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顾与展望:我国民族教育研究述评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国超 孟立军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8-211,225,共5页
我国民族教育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30多年时间跨度中,成果斐然。文章从"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研究"、"民族地区本土教育研究"和"民族学视角教育研究"三个类型进行回顾,并对三个类型予以评析,藉此提出几... 我国民族教育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30多年时间跨度中,成果斐然。文章从"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研究"、"民族地区本土教育研究"和"民族学视角教育研究"三个类型进行回顾,并对三个类型予以评析,藉此提出几点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教育 研究 述评
下载PDF
“间性的弥合”: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研究——基于教育功效论的视域
2
作者 肖立 孟立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3-207,共5页
我国西周末期思想家史伯曾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这一命题放在今日仍然不落窠臼。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多元文化国家,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种子理应在这片土地开花结果。研究从哲学角度上的功能、价值、... 我国西周末期思想家史伯曾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这一命题放在今日仍然不落窠臼。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多元文化国家,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种子理应在这片土地开花结果。研究从哲学角度上的功能、价值、功效概念入手,进而延伸到教育功效理论的研究视域。在此视域下,教育与哲学间的"场域间性"就主要体现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教育与教育活动中的三主体,即社会、个体、整个教育系统间的三种互动关系。这为理性审视我国多元文化教育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索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进而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功能 教育价值 教育功效 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教育 和谐共生
全文增补中
高水平民族大学建设路径选择必须遵循的若干逻辑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胜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7-222,共6页
在"双一流"战略背景下,高水平民族大学建设必须遵循战略导向逻辑、学科发展逻辑、聚才育才逻辑、协同创新逻辑、办学根本逻辑、改革开放逻辑、依法治校逻辑和许民为民逻辑等"八大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发展... 在"双一流"战略背景下,高水平民族大学建设必须遵循战略导向逻辑、学科发展逻辑、聚才育才逻辑、协同创新逻辑、办学根本逻辑、改革开放逻辑、依法治校逻辑和许民为民逻辑等"八大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发展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高水平民族大学 发展逻辑 路径选择
原文传递
“级联效应”:一项基于PBL美国21世纪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肖立 孟立军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8-45,共8页
根据美国21世纪学习合作组织出台的"21世纪学习框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时代显得尤为重要,而项目式学习(PBL)作为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之一,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毫无疑问,教师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美国21世纪学习合作组织出台的"21世纪学习框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时代显得尤为重要,而项目式学习(PBL)作为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之一,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毫无疑问,教师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以美国某高校为个案,采访了来自不同院系且有着多年PBL教学经验的五位教授,并在他们的PBL课堂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研讨班展开了为期数月的田野观察。采用质性研究的范式,借助ATLAS.ti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析出了"教师教学实践经验""教师推进合作学习""教师个人理念与个人教学经历""关注学生心理需求""社会支持与文化包容""物理环境"六个重要节点,以整体客观的视角深入描绘了美国大学PBL课堂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貌",挖掘出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级联效应"。据此得出以下几点启示:促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供给侧改革、推动多样化弹性教育评价机制的形成、注重教师教育的发展、搭建联结学校、社区、家庭于一体的立交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质性研究 21世纪学习框架 级联效应
原文传递
论大学特色的作用力及其建设策略
5
作者 杨胜才 谢春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0-225,共6页
本研究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高等教育演进的客观逻辑出发,论述了大学特色的统合效应,并从宏观层面提出了"把握历史潮流,遵循客观规律,整合内外力量,抢抓发展机遇"等创建、巩固和彰显大学特色的基本策略;分析了在一定... 本研究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高等教育演进的客观逻辑出发,论述了大学特色的统合效应,并从宏观层面提出了"把握历史潮流,遵循客观规律,整合内外力量,抢抓发展机遇"等创建、巩固和彰显大学特色的基本策略;分析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的方向、目标、学科、模式、环境、校长、师生、理念等各具特色作用力的基本功能和形成机理,提出了大学特色的创建必须注重把握正确方向、恪守基本原则、整合各种力量等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特色 合力效应 作用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