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概述 被引量:151
1
作者 刘小宁 任芝花 《气象科技》 2005年第3期199-203,共5页
为了促进我国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以几个有代表性的数据集,如GHCN、GDCN、ISH为例,概述了国外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技术的进展及新动态。研究表明: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仍是主要工具。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可以有更好... 为了促进我国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以几个有代表性的数据集,如GHCN、GDCN、ISH为例,概述了国外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技术的进展及新动态。研究表明: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仍是主要工具。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可以有更好的条件,使用自动控制和人机交互、气候背景资料和统计检验相结合的技术,并适当应用空间检验方法,来设计我国自动站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业务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气象资料 质量控制方法 研究概述 质量控制技术 计算机技术 人机交互 自动控制 统计检验 背景资料 检验方法 应用空间 业务流程 数据集 代表性 ISH 新动态 自动站 气候
下载PDF
中国极端气温季节变化对全球变暖减缓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岱 游庆龙 +1 位作者 江志红 李庆祥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6,共11页
利用经过质量控制和均一化处理的中国气象站点1979-2014年逐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对806个无缺测站的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比较,并且计算了各季节对变暖减缓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极端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存在变暖减缓或变冷现... 利用经过质量控制和均一化处理的中国气象站点1979-2014年逐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对806个无缺测站的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比较,并且计算了各季节对变暖减缓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极端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存在变暖减缓或变冷现象,而不同区域在不同季节对全球变暖减缓的响应程度不同.相比于1979-1999年,2000-2014年极端气温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春、冬季有明显的变暖减缓或者变冷现象,在长江流域以北大部分地区极端气温在夏季变暖减缓或变冷现象明显,而秋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有明显的增暖现象.全国许多地区春季是导致极端气温变暖减缓或变冷的最主要季节,而夏、秋、冬季则是导致部分地区变暖减缓或变冷的主要季节,此外秋季也是导致全国许多地区最低气温变暖的最主要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2000-2014年的变暖减缓或变冷趋势可能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冷位相的调控,而PDO冷位相对最低气温的影响范围更大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区域 极端气温 季节 变暖减缓
下载PDF
中国室外地上木材腐朽危害分级 被引量:3
3
作者 蒋明亮 王洁瑛 +1 位作者 吴讯英 Morris Paul I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3-117,共5页
以国内194个气象观测点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降水天数的数据为基础,计算出估测室外地上木材腐朽可能性的Scheffer气象指数,对室外地上木材腐朽危害等级进行划分并绘制出中国木材腐朽危害地图。南方大部分地区的Scheffer气象指数都高于70,... 以国内194个气象观测点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降水天数的数据为基础,计算出估测室外地上木材腐朽可能性的Scheffer气象指数,对室外地上木材腐朽危害等级进行划分并绘制出中国木材腐朽危害地图。南方大部分地区的Scheffer气象指数都高于70,属于木材腐朽高危害地带,此地区包括云南南部,四川大部分地区和重庆市,湖南、湖北南部、安徽南部、江西和浙江南部,以及福建、广西、贵州、广东、海南、台湾。木材腐朽危害中等地带Scheffer气象指数在35~70之间,主要位于中国的中部,一个从西到东的狭长地带,包括西藏南部、云南北部、青海部分地区、甘肃部分地区、陕西部分地区、山西部分地区、河南部分地区、湖北大部、安徽大部、江苏以及上海市。另外,北京及其周围的一小块区域也属于木材腐朽危害中等地带。北方的大部分区域,从西到东,包括西藏大部、新疆大部、内蒙古、青海大部、甘肃大部、宁夏、陕西、山西大部、河北部分地区及河南小部,腐朽的危害指数低于35,属于低危害地带。本腐朽地图为中国不同地区室外地上木材的合理使用及防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朽危害等级 Scheffer气象指数 室外地上用木材 腐朽危害地图 中国
下载PDF
城市分类对中国城市化影响评估的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储鹏 江志红 +1 位作者 李庆祥 董良鹏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1-671,共11页
采用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的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MODIS土地覆盖数据、人口数据进行城、乡气象站点的划分,探讨了三种不同划分方法对城市化不确定性的影响,并根据三种方法认定的城、乡站点,使用均一化订正的地面观测气温数据,分析了1... 采用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的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MODIS土地覆盖数据、人口数据进行城、乡气象站点的划分,探讨了三种不同划分方法对城市化不确定性的影响,并根据三种方法认定的城、乡站点,使用均一化订正的地面观测气温数据,分析了1961—2004年我国不同区域和12个城市群的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effect,UHI effect)对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南、西南和东北地区城市化影响研究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UHI effect的数值大小上,而西北地区的不确定性则多体现在变化趋势的方向上;用三种方法同时认定的城、乡站点对比表明,中国东南地区城市化对区域气温增暖的贡献较强,西北地区较弱,东北和西南地区则无明显一致的影响;城市化对季节平均温度的影响存在南北差异,春、秋季在南方的影响显著,冬、春季在北方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增暖贡献 城市热岛效应 影响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