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濒危植物大果木莲与中缅木莲的花部特征及繁育系统比较 被引量:18
1
作者 付玉嫔 陈少瑜 吴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0,共5页
以非濒危种中缅木莲为对照,对其及濒危种大果木莲的花部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测定,并采用花粉TTC染色、花粉萌发、杂交指数、人工套袋试验、花粉—胚珠比等方法,对二者的花部特征、繁育系统及花粉活力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果木莲... 以非濒危种中缅木莲为对照,对其及濒危种大果木莲的花部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测定,并采用花粉TTC染色、花粉萌发、杂交指数、人工套袋试验、花粉—胚珠比等方法,对二者的花部特征、繁育系统及花粉活力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果木莲花朵较大,花色艳丽,香味浓郁,适合虫媒传粉,其雌蕊群、雄蕊、花药都较对照大,而心皮数量、单花胚珠数量及雄蕊数量都较对照少15~31个、3~45粒、93~128个。其花粉—胚珠比为14285.98±4192.2,是对照种的2倍以上,远交程度较高,杂交指数为4。结合套袋试验结果可以确定该物种为异花授粉类型,不存在无融合生殖,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对照种亦为异花授粉类型,但自交亲和率较高。根据套袋试验及观察,该物种为虫媒传粉,对照种则有虫媒和风媒传粉2种方式。从生殖生物学方面来看,其繁育系统上的差异导致大果木莲生殖力较对照种低,可能只是大果木莲比中缅木莲濒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木莲 花部特征 繁育系统 花粉活力 濒危植物
下载PDF
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林林地土壤养分及细根、叶片养分特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卫 付玉嫔 +3 位作者 祁荣频 徐亮 尹艾萍 吴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9-71,共3页
为了探讨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对养分的利用情况,对云南松纯林、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林分、旱冬瓜纯林3种林分类型进行了林地土壤及叶片、根系养分质量分数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林地土壤表层土的有机质、有效磷、水解... 为了探讨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对养分的利用情况,对云南松纯林、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林分、旱冬瓜纯林3种林分类型进行了林地土壤及叶片、根系养分质量分数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林地土壤表层土的有机质、有效磷、水解氮、有效钾、全氮、全磷、全钾、交换性钙、镁离子等肥力指标都比纯林高,pH值也发生了变化,介于云南松纯林与旱冬瓜纯林林地土壤的pH值之间,为4.93~5.15。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提高了2树种细根的养分质量分数,提高了云南松叶片的养分质量分数,云南松叶片的m(N)∶m(P)<14,研究区普遍受氮养分限制,且在夏季混交林比纯林受氮养分限制更明显。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提高了林地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尤其是有效养分的质量分数,对改良土壤和防止地力衰退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旱冬瓜 混交林 土壤养分 养分特征
下载PDF
濒危植物景东翅子树种群的分布、年龄结构及其动态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袁春明 司马永康 +4 位作者 耿云芬 郝佳波 毛云玲 魏大坤 何琪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16,33,共2页
调查研究了景东翅子树种群的分布、年龄结构及其动态特征,并讨论了濒危的原因。野外调查的4个种群中,3个分布于季风常绿阔叶林,1个分布于次生灌丛。在4个种群中共调查到景东翅子树99株(含幼树)。结果表明,景东翅子树属于衰退型种群,其... 调查研究了景东翅子树种群的分布、年龄结构及其动态特征,并讨论了濒危的原因。野外调查的4个种群中,3个分布于季风常绿阔叶林,1个分布于次生灌丛。在4个种群中共调查到景东翅子树99株(含幼树)。结果表明,景东翅子树属于衰退型种群,其中缺乏幼树和胸径≥20 cm的大树。景东翅子树种群的存活曲线为De-evryⅢ型,生活史中存在二次种群数量明显降低的过程,即从幼树到中等大小的树(胸径<9 cm)阶段和大树胸径从12.0~18.0 cm阶段个体数量降低的现象,其中前者属自然稀疏过程,后者则为人为干扰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东翅子树 年龄结构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濒危原因
下载PDF
濒危植物景东翅子树的萌生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袁春明 司马永康 +5 位作者 耿云芬 郝佳波 毛云玲 罗忠华 鲁成荣 袁德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3-114,122,共3页
调查研究了濒危植物景东翅子树种群的起源与萌生特征。结果表明:所调查的4个种群中共记录到景东翅子树99株,其中萌生形成的植株35株,占总株数的35.4%;萌生个体主要处于幼树(D<2 cm)和小树(2 cm≤D<5 cm)阶段,二者占全部萌生个体的... 调查研究了濒危植物景东翅子树种群的起源与萌生特征。结果表明:所调查的4个种群中共记录到景东翅子树99株,其中萌生形成的植株35株,占总株数的35.4%;萌生个体主要处于幼树(D<2 cm)和小树(2 cm≤D<5 cm)阶段,二者占全部萌生个体的85.7%。景东翅子树萌生更新的方式主要是根部萌生和干基萌生2种。4个种群平均的萌生百分比为59.2%,萌生个体萌生的平均茎数为2.8个。景东翅子树萌生的方式和萌生能力的大小与人为干扰的状况与关。萌生在干扰条件下景东翅子树种群的恢复和维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东翅子树 种群 萌生更新 恢复 人为干扰
下载PDF
云南蓝果树的种群状况及生态习性 被引量:26
5
作者 陈伟 史富强 +2 位作者 杨文忠 周云 陈宏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19,61,共4页
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C.Yin)为中国特有极度濒危一级保护植物。为深入研究云南蓝果树濒危机理并开展种群的有效保护,详细调查了云南蓝果树种群状况并初步分析了其生态学习性。结果显示:云南蓝果树目前仅存2个天然种群,共计8... 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C.Yin)为中国特有极度濒危一级保护植物。为深入研究云南蓝果树濒危机理并开展种群的有效保护,详细调查了云南蓝果树种群状况并初步分析了其生态学习性。结果显示:云南蓝果树目前仅存2个天然种群,共计8株,物种濒临灭绝;云南蓝果树分布区狭窄、对生境要求高,是其种群规模极小而呈现濒危状态的生物生态学原因,而生境破坏和片段化是导致云南蓝果树濒临灭绝的人为因素。基于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开展云南蓝果树保护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蓝果树 极度濒危种 种群状况 生态习性
下载PDF
云南蓝果树凋落物对其天然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张珊珊 向振勇 +1 位作者 康洪梅 杨文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0,共5页
为了探讨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C.Yin)濒危机理,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云南蓝果树凋落物对其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野外条件下,去除凋落物处理对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率和幼苗都有显著的影响。室内受控... 为了探讨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C.Yin)濒危机理,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云南蓝果树凋落物对其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野外条件下,去除凋落物处理对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率和幼苗都有显著的影响。室内受控实验发现,凋落物厚度和凋落物位置对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影响差异显著;不同质量分数的凋落物浸提液,显著影响云南蓝果树的种子萌发率及幼苗的生长,抑制程度随浸提液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强。云南蓝果树幼苗生长受限与其根部丛枝菌根真菌被浸提液抑制有关。因此,云南蓝果树凋落物对其天然更新具有物理阻碍作用和化感作用,应定期对天然林合理地清理林下凋落物,以促进云南蓝果树的天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蓝果树 凋落物 天然更新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木质藤本植物黑老虎的居群结构与动态 被引量:19
7
作者 付玉嫔 司马永康 +6 位作者 祁荣频 郝佳波 毛云玲 尹艾萍 陈少瑜 刘冬芬 张荣贵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29,51,共8页
为了了解木质藤本药食兼用植物黑老虎的居群结构及动态,采用典型样地法,以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及方差均值比率法研究了云南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和云南无量山自然保护区等3个黑老虎居群的年龄结构、高度结... 为了了解木质藤本药食兼用植物黑老虎的居群结构及动态,采用典型样地法,以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及方差均值比率法研究了云南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和云南无量山自然保护区等3个黑老虎居群的年龄结构、高度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编制了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结果表明:黑老虎3个居群的年龄结构分为5级,总体呈倒金字塔形,年龄结构中都无I级幼苗,幼藤储备也很少,中成年藤和老年藤的比例占到了60%~80%.均属于衰退型居群:其高度结构受支柱木和林冠层高度的影响,不同居群的高度结构包括的级数不同,但发育都是连续的;3个居群的分布格局不同,分水岭居群呈现集群分布,无量山居群和大围山居群呈随机分布,当前的生长可分为幼藤、中成年藤和老藤3个时期,存活曲线呈现凸形,正处于衰退状态。极弱的更新能力和较少的居群数量预示黑老虎居群的生存和繁育都面临极大的挑战,且具有濒危植物所具有的特征.应加强保护和人工引种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老虎 木质藤本 居群格局 居群动态 生命表 存活曲线
下载PDF
西南桦苗期生长性状的地理种源变异 被引量:8
8
作者 陈伟 陈宏伟 +6 位作者 杨斌 史富强 陈绍安 徐玉梅 李江 孟梦 冯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15,共4页
利用滇西南9个种源80株西南桦优树种子在云南镇沅、龙陵、瑞丽进行苗期多点试验,研究不同种源的苗木生长差异、种源与环境互作效应及地理变异模式。结果表明:西南桦苗高、地径生长在两个试验点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西南桦地理种源分化明... 利用滇西南9个种源80株西南桦优树种子在云南镇沅、龙陵、瑞丽进行苗期多点试验,研究不同种源的苗木生长差异、种源与环境互作效应及地理变异模式。结果表明:西南桦苗高、地径生长在两个试验点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西南桦地理种源分化明显。种源×地点交互作用显著,不同种源在各试点上的生长相对表现差异显著。苗高与种源地纬度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呈典型的纬向地理变异模式,产地温度是造成纬向变异模式的主要环境作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桦 种源试验 苗期性状 地理变异
下载PDF
凋落物及播种时间对高山栲和滇青冈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小双 彭明春 +1 位作者 陈军文 袁春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共3页
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和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种子播种后,分别覆盖约2 cm厚的高山栲、滇青冈、元江栲(Castanopsis orthacantha)和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枯枝落叶,以覆盖红壤为对照,研究了森林凋落物... 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和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种子播种后,分别覆盖约2 cm厚的高山栲、滇青冈、元江栲(Castanopsis orthacantha)和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枯枝落叶,以覆盖红壤为对照,研究了森林凋落物及播种时间对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建群种高山栲和滇青冈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森林凋落物对高山栲和滇青冈种子萌发率的影响趋势一致,其中对照处理的红壤最高(29.1%和66.9%),其次是云南油杉枯枝落叶(28.2%和57.1%)、高山栲枯枝落叶(25.1%和53.3%)和滇青冈枯枝落叶(20.7%和51.6%),最低的是元江栲枯枝落叶(18.7%和44.0%)。播种时间对高山栲和滇青冈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其中12月份播种的种子萌发率最高,分别为58.0%和68.7%;随着播种时间的后移,其萌发率逐渐降低。高山栲种子在次年5月中旬开始萌发,休眠期为6个月,而滇青冈种子的休眠期约5个月,于次年4月中旬开始萌发;两种植物的萌发期大致在6个月左右,且萌发高峰期基本一致,即出现在次年6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 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 种子 萌发
下载PDF
应用简化基因组技术对富民枳遗传多样性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珊珊 陈剑 杨文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41,共6页
富民枳是云南特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野生资源仅剩15株。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其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开发一批特异性高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分析天然种群和回归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经过遗传变异检测,共获得SNP位点491 189个,通过样品最... 富民枳是云南特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野生资源仅剩15株。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其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开发一批特异性高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分析天然种群和回归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经过遗传变异检测,共获得SNP位点491 189个,通过样品最低测序深度>2,样品缺失率<0.5、次要基因型频率(MAF)>0.05筛选以后,得到有效SNP位点41 077个。基于过滤后的SNP,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富民枳完成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分析了富民枳天然种群和回归种群的私人等位基因数目、平均观测杂合度(Ho)、平均期望杂合度(He)、核苷酸多样性(π)和平均近交系数(FIS)5个遗传多样性参数。结果表明,富民枳现存植株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具有很高的遗传资源保存价值,但是回归种群的Ho值、He值、π值分别为0.398 3、0.291和0.330 6,分别仅是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87%、78%和73%,并未达到90%以上遗传多样性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民枳 简化基因组测序 遗传多样性分析 遗传管理
下载PDF
陈齿爪鳃金龟对油橄榄挥发物的趋向反应
11
作者 闫争亮 刘凌 马惠芬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7-129,共3页
通过GC-MS分析,确定了油橄榄(Olea europaea)树叶挥发物的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14.29%)、α-芹子烯(13.13%)、β-芹子烯(10.15%)、α-石竹烯(6.60%)、橙花叔醇(6.72%)、3-己烯-1-醇(5.03%)和苯乙醛(5.61%)等。利用"Y"型双向... 通过GC-MS分析,确定了油橄榄(Olea europaea)树叶挥发物的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14.29%)、α-芹子烯(13.13%)、β-芹子烯(10.15%)、α-石竹烯(6.60%)、橙花叔醇(6.72%)、3-己烯-1-醇(5.03%)和苯乙醛(5.61%)等。利用"Y"型双向选择嗅觉仪进行的室内趋向反应试验发现,芳樟醇、β-石竹烯、α-石竹烯、α-芹子烯和β-芹子烯对陈齿爪鳃金龟(Holotrichia cheni)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3-己烯-1-醇和壬醛化合物对陈齿爪鳃金龟雌虫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苯乙醛具有明显的引诱活性;橙花叔醇对雌虫具有驱避作用,而对雄虫则表现引诱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齿爪鳃金龟 油橄榄 挥发性物质 趋向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