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医学物理师的作用与职责及其配置数量 被引量:2
1
作者 耿建华 陈英茂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44-546,共3页
核医学物理师在核医学工作中承担重要角色,也是医学物理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调研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医学物理组织(IOMP)等国际组织对核医学物理师的规定及要求,并结合我国对核医学物理师的需求及核医学物理师现状,论述了医... 核医学物理师在核医学工作中承担重要角色,也是医学物理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调研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医学物理组织(IOMP)等国际组织对核医学物理师的规定及要求,并结合我国对核医学物理师的需求及核医学物理师现状,论述了医疗机构配置核医学物理师的必要性及其作用、职责与配置数量的要求,为我国核医学物理师的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 医学物理师 作用 职责 配置
原文传递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2
作者 杨静 郑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24-1627,共4页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DTC肺转移患者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显著改善DTC肺转移患者的远期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的因素主要包括治疗剂量和次数、患者年龄、^(131)I的摄取...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DTC肺转移患者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显著改善DTC肺转移患者的远期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的因素主要包括治疗剂量和次数、患者年龄、^(131)I的摄取能力及有效半衰期、有无其他远处转移、肺转移灶大小、病理类型、血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首次治疗前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131)I治疗DTC肺转移患者的安全性较高,主要不良反应有肺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颈部肿胀疼痛和唾液腺功能异常。本文对^(131)I治疗DTC肺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肿瘤转移 碘放射性同位素
下载PDF
~99Tc^m-DTPA SPECT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剂量率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邹作伟 耿建华 郑容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9期23-26,共4页
目的:对行锝-99标记的二乙三胺五乙酸(^(99)Tc^m-DTP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剂量率进行研究,为保证患者周围公众人员辐射安全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对109例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剂量率进行研究,在患者注射... 目的:对行锝-99标记的二乙三胺五乙酸(^(99)Tc^m-DTP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剂量率进行研究,为保证患者周围公众人员辐射安全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对109例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剂量率进行研究,在患者注射放射性药物后的不同时间,在距患者不同距离处测量剂量率,分析剂量率随时间和距离的变化。结果:在肾动态显像患者注射放射性药物后0.5 h、1 h、2 h、3 h、6 h和7 h时,从距患者4 m到0.5 m处的剂量率分别为:0.76~8.86μSv/h、0.68~7.27μSv/h、0.57~4.52μSv/h、0.56~3.90μSv/h、0.23~2.07μSv/h和0.21~1.05μSv/h,注射后24 h时,距患者各距离处的剂量率均为本底。结论: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剂量率会随时间和距离快速降低;当注射放射性药物24 h以后,患者周围的剂量率降为本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Tcm-二乙基三胺五乙酸 肾动态显像 患者 剂量率
下载PDF
疗前FDG PET—CT代谢参数与食管癌放疗预后关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谢彦婷 郑容 +10 位作者 吴宁 张雯杰 梁颖 刘瑛 李小萌 梁萌 肖泽芬 周宗玫 冯勤付 王绿化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2-45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FDGPET—CT显像所采集的影像获取食管癌原发灶代谢参数——SUVmax、MTV、TLG及PTL对判断食管癌放疗或放疗联合治疗患者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06—2012年在本院行PET—CT放疗定位的Ⅰ~Ⅳ期食管癌患者55例入组,分析患者性别... 目的探讨基于FDGPET—CT显像所采集的影像获取食管癌原发灶代谢参数——SUVmax、MTV、TLG及PTL对判断食管癌放疗或放疗联合治疗患者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06—2012年在本院行PET—CT放疗定位的Ⅰ~Ⅳ期食管癌患者55例入组,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灶部位、TNM分期、SUVmax、MTV、TLG、PTL、治疗手段与预后的关系。利用ROC寻找SUVmax、MTV、TLG及PTL最佳界值,将其分为高、低值组。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全组患者中位OS时间为19.1个月(95%凹为8.1~30.1),1、2、3、4年OS率分别为59%、45%、35%、26%。SUVmax、MTV、TLG、PT低值组(SUVmax〈11.4、MTV〈8.27cm^3、TLG〈35.21、PTL〈5.8cm)有更好的预后(P=0.002、0.021、0.044、0.000)。结论疗前SUVmax、MTV、TLG、PTL对判断食管癌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放疗前可根据这些参数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从而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正电子发射 氟代脱氧葡萄糖 体层摄影术 X射线计算机 食管肿瘤/放射疗法:预后
原文传递
PET/CT中CT自动管电流调制模式下受检者有效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吴一田 耿建华 +5 位作者 杜召猛 毕高畅 齐雍鹤 张朝坤 郑容 吴宁 《中国辐射卫生》 2018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研究PET/CT中CT自动管电流模式下受检者有效剂量与管电流阈值及噪声指数的关系,为确定最优化采集条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用GE Discovery ST-16型和Discovery Elite型PET/CT,使用RS-550型仿真人体模型获得PET/CT中CT所致受检者有... 目的研究PET/CT中CT自动管电流模式下受检者有效剂量与管电流阈值及噪声指数的关系,为确定最优化采集条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用GE Discovery ST-16型和Discovery Elite型PET/CT,使用RS-550型仿真人体模型获得PET/CT中CT所致受检者有效剂量。两机型采用相同采集条件,即管电压120 k V,螺距为1.375,转速0.8s/转,噪声指数(NI)8-30,间隔为2,自动管电流低限均为30 m A,高限为200~350m A,间隔为50 m A。模拟临床PET/CT的头颈部和体部分段扫描方式对仿真人体模型进行扫描。记录各种采集条件下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CT)。结果采用相同采集条件,CT扫描所致有效剂量随噪声指数增大而降低,且曲线随自动管电流高限的增加而陡峭;Discovery Elite型扫描CT所致受检者全身有效剂量低于Discovery ST-16型。结论对确定的受检者,PET/CT中CT所致有效剂量随扫描条件不同有较大差异。可以根据不同临床需求,选择最优化采集方案,从而尽可能降低受检者的有效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自动管电流调制 有效剂量 噪声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