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连地区环境水体中六种雌激素的残留特征及随季节变化情况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会 那广水 +3 位作者 方小丹 李永东 陈彤 祖国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41-2046,共6页
采用HPLC-MS/MS分析方法对大连地区环境水体中雌激素类化合物的残留进行分析,采用因子分析对残留特征进行研究,并于春、夏、秋、冬四季采样,分析季节变化对雌激素残留的影响,综合评价大连地区雌激素类化合物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大连地... 采用HPLC-MS/MS分析方法对大连地区环境水体中雌激素类化合物的残留进行分析,采用因子分析对残留特征进行研究,并于春、夏、秋、冬四季采样,分析季节变化对雌激素残留的影响,综合评价大连地区雌激素类化合物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大连地区6个市政排污河/口水体中6种雌激素普遍检出,且炔雌醇为大连地区排污河/口水体中的主要雌激素类污染物;大连地区排污河/口中雌激素总浓度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总体特征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且春/夏季浓度远低于秋/冬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水体 因子分析 残留特征
下载PDF
海洋低温石油降解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那广水 张月梅 +1 位作者 陈彤 姚子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6期181-185,共5页
石油的生产及使用已造成了,严重污染,目前利用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的研究已有很多,并筛选出许多可降解石油污染物的细菌和真菌。文章针对国内外在石油污染物生物降懈方断的研究成果以及海洋低温石油降解菌的祷性进行了综述及展望。
关键词 海洋石油污染 低温 生物降解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海水中雌酮、雌二醇、雌三醇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彤 云霞 +2 位作者 那广水 张月梅 姚子伟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1-44,共4页
建立了测定海水中雌酮、雌二醇和雌三醇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分析方法。样品的提取方法为固相萃取,流动相为乙腈和0.1%氨水,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运行时间10 min。质谱采用负离子扫描模式,定量的碎片离子分别是:雌酮:269.02/... 建立了测定海水中雌酮、雌二醇和雌三醇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分析方法。样品的提取方法为固相萃取,流动相为乙腈和0.1%氨水,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运行时间10 min。质谱采用负离子扫描模式,定量的碎片离子分别是:雌酮:269.02/144.99;雌二醇:271.04/182.96;雌三醇:287.03/170.94。仪器检出限均为0.001 ng,方法检出限均为0.2 ng/L。回收率分别是78.0-110.0%,82.2-103.2%,76.4-95.1%。该方法适用于海水中雌激素类物质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雌酮 雌二醇 雌三醇
下载PDF
发光细菌法评价排污口污水中总有机污染物毒性 被引量:18
4
作者 那广水 张月梅 +5 位作者 陈彤 张琳 刘春阳 顾佳 林忠胜 姚子伟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64,共4页
利用发光细菌发光原理,建立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T3变种作为毒性测试物种检测环境中总有机污染物毒性的方法,并用该方法评价环渤海排污口总有机物毒性分布状况。测试结果显示,建立的相关方程及相关性显著性检验P&... 利用发光细菌发光原理,建立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T3变种作为毒性测试物种检测环境中总有机污染物毒性的方法,并用该方法评价环渤海排污口总有机物毒性分布状况。测试结果显示,建立的相关方程及相关性显著性检验P<0.01,HgCl2 EC50值基本在0.10±0.02 mg/L范围内波动,指标符合方法规定要求,即发光菌监测排污口中总有机污染物毒性测试结果是准确可信的。用发光细菌法评价环渤海20个排污口,其中剧毒占10%,高毒占25%,重毒占5%,中毒占10%,低毒占50%。发光细菌法能客观、快速、准确地反映废水中总有机污染物毒性状况,该方法在水质监测总有机物毒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细菌 总有机污染物 毒性 评价
下载PDF
己烯雌酚与四溴双酚A对小球藻生长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那广水 陈彤 +4 位作者 张月梅 张琳 刘春阳 顾佳 姚子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75-381,共7页
采用化学品对藻类毒性测试的标准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己烯雌酚和四溴双酚A单组分对小球藻生长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并用相加指数法评价了己烯雌酚和四溴双酚A双组分对小球藻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藻细胞密度和光合色素含量随己烯雌... 采用化学品对藻类毒性测试的标准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己烯雌酚和四溴双酚A单组分对小球藻生长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并用相加指数法评价了己烯雌酚和四溴双酚A双组分对小球藻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藻细胞密度和光合色素含量随己烯雌酚和四溴双酚A浓度增加而明显下降,且均表现出较好的浓度-效应关系,其对小球藻的96h-EC50值分别为0.0248mg·L-1和0.0455mg·L-1;两者对小球藻96h的联合毒性效应为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烯雌酚 四溴双酚A 小球藻
下载PDF
C_(18)膜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极地水体中有机磷酸酯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宇航 那广水 +3 位作者 李瑞婧 高会 刘丹 曹胜凯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64-1468,共5页
建立了C_(18)膜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极地水体中10种有机磷酸酯(OPEs)的方法。根据优化后的样品前处理及仪器方法,利用C_(18)膜富集4 L水体中的10种OPEs,经二氯甲烷超声提取,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 建立了C_(18)膜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极地水体中10种有机磷酸酯(OPEs)的方法。根据优化后的样品前处理及仪器方法,利用C_(18)膜富集4 L水体中的10种OPEs,经二氯甲烷超声提取,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进行分析,线性相关系数为0.994 4~0.999 9。10种OPEs的加标回收率为64.1%~115%,方法检出限为0.08~0.55 ng/L。该方法适用于极地水体中10种OPEs的分析,利用该方法对北极水体样品中的10种OPEs进行检测,测得冰川融水中∑OPEs的质量浓度为0.64~6.64 ng/L,海水中∑OPEs的质量浓度为0.09~2.03 n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酸酯 C18膜萃取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极地水体
下载PDF
HPLC-MS-MS法测定水体中残留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春阳 云霞 +5 位作者 那广水 陈彤 姚子伟 顾佳 张琳 张月梅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6-40,共5页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联用技术,建立了检测水体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方法。水样经氨基柱固相萃取,二氯甲烷洗脱,梯度流动相洗脱,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采集、选择反应性监测模式(SRM)对定性、定量离子进行MS/MS...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联用技术,建立了检测水体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方法。水样经氨基柱固相萃取,二氯甲烷洗脱,梯度流动相洗脱,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采集、选择反应性监测模式(SRM)对定性、定量离子进行MS/MS测定。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5~200n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80%~92%,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方法检出限分别为:异丙威和仲丁威为1.4ng/L,克百威和甲萘威为1.5ng/L,恶虫威为1.6ng/L。该方法适用于水体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固相萃取
原文传递
固相膜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极地水体中多环芳烃 被引量:15
8
作者 那广水 刘春阳 +4 位作者 张琳 顾佳 马新东 林忠胜 姚子伟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1,共3页
采用C18固相膜萃取对样品进行富集净化,以二氯甲烷洗脱目标化合物,采用UPLC荧光可变波长进行分离分析。可在5min内实现15种多环芳烃分析,方法检出限分别为:萘为0.3ng/L,苊、芴、菲和苯并(a)蒽为0.26ng/L,蒽、荧蒽、苯并(b)荧蒽和茚并(1,... 采用C18固相膜萃取对样品进行富集净化,以二氯甲烷洗脱目标化合物,采用UPLC荧光可变波长进行分离分析。可在5min内实现15种多环芳烃分析,方法检出限分别为:萘为0.3ng/L,苊、芴、菲和苯并(a)蒽为0.26ng/L,蒽、荧蒽、苯并(b)荧蒽和茚并(1,2,3-cd)芘为0.28ng/L;芘、屈、苯并(k)荧蒽、苯并(a)芘和二苯并(a,h)蒽为0.24ng/L;苯并(g,h,i)苝为2.6ng/L。加标回收率在67%~87%之间,RSD均小于10%。可应用于极地环境中痕量多环芳烃样品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极地水体 固相膜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
原文传递
北极耐冷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碳源利用广谱性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月梅 祖国仁 +4 位作者 那广水 陈彤 张琳 刘春阳 顾佳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6-220,共5页
从北极不同海底沉积物样品中富集、分离得到50株能以石油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北极耐冷石油降解菌株,命名为BJ1、BJ2…BJ50,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培养基中剩余油含量,选出降解率较高的菌株BJ1、BJ9和BJ19;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 从北极不同海底沉积物样品中富集、分离得到50株能以石油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北极耐冷石油降解菌株,命名为BJ1、BJ2…BJ50,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培养基中剩余油含量,选出降解率较高的菌株BJ1、BJ9和BJ19;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BJ1、BJ9和BJ19鉴定为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P.);以常见石油产品和石油中典型直链烷烃和芳香烃为唯一碳源培养的结果表明,该三株菌能在低温下利用多种碳源。研究结果表明,BJ1、BJ9和BJ19均为海洋耐冷石油降解菌,且对碳源的利用具有广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降解菌 耐冷 鉴定 碳源利用
原文传递
SPE-HPLC-MS/MS法检测水体和沉积物中六种甾体雌激素 被引量:5
10
作者 那广水 陈彤 +4 位作者 张月梅 顾佳 刘春杨 张琳 姚子伟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4-427,共4页
建立了三种天然雌激素和三种人工合成雌激素在水体和沉积物中的HPLC-MS/MS分析方法。该方法运用固相萃取技术进行富集及净化,有效降低了基质的干扰,六种雌激素在水体中的回收率为76.4%-110.3%,沉积物中的回收率为63.7%-88.5%,相对标准... 建立了三种天然雌激素和三种人工合成雌激素在水体和沉积物中的HPLC-MS/MS分析方法。该方法运用固相萃取技术进行富集及净化,有效降低了基质的干扰,六种雌激素在水体中的回收率为76.4%-110.3%,沉积物中的回收率为63.7%-88.5%,相对标准偏差在1.04%-9.23%间。质谱采用负离子扫描模式,定量的碎片离子分别是:雌酮:269.02/144.99;雌二醇:271.04/182.96;雌三醇:287.03/170.94;己烯雌酚:267.20/251.12;己烷雌酚:269.15/119.06;17α-乙炔基雌二醇:295.20/145.07。雌酮、雌二醇、雌三醇在水样和沉积物中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3ng/L和0.075×10-9;己烯雌酚、己烷雌酚、17α-乙炔基雌二醇在水样和沉积物中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135ng/L和0.037×10-9。研究表明,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水体和沉积物中该类雌激素的分析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HPLC-MS/MS 水体 沉积物
原文传递
北极耐冷石油降解菌BJ1、BJ9和BJ19的降解特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那广水 张月梅 +5 位作者 陈彤 刘星 刘春阳 顾佳 张琳 姚子伟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2,共6页
为对低温海域石油烃污染修复提供优良菌源,采用红外分光仪和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对北极耐冷石油降解菌BJ1、BJ9和BJ19的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除BJ1-9外,其他混合菌群的降解率均大于单一菌株的降解率,盐度、pH、温度、初始油质量... 为对低温海域石油烃污染修复提供优良菌源,采用红外分光仪和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对北极耐冷石油降解菌BJ1、BJ9和BJ19的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除BJ1-9外,其他混合菌群的降解率均大于单一菌株的降解率,盐度、pH、温度、初始油质量浓度、营养盐对石油降解率均有较大影响;BJ1、BJ9和BJ19以及混合菌群对柴油总烃的降解效率分别为55.25%、49.37%、50.76%和63.44%;BJ1、BJ9和BJ19以及混合菌群在单因素最好条件下对柴油芳香烃的降解效率分别为32.22%、19.87%、15.73%和7.33%;菌株在低温下优先降解短链烷烃,在7d内C18后的长链烷烃未被降解;BJ1、BJ9、BJ19和混合菌群对汽油和海燃油降解效果明显,而对原油和燃料油等降解效果较差.研究表明,该三株菌能够利用多种石油烃组分作为碳源生长并可降解多环芳烃,对碳源的利用具有广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降解菌 耐冷 降解特性
原文传递
六溴环十二烷对人乳腺细胞的毒性机制初探
12
作者 李瑞婧 那广水 +2 位作者 高会 党红蕾 姚子伟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59-861,共3页
目的采用体外实验评价溴系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HBCDs)对人乳腺(HBL-100)细胞的毒性,并探索其可能的致毒机制。方法将HBL-100细胞暴露于0(对照)、5、10、20、50、100mg/L的HBCDs。暴露2h后,检测上清液活性氧(ROS)含量;暴露24... 目的采用体外实验评价溴系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HBCDs)对人乳腺(HBL-100)细胞的毒性,并探索其可能的致毒机制。方法将HBL-100细胞暴露于0(对照)、5、10、20、50、100mg/L的HBCDs。暴露2h后,检测上清液活性氧(ROS)含量;暴露24h后,检测细胞相对增殖率、胞内及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和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仅50—100mg/LHBCDs暴露HBL-100细胞的增殖率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浓度组HBL-100细胞的增殖率变化不显著。各浓度HBCDs暴露组HBL~100细胞内LDH的漏出率均较高,5-50mg/LHBCDs暴露组HBL-100细胞上清液中MDA和ROS的含量也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随着HBCDs暴露浓度的升高,HBL-100细胞内LDH的漏出率呈升高趋势,上清液中MDA和ROS的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结论较高浓度HBCDs具有细胞毒性;低浓度HBCDs导致细胞氧化损伤,而高浓度HBCDs破坏细胞防御系统,导致细胞直接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溴环十二烷 人乳腺细胞 乳酸脱氢酶 丙二醛 活性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