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棉花雄性不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1
作者
高俊平
韩广津
+1 位作者
宫永超
王芙蓉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期116-117,共2页
棉花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但由于棉花雄性不育系在利用上存在一定困难,限制了棉花杂交种的推广。对棉花雄性不育的类型以及棉花雄性不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棉花利用不育系选育杂交种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棉花
雄性不育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陆地棉品种抗黄萎病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其辅助选择效果
被引量:
34
2
作者
王芙蓉
刘任重
+5 位作者
王留明
张传云
刘国栋
刘勤红
马小波
张军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4-430,共7页
利用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广、抗黄萎病的鲁棉研22号与渐渗了海岛棉优异纤维基因的鲁原343组配杂交组合,对F2:3家系在不同发病时期进行黄萎病鉴定,并以SSR标记对抗黄萎病性状进行定位分析。在棉花发病相对较轻的7月份检测到1个位点(qVWR...
利用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广、抗黄萎病的鲁棉研22号与渐渗了海岛棉优异纤维基因的鲁原343组配杂交组合,对F2:3家系在不同发病时期进行黄萎病鉴定,并以SSR标记对抗黄萎病性状进行定位分析。在棉花发病相对较轻的7月份检测到1个位点(qVWR-16-1a)与抗黄萎病有关;在发病较重的8月份,检测到3个QTLs位点与抗黄萎病有关,其中1个QTL(qVWR-16-1b)与7月份检测到的位点qVWR-16-1a为同一位点,能解释的表型变异为10.27%,与NAU751连锁较紧密,另外2个与BNL1395和BNL3590连锁较紧密的位点qVWR-16-2b、qVWR-2-1b,能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10.8%和13.78%。利用检测到的与3个QTL位点连锁较紧密的SSR标记对杂交后代辅助鉴定,发现标记NAU751和BNL1395的抗性基因型均能显著增加后代的黄萎病抗性,两个标记的抗性基因型聚合后,后代抗性水平提高极显著。分子标记辅助抗病选择应用于优异纤维渐渗系杂交后代的鉴定中,可以培育出既优质又抗病的棉花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抗黄萎病
SSR
QTLS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作物种质创新的目标与方向
被引量:
3
3
作者
马小波
刘国栋
+1 位作者
张传云
王芙蓉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6期82-83,共2页
育种中长期的人工选择使作物品种遗传基础越来越狭窄,已成为限制作物育种突破和发展的主要瓶颈。种质创新的目标是增加现有栽培作物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以拓展栽培植物的基因库;种质创新的方向是充分利用植物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
育种中长期的人工选择使作物品种遗传基础越来越狭窄,已成为限制作物育种突破和发展的主要瓶颈。种质创新的目标是增加现有栽培作物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以拓展栽培植物的基因库;种质创新的方向是充分利用植物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农作物中创造和利用新的种质。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利用生物技术发展起来的农作物种质创新技术的几个方面,希望对从事农作物育种和种质资源研究的农业科技人员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作物
种质创新
创新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棉花雄性不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1
作者
高俊平
韩广津
宫永超
王芙蓉
机构
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山东分中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中心
东营市广北农场科研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期116-117,共2页
文摘
棉花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但由于棉花雄性不育系在利用上存在一定困难,限制了棉花杂交种的推广。对棉花雄性不育的类型以及棉花雄性不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棉花利用不育系选育杂交种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棉花
雄性不育
分子生物学
分类号
S562.0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陆地棉品种抗黄萎病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其辅助选择效果
被引量:
34
2
作者
王芙蓉
刘任重
王留明
张传云
刘国栋
刘勤红
马小波
张军
机构
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山东分中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中心
出处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4-430,共7页
基金
国家转基因专项基金项目(JY03-B-05-02)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项目(03BS133)
文摘
利用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广、抗黄萎病的鲁棉研22号与渐渗了海岛棉优异纤维基因的鲁原343组配杂交组合,对F2:3家系在不同发病时期进行黄萎病鉴定,并以SSR标记对抗黄萎病性状进行定位分析。在棉花发病相对较轻的7月份检测到1个位点(qVWR-16-1a)与抗黄萎病有关;在发病较重的8月份,检测到3个QTLs位点与抗黄萎病有关,其中1个QTL(qVWR-16-1b)与7月份检测到的位点qVWR-16-1a为同一位点,能解释的表型变异为10.27%,与NAU751连锁较紧密,另外2个与BNL1395和BNL3590连锁较紧密的位点qVWR-16-2b、qVWR-2-1b,能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10.8%和13.78%。利用检测到的与3个QTL位点连锁较紧密的SSR标记对杂交后代辅助鉴定,发现标记NAU751和BNL1395的抗性基因型均能显著增加后代的黄萎病抗性,两个标记的抗性基因型聚合后,后代抗性水平提高极显著。分子标记辅助抗病选择应用于优异纤维渐渗系杂交后代的鉴定中,可以培育出既优质又抗病的棉花新品种。
关键词
陆地棉
抗黄萎病
SSR
QTLS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Keywords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Verticillum wilt disease resistance
SSR
QTLs
molecular marker assistant selection
分类号
S5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作物种质创新的目标与方向
被引量:
3
3
作者
马小波
刘国栋
张传云
王芙蓉
机构
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山东分中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中心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6期82-83,共2页
文摘
育种中长期的人工选择使作物品种遗传基础越来越狭窄,已成为限制作物育种突破和发展的主要瓶颈。种质创新的目标是增加现有栽培作物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以拓展栽培植物的基因库;种质创新的方向是充分利用植物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农作物中创造和利用新的种质。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利用生物技术发展起来的农作物种质创新技术的几个方面,希望对从事农作物育种和种质资源研究的农业科技人员有所启迪。
关键词
栽培作物
种质创新
创新技术
分类号
S331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棉花雄性不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高俊平
韩广津
宫永超
王芙蓉
《现代农业科技》
2008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陆地棉品种抗黄萎病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其辅助选择效果
王芙蓉
刘任重
王留明
张传云
刘国栋
刘勤红
马小波
张军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
3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农作物种质创新的目标与方向
马小波
刘国栋
张传云
王芙蓉
《安徽农学通报》
200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