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走廊理论对宗教文化研究的学术启迪——整体观与区域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建新 包海波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62-70,共9页
民族走廊理论对宗教文化研究的学术启迪,主要体现于其学术思维的两个基本要点,即中华民族整体格局观和多民族互动交融观。基于这两个基本观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中国各地各民族群体自古至今互动交融发展背景下,其宗教文化也在一定... 民族走廊理论对宗教文化研究的学术启迪,主要体现于其学术思维的两个基本要点,即中华民族整体格局观和多民族互动交融观。基于这两个基本观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中国各地各民族群体自古至今互动交融发展背景下,其宗教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交融互渗。多元交融而形成的宗教文化体系在当代形势下依然持续互动,历史上外来的制度化宗教的中国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而各类民间信仰及宗教民俗也被整合为一个整体,发挥着人文互通的积极作用。民族走廊理论还有利于确立宗教文化研究的科学认识论导向,保障宗教事务治理政策的准确有效实施,其现实意义也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走廊理论 宗教信仰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复合体 文化共同体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居留与落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马忠才 郝苏民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30-40,共11页
人口大流动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机会和空间,也使城市变成影响民族关系的敏感地区。在这一形势下,如何帮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居留、落户,进而推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利用"2017年全国流... 人口大流动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机会和空间,也使城市变成影响民族关系的敏感地区。在这一形势下,如何帮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居留、落户,进而推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探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居留与落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高达82.3%,落户意愿为42.3%,可见他们向往城市美好生活的愿望比较强烈,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着积极的期待。居留和落户两类决策的比例迥然不同,说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正在从初步融入逐步走向深度交融。收入、学历、社会心理认同、公共服务等是影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留和落户意愿的关键因素。居留意愿主要受到经济融合程度的影响,而落户意愿与公共服务获得、社会心理认同密切相关。顺应形势,构建嵌入式社会结构,须营造民族和睦的社会氛围,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心理认同;并及时动态了解其境遇和诉求,对接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以减少其对土地和传统地方性、民族性关系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居留意愿 落户意愿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互嵌式社会结构
原文传递
身体的感知与色彩的等级——“白”字象征内涵的认知建构 被引量:2
3
作者 阿布都哈德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178-184,共7页
本文通过“白”字的象征人类学分析,尝试从“白”字的语义及词源的溯源,理清“白”字的符号和象征内涵建构过程,依据象征人类学身体感知与文化创造之间关系的理论解释,梳理该字从记号到信号再到符号的认知与发展过程。“白”字记号属性... 本文通过“白”字的象征人类学分析,尝试从“白”字的语义及词源的溯源,理清“白”字的符号和象征内涵建构过程,依据象征人类学身体感知与文化创造之间关系的理论解释,梳理该字从记号到信号再到符号的认知与发展过程。“白”字记号属性决定了先民在认知建构中把白色定义为一切颜色的起点或无颜色的状态,从而使白色具备了色彩等级中初级位置的象征内涵。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于理清“白”字在以往词源学研究上不尽清晰的内涵,而且更进一步使我们认识到人类思维在建构符号意义体系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基本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字 具身化、象征 认知 符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