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理探测器和GIS的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郭帅龙 杨建欣 +4 位作者 马长乐 龚郁舒 高灿 康新玲 李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9-78,共10页
以云南省777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使用Arc GIS10.7工具,综合采用空间自相关、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多种方法,从自然、社会和文化三大维度探析云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云南... 以云南省777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使用Arc GIS10.7工具,综合采用空间自相关、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多种方法,从自然、社会和文化三大维度探析云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上整体呈现出“滇西密、滇东疏、西北密、东北疏、东南密、西南疏”的分布格局.(2)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指向性和集聚性,全省整体呈现出“三核状”分布格局,表现为集聚与分散相结合的分布形态.其中整体及局部指向性均为“西北至东南指向”.空间分布集聚性上,高密度区主要分布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滇南)、保山市(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滇西北).(3)自然、人文、社会和政策导向等因素的相互耦合作用形成了云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水资源储量、人均GDP、道路通车里程、少数民族占比与文化多样性指数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地理探测器 Arc GIS 影响因素 云南省
下载PDF
基于关键物种与生境质量评估的昆明市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曾欣怡 宋钰红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6-132,共7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热点分布区域的识别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昆明市中心城区为例,首先对绿色空间进行解译,再运用MaxEnt模型识别关键物种分布区域,同时使用InVEST模型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热点分布区域的识别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昆明市中心城区为例,首先对绿色空间进行解译,再运用MaxEnt模型识别关键物种分布区域,同时使用InVEST模型对生境质量进行评估,最后将绿色空间、关键物种适生区、生境质量分布进行叠加,分析昆明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结果显示:生物多样性热点分布区占中心城区面积的38%,占中心城区绿色空间面积的89.5%。高生境质量绿色空间及核心绿色空间主要分布在城郊山地区域,整体性较强。关键物种分布绿色空间主要分布在建成区内城市绿地、河流或水面周围,分布较为零散。研究结果为城市绿色空间未来规划中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生物多样性 MaxEnt模型 InVEST模型 绿色空间 分布格局
下载PDF
基于“感知-偏好-人格”的传统园林花木人格化研究:以《全唐诗》松树为例
3
作者 尹以俗 刘娟娟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44,共6页
景观偏好是个体、群体或民族对特定景观的态度和偏好。历史悠久、意蕴深远的传统园林花木景观偏好和人格化现象,推动了中华民族健康和谐的社会人格构建,意义重大。花木五感景观偏好与人格关联是关键科学问题。引入人格神经科学,首先从... 景观偏好是个体、群体或民族对特定景观的态度和偏好。历史悠久、意蕴深远的传统园林花木景观偏好和人格化现象,推动了中华民族健康和谐的社会人格构建,意义重大。花木五感景观偏好与人格关联是关键科学问题。引入人格神经科学,首先从花木影响人格发展的“感知-偏好-人格”神经心理过程,构建研究框架;其次,以古代大数据《全唐诗》所见松树为例,基于NVivo软件和扎根理论方法,发现:(1)诗人偏爱松树,共有3044首描写松树五感景观的唐诗,占比高达6.22%;(2)其中,以视觉景观为主,听觉和触觉次之,占比分别为82.85%、10.09%和9.23%;(3)松树视觉“青”“霜雪”“孤”“鹤”“风云月”等和听觉“风中松声”共计1432个编码,体现了中华民族集体松景观偏好,与坚韧不屈、贞节不阿、超凡脱俗的“百木长”松格建立关联。“感知-偏好-人格”研究框架,能较为全面有效地揭示传统花木五感景观偏好与人格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全唐诗》 松树 扎根理论 景观偏好 花木人格化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林下三七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熊冰杰 何舒 +5 位作者 张澳 黄佑国 王美玲 严星茹 何霞红 施蕊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0-87,共8页
为探究林下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三七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林下三七为材料,设置不施肥对照和施用生物菌有机肥处理,通过扩增16S rDNA序列对两种处理下林下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微生物多样性分析、OTU分析、菌群分析... 为探究林下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三七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林下三七为材料,设置不施肥对照和施用生物菌有机肥处理,通过扩增16S rDNA序列对两种处理下林下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微生物多样性分析、OTU分析、菌群分析;运用UPLC-MS/MS技术分析林下三七的次生代谢物差异。结果表明:(1)施用适量生物菌有机肥有利于林下三七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在门水平下,处理组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5.57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9.509%)、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12.267%)组成。在属水平下,处理组菌群主要包括罗河杆菌属(Rhodanobacter,10.185%)、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4.816%)、节杆菌属(Arthrobacter,5.133%)、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3.249%)。(2)对三七的次生代谢物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处理组和对照组样本第一主成分明显分离,与三七根际土壤的结果相似;三七的酚酸类次生代谢产物有4种上调,29种下调。综上,适量施用有机肥能提升林下三七的品质和土壤质量,为缓解三七连作障碍和种植高品质三七提供了新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三七 生物菌有机肥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国际视野下的国家风景道体系建设:美国、德国和挪威的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齐君 李文慧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3-89,共7页
风景道体系建设是国家旅游与交通产业融合发展的举措,对推动区域景观服务增值、带动乡村及偏远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存在风景道历史不清晰、概念与形式不明确、建设与管理经验不明朗等情况。从国际视野出发,厘清了风景... 风景道体系建设是国家旅游与交通产业融合发展的举措,对推动区域景观服务增值、带动乡村及偏远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存在风景道历史不清晰、概念与形式不明确、建设与管理经验不明朗等情况。从国际视野出发,厘清了风景道发展脉络,并以美国、德国和挪威为例,讨论了国际范围内风景道的概念与形式,挖掘了不同国家风景道沿线景观的视域特征、场景特征及吸引物特征,梳理了各国风景道质量管理的制度、景观形象的塑造与推广,总结了国家风景道建设与管理的国际经验,为当前风景道体系建设的关键任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风景道 风景道体系 休闲驾驶 国际经验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昆明市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6
作者 李瑞 杨建欣 +3 位作者 马长乐 郭帅龙 杨黎星 王李娟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75,共11页
基于昆明市17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分布数据和25种环境变量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分析其在昆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及高适宜区,开展大尺度鸟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滇池及其周边地区是鸟类适宜生存和繁殖的重要区域;除人为干扰外,最湿... 基于昆明市17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分布数据和25种环境变量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分析其在昆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及高适宜区,开展大尺度鸟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滇池及其周边地区是鸟类适宜生存和繁殖的重要区域;除人为干扰外,最湿月份降水量(bio13)、距离水源距离(DW)和土地利用类型(LU)对鸟类适宜区的影响程度较高,耕地、林地和草地等生境类型更受鸟类的偏爱;昆明市的鸟类适宜区仍有14756.93 km^(2)的区域未被保护,占适宜区面积的77.94%。研究结果可为昆明市鸟类多样性保护规划及栖息地营建提供科学参考,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栖息地 适宜性评价 MaxEnt模型 生物多样性 昆明市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会泽县土地利用变化及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分析
7
作者 龚郁舒 郭帅龙 +3 位作者 马长乐 杨建欣 吴光焕 杨黎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51,173,共11页
在生态较为脆弱且位置偏远的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长期共存。为有效破解这一发展困境,以曲靖市会泽县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 10.8工具对2000、2010、2020年该地区的“三生空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通过时空... 在生态较为脆弱且位置偏远的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长期共存。为有效破解这一发展困境,以曲靖市会泽县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 10.8工具对2000、2010、2020年该地区的“三生空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通过时空分析、转移矩阵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三生空间”视角下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会泽县的土地覆盖以林地、草地和耕地为主,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长,主要分布在城镇附近,而未利用地面积变化不明显。(2)建设用地、耕地、林地、草地、水体之间发生相互转变,其中草地-林地的转化量最大,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林地和耕地转化为草地;此外,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水体均有小部分相互转化,但变化不显著。(3)“三生空间”的耦合协调度变化D与耦合度C的变化相似,主要表现为功能中度协调区占比增加,功能高度不协调区占比减少。总体上看,会泽县土地利用的变化相对于大型城镇仍然较为缓慢。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耦合协调度 时空格局 三生空间 会泽县
下载PDF
大头茶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建欣 龚买玉 马长乐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92,100,共16页
为充分挖掘大头茶属植物的潜在应用价值,对近年来该属植物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与分析。结果显示:(1)大头茶属植物富含多类化合物,包括三萜类、二萜类、黄酮类、木脂素类、酚苷类、糖苷类、鞣质类、甾... 为充分挖掘大头茶属植物的潜在应用价值,对近年来该属植物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与分析。结果显示:(1)大头茶属植物富含多类化合物,包括三萜类、二萜类、黄酮类、木脂素类、酚苷类、糖苷类、鞣质类、甾体类和有机酸等,其中三萜类化合物达133种,二萜类5种,黄酮类7种,木脂素类4种,其他类化合物26种,展现出其化学成分的多样性。(2)不同大头茶物种间化学成分含量和种类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和不同物种不同部位所含化学成分的差异仍需深入研究。(3)药理作用的研究揭示,部分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肿瘤、抗HIV病毒、降血糖和保肝等广泛的药理活性,但目前的药理活性研究主要停留在细胞层面,对活性显著化合物的具体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的研究尚不明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未来大头茶属植物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以期为促进大头茶属植物资源保护、特色林木资源的发掘与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头茶属 化学成分 三萜类 黄酮类 抗肿瘤 降血糖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乡村聚落景观研究进展
9
作者 顾晓松 袁西 +1 位作者 张龙 宋钰红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5期57-63,共7页
乡村聚落蕴含着因地理差异而形成的人居智慧,是延续、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乡村聚落景观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分析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与热点演变情况,明晰乡村聚落景观特征与发展趋势。通过主题词检索,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 乡村聚落蕴含着因地理差异而形成的人居智慧,是延续、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乡村聚落景观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分析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与热点演变情况,明晰乡村聚落景观特征与发展趋势。通过主题词检索,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获取1990-2023年,国内关于乡村聚落景观研究高质量文献3635篇,将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 5.7R5中,分析并绘制该领域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显示:①1990-2020年CNKI文献数据库发文总量持续上升,2020-2023年受多因素影响,发文量有所下滑,整体发文情况大致呈现初步探索、缓慢发展、高速增长、下降4个阶段;②现阶段该领域共形成8个合作较为紧密的研究团队、22位核心作者,但研究团队间联系薄弱,核心作者发文量低于普赖斯定律中占发文总量50%的数值,今后需加强各学者、团队、机构间的合作;③研究热点共具10个聚类关键词,乡村旅游、聚落景观、景观设计、文化景观等内容成为现阶段的研究热点。通过研究分析,探讨“三农”领域政策背景下地域文化在聚落景观形成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提出具有针对性、地方性的讨论将成为未来该领域关注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乡村聚落景观 知识图谱 研究进展 热点演变
下载PDF
森林色彩研究进展与热点可视化分析
10
作者 李宇笙 宋钰红 +2 位作者 耿丽 张龙 王燚 《绿色科技》 2024年第3期54-60,共7页
为探究森林色彩领域的近期研究方向与未来发展趋势,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森林色彩领域近10年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并着重讨论了森林色彩研究在色彩分析与评价两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的森林色彩建设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在... 为探究森林色彩领域的近期研究方向与未来发展趋势,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森林色彩领域近10年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并着重讨论了森林色彩研究在色彩分析与评价两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的森林色彩建设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在对森林色彩的分析中,国内外均以量化分析为主,其中又以数字图像软件及自拟程序分析为主要发展方向;在对森林色彩的评价中,SBE法的使用最为广泛,在评价的过程中,国内尚以二维图片评价为主,国外则已开始使用虚拟现实等技术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可视化分析 色彩分析与评价 CITESPACE
下载PDF
叶绿体基因组及其在樟科植物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11
作者 刘天付 辛培尧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97-202,共6页
樟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一个较大的木本植物类群,也是一个较为古老的类群,集轻工业、食用、材用、药用、观价值赏于一身,在我国林业史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可在阐明物种之间亲缘关系的同时,挖掘它们的共同祖先以及... 樟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一个较大的木本植物类群,也是一个较为古老的类群,集轻工业、食用、材用、药用、观价值赏于一身,在我国林业史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可在阐明物种之间亲缘关系的同时,挖掘它们的共同祖先以及它们在进化过程中的分化和演化路径,揭示生物种群和物种的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在概述樟科植物和叶绿体基因组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叶绿体基因组对樟科植物进行系统发育研究的相关进展,以期为樟科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基因组 樟科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植物对低温胁迫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子涵 李建运 +1 位作者 王飞 辛亚龙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7期134-138,共5页
低温胁迫对植物的生长与发展构成了一大非生物威胁,涵盖了冷害与冻伤两种主要形式。植物形成了复杂的低温应答机制以响应持续的低温环境,从低温信号的检测到冷敏感基因的激活。这一过程因遗传背景的多样性和基因组数据的不完整性而成为... 低温胁迫对植物的生长与发展构成了一大非生物威胁,涵盖了冷害与冻伤两种主要形式。植物形成了复杂的低温应答机制以响应持续的低温环境,从低温信号的检测到冷敏感基因的激活。这一过程因遗传背景的多样性和基因组数据的不完整性而成为研究焦点。关于植物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的生理、代谢调整、冷敏感基因的筛选及识别、低温信号检测与传递机制、功能性基因激活与其表达模式以及相关调节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某些蛋白被认为是感知低温胁迫的关键,其通过特定信号激活相关因子,进而引发对冷敏感的基因表达的一系列反应。除了依赖特定因子的低温应对机制外,这些信号路径与其他路径的相互作用也有助于增强植物的抗寒能力。本文概述了植物应对低温胁迫的较新研究进展以及增强植物冷抗性的策略,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响应机制 进展 建议
下载PDF
滇重楼皂苷含量测定及累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永艳 李昆 +4 位作者 焦蓉 汪琼 王春涛 郁步竹 徐荣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9-174,共6页
以7年生普洱景东种源滇重楼为材料,采用HPLC法测定滇重楼不同生长年限根茎,及茎、叶、花、种子等器官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含量,建立各部位的HPLC图谱;应用HPLC法测定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不同生长期滇重楼1年生根茎皂苷... 以7年生普洱景东种源滇重楼为材料,采用HPLC法测定滇重楼不同生长年限根茎,及茎、叶、花、种子等器官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含量,建立各部位的HPLC图谱;应用HPLC法测定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不同生长期滇重楼1年生根茎皂苷含量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滇重楼根部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不同生长年限滇重楼根部总皂苷含量差异显著(P<0.05),皂苷含量从高到低排列为根茎2 a龄段、根茎3 a龄段、根茎4~5 a龄段、根茎1 a龄段、叶、种子、芽、茎、须根、果皮、花;非根茎部位中叶片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种子、果皮、茎等组织;不同生长季节总皂苷含量高低变化规律为1月>3月>5月、9月>7月、11月。因此,滇重楼根茎适宜在2 a龄、1—3月休眠季节进行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皂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积累规律
下载PDF
云南榧树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于达勇 樊智丰 +1 位作者 马长乐 李瞒瞒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5,共7页
为探索云南榧树在野生环境中的空间分布类型以及各种群间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状况,对其种群所在的7块样地进行调查,并对各样地内群落的植物多样性与重要值、生态位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云南榧树种群呈现多样化的空间分布格... 为探索云南榧树在野生环境中的空间分布类型以及各种群间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状况,对其种群所在的7块样地进行调查,并对各样地内群落的植物多样性与重要值、生态位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云南榧树种群呈现多样化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较多呈聚集分布,其次为随机分布、均匀分布。(2)在其群落中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云南榧树,其次为云南樱桃和华山松等常见树种。(3)群落内树种间生态位的重叠水平整体较低,其中华山松与其他树种的生态位重叠最多,而重要值最高的云南榧树与其他树种间生态位重叠呈现为中等偏高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榧树在群落中占用的资源较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榧树 重要值 生态位 空间分布
下载PDF
西南林业大学校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韩露 石瑶 马长乐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1年第3期43-49,共7页
为了解校园植物的药用价值,对西南林业大学校园药用植物进行了资源调查和分析,对其药用价值和园林观赏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南林业大学校园植物药用价值丰富,但部分植物有毒;将园林与药用价值结合后综合评分,得分最高的为胡颓子... 为了解校园植物的药用价值,对西南林业大学校园药用植物进行了资源调查和分析,对其药用价值和园林观赏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南林业大学校园植物药用价值丰富,但部分植物有毒;将园林与药用价值结合后综合评分,得分最高的为胡颓子、八角金盘和棕榈,评分最低的为密蒙花、胡桃和苏铁。据此提出在未来的校园环境提升改进中,可以扩大药用植物种类选择范围,丰富植物配置形式;在人流量较大区域谨慎使用有毒植物以提升安全性;丰富植物科普名片的内容,以增强园林中的科普功能;加强对乡土植物的使用,以突出地域特色和云药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植物 资源调查 药用价值 评价
下载PDF
川西南凤仙花属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秋燕 张茜 +5 位作者 曹孟会 陶宇蝶 周敏 黄海泉 瞿素萍 黄美娟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71,82,F0003,共10页
本研究通过对川西南5个地区(峨眉山市、洪雅县、宝兴县、盐源县和盐边县)凤仙花属植物进行实地调查,在对其地理分布、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共收集凤仙花属植物22种,分布在... 本研究通过对川西南5个地区(峨眉山市、洪雅县、宝兴县、盐源县和盐边县)凤仙花属植物进行实地调查,在对其地理分布、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共收集凤仙花属植物22种,分布在海拔700~2 600 m地区,其中大多数分布于海拔1 400~2 600 m地区,占本次调查总数的68.0%;且多生长在山间路旁、草丛、林下湿地等湿度相对较大的地方;株高20~140 cm;花色有白色、紫色、黄色、粉色等,以黄色为主,占本次调查总数的54.0%;叶长1.85~14.95 cm,叶宽1.32~4.64 cm,叶面积2.55~33.79 cm~2;种子直径1.87~5.00 mm,千粒重0.840~8.578 g;综合分析,可将22种凤仙花分为3个等级:Ⅰ级(>3.5分)有9种,可优先大面积开发应用,Ⅱ级(3.0~3.5分)有3种,可适度推广应用,Ⅲ级(<3.0分)有10种,可小范围或暂不开发应用。综上所述,川西南地区凤仙花属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具有花形奇特、花色丰富艳丽、观赏价值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南 凤仙花属植物 地理分布 形态特征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不同碳排放模式下云南榧树适生区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达勇 樊智丰 马长乐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46,共7页
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榧树适生区分布,有助于理解该物种分布区的变迁历史和未来保护策略的制定。基于45个有效地理分布点以及19个环境气候变量,利用Maxent模型与ArcGIS对不同时期云南榧树的适生区进行模拟,其ROC特征曲线下的面积接近... 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榧树适生区分布,有助于理解该物种分布区的变迁历史和未来保护策略的制定。基于45个有效地理分布点以及19个环境气候变量,利用Maxent模型与ArcGIS对不同时期云南榧树的适生区进行模拟,其ROC特征曲线下的面积接近于1,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度高,可用于预测云南榧树适生区。结果表明,刀切法Jackknife和气候累计贡献率显示,影响云南榧树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为最暖季度降水量(bio18)和最冷月份最低温(bio6)。自末次盛冰期至全新世中期再到当前,云南榧树种群质心迁移路线为高黎贡山—丽江—维西,面积变化呈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当前我国云南榧树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西藏等地区,预测2070年在4种不同碳排放模式下,云南榧树适生区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北移,且碳排放越高北移程度越明显。随着历史时间的推移,云南榧树适生区呈向北迁移的趋势,在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情景下,云南榧树的分布面积不会减少,四川极可能成为云南榧树新的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榧树 适生区 气候变化 Maxent模型
下载PDF
“山水楼”模式:基于艺文分析的昆明西山-滇池-大观楼传统公共园林景观偏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思颖 刘娟娟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4-88,共5页
中国传统公共园林由士绅官员、文人墨客、地方民众等历经千百年共同建构、感知,承载着中华民族集体的景观偏好。以西南边疆云南省省会昆明的西山-滇池-大观楼传统公共园林为例,整理描写其景观特征的330篇古代艺文,通过Nvivo软件,运用扎... 中国传统公共园林由士绅官员、文人墨客、地方民众等历经千百年共同建构、感知,承载着中华民族集体的景观偏好。以西南边疆云南省省会昆明的西山-滇池-大观楼传统公共园林为例,整理描写其景观特征的330篇古代艺文,通过Nvivo软件,运用扎根理论从五感角度分析艺文内容,并对艺文景观偏好进行三级编码。研究发现:1)视觉景观在艺文中出现的占比最高,听觉、触觉、嗅觉次之,分别为99%、36%、24%、7%,视觉和听觉同时出现的艺文占比高达35%;2)“山水楼”是中国传统公共园林重要的景观偏好模式,蕴含了中国传统公共园林营造智慧和中国人集体景观审美意识。昆明“山水楼”模式的出现,是中华民族在西南边陲地区“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西山-滇池-大观楼 公共园林 传统园林 扎根理论 五感 景观偏好
下载PDF
滇池西岸湿地公园园林植物外来种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麟迪 汪琼 +3 位作者 张红丽 郑成洁 王南媛 潘曲波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7-226,共10页
【目的】对滇池西岸3个湿地公园内园林植物外来种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探究其潜在生态风险、风险特征和危害现状。【方法】通过线路踏查法和重点区域普查法对滇池西岸的3个湿地公园进行调查,收集园林植物外来种生长特性、生态特征、地理区... 【目的】对滇池西岸3个湿地公园内园林植物外来种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探究其潜在生态风险、风险特征和危害现状。【方法】通过线路踏查法和重点区域普查法对滇池西岸的3个湿地公园进行调查,收集园林植物外来种生长特性、生态特征、地理区系、扩散逸生等数据,并结合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构建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对小区域园林植物外来种进行评价。【结果】3个湿地公园共有93种园林植物外来种,隶属48科77属,地理区系以世界广布种和热带广布种为主,乔木(含竹类)、灌木(含藤本)、草本所占比例分别为39.78%、30.11%、30.11%。在被评价的58种园林植物外来种中,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等为高风险植物,蒲苇Cortaderia selloana、秋英Cosmos bipinnatus、红车轴草Trifolium pratense等为中风险植物。层次聚类分析表明:中高风险植物因风险成因特征接近,与聚类中心的距离比低风险植物更为接近;同一风险下乔灌木因生长特征接近,与聚类中心的距离比草本植物更为接近。【结论】被评价的58种园林植物外来种中,高、中风险物种以草本占大多数,且以世界广布种为主。在该区域引种应用园林植物外来种需慎重选择、严格防控,高风险植物需及时清除,特别要加大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治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城市湿地公园 植物入侵 生态风险评价 园林植物
下载PDF
海巴戟果实多糖的结构特征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青芬 敖新宇 +3 位作者 宫树森 刘琅 刀梅 吴田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88,共8页
为明确海巴戟果实多糖的结构特征和抗氧化活性,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海巴戟果实粗多糖并进行纯化,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以及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纯化多糖的结构特征,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粗多糖和纯化多糖对ABTS自由基(·ABTS+)、D... 为明确海巴戟果实多糖的结构特征和抗氧化活性,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海巴戟果实粗多糖并进行纯化,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以及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纯化多糖的结构特征,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粗多糖和纯化多糖对ABTS自由基(·ABTS+)、DPPH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以及用铁氰化钾还原法测定其还原力。研究结果表明:粗多糖的提取得率为9.48%,纯化多糖的得率为0.35%。纯化多糖主要为β-型糖苷,同时还有少量α-型糖苷,且含有糖醛酸,为酸性糖;纯化多糖是以1→4连接的吡喃葡萄糖和非还原末端的吡喃葡萄糖为主要连接方式的多糖,且含有分支结构。粗多糖和纯化多糖均能清除自由基,其中对·ABTS+的清除能力最好,最大清除率达100%,对DPPH·和·OH的清除能力次之,对O-2·的清除能力较弱,粗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纯化多糖,粗多糖对·ABTS+和DPPH·的清除能力与阳性对照Vc相当。粗多糖和纯化多糖都具有还原力,与质量浓度呈现量效关系,且粗多糖还原力强于纯化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巴戟 粗多糖 纯化多糖 抗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