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计算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高君亮 罗凤敏 +2 位作者 高永 党晓宏 郝玉光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6期191-198,共8页
大气中近10%的碳由土壤产生,其微小变化就能对全球碳平衡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因此,土壤碳储量和释放量的准确测定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从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的计算结果、计算方法及影响因... 大气中近10%的碳由土壤产生,其微小变化就能对全球碳平衡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因此,土壤碳储量和释放量的准确测定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从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的计算结果、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3个层面对当前土壤碳储量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分析了当前关于土壤碳储量计算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应加强的研究内容,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循环 土壤碳储量 陆地生态系统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近地层风速和降尘量特征 被引量:19
2
作者 罗凤敏 辛智鸣 +3 位作者 高君亮 郝玉光 葛根巴图 李新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47-154,共8页
选择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和绿洲为定位监测点,基于磴口生态站近地层(0~50 m)风沙监测塔2013年全年的风速和降尘数据,分析了沙漠东北缘近地层风沙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过渡带和绿洲内近地层的风速均随着高度... 选择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和绿洲为定位监测点,基于磴口生态站近地层(0~50 m)风沙监测塔2013年全年的风速和降尘数据,分析了沙漠东北缘近地层风沙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过渡带和绿洲内近地层的风速均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大,风速廓线特征可用幂函数表示;过渡带风速显著高于绿洲内风速。2)过渡带和绿洲内近地层沙尘水平通量和降尘量均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少,其分布特征遵循幂函数关系;过渡带沙尘水平通量显著高于绿洲内,说明绿洲防护体系对沙尘具有明显的削弱作用;过渡带沙尘水平通量与降尘量之间为线性关系,而绿洲内二者之间为指数函数关系。3)在春、夏、秋、冬季,过渡带和绿洲内近地层沙尘水平通量和降尘量均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小;春季是沙尘水平通量和降尘量集中的季节,其次为夏季,秋季和冬季相对较低;一年四季中,过渡带沙尘水平通量和降尘量均高于绿洲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 沙尘 近地层 水平通量 降尘量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欧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段娜 贾玉奎 +3 位作者 郝玉光 徐军 高君亮 陈海玲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4,共5页
为了探讨干旱胁迫对欧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欧李为试验材料,通过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了其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最大PSⅡ量子产率Fv/Fm、稳态下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等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 为了探讨干旱胁迫对欧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欧李为试验材料,通过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了其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最大PSⅡ量子产率Fv/Fm、稳态下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等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欧李叶绿素荧光特性受到显著影响。随着水分含量的降低,欧李叶片的初始荧光Fo呈逐渐增加趋势,T1处理受到的影响最小。Fv、Fv/Fm、qP均随水分的减少而降低(α=0.05),qN随水分的减少而升高(α=0.05),但是T1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水分供应在60%以上时不影响欧李叶片PSⅡ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进而不影响叶片捕获的光能转化为生物化学能,在此过程中反应中心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李 干旱胁迫 叶绿素荧光特性
下载PDF
沙棘液流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罗凤敏 辛智鸣 +4 位作者 高君亮 黄雅茹 葛根巴图 李新乐 郝玉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71-1877,共7页
利用TDP茎流测量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乌兰布和沙漠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液流动态变化及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沙棘茎干液流速率呈多峰曲线;液流启动时间为07:50,09:10左右达到峰值,峰值大小为292.07-340.27 g... 利用TDP茎流测量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乌兰布和沙漠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液流动态变化及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沙棘茎干液流速率呈多峰曲线;液流启动时间为07:50,09:10左右达到峰值,峰值大小为292.07-340.27 g·h-1;夜间有明显的液流活动。2)沙棘茎干液流与其基径相关,基径10.5、8.3和7.5cm的沙棘日累计液流量分别为16 593.26、14 907.08和14 101.83 g。3)沙棘白天液流动态变化规律与环境因子变化规律相似。相关分析与逐步回归表明,对沙棘植株茎干液流速率起决定作用的环境因子为太阳总辐射、空气相对湿度、气温、风速和10 cm处土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流速率 沙棘 气象因子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欧李幼苗表型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段娜 徐军 +3 位作者 陈海玲 高君亮 刘禹廷 贾玉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59-1165,共7页
该研究以欧李为材料,探讨了干旱胁迫对欧李表型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欧李根生物量、枝叶生物量、植株总生物量积累、根冠比和根冠比胁迫指数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T1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其他处... 该研究以欧李为材料,探讨了干旱胁迫对欧李表型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欧李根生物量、枝叶生物量、植株总生物量积累、根冠比和根冠比胁迫指数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T1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α=0.05)。(2)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欧李根的生物量分配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生物量与之相反,在T1处理下根的生物量分配指数最大,枝叶的最小(α=0.05)。(3)在水分供应为60%~80%时,欧李的株高、冠幅、基径、二级分枝数、主根长、主根直径及侧根数量均达到最大值(α=0.05),对一级分枝数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4)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叶片长从T2处理开始下降,叶片宽、单片叶面积及比叶面积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α=0.05)。综上可得,欧李通过调整形态特性和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对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产生了较强的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李 干旱胁迫 表型可塑性
下载PDF
施氮对白刺灌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段娜 汪季 +3 位作者 李清河 赵纳祺 高君亮 陈晓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61,共5页
通过4种浓度氮素处理,对唐古特白刺的形态特性及生物量分配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施氮对唐古特白刺表型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氮素有利于白刺生长,施用氮素后白刺的株高、基径、比叶面积、新枝数及生物量等指标均有... 通过4种浓度氮素处理,对唐古特白刺的形态特性及生物量分配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施氮对唐古特白刺表型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氮素有利于白刺生长,施用氮素后白刺的株高、基径、比叶面积、新枝数及生物量等指标均有所增加,但随施氮浓度的增加,部分指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当施氮浓度为36mmol·L^-1时,白刺叶片干重和比叶面积增加幅度最显著(P<0.05),分别达1.14g、196.17cm2·g^-1,较不施氮处理增加48.05%和49.93%;当氮添加浓度为60mmol·L^-1时,白刺根总干重已显著低于无氮添加处理(P<0.05),此时根总干重仅为不施氮处理的59.54%。3)白刺根茎叶分配比例虽施氮浓度变化有所调整,其叶片分配比例和茎分配比例增加,根系分配比例和根冠比降低,60mmol·L^-1的氮添加对根系分配比例和根冠比的抑制作用最严重。并非浓度越高的氮素对白刺生长越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白刺 生长特性 生物量分配
下载PDF
荒漠植物肉苁蓉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郝晨 段娜 +3 位作者 袁彦 徐军 高君亮 刘禹廷 《林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10期73-75,共3页
通过开沟法、丸粒化法和种子块法3种不同方式接种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Ma),分别对其成本构成、成活率及经济效益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肉苁蓉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开沟法每667m^2投入成本最多,接种率最高,成活效... 通过开沟法、丸粒化法和种子块法3种不同方式接种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Ma),分别对其成本构成、成活率及经济效益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肉苁蓉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开沟法每667m^2投入成本最多,接种率最高,成活效果高于其余2种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可采用开沟法以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Cistanche deserticol Ma) 接种方法 经济效益
原文传递
基于数字图像的风蚀地表颗粒粒度特征及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君亮 吴波 +3 位作者 高永 罗凤敏 党晓宏 蒙仲举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取了吉兰泰盐湖北部风蚀粗粒化地表不同粒级风蚀颗粒的百分含量,并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各粒级颗粒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高度可蚀(<0.42mm)、半可蚀(0.42~0.84mm)和不可蚀(>0...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取了吉兰泰盐湖北部风蚀粗粒化地表不同粒级风蚀颗粒的百分含量,并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各粒级颗粒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高度可蚀(<0.42mm)、半可蚀(0.42~0.84mm)和不可蚀(>0.84mm)颗粒百分含量的均值分别为17.20%、20.73%和47.38%,说明研究区地表物质组成以不可蚀颗粒为主。2)高度可蚀、半可蚀和不可蚀颗粒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3.31%、32.75%和41.58%,3者的半方差函数最优拟合理论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变异系数和半方差函数模型说明地表物质组成中,颗粒越小,其空间分布的变异性越大。3)3类风蚀颗粒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呈斑块状,说明颗粒空间分布格局是由结构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成土母质、风蚀及植被分布状况是造成不同粒级颗粒分布出现差异的主要驱动力,此外,人为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颗粒的再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空间异质性 数字图像 风蚀 吉兰泰盐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