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3—5年周期的波列结构
被引量:7
- 1
-
-
作者
林学椿
于淑秋
-
机构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院天气动力研究所
-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87-96,共10页
-
文摘
本文用滤波后的500hPa位势高度距平资料(1951.1—1986.12)的每一个格点和所有格点的同期相关场来讨论3—5年周期的水平结构。我们发现:3—5年周期具有明显的波列结构。在576张相关图中主要有三个波列,即太平洋北美波列、东亚大西洋波列和大西洋西部欧洲波列,并讨论了这些波列的落后相关及可能源地。
-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年际变化
周期
波列结构
-
Keywords
Interannual change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Ocean-atmosphere interaction
Long-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
-
分类号
P43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美国全新世制图合作研究计划简介
- 2
-
-
作者
张德二
-
机构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院
-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91-194,共4页
-
文摘
COHMAP是美国全新世制图研究计划的缩写,其全称是Cooperative Holocene Mapping Project。这是一项由多个研究机构联合进行的综合研究计划,目的在于复原、模拟和了解18,000年以来的全球气候变化。
-
关键词
全新世
研究计划
HOLOCENE
气候变化
研究机构
Mapping
大气环流模式
气候模式
植物大化石
气候记录
-
分类号
P5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南半球中纬度准40天振荡及其与北半球夏季风的关系
被引量:38
- 3
-
-
作者
何金海
陈丽臻
-
机构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院
-
出处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11-18,共8页
-
文摘
本文根据1982年5—9月欧洲中期预报中心的格点资料,使用功率谱和带通滤波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分析了南半球中纬度准40天(30—60天)振荡的空间结构和传播特性以及与北半球夏季风的关系,讨论了低频振荡在亚洲季风区域向北传播的可能机制。
-
关键词
大气振荡周期
季风
中纬度
-
分类号
P425.4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林带的防风效能及数字模拟
被引量:7
- 4
-
-
作者
高素华
宋兆民
高桥英纪
-
机构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日本北海道大学环境研究所
-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50-554,共5页
-
文摘
林带的防风效能既与林带本身的结构因子如:林带结构类型、疏透度或透风系数、截面形状、高度、宽度等有关,也受天气和地面状况等因子的影响。因此,通过野外观测研究,弄清单因子对不同透风系数、幅宽对林带的防风效能的影响很困难,采用风洞模型模拟试验,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本试验于1989年6月在日本北海道大学环境研究科风洞试验室进行。
-
关键词
防护林带
防风效果
数字模拟
-
Keywords
Shelterbelt
Wind protection effect
Ventilation coefficient
Width
From
-
分类号
S727.20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西北太平洋爆发性气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60
- 5
-
-
作者
李长青
丁一汇
-
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院
-
出处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80-190,共11页
-
文摘
本文对一年中26个西北太平洋爆发性气旋形成的大尺度条件做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海洋上空大气层结的不稳定、高空急流出口区北侧的动力辐散,冬季副高位置偏北时其西侧的强暖平流以及中低层的强斜压区等都是气旋急剧发展的有利因素。 另外,本文利用完全的ω-方程和Sawyer-Eliassen次级环流方程对1983年1月6—9日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一次爆发性气旋做了诊断分析,得到:(1)大尺度加热是使气旋强烈发展的主要物理因子;积云对流加热也是重要的物理因子。(2)温度平流是使前两者起作用的先决因子,它对气旋的初期发展起了某种启动作用。
-
关键词
太平洋
气旋
天气学
温带气旋
-
分类号
P44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遥感植被指数与冬小麦绿叶面积系数和麦土比的关系
被引量:4
- 6
-
-
作者
谭凯琰
李郁竹
-
机构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院
-
出处
《遥感信息》
CSCD
1989年第1期18-21,共4页
-
文摘
一、引言研究作物冠层反射光谱特征与冠层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是作物遥感估产的基础。由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反射率组成的植被指数随作物冠层状态参数变化的规律,在国外文献中已有报导。
-
关键词
遥感估产
植被指数
冬小麦叶面积
-
分类号
F326.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大气化学·气候变化
- 7
-
-
作者
朱福康
吕越华
张虎强
李术华
-
机构
国家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院
-
出处
《沙漠与绿洲气象》
1992年第3期37-42,共6页
-
文摘
大气的化学成份变化可导致大尺度和长期的气候变化,对流层普遍增暖,平流层冷却和地面太阳紫外辐射增多,成为控制全球气候环境的主要因子.由于这些变化大多数与人类活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有关,因此,如何合理地控制与规划人类活动,保护大气层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全球人类密切关注的问题.
-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大气化学
全球气候
人类活动
太阳紫外辐射
臭氧洞
气候系统
臭氧含量
地球气候
化学成份
-
分类号
P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关于小风扩散的研究
- 8
-
-
作者
俎铁林
-
机构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院
-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1984年第7期24-31,共8页
-
文摘
众所周知.小风是造成严重空气污染的气象条件,而小风和静风的出现频率又是相当可观的。根据1974—1978年中国173个气象站的逐时风速统计出的五年平均静风频率,20%以上的站为2/3(面积占全国的3/4),40%以上的站近1/4(面积占2/5),某些山区的静风频率可高达80%多,其年平均风速常在1米/秒以下。另一方面,小风的扩散规律是奇特的。不能直接沿用有风条件下的大气扩散参数计算小风或静风下的扩散问题,否则将引起较大的误差。相比之下,迄今为止,关于小风扩散的较全面的研究,报导甚少。
-
关键词
风频率
大气扩散
空气污染
年平均风速
浓度分布
扩散问题
扩散规律
示踪物
气象条件
米/秒
-
分类号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的遥感实验室
- 9
-
-
作者
赵四强
-
机构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
出处
《世界农业》
1986年第4期28-30,共3页
-
文摘
农业生态系统是由极其复杂的系统构成的,在利用、控制、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技术开发上,首先必测速、准确、有效地观测、收集、处理和评价农业生态系统的各种情报。本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遥感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的各个领域,其中一个途径是利用从卫星、飞机等的多光谱扫描和合成孔径雷达(微波)
-
关键词
农业环境
农业生态系统
技术研究所
实验室
多光谱扫描
作物群体
遥感技术
光谱反射率
产量预测
合成孔径雷达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