,可以通过可燃物处理措施来减少可燃物梯及地表易燃可燃物,降低火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燃烧概率 火行为 风险评估 火模拟
下载PDF
近年澳大利亚森林火灾综述
4
作者 吴月圆 舒立福 王明玉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
针对近30年澳大利亚森林资源变化与森林大火发生情况,收集了世界粮农组织(FAO)、全球野火信息系统(GWIS)、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等有关森林火灾权威机构的原始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重点对森林大火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及对中... 针对近30年澳大利亚森林资源变化与森林大火发生情况,收集了世界粮农组织(FAO)、全球野火信息系统(GWIS)、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等有关森林火灾权威机构的原始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重点对森林大火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概述。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火因的自然因素为气候干热、桉树林分组成、雷击火频繁等;火因的政治体制因素为联邦制管理松散、近自然思想的森林管理理念、财政投入不足等;火因的历史社会因素为烧荒及林中居住等;火因的人为因素为主观纵火等。森林火灾主要影响为大面积森林损失及大量碳排放和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中国的主要启示为在应急机制、经费保障、科技手段、传统经验等方面加强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森林火灾 火因 影响 启示
下载PDF
林业害虫防治的天敌昆虫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5
作者 党英侨 王小艺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1期72-85,共14页
天敌昆虫用于害虫防治的理论提出有100多年,然而天敌昆虫的实际应用比理论研究更早,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目前,天敌昆虫的应用研究已取得长足进步,尽管仍有局限存在,但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以及公众对环境和自身安全的重视,未... 天敌昆虫用于害虫防治的理论提出有100多年,然而天敌昆虫的实际应用比理论研究更早,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目前,天敌昆虫的应用研究已取得长足进步,尽管仍有局限存在,但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以及公众对环境和自身安全的重视,未来天敌昆虫在林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对林业上应用天敌昆虫的成熟策略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天敌昆虫的人工繁育和应用技术现状,指出了当前天敌昆虫在林业害虫防治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繁殖效率低且成本高、贮存期短、效果评价方法欠科学、以及引进天敌审批困难等。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天敌昆虫应用的发展趋势,讨论了未来天敌昆虫在林间应用的主要原则和策略、大规模繁育的机械化、质量控制的标准化、与其他新兴技术结合的多种可能方向等问题,以期进一步促进天敌昆虫在林业上的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天敌昆虫 人工繁育 防治技术 前景
下载PDF
国家储备林建设对绿色发展的影响
6
作者 郭汉麟 李梓雯 +3 位作者 马金蕊 杜宇 田佳妮 徐庆华 《林草政策研究》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事关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中结合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的由来及运行模式,解析项目建设的特点;围绕森林资源和生态建设、“双碳”目标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分析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对绿色发展的影响,总结国家储...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事关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中结合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的由来及运行模式,解析项目建设的特点;围绕森林资源和生态建设、“双碳”目标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分析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对绿色发展的影响,总结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项目建设措施建议,包括加强政府部门政策支持和监督检查、进一步促进项目建设科技创新、加强各地项目建设经验交流及合作等,以期为科学实施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储备林 碳汇储备林 政策性银行贷款 “双碳”战略 绿色发展
下载PDF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侵性种子植物现状 被引量:3
7
作者 林若竹 徐聪丽 +6 位作者 叶建芳 杨昌级 淮稳霞 李家华 高歌 姚艳霞 赵文霞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3期37-46,共10页
【目的】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开展陆生入侵性种子植物调查,明确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发生情况,评估其危害程度,为高黎贡山保护区有害生物防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高黎贡山入侵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域——保... 【目的】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开展陆生入侵性种子植物调查,明确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发生情况,评估其危害程度,为高黎贡山保护区有害生物防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高黎贡山入侵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域——保山片区为样本,通过文献调研、踏查和样方调查,获取入侵植物基本信息,并采用定性法对入侵植物进行等级划分。【结果】共调查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野生陆生入侵性种子植物15科31属35种,新报道12种。综合文献资料,共统计林业入侵植物21科43属56种。每个乡镇都有入侵植物发生,保护区南段东坡是入侵植物发生的热点区域,种类最多,发生频率最高。至少有5种入侵植物遍布保护区边界及周边区域,有4种已入侵到保护区界内。根据发生情况和危害程度,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入侵植物可划分为4个入侵等级:1级为严重危害(1种,紫茎泽兰),其极广布、极丰盛,能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对森林生态系统有极大危害;2级为重度危害(20种),广布,常见,种群规模和密度较大,能在局部地区形成优势群落,对森林生态系统有较大危害;3级为中度至轻度危害(24种),分布范围有限,但在局部地区也能形成优势种群,对森林生态系统有一定危害;4级为有待观察类(11种),主要是具有入侵特征的逸生栽培植物,分布范围有限,扩散趋势尚不明确。【结论】高黎贡山保护区的入侵植物种类和分布范围较以往的记录都有较大增幅,提示一些入侵植物可能已经扩散。一些栽培植物已逸为入侵植物,应引起重视。针对不同等级的入侵植物,建议制定相应防控措施,进行定期监测和普查,并及时更新入侵植物名单,科学管理保护区的有害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山 自然保护区 入侵植物 入侵等级 防控管理
下载PDF
基于发生指数的中国森林生物灾害趋势与突变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庞岩 任雪毓 +4 位作者 李国宏 王梅 陈国发 王越 王鸿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22-1831,共10页
监测分析森林生物灾害时空变化特征对了解森林生物灾害的动态演变和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8—2019年森林有害生物灾害面积及同期森林面积增长统计数据,计算衍生了森林有害生物发生指数(FPOI)、灾害发生率(FPOAR)两个系列指标集... 监测分析森林生物灾害时空变化特征对了解森林生物灾害的动态演变和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8—2019年森林有害生物灾害面积及同期森林面积增长统计数据,计算衍生了森林有害生物发生指数(FPOI)、灾害发生率(FPOAR)两个系列指标集,分别采用Sen′s斜率估计(Sen+Mann-Kendall)和曼-肯德尔(Mann Kendall, M-K)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变异系数和赫斯特指数(Hurst exponent)指数方法分析中国森林生物灾害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FPOI、FPOAR指标用于森林生物灾害不同尺度分析具备可操作与适用性,两指标均可分析有害生物发生趋势与突变,但表现程度有所差别。(2)历史变化特征,全国尺度FPOI森林生物灾害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FPOAR表现为上升趋势,省区尺度,新疆、西藏、天津等局部省区森林生物灾害呈上升趋势,而华北、东北、华东、西北等大部分省区表现为下降态势。(3)突变特征,全国尺度上趋势突变仅在2001年发生,其它年度趋势未变。在省区尺度则大部分区域并未展现突变,局部省区多展现一次趋势改变,且不同省区突变时间有一致性。(4)稳定性特征,全国大部分省区显示稳定,但FPOI、FPOAR指标衡量存在差异,以FPOAR指标海南、青海、浙江、重庆、上海等5省区表现不稳定,但以FPOI指标,不稳定区域扩大到11省区,增加了除以上省区的甘肃、西藏、山西、河南、江苏、吉林6省区。(5)未来趋势特征,全国森林生物灾害与历史趋势保持一致,大部分省区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局部省区如新疆、西藏仍然显示持续增加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灾害 发生指数 曼-肯德尔检验 赫斯特指数
下载PDF
1998-2019年中国森林生物灾害数据集
9
作者 庞岩 任雪毓 +4 位作者 王梅 李国宏 陈国发 王越 王鸿斌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453-463,共11页
中国森林生物灾害发生频繁,整理与制作相关灾害数据集对森林生物灾害系统监测布局、风险评估及防控决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数据集在整合《中国林业统计年鉴》(1998–2017)和《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18–2019)发布的年度森林... 中国森林生物灾害发生频繁,整理与制作相关灾害数据集对森林生物灾害系统监测布局、风险评估及防控决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数据集在整合《中国林业统计年鉴》(1998–2017)和《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18–2019)发布的年度森林生物灾害面积数据及森林资源面积数据基础上,构建并计算得到全国及各省区灾害总体及不同类型生物灾害的森林生物灾害发生指数(Forest Pest Outbreak index,FPOI)、灾害发生率(Forest Pest Occurrence Area Rate,FPOAR)两个系列指标集。验证表明,上述两个指标及距平数据集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不同尺度中国森林生物灾害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可为森林生物灾害格局与趋势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精准地防控决策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灾害 发生指数 灾害发生率 时空格局
下载PDF
大兴安岭森林火灾风险评估
10
作者 刘嘉雷 田晓瑞 +2 位作者 宗学政 彭玉娴 赵文太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3期77-88,共12页
【目的】基于火模拟结果构建森林火灾风险的评估框架,从火发生可能性、暴露性和火影响3个方面综合评估森林火灾风险。【方法】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Burn-P3模型模拟燃烧概率和潜在火行为。根据火险期火严重程度(SSR),... 【目的】基于火模拟结果构建森林火灾风险的评估框架,从火发生可能性、暴露性和火影响3个方面综合评估森林火灾风险。【方法】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Burn-P3模型模拟燃烧概率和潜在火行为。根据火险期火严重程度(SSR),把研究时段分为低、中、高3个SSR情景,分析不同SSR情景下的燃烧概率、潜在火行为和森林火灾风险。【结果】低、中、高SSR情景下燃烧概率的均值分别为0.0184、0.0358和0.0570。高SSR情景下,燃烧概率高和很高的区域共占总面积的9.8%。低、中、高SSR情景下的火强度分别为687、1276和3469 kW/m^(2),蔓延速度分别为1.43、1.82和4.43 m/min。综合分析火灾风险指数分别为0.12、0.44和1.25。不同的SSR情景下落叶针叶林的火灾风险最高。【结论】不同的SSR情景下燃烧概率差异显著,火强度、蔓延速度和森林火灾风险随SSR等级升高而增加。与中SSR情景相比,高SSR情景下的火强度和蔓延速度增加显著。森林火灾风险随SSR等级升高而增大,高SSR情景下的森林火灾风险比中SSR情景显著增大,但中SSR情景下的森林火灾风险与低SSR情景的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风险评估 燃烧概率 SSR情景 可燃物类型 大兴安岭
下载PDF
北京西山森林火险天气指数的驱动因子研究
11
作者 彭玉娴 田晓瑞 +2 位作者 宗学政 刘嘉雷 赵文太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2期69-77,共9页
【目的】根据对火天气和可燃物湿度的短期监测,研究北京西山的森林火险天气指数特征及其与可燃物湿度的关系,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气象因子对火险天气指数(FWI)的贡献率,揭示影响FWI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林火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 【目的】根据对火天气和可燃物湿度的短期监测,研究北京西山的森林火险天气指数特征及其与可燃物湿度的关系,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气象因子对火险天气指数(FWI)的贡献率,揭示影响FWI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林火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林火气象站观测数据利用R程序计算2021年11月—2022年10月的火险天气指数(FWI),重点分析火险期内的火险天气指数特征和细小可燃物湿度的关系。采用P-MK检验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分析各气象因子对火险天气指数的贡献率,确定北京西山火险天气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火险期内各月FWI的75th百分位数呈逐渐增加趋势,春季FWI的波动幅度更大。可燃物传感器监测结果与细小可燃物湿度码(FFMC)指示的可燃物湿度呈现相似变化趋势,降水对可燃物湿度影响明显。气温和降水是影响FWI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但相对湿度与温度有相似的敏感性。可燃物温度和气温变化趋势一致,但春季升温过程中可燃物棒在中午的温度比气温更高。【结论】春季是北京西山火险最严重的季节,FWI主要受气温和降水驱动,可燃物湿度监测结果可以成为火险天气指数系统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险天气指数 可燃物湿度 驱动因子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RPA等温扩增的松材线虫快速检测技术体系建立
12
作者 张伟 车吉明 +3 位作者 理永霞 马健 李东振 张星耀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利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基因组分析和等温扩增技术,设计生产松材线虫野外快速检测技术产品并测试其效果。结果表明:比较分析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基因组发现松材线虫特异性基因Bx-gene12,以... 利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基因组分析和等温扩增技术,设计生产松材线虫野外快速检测技术产品并测试其效果。结果表明:比较分析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基因组发现松材线虫特异性基因Bx-gene12,以此为基础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和探针,对采集自不同地区的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和松树内其他线虫株系采用研磨颗粒以1500 r/min转速震荡5 min的破碎方法有效释放线虫DNA,40℃等温扩增15 min反应条件下可有效区分松材线虫和其他线虫,检测灵敏度达到100 fg或1条线虫;该快速检测方法在25 min内有效检测出染病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赤松Pinus densiflora松木内的松材线虫。利用RPA等温扩增技术实现25 min内对野外环境下松材线虫的快速检测,可为松材线虫病及时有效防控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快速检测 等温扩增 技术体系
下载PDF
2000—2022年我国林火主要致灾因素及扑救伤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澳 王成虎 +1 位作者 高桂云 王明玉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解我国近20多年来林火主要致灾诱因以及伤亡原因,根据林火扑救伤亡事故案例以及2000—2022年相关气象因素(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风速)的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林火主要致灾因素和扑救伤亡的主... 为了解我国近20多年来林火主要致灾诱因以及伤亡原因,根据林火扑救伤亡事故案例以及2000—2022年相关气象因素(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风速)的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林火主要致灾因素和扑救伤亡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1)2000—2022年,我国共计发生林火灾害134 671次。其中,2003—2010年是林火灾害的高发期,严峻的气候条件是这一时期林火事故的主要原因;2010—2020年的林火事故中,人为原因致灾占97%以上,广西、云南、贵州等农林结合密切地区的林火灾害事故较为频繁。2)典型林火扑救案例分析表明,由地理环境、可燃物情况、气象条件、林火行为等导致的直接伤亡事故占主导部分,由窒息、意外事故、扑火设备操作不当等非间接原因造成的伤亡也偶有发生。研究表明,我国林火灾害的致灾因素以气象因素和人为因素为主,火灾发生地恶劣的自然条件是引发伤亡的主要原因。分析林火主要致灾因素与扑救伤亡原因,可为火灾高效扑救、科学精准指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致灾因素 伤亡原因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长喙壳真菌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亚 周勤政 +2 位作者 王慧敏 王正 吕全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3,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长喙壳真菌对寄主的致病能力,探究其对落叶松的危害程度与潜在风险。[方法]利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将从落叶松八齿小蠹虫体及坑道中分离到的12种长喙壳真菌接种到长白落叶松上,60 d后观察和测量病斑大小... [目的]通过分析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长喙壳真菌对寄主的致病能力,探究其对落叶松的危害程度与潜在风险。[方法]利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将从落叶松八齿小蠹虫体及坑道中分离到的12种长喙壳真菌接种到长白落叶松上,60 d后观察和测量病斑大小。并对2种Endoconidiophora真菌(E.fujiensis和E.laricicola)诱导寄主抗性的能力进行测定。[结果]结果表明,5种长喙壳真菌E.laricicola、E.fujiensis、Ophiostoma hongxingense、O.peniculi和O.xinganense接种长白落叶松产生的病斑面积大于对照处理,其余7种Ophiostoma真菌产生的病斑面积与对照无显著差异。E.laricicola产生的平均病斑面积最大,为3.51 cm^(2),且诱导寄主萜类物质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现出对长白落叶松的较强致病力。而E.fujiensis产生的平均病斑面积为1.70 cm^(2),诱导寄主萜类物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表现出较弱致病力。[结论]E.laricicola对长白落叶松具有强致病性,E.fujiensis、O.hongxingense、O.peniculi和O.xinganense对长白落叶松具有弱致病性,而另外7种Ophiostoma真菌对落叶松无明显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八齿小蠹 Endoconidiophora OPHIOSTOMA 单萜
下载PDF
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与人为火发生规律及变化趋势
15
作者 李伟克 舒立福 +5 位作者 王明玉 李威 司莉青 赵凤君 李笑笑 周暖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6-146,共11页
【目的】对比分析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与人为火发生规律的差异性变化,为研究区针对性的开展火源管理及合理制定火灾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基于研究区1966—2021年间发生的森林火灾数据,按火因归类筛选出雷击火和人... 【目的】对比分析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与人为火发生规律的差异性变化,为研究区针对性的开展火源管理及合理制定火灾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基于研究区1966—2021年间发生的森林火灾数据,按火因归类筛选出雷击火和人为火,通过方差分析、线性拟合等方法对比分析雷击火与人为火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发生差异、规律变化及火灾季的变化趋势。【结果】1966—2021年间研究区共发生森林火灾1887起,其中雷击火932起,人为火503起,占比分别为49.39%和26.66%。雷击火与人为火在发生年份、月份和时段等不同时间尺度上均有显著差异。研究区雷击火数量呈波动增加,而人为火数量呈波动减少的趋势,尤其是1987年之后研究区雷击火数量逐渐高于人为火,但从整体看研究区森林火灾总数变化并不显著。从火灾面积来看,研究区雷击火面积整体呈增加趋势,而人为火和总森林火灾面积呈减少趋势。研究区雷击火集中发生在6、7月份,人为火多发生于4、5月份,且呈现夏季防火期雷击火数量显著增多,但雷击火面积变化并不显著,春季防火期人为火数量和面积显著减少的变化趋势。从发生时段上看,研究区人为火高发时段为10:00—15:00,而雷击火高发期在12:00—17:00。雷击火和人为火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差异造成了研究区火灾季节的变动,其中雷击火灾季呈延后扩张的趋势,人为火灾季呈逐渐缩短的趋势,总森林火灾季呈收缩变短的趋势。【结论】受气候变化及防火政策的影响,黑龙江大兴安岭雷击火与人为火之间的发生规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根据不同火灾类型的发生特点和变化趋势,开展针对性的火灾防控工作是有效降低研究区森林火灾风险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大兴安岭 雷击火 人为火 变化趋势 对比分析
下载PDF
美国白蛾天敌昆虫应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邹萍 曹亮明 +3 位作者 孙守慧 杨忠岐 张彦龙 王小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4-1206,共13页
美国白蛾是一种国际检疫性害虫,原产于北美。由于美国白蛾强大的扩散能力、较长的为害期以及快速繁殖等特性,目前已有35个国家报道了其入侵记录。自1979年美国白蛾在辽宁丹东发现以来,不断地向我国南方地区扩散。因此,根除全部种群已不... 美国白蛾是一种国际检疫性害虫,原产于北美。由于美国白蛾强大的扩散能力、较长的为害期以及快速繁殖等特性,目前已有35个国家报道了其入侵记录。自1979年美国白蛾在辽宁丹东发现以来,不断地向我国南方地区扩散。因此,根除全部种群已不可能,采取持续有效的生物防控策略是可行的途径。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美国白蛾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种类,比较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发生期美国白蛾天敌的多样性,并对利用本地天敌和引进原产地天敌防治美国白蛾的应用技术进行了归纳分析。原产地天敌对美国白蛾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攻击性,通过引进原产地天敌可望实现更加持续有效的控制作用。最后展望了天敌昆虫控制美国白蛾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蛾 天敌昆虫 生物防治 入侵害虫 天敌应用
下载PDF
松褐天牛中脊茧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17
作者 王少博 韩孟娇 +2 位作者 魏可 王小艺 杨忠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7,共10页
【目的】松褐天牛中脊茧蜂Cyanopterus ninghais作为一种未被开发利用的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中老龄幼虫寄生蜂,为有效挖掘该寄生蜂的生防潜能,更好地开发利用于松褐天牛生物防治,开展了松褐天牛中脊茧蜂成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松褐天牛中脊茧蜂Cyanopterus ninghais作为一种未被开发利用的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中老龄幼虫寄生蜂,为有效挖掘该寄生蜂的生防潜能,更好地开发利用于松褐天牛生物防治,开展了松褐天牛中脊茧蜂成蜂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通过室内传代饲养,观察和记录松褐天牛中脊茧蜂成蜂的羽化节律、交配行为和寄生过程,根据雌蜂在不同交配状态下的寄生率、所产子代数量及性比,判断雌蜂交配与否对寄生的影响以及该寄生蜂的生殖方式,通过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试验测定该寄生蜂雌成蜂对不同龄期寄主松褐天牛幼虫和蛹的寄生选择,此外,还测定了不同营养条件(无喂食、喂食纯水和喂食20%蜂蜜水)下的成蜂寿命。【结果】松褐天牛中脊茧蜂成蜂集中在上午6:00-12:00羽化,羽化成蜂数占总羽化成蜂数的61%。交配过程分为求偶、交配前期、交尾与交配后期4个阶段,交配高峰期为17:00-21:00,雌成蜂一生只交配1次,雄成蜂可多次交配并存在交配竞争现象。寄生过程可划分为寄主搜寻、寄主检查、产卵与结束后梳理4个步骤。雌蜂未交配所产子代均为雄性,交配后所产子代雌雄性比近1∶1。松褐天牛中脊茧蜂可寄生松褐天牛2-5龄幼虫,对松褐天牛3龄幼虫具有更高的选择性。补充营养可显著延长松褐天牛中脊茧蜂成蜂寿命,雌雄成蜂均在20%蜂蜜水条件下存活时间最长,分别为(35.50±3.31)和(20.80±2.00)d。【结论】松褐天牛中脊茧蜂属抑性外寄生蜂,营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成蜂羽化与交配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偏好寄生3龄松褐天牛幼虫,提供蜂蜜水可显著延长成蜂寿命。本研究结果表明该蜂有望进一步开发应用于松褐天牛生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中脊茧蜂 松褐天牛 生物学 生物防治 寄生 交配
下载PDF
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日龄对其子代发育和数量的影响
18
作者 王丽娜 唐艳龙 +4 位作者 康奎 魏可 王小艺 杨忠岐 张彦龙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9-976,共8页
为了研究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alternatusi雌蜂日龄对其子代发育和数量的影响,本研究将羽化后的雌蜂置于常温条件下,每隔15d选取健康活跃的雌蜂按蜂虫比1:1接于麻竖毛天牛Thyestilla gebleri幼虫体上,分析比较各组处理中子代蜂的... 为了研究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alternatusi雌蜂日龄对其子代发育和数量的影响,本研究将羽化后的雌蜂置于常温条件下,每隔15d选取健康活跃的雌蜂按蜂虫比1:1接于麻竖毛天牛Thyestilla gebleri幼虫体上,分析比较各组处理中子代蜂的发育历期、数量及性比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寄生率和寄生成功率均随雌蜂日龄的增加而降低,但差异不显著。不同日龄下,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的产卵前期、子代幼虫历期、子代蛹历期和卵-蛹历期均差异显著;随雌蜂日龄增加,其子代幼虫历期和卵-蛹历期呈增加趋势,子代卵历期差异不显著。不同日龄下松褐天牛肿腿蜂子代雌蜂数和子代蜂总数差异显著,两者均以15日龄最多,分别为43.21头/寄主和47.21头/寄主,但与1日龄、30日龄和45日龄差异不显著,60日龄才显著下降,仅26.12头/寄主和28.88头/寄主。子代雄蜂数差异不显著,平均2~4头/寄主,均显著少于雌蜂数。不同日龄下松褐天牛肿腿蜂子代雄性比均低于10%,显示典型的偏雌性比,其子代雌蜂有翅率随日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均低于20%。结果表明,常温下,松褐天牛肿腿蜂羽化后45d内可维持高效的寄生效率和子代产出量,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为松褐天牛肿腿蜂的繁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肿腿蜂 日龄 幼期历期 子代数量
下载PDF
松材线虫入侵对湖北三峡地区马尾松林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
19
作者 宋学雨 简尊吉 +4 位作者 王少博 党英侨 魏可 王小艺 肖文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0,共11页
[目的]为了探讨松材线虫入侵后松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的变化趋势。[方法]以湖北三峡地区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0 a(未入侵)、6 a、10 a和16 a)的马尾松林为对象,采用环刀法、烘干法与室内浸泡法对林分地表枯落物和土壤层水... [目的]为了探讨松材线虫入侵后松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的变化趋势。[方法]以湖北三峡地区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0 a(未入侵)、6 a、10 a和16 a)的马尾松林为对象,采用环刀法、烘干法与室内浸泡法对林分地表枯落物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和土壤有效蓄水量定量比较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在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间马尾松林枯落物蓄积量、有效拦蓄量和最大持水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枯落物总厚度为3.47~5.34 cm,总蓄积量为6.11~9.62 t·hm^(−2),枯落物有效拦蓄量为9.71~14.77 t·hm^(−2)。(2)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间马尾松林土壤含水量、土壤密度、非毛管孔隙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毛管持水量为333.42~378.33 t·hm^(−2),饱和蓄水量为386.27~461.20 t·hm^(−2),入侵6 a的马尾松林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有效蓄水量(62.08 t·hm^(−2)和50.08 t·hm^(−2))、10~20 cm土层土壤饱和蓄水量(386.27 t·hm^(−2))均最小。(3)综合林分枯落物和土壤层蓄水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入侵10 a(219.72 t·hm^(−2))>未入侵(191.85 t·hm^(−2))>入侵16 a(182.64 t·hm^(−2))>入侵6 a(121.86 t·hm^(−2)),入侵6 a林分综合蓄水量显著低于其他林分。[结论]湖北三峡地区马尾松林受松材线虫入侵的持续危害后,短期内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持水能力下降,随年限增加林分水源涵养能力逐渐恢复。因此,今后应加强松材线虫入侵的防控力度,以维持和尽快恢复三峡地区马尾松林水源涵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枯落物 土壤 水源涵养 马尾松
下载PDF
生防菌株森吉木霉M75挥发性气体的抑菌活性分析
20
作者 张铭 朱帆 +4 位作者 张辉 程元 谢宪 张星耀 梁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35,共9页
[目的]解析生防菌株森吉木霉M75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成分。[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森吉木霉(Trichoderma songyi)M75产生的挥发性气体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成分解析,并对其中的成分进行抑... [目的]解析生防菌株森吉木霉M75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成分。[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森吉木霉(Trichoderma songyi)M75产生的挥发性气体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成分解析,并对其中的成分进行抑菌活性的检测。[结果]从森吉木霉M75菌株产生的挥发性气体中鉴定出18种化合物,包括醛类、萜类、酮类、烷烃类、芳烃类、酯类等。其中6-戊基-2H-吡喃-酮(6PP)含量最高,相对含量为18.56%,对松球壳孢菌(Sphaeropsis sapinea)抑制效果最好的化合物是芳樟醇,相对含量为5.86%,并且芳樟醇的抑菌谱较广,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如金黄壳囊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栗疫菌(Cryphonectria parastica)和链格孢(Alternria sp)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率均达到70.00%以上。[结论]木霉属真菌普遍具有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能力,本研究成功解析了森吉木霉M75菌株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为木霉的抑菌机制及抑菌物质的代谢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利用木霉属真菌开发生物防治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吉木霉 挥发性气体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成分鉴定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