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以桑沟湾为例 被引量:52
1
作者 石洪华 郑伟 +2 位作者 丁德文 吕吉斌 张学雷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系统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的内涵。以桑沟湾为例,对该生态系统的渔业生产、气体调节、污水处理、空气净化、滨海旅游、文化价值等服务功能的价值以2004年为评价基准年份进行了... 系统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的内涵。以桑沟湾为例,对该生态系统的渔业生产、气体调节、污水处理、空气净化、滨海旅游、文化价值等服务功能的价值以2004年为评价基准年份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为,2004年桑沟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为10.51×108元。其中直接经济价值(渔业生产)6.86×108元,占总服务价值的65.29%,表征桑沟湾是一个典型的养殖型海湾。这与人们对于桑沟湾的一般认识是一致的。同时我们注意到,桑沟湾生态系统的其他服务价值总和为3.65×108元,该数值占总服务价值的34.71%。作者认为,本文所得结果是桑沟湾也已实现了的生态服务价值,是对桑沟湾生态服务价值的保守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 评估 桑沟湾
下载PDF
海洋生态资产属性与价值特征的浅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郑伟 石洪华 +3 位作者 陈尚 张朝晖 王宗灵 丁德文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3-396,共4页
通过对生态资产的定义与内涵分析,从收益性、稀缺性、权属性等方面分析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资产属性。与一般的资产相比较,系统探讨了海洋生态资产的价值特征。本文认为,海洋生态资产价值具有动态性、持续产出性、人类活动影响的敏感性、... 通过对生态资产的定义与内涵分析,从收益性、稀缺性、权属性等方面分析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资产属性。与一般的资产相比较,系统探讨了海洋生态资产的价值特征。本文认为,海洋生态资产价值具有动态性、持续产出性、人类活动影响的敏感性、整体性、难以计量性等特点。指出海洋生态资产的价值度量与管理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征,才能实现理论的深化与技术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资产 属性 服务功能 资产价值
下载PDF
夏季南黄海跨锋断面的生态环境特征及锋区生态系的提出 被引量:9
3
作者 韦钦胜 葛人峰 +1 位作者 臧家业 李瑞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84,共11页
基于2006年夏季综合调查资料,分析和研究了南黄海陆架锋的分布以及跨锋断面的生态环境特征,并结合锋区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现象,提出了锋区生态系的观点。结果表明:在南黄海西部冷水团边界附近海域存在因潮混合而形成的浅水陆架锋(潮汐锋)... 基于2006年夏季综合调查资料,分析和研究了南黄海陆架锋的分布以及跨锋断面的生态环境特征,并结合锋区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现象,提出了锋区生态系的观点。结果表明:在南黄海西部冷水团边界附近海域存在因潮混合而形成的浅水陆架锋(潮汐锋),其中以长江口东北部至江苏北部外海、山东石岛外海和海州湾外侧的陆架锋最明显,而且与表层冷水区相对应;在跨锋断面上的陆架锋区,温度、DO、pH和营养盐等值线的抬升是下、底层冷水的涌升所致,锋区附近海域营养盐的积聚行为以及高营养盐水体的涌升对陆架锋附近海域出现的Chl a浓度高值现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各要素断面分布特征较好地佐证了黄海陆架锋与冷水团边界区域(锋区)所存在的锋面上升流现象;陆架锋区作为海洋生态系中的一个特殊的环境场,对锋区的生态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与生物的密集分布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南黄海陆架锋区水文、化学和生物参数所具有的独特分布反映了锋区海域独特的生境,据此,提出了锋区生态系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陆架锋(潮汐锋) 跨锋断面 锋面上升流 生态环境 锋区生态系
下载PDF
铜对两种海洋蓝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宗军 董树刚 +1 位作者 吴以平 杨世民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5-648,共4页
运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根据实验结果采用概率单位法确定了Cu抑制Synchococcussp1 QD和Synchococcussp2 QD两种蓝藻生长的48 h和96 h半效应浓度(48 h-EC50和96 h-EC50),并对各剂量方程进行了X2检验,结果真实可信。研究结果表明,Cu对藻类... 运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根据实验结果采用概率单位法确定了Cu抑制Synchococcussp1 QD和Synchococcussp2 QD两种蓝藻生长的48 h和96 h半效应浓度(48 h-EC50和96 h-EC50),并对各剂量方程进行了X2检验,结果真实可信。研究结果表明,Cu对藻类的抑制效应随Cu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Cu对S.sp1 QD生长的48 h-EC50和96 h-EC50均大于S.sp2QD,Cu与不同藻细胞的亲和性不同是导致其抑制两种蓝藻生长毒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半抑制浓度 CU 毒性效应
原文传递
黄海浒苔绿潮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5
作者 王宗灵 傅明珠 +2 位作者 肖洁 张学雷 宋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3,共13页
绿潮是世界性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自2007年以来,浒苔绿潮已肆虐黄海近岸海域达10年之久,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成为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学研究的焦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围绕黄海绿潮起源与发生原因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 绿潮是世界性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自2007年以来,浒苔绿潮已肆虐黄海近岸海域达10年之久,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成为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学研究的焦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围绕黄海绿潮起源与发生原因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科学认知。本文综述了关于黄海绿潮起源与发生过程、浒苔的关键生物学特征以及绿潮暴发的环境驱动机制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绿潮发生机制研究中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绿潮减灾防灾技术上的不足,并提出了研究展望。同时,对近期启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浒苔绿潮形成机理与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进行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绿潮 起源与发生机理 环境驱动机制 监测预警 综合防治
下载PDF
东海两种赤潮生物种间竞争的围隔实验 被引量:49
6
作者 李瑞香 朱明远 +2 位作者 王宗灵 石晓勇 陈炳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049-1054,共6页
1998年 5月和 2 0 0 2年 5月在东海赤潮高发区进行了两次添加营养盐诱发赤潮的围隔实验 ,结果表明 ,1998年 5月实验开始时 ,具齿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分别占群落总量的 85 %和 11% ,对照围隔中 ,具齿原甲藻一直处于优势 ,高峰时所占比例接... 1998年 5月和 2 0 0 2年 5月在东海赤潮高发区进行了两次添加营养盐诱发赤潮的围隔实验 ,结果表明 ,1998年 5月实验开始时 ,具齿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分别占群落总量的 85 %和 11% ,对照围隔中 ,具齿原甲藻一直处于优势 ,高峰时所占比例接近 99% .加磷围隔中 ,中肋骨条藻显示出很强的竞争能力 ,第五天的数量与具齿原甲藻相等 .2 0 0 2年 5月用 4个围隔装置进行实验 ,在不同营养状况下两个种的增殖速率不同 ,营养盐浓度高的围隔中 ,中肋骨条藻的增殖速率比具齿原甲藻快得多 ,在营养盐限制条件下 ,具齿原甲藻比中肋骨条藻存活的要好 ,表明在营养盐丰富情况下 ,中肋骨条藻以其快速的繁殖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导致中肋骨条藻形成的赤潮持续时间较短 ,消亡也快 ,而具齿原甲藻赤潮形成期较长 ,但在营养盐很低的情况下 ,还能维持较长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赤潮 围隔 种间竞争
下载PDF
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动态 被引量:25
7
作者 杨东方 高振会 +2 位作者 陈豫 刘展 丁德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42,共4页
关键词 硅藻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海洋 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不同饵料对桡足类无节幼体存活、发育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捷 孙松 +2 位作者 李超伦 蒲新明 张展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20,共8页
在食物中碳质量浓度为1.0 mg/L的条件下,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食物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无节幼体存活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桡足类无节幼体发育速度与存活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单种食... 在食物中碳质量浓度为1.0 mg/L的条件下,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食物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无节幼体存活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桡足类无节幼体发育速度与存活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单种食物中粒径较小的微绿球藻和三角褐指藻在桡足类开口摄食期是最适宜的饵料,但在发育后期以及整个发育期则粒径较大的亚心型扁藻和中肋骨条藻更为适宜。在相同的发育阶段,小型桡足类双刺纺锤水蚤和中型桡足类中华哲水蚤对于食物粒径的选择也是不同的。与非硅藻食物相比,硅藻并非桡足类无节幼体发育的理想食物,而单种硅藻对桡足类无节幼体发育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对混合食物的摄食得到有效的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 filosa) 硅藻 存活率 发育率
下载PDF
长江河口海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初步评价 被引量:60
9
作者 叶属峰 刘星 丁德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8-136,共9页
基于结构功能指标体系评价法,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长江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2002年至2004年8月生态调查数据对其进行初步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指标、生态学指标和社会经济学指标三大类30个指标来建立长... 基于结构功能指标体系评价法,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长江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2002年至2004年8月生态调查数据对其进行初步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指标、生态学指标和社会经济学指标三大类30个指标来建立长江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2002年至2004年8月长江河口生态系统的整合健康指数(IHIYRE)分别为3.09,3.17和4.36,均低于系统健康指数值(5),河口生态系统总体上处于健康与不健康之间(3≤IHIYRE≤5).而且,从目前河口海域的污染现状来看,这一海域的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且状态比较稳定,使其恢复到健康状态需要投入巨大的物质和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结构功能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整合健康指数 长江口
下载PDF
乳山湾口及其邻近海域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冉祥滨 臧家业 +2 位作者 韦钦胜 刘玮 郭景松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3-180,共8页
1引言 海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和变化是海洋物理、化学、生物等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水体中溶解氧水平是反映生物生长状况和污染程度的重要参数。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致使进入海岸和河口地区的营养盐及其他污染物总量剧增,这极大地促进了相... 1引言 海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和变化是海洋物理、化学、生物等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水体中溶解氧水平是反映生物生长状况和污染程度的重要参数。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致使进入海岸和河口地区的营养盐及其他污染物总量剧增,这极大地促进了相关海域的初级生产力水平,也造成了近岸及河口水域底层的低氧现象,即所谓的底层低溶解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低氧区 表观耗氧量 乳山湾
下载PDF
大西洋牙鲆繁殖生物学及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1
作者 王波 张朝晖 +4 位作者 张杰东 荆世锡 李继强 孙庆霞 毛兴华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90-96,共7页
总结研究了国外有关大西洋牙鲆繁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结合作者对鲆鲽鱼类的研究 ,从大西洋牙鲆繁殖习性、性腺发育指数、繁殖力、卵仔鱼发育和变态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大西洋牙鲆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提出了亲鱼选择、促熟培育。
关键词 大西洋牙鲆 繁殖生物学 繁育技术
下载PDF
中华哲水蚤室内培养装置及室内种群培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捷 蒲新明 +1 位作者 梁彦娟 张乐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5-90,共6页
通过自行研制桡足类室内培养装置对中华哲水蚤进行室内高密度培养研究,该装置可实现自动控制循环水流和温度。在61d的培养期中,中华哲水蚤成体数由2.3ind/L增至19.7ind/L;产卵数由14.7eggs/L增至85.7eggs/L。DO、NH4-N和CODcr等主要水... 通过自行研制桡足类室内培养装置对中华哲水蚤进行室内高密度培养研究,该装置可实现自动控制循环水流和温度。在61d的培养期中,中华哲水蚤成体数由2.3ind/L增至19.7ind/L;产卵数由14.7eggs/L增至85.7eggs/L。DO、NH4-N和CODcr等主要水质指标都保持在一个较为理想的水平。这一结果表明,该培养系统已初步实现室内桡足类种群的高密度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培养装置 桡足类
下载PDF
不同饵料对双刺纺锤水蚤繁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捷 李超伦 +1 位作者 蒲新明 张展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4-90,共7页
在食物浓度为1.0μg C/ml的条件下,研究了硅藻对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繁殖的影响。实验设6个食物处理:三角褐指藻Pt,中肋骨条藻Sc,混和硅藻D-mix,亚心型扁藻Ts,眼点拟球藻No和4种微藻混合DG-mix。16d的室内实验结果显示,与初始... 在食物浓度为1.0μg C/ml的条件下,研究了硅藻对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繁殖的影响。实验设6个食物处理:三角褐指藻Pt,中肋骨条藻Sc,混和硅藻D-mix,亚心型扁藻Ts,眼点拟球藻No和4种微藻混合DG-mix。16d的室内实验结果显示,与初始产卵率相比,硅藻中,中肋骨条藻处理产卵率高于三角褐指藻处理,而所有混合食物处理中产卵率均可保持较高水平。这一结果表明,单种硅藻对产卵率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对其他食物的摄食补充而被减弱甚至消除。实验中卵在过滤海水中的孵化率与在藻液中无显著差异,表明硅藻并未释放阻碍卵孵化的代谢物质;各处理间孵化率的差异则证明在该浓度下,藻类对双刺纺锤水蚤孵化率的影响是通过内源(食物)而非外源(胞外分泌物)因素所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刺纺锤水蚤 硅藻 产卵率 孵化率
下载PDF
荧光素-曙红Y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微量白蛋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鲁 宋桂兰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2-216,共5页
在λex/λem=405/547 nm,于缓冲溶液和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情况下,荧光素和曙红Y能够发生有效能量转移,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加入使得曙红Y荧光猝灭,该体系可用于微量蛋白质的测定。系统探讨了荧光素-曙红Y能量转移体系发生荧光猝灭的条件... 在λex/λem=405/547 nm,于缓冲溶液和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情况下,荧光素和曙红Y能够发生有效能量转移,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加入使得曙红Y荧光猝灭,该体系可用于微量蛋白质的测定。系统探讨了荧光素-曙红Y能量转移体系发生荧光猝灭的条件,最佳条件为:2.0 mL pH=3.8的B-R缓冲溶液,0.4 mL 0.05%曲拉通X-100,1.5 mL 1.0×10-4mol/L的荧光素水溶液,2.0 mL 1.0×10-4mol/L的曙红Y水溶液,最佳实验时间为溶液配制完成静置15 min后60 min内,最佳加入顺序为pH=3.8缓冲溶液+荧光素+曙红Y+曲拉通+蛋白质标准溶液或样品。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蛋白质含量在0~2.0μg/mL范围内与荧光猝灭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6 ng/mL;测定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5%以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4%~95.3%。该法可用于人血清、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荧光素 曙红Y 能量转移 荧光分析法
下载PDF
东方1—1气田外输管线(路由区)腐蚀环境探讨
15
作者 徐明德 战闰 张振生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2001年第2期23-29,共7页
本文根据1997年2月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广州二海海洋勘察公司对北部湾南部东方1—1气田海底管线路由区海水及沉积物腐蚀性因子调查的资料,概述了该海区电阻率、溶解氧、Fe3+/Fe2+、Eh、有机质等腐蚀因子的特征。对腐蚀环境进行... 本文根据1997年2月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广州二海海洋勘察公司对北部湾南部东方1—1气田海底管线路由区海水及沉积物腐蚀性因子调查的资料,概述了该海区电阻率、溶解氧、Fe3+/Fe2+、Eh、有机质等腐蚀因子的特征。对腐蚀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调查区海水腐蚀情况与临近海区海水接近,各站表层海土腐蚀性偏向于较强级,从而提出了防腐蚀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1-1气田 氧化-还原环境 腐蚀环境 电阻率 海水 外输管线 溶解氧 有机质
下载PDF
春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颗粒态硅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璐 刘素美 李瑞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90,共8页
对春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颗粒态生物硅(PBSi)、成岩硅(LSi)进行了大面调查和围隔培养实验研究,讨论了悬浮颗粒物中PBSi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PBSi与LSi的含量分别为0.22~4.25和1.75~184μmol/dm3,与世界其他海域相比... 对春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颗粒态生物硅(PBSi)、成岩硅(LSi)进行了大面调查和围隔培养实验研究,讨论了悬浮颗粒物中PBSi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PBSi与LSi的含量分别为0.22~4.25和1.75~184μmol/dm3,与世界其他海域相比LSi的含量偏高,PBSi含量则处于中等水平。由于陆源输入的影响,两者含量均在近岸较高,最高值出现在长江口门附近,向外海方向含量逐渐降低。在垂直方向上底层水体含有大量的再悬浮颗粒物,使PBSi与LSi含量皆为底层高于表层。PBSi与溶解态硅酸盐和悬浮颗粒物(SPM)含量密切相关。由于调查期间正值甲藻赤潮暴发,硅藻数量不占优势,导致PBSi与叶绿素的分布趋势存在差异。针对调查海域营养盐的结构特征,对加富营养盐进行了围隔试验,硅藻繁殖速度随PO43-的添加而加快,PBSi含量随之增大,而各围隔袋中LSi的含量主要受到SPM的影响,其平均含量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硅 成岩硅 围隔实验 长江口 邻近海域
下载PDF
夏季长江口外低氧区的动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韦钦胜 于志刚 +3 位作者 夏长水 臧家业 冉祥滨 张学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109,共10页
研究长江口外海域夏季低氧区的动态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对长江口外低氧区典型月份历史资料以及该海域生态环境演变的分析,揭示了长江口外海域低氧区北移、氧最低值波动下降和低氧区面积扩大的年代际变化趋势,阐明了... 研究长江口外海域夏季低氧区的动态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对长江口外低氧区典型月份历史资料以及该海域生态环境演变的分析,揭示了长江口外海域低氧区北移、氧最低值波动下降和低氧区面积扩大的年代际变化趋势,阐明了低氧区的演变与富营养化以及海洋动力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对2006年夏半年(6-10月)低氧区的位置变化过程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表明,长江口外低氧区北移主要受富营养化以及水文动力因素变化控制,低氧区北向扩展趋势的增强是长江口外海域生态环境长期演变的结果,黑潮分支台湾暖流的增强以及与之相关的上升流区的北移对低氧核心区位置的年代际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江口外海域流场的逐月变化以及浮游植物生物量高值区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夏半年低氧区的位置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低氧区 动态特征 北移 富营养化 水文动力因素
下载PDF
南黄海冷水团海域溶解氧和叶绿素最大现象值及营养盐累积的季节演变 被引量:20
18
作者 韦钦胜 傅明珠 +2 位作者 李艳 王保栋 于志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2-154,共13页
基于2006—2007年在南黄海冷水团海域开展的4个季度月的调查资料,重点研究了该海域溶解氧(DO)、叶绿素a(Chl a)最大值现象和营养盐累积的季节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春至秋季黄海冷水团海域DO和Chl a最大值层深度具有先加深后变浅的趋势,... 基于2006—2007年在南黄海冷水团海域开展的4个季度月的调查资料,重点研究了该海域溶解氧(DO)、叶绿素a(Chl a)最大值现象和营养盐累积的季节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春至秋季黄海冷水团海域DO和Chl a最大值层深度具有先加深后变浅的趋势,出现最大值层的海域面积呈现出先增大后缩小的变化过程,DO和Chl a最大值层的深度及面积在夏季均达到最大,至冬季DO和Chl a最大值现象消失;夏季冷水团海域深水区DO最大值处的氧含量整体高于春季,而冷水团边界附近氧最大值处的氧含量整体低于春季;春至秋季冷水域深水区次表层Chl a最大值处的Chl 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于夏季时最低,入秋后开始升高,而一年四季中冷水域边界附近Chl a最大值处的Chl a含量却在夏季时最高,而且显著高于深水区。黄海冷水团海域的底层营养盐储库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冷水域底层通常分别在深水区和西部边界处存在营养盐高值核心,其中位于深水区的高值核心位置季节变化不明显,而位于冷水域西部边界附近的高值核心位置则呈现出自春季至夏季向西移动、入秋后又向东部移动的季节变化特征。水文物理因素和生物化学过程对DO、Chl a最大值及营养盐储库的季节演变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冷水团 DO最大值现象 次表层Chla最大值现象 营养盐累积
下载PDF
光照时间和水温对浮游植物生长影响的初步剖析——以胶州湾为例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东方 高振会 +2 位作者 王培刚 孙培艳 李钦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8-22,共5页
关键词 光照时间 水温 浮游植物 生长 胶州湾 海洋
下载PDF
夏季南黄海海水化学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20
作者 韦钦胜 刘璐 +2 位作者 战闰 魏修华 臧家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8,共7页
基于2006年7月对南黄海调查所得资料,对南黄海海水化学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调查海域底层122°E^123°E,33°N以南范围内存在明显的DO亏损现象,证实了长江口外低氧区向南黄海的扩展态势。(2)... 基于2006年7月对南黄海调查所得资料,对南黄海海水化学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调查海域底层122°E^123°E,33°N以南范围内存在明显的DO亏损现象,证实了长江口外低氧区向南黄海的扩展态势。(2)南黄海西南部上层水体中的营养盐主要来源于长江冲淡水及苏北沿岸流的输运,且营养盐与盐度之间呈较好的负相关,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同时发现表层无机氮盈余状况的分布与该海域环流的扩展途径密切相关;南黄海西南部底层东北向的高营养盐水舌是长江冲淡水、台湾暖流前缘水以及底层有机物分解释放营养盐综合作用的结果;南黄海冷水域因有机物分解而积聚了大量营养盐。(3)根据南黄海冷水域海水化学要素的断面分布,指出自DO最大值层开始产生至观测之时该层之下、真光层以内光合作用产氧在温跃层下界的积累和保存在氧最大值形成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化学要素 分布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