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 被引量:274
1
作者 郑荣寿 陈茹 +6 位作者 韩冰峰 王少明 李荔 孙可欣 曾红梅 魏文强 赫捷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1-231,共11页
目的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肿瘤登记数据,估计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方法纳入700个肿瘤登记处的2018年数据和106个登记处的2010—2018年数据,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按性别、城乡分层,估计2022年总体及23类主要恶性肿瘤的... 目的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肿瘤登记数据,估计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方法纳入700个肿瘤登记处的2018年数据和106个登记处的2010—2018年数据,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按性别、城乡分层,估计2022年总体及23类主要恶性肿瘤的中国人口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中标发病率)和死亡率(中标死亡率)。结合2022年人口数据,估计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例数。结果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估计为482.47万(男性253.39万,女性229.08万),中标发病率为208.58/10万(男性212.67/10万,女性208.08/10万)。城市地区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290.39万,中标发病率为212.95/10万;农村地区192.08万,中标发病率为199.65/10万。发病例数前5位的恶性肿瘤(肺癌106.06万,结直肠癌51.71万,甲状腺癌46.61万,肝癌36.77万,女性乳腺癌35.72万)占全部新发病例的57.4%。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估计为257.42万(男性162.93万,女性94.49万),中标死亡率为97.08/10万(男性127.70/10万,女性68.67/10万)。城市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约140.06万,中标死亡率为92.37/10万;农村地区117.34万,中标死亡率为103.97/10万。死亡例数前5位的恶性肿瘤(肺癌73.33万,肝癌31.65万,胃癌26.04万,结直肠癌24.00万,食管癌18.75万)占全部死亡病例的67.5%。肺癌居男、女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首位,城市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死亡率低于农村地区。结论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存在性别、城乡和地区差异,总体呈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癌谱共存的局面,防控形势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肿瘤登记 发病率 死亡率 中国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检测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2
2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分子病理协作组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 +3 位作者 应建明 王洁 李研 徐佳晨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9-188,共10页
中国肺癌人群中约82%为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则是中国肺癌人群中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51.7%~54.4%)。近年来靶向治疗特别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中国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 中国肺癌人群中约82%为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则是中国肺癌人群中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51.7%~54.4%)。近年来靶向治疗特别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中国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EGFR基因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EGFR ex20ins)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发生率约为0.3%~2.9%,居EGFR基因突变第3位,目前已有多个针对性靶向药物研发。然而EGFR ex20ins的变异类型众多,具有高度分子异质性,检测难度较高,临床检测需进一步规范。明确EGFR ex20ins检测临床意义、适用人群及不同检测方法优劣势,规范报告内容,对提高EGFR ex20ins检测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EGFR ex20ins检测的实际问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分子病理协作组和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结合国内外多中心研究及临床实践经验,组织专家讨论并制定了非小细胞肺癌EGFR ex20ins检测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以期指导临床EGFR ex20ins检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20号外显子插入 基因检测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中国老年人群恶性间皮瘤临床病理学特征与疗效生存分析
3
作者 孙晨蕊 杨雪 +4 位作者 仲佳 康润婷 郑子彤 刘昊岚 于江泳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56-1462,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人群恶性间皮瘤(MM)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疗效、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24年7月就诊于北京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115例65岁及以上老年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 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人群恶性间皮瘤(MM)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疗效、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24年7月就诊于北京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115例65岁及以上老年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年龄(高龄组≥75岁、低龄组<75岁)、组织学分型及治疗方式分组,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曲线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中国老年人群MM患者钙视网膜结合蛋白(Calretinin)阳性表达率与国外报道一致,细胞角蛋白5/6(CK5/6)、肾母细胞瘤蛋白1(WT-1)、抗胎儿蛋白M2A抗体(D2-40)阳性率明显低于既往研究。一线治疗的总有效率(ORR)为17.3%(9/52),疾病控制率(DCR)为92.3%(48/52)。二线治疗的ORR为7.7%(1/13),DCR为76.9%(10/13)。一线免疫治疗组ORR和DCR均高于化疗组,分别为50.0%比14.6%(P=0.134)和100.0%比91.7%(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线免疫治疗组ORR高于化疗组,分别为25.0%比0,DCR两组相同,均为75.0%。接受一线治疗的患者总体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9.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9.0个月,接受二线治疗的患者总体mPFS为3.3个月,mOS为11.0个月。一线免疫治疗组mPFS短于化疗组(1.6个月比9.2个月,P=0.081),mOS延长(未达到比18.1个月,P=0.147)。低龄组mPFS较高龄组延长(9.7个月比7.2个月,P=0.305),mOS较高龄组缩短(18.1个月比23.9个月,P=0.28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皮样亚型mPFS和mOS均较非上皮样亚型延长,分别为10.4个月比1.6个月(P<0.001)和20.3个月比4.6个月(P=0.803);二线化疗组mPFS和mOS均较免疫组延长分别为7.1个月比4.7个月(P=0.583)和18.3个月比6.3个月(P=0.13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ECOGPS)和CK5/6阳性是一线治疗PFS的独立预测因子,组织学分型是一线治疗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中国老年人群MM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患者一线使用免疫治疗能提高ORR、DCR并延长mOS,二线使用免疫治疗能提高ORR,但DCR、mPFS和mOS无获益。低龄组接受一线治疗较高龄组mPFS延长;多因素Cox回归提示性别、ECOGPS评分和CK5/6表达阳性是患者一线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组织学亚型是患者生存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皮瘤 病理学 临床 疗效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食管癌PD-L1蛋白表达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6
4
作者 薛丽燕 李印 +16 位作者 黄镜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食管癌协作组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食管癌专家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食管疾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食管外科专家委员会 杨召阳 李媛 侯英勇 刘月平 樊祥山 秦建军 王鑫 张瑞祥 康晓征 王镇 陈先凯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1-297,共7页
近年来,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食管癌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并逐步改写着全球食管癌的治疗模式。但仅有部分食管癌患者能从免疫治疗中显著获益,因此如何筛选出PD-1抑制剂的潜在获益人群是目前面... 近年来,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食管癌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并逐步改写着全球食管癌的治疗模式。但仅有部分食管癌患者能从免疫治疗中显著获益,因此如何筛选出PD-1抑制剂的潜在获益人群是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食管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PD-L1)蛋白表达水平与PD-1抑制剂疗效密切相关,是目前最重要的疗效预测标志物。随着不同PD-1抑制剂和PD-L1蛋白表达检测平台的临床应用,明确食管癌PD-L1蛋白表达检测的临床意义、检测时机、建立规范化和标准化检测流程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降低室间差异性,使患者获益更大。结合相关文献、专家经验、委员会成员内部讨论和投票最终达成中国食管癌PD-L1蛋白表达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以期为临床医师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检测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 被引量:367
5
作者 郑荣寿 张思维 +6 位作者 孙可欣 陈茹 王少明 李荔 曾红梅 魏文强 赫捷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2-220,共9页
目的根据全国各肿瘤登记处上报至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2016年恶性肿瘤登记数据,估计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特征。方法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对肿瘤登记数据的质量控制和审核流程,对各省上报的683个登记处数据进行审核评估,纳入符合数据质... 目的根据全国各肿瘤登记处上报至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2016年恶性肿瘤登记数据,估计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特征。方法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对肿瘤登记数据的质量控制和审核流程,对各省上报的683个登记处数据进行审核评估,纳入符合数据质控标准的487个登记处数据。按性别、城乡、年龄分层计算不同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合中国人口数据,估计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情况。标准人口采用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人口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果纳入分析的487个登记处共覆盖人口381565422人,其中城市地区192628370人,农村地区188937052人。病理诊断比例为68.31%,只有死亡证明书比例为1.40%,死亡发病比为0.61。2016年中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406.40万,粗发病率为293.91/10万(男性315.52/10万,女性271.23/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简称中标率)190.76/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简称世标率)186.46/10万,累积率(0~74岁)为21.42%。城市地区粗发病率为314.74/10万,中标发病率196.38/10万;农村地区粗发病率为265.90/10万,中标发病率182.21/10万。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约241.35万,粗死亡率为174.55/10万(男性216.16/10万,女性130.88/10万),中标死亡率106.00/10万,世标死亡率105.19/10万,累积死亡率(0~74岁)为11.85%。城市地区粗死亡率为180.31/10万,中标死亡率104.44/10万;农村地区粗死亡率为166.81/10万,中标死亡率108.01/10万。中国当前的主要恶性肿瘤包括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女性乳腺癌等,前5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全部新发病例的57.27%。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是主要的肿瘤死因,约占全部肿瘤死亡病例的69.25%。结论中国恶性肿瘤负担依旧较重,恶性肿瘤负担地区差异及性别差异明显,癌谱结构仍然呈现发达国家癌谱与发展中国家癌谱共存的局面,恶性肿瘤防控形势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肿瘤登记 发病率 死亡率 中国
原文传递
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及其肝转移相关差异表达蛋白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6
作者 王鹏 张建伟 车旭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4-775,共12页
目的探究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原发灶与相应瘤旁组织及肝转移灶中的蛋白表达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9年4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9例GI-NENs伴肝脏转移患者的原发灶、肝转移灶组织及相应瘤旁组织,采用数据非... 目的探究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原发灶与相应瘤旁组织及肝转移灶中的蛋白表达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9年4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9例GI-NENs伴肝脏转移患者的原发灶、肝转移灶组织及相应瘤旁组织,采用数据非依赖性采集(DIA)技术检测其蛋白表达,以P<0.05且|log2FC|>0.5(FC为差异倍数)作为判定标准,明确原发灶与相应瘤旁组织、原发灶与肝转移灶、不同分化程度原发灶、不同分化程度肝转移灶的差异表达蛋白。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火山图分析、聚类分析、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相对于瘤旁组织,胃NENs原发灶中有85种蛋白表达下调,42种蛋白表达上调,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在三磷酸鸟苷酶活性调控和脱氧核糖核苷单磷酸盐分解代谢相关的生物过程、糖胺聚糖生物合成-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和泛酸盐与CoA生物合成信号通路。肠NENs原发灶中有114种蛋白表达下调,155种蛋白表达上调,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在谷胱甘肽代谢和硫化合物代谢相关的生物过程、收集导管酸分泌和牛磺酸、次牛磺酸代谢信号通路。相对于神经内分泌癌(NECs)原发灶,G1~2分化原发灶中有168种蛋白表达下调,278种蛋白上调,差异表达蛋白显著富集在DNA代谢和DNA复制的生物学过程,以及复制和错配修复等通路。相对于NECs转移灶,G1~2分化转移灶中有95种蛋白表达下调,97种蛋白表达上调,差异表达蛋白显著富集到转录共激活子的活性和催化活性功能、碱基切除修复和蛋白外排通路。相对于G1分化的原发灶,G1分化的转移灶中有530种蛋白表达下调,211种蛋白表达上调。相对于G2分化的原发灶,G2分化的转移灶中有53种蛋白表达下调,96种蛋白表达上调。相对于NECs原发灶,NECs转移灶中有109种蛋白表达下调,92种蛋白表达上调。G1和G2分化的GI-NENs原发灶与转移灶差异表达蛋白富集的信号通路中有多条相似,而GI-NECs原发灶与转移灶差异表达蛋白富集的信号通路中只有1条与GI-NENs原发灶与转移灶差异表达蛋白富集的信号通路相同,即药物代谢信号通路。G1分化的原发灶与转移灶差异表达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20.26%)、线粒体(18.67%)和细胞核(15.48%)。G2分化的原发灶与转移灶差异表达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20.24%)、细胞核(18.25%)和细胞膜(15.08%)。NECs原发灶与转移灶差异表达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23.78%)、细胞质(22.7%)和细胞膜(11.35%)。结论不同部位和分化程度的GI-NENs原发灶、瘤旁组织及转移灶中蛋白表达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转移 蛋白质组学 差异表达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PD-1/PD-L1引起的心电图改变对心脏不良反应的临床预测价值
7
作者 薛楠 彭黎黎 +1 位作者 吴大维 李晓江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9-986,共8页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抗肿瘤过程中患者免疫治疗前后的心电图改变,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脏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筛选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于中国医学...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抗肿瘤过程中患者免疫治疗前后的心电图改变,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脏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筛选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诊断确诊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93例,行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根据治疗剂量不同分组,A组(PD-1单抗,药物代号:609A)剂量1 mg/kg,21 d为1个周期(16例);B组(PD-1单抗,药物代号:HX008)剂量200 mg,21 d为1个周期(23例);C组(PD-1单抗,杰诺单抗)剂量3 mg/kg,14 d为1个周期(28例);D组(PD-L1单抗,药物代号:LP002)剂量900 mg,14 d为1个周期(26例),各自按疗程进行,监测随访10个周期,分别记录各组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心电图异常情况与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有75例患者相继出现符合诊断标准的心电图异常情况,A组患者免疫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免疫治疗前后心电图异常率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和D组免疫治疗后心电图异常率显著升高,自身免疫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例数(8例,50.0%,8/16)低于和B组(20例,87.0%,2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例数(24例,85.7%,24/28)与D组(23例,88.4%,23/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A组。合并基础病的患者在免疫治疗过程中心电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无基础病患者的1.938倍。B组、C组和D组患者免疫治疗过程中心电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是A组患者的6.667倍、6.000倍、7.667倍。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心电图早期改变敏感性较高,能够及早预测相关心脏不良反应,是否合并基础病和药物剂量是发生心电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心电图早期的改变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心脏不良反应 心电图
原文传递
血清AFP、CEA、CA19-9检测在中国人群肝癌机会性筛查中应用的荟萃分析
8
作者 佟赫 阴建 +1 位作者 安耀玉 张凯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5-253,共9页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评价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在中国人群肝癌机会性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重庆维普数据库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至2023年6月收录的AFP...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评价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在中国人群肝癌机会性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重庆维普数据库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至2023年6月收录的AFP、CEA、CA19-9联合筛查肝癌的文献。采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7.0统计软件进行荟萃分析,通过Deeks漏斗图分析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共24篇文献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其中肝癌患者组1471例,对照组2150例。AFP在肝癌诊断(筛查)中总灵敏度为0.71(95%CI:0.66~0.75),总特异度为0.86(95%CI:0.80~0.90),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5%CI:0.78~0.85);CEA总灵敏度为0.48(95%CI:0.40~0.56),总特异度为0.85(95%CI:0.79~0.89),AUC为0.74(95%CI:0.70~0.77);CA19-9总灵敏度为0.56(95%CI:0.50~0.61),总特异度为0.80(95%CI:0.73~0.85),AUC为0.69(95%CI:0.65~0.73)。三者中AFP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最高。AFP、CEA、CA19-9联合检测总灵敏度提高至为0.89(95%CI:0.85~0.92),总特异度下降到0.77(95%CI:0.70~0.82),AUC为0.91(95%CI:0.88~0.93)。无论单独检测还是联合检测均未发现发表偏倚。结论AFP单独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是可用于肝癌机会性筛查的肿瘤标志物。在应用AFP、CEA、CA19-9联合检测筛查肝癌时,应对结果更加谨慎地判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肝癌 机会性筛查
原文传递
会阴部非典型梭形细胞脂肪瘤样肿瘤1例的诊断
9
作者 刘文颖 杨召阳 +3 位作者 孙华阳 刘文超 高丽娜 宫丽华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536-538,共3页
目的提高对会阴部非典型梭形细胞脂肪瘤样肿瘤(ASCL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23年7月收治的1例会阴部ASCLT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检测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 目的提高对会阴部非典型梭形细胞脂肪瘤样肿瘤(ASCL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23年7月收治的1例会阴部ASCLT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检测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33岁,因自觉腹部不适发现会阴处肿物。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肿瘤边界不清,较成熟脂肪细胞与梭形细胞混杂存在,单泡状与多泡状脂肪母细胞灶状聚集,可见轻度至中度非典型梭形细胞、脂肪细胞、脂肪母细胞,局灶可见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CD34和S-100均呈阳性表达,RB-1表达部分缺失。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无MDM2基因扩增。最终诊断为会阴部ASCLT。经手术完整切除,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会阴部ASCLT罕见,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及FISH检测,手术完整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梭形细胞脂肪瘤样肿瘤 会阴部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患者临床与胸部CT特点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倩 赵世俊 +2 位作者 王书航 陶秀丽 吴宁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的临床和胸部CT特点及炎症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38例CIP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随访观察炎症转归情况。结果38例CIP患者自免疫检...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的临床和胸部CT特点及炎症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38例CIP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随访观察炎症转归情况。结果38例CIP患者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用药至发生CIP的中位时间为72.5 d,22例患者于用药后3个月内发生CIP。24例肺癌患者中位CIP发生时间为54.5 d,早于非肺癌患者(119.0 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34例(89.5%)患者发生CIP时伴有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咳嗽(29例)、呼吸困难(27例)。CIP胸部CT炎症分布表现为不对称分布31例,对称分布7例。24例肺癌患者中,16例炎症主要分布在肺癌原发灶同侧,8例呈全肺弥漫分布。磨玻璃影(37例)和实变(30例)为常见的影像表现。CIP分类以机化性肺炎型最多见(15例)。在30例随访时间>1个月的患者中,17例CIP完全吸收(完全吸收组),13例部分吸收或稳定(未完全吸收组)。完全吸收组中位CIP发生时间为55 d,短于未完全吸收组(128 d,P=0.022)。与未完全吸收组相比,完全吸收组实变较少(P=0.010),CIP分类均为过敏性肺炎型(P=0.004)。结论CIP多在ICIs用药后3个月内出现,临床和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特点对预测炎症转归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治疗转归
原文传递
中国食管癌研究热点和展望 被引量:5
11
作者 毛友生 高树庚 +5 位作者 李印 薛奇 李锋 靳东辉 易航 赫捷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7-311,共5页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特色恶性肿瘤,目前我国临床上常见的食管癌仍以中晚期食管癌为主,其治疗模式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术前新辅助治疗(如化疗、放化疗和化疗加免疫治疗),微创或开胸根治性手术切除加胸腹二野或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特色恶性肿瘤,目前我国临床上常见的食管癌仍以中晚期食管癌为主,其治疗模式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术前新辅助治疗(如化疗、放化疗和化疗加免疫治疗),微创或开胸根治性手术切除加胸腹二野或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后续依据术后病理结果给予辅助化疗、放疗、放化疗或免疫治疗。与过去相比,虽然我国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并没有解决。本文对目前我国食管癌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小结,包括食管癌的病因预防与早诊早治、早期食管癌的治疗选择、食管癌手术入路和方式及淋巴结清扫选择、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选择中存在的争议,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手术 新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
原文传递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6
12
作者 袁芃 徐兵河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3-211,共9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乳腺癌治疗的基础化疗药物,通过规范化疗方案、合理优化治疗策略以及管理不良反应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规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乳腺癌中...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乳腺癌治疗的基础化疗药物,通过规范化疗方案、合理优化治疗策略以及管理不良反应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规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和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参考指南及循证证据,制定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中国专家共识,旨在为乳腺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共识主要介绍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乳腺癌晚期治疗、新辅助治疗及辅助治疗的临床应用策略和相关循证证据,其中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是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和晚期解救治疗的优选推荐方案,而在辅助治疗中因循证证据较少,建议谨慎使用。共识还就一些争议性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用法用量、联合用药及周围神经病变管理等邀请乳腺癌临床专家进行投票,形成共识推荐意见以供广大临床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临床诊疗 共识
原文传递
乳腺癌铂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1
13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 袁芃 徐兵河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18-1031,共14页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女性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严重危害女性的健康。目前,通过综合治疗手段的应用,乳腺癌已成为疗效较好的实体肿瘤之一。铂类药物在恶性肿瘤中应用广泛,是乳腺癌常用且有效的化疗药物之...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女性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严重危害女性的健康。目前,通过综合治疗手段的应用,乳腺癌已成为疗效较好的实体肿瘤之一。铂类药物在恶性肿瘤中应用广泛,是乳腺癌常用且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为规范铂类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在《铂类药物晚期乳腺癌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基础上,根据国内外乳腺癌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对铂类药物在乳腺癌临床使用的适宜范围、应用方案、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处理等方面进行充分讨论和更新,增加了铂类药物在早期乳腺癌临床使用的适宜范围、应用方案、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处理等方面内容,制定《乳腺癌铂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铂类药物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联合胸部CT对ⅠA期肺癌的辅助诊断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琴 吴宁 +7 位作者 黄遥 赵世俊 唐威 梁敏 冉宇靓 肖汀 杨琳 梁锌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34-941,共8页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联合胸部薄层CT在ⅠA期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ⅠA期肺癌患者1155例为肺癌组,200例肺部良性结节患者为良性组。术前1个月内均接受6种临床常...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联合胸部薄层CT在ⅠA期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ⅠA期肺癌患者1155例为肺癌组,200例肺部良性结节患者为良性组。术前1个月内均接受6种临床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检测和胸部薄层CT扫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依次比较肺癌组与良性组、肺癌中低分化组与高分化组、腺癌组与鳞状细胞癌组、腺癌附壁型组与非附壁型组、基于薄层CT的肺实性结节组与亚实性结节组及ⅠA1~A3期肺癌各亚组间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单独及联合CT对ⅠA期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肺癌组6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在2.32%~20.08%,良性组为0~13.64%,其中仅肺癌组的SCCA阳性率高于良性组(分别为10.81%和0,P=0.022),其他血清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肺癌组的阳性率高于良性组(分别为40.93%和18.18%,P=0.004),腺癌组的阳性率低于鳞状细胞癌组(分别为35.66%和47.41%,P=0.045),低分化组和中分化组患者的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组(分别为46.48%、43.75%和22.73%,P=0.025),腺癌非附壁型组的阳性率高于附壁型组(分别为39.51%和21.74%,P=0.001),亚实性结节组的阳性率低于实性结节组(分别为30.01%和58.71%,P=0.038),ⅠA1期组、ⅠA2期组和ⅠA3期组的阳性率依次为33.33%、48.96%和69.23%,显递增趋势(P=0.005)。6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ⅠA期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00%和56.3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41。6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CT诊断ⅠA期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0%和78.3%,AUC为0.721。结论对于ⅠA期肺癌,目前临床常用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普遍不高,6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阳性率。6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在中低分化癌、鳞状细胞癌或实性较大结节相对较高。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薄层CT对ⅠA期肺癌诊断效能提高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诊断 肿瘤标志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基于CT图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临床ⅠA期肺腺癌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梦雯 蒋旭 +4 位作者 张雪 姜九明 邱斌 李蒙 张丽 《数字医学与健康》 2023年第2期82-89,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组学特征的不同机器学习方法在预测临床ⅠA期肺腺癌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切除后,出现复发转移或随访满5年未出现复发转移的临床ⅠA期肺腺癌患者541例,... 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组学特征的不同机器学习方法在预测临床ⅠA期肺腺癌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切除后,出现复发转移或随访满5年未出现复发转移的临床ⅠA期肺腺癌患者541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按照7∶3比例随机将患者划分为训练集(n=379)和测试集(n=162)。基于原发肿瘤术前CT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筛选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7种机器学习模型,分别为贝叶斯、决策树、K临近、逻辑回归、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极限梯度提升(XGB)。通过对模型在测试集上进行10折交叉验证,计算平均曲线下面积(AUC)值,选出性能最佳的模型。对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确定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特征。基于最佳影像组学模型的算法,结合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建立联合模型,采用平均AUC值、准确度、精确度、灵敏度、特异度、F1度量值、校准曲线、Logistic Loss值、决策曲线分析(DCA)和平均最佳净收益评估影像组学模型与联合模型的效能。结果筛选出了13个影像组学特征,在测试集上XGB影像组学模型的平均AUC值最高,为0.914。联合模型将AUC提高到0.956,准确度为90.0%,精确度为97.7%,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86.7%,F1值为93.9%。DCA显示联合模型临床效果最佳。结论基于影像组学特征的XGB模型对预测临床ⅠA期肺腺癌的预后具有较高的价值,并且基于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的联合模型效能更好,有助于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体层摄影术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原文传递
早期结直肠肿瘤黏膜下深浸润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构建
16
作者 陈志浩 窦利州 +8 位作者 张月明 刘勇 贺舜 柯岩 刘旭东 刘雨蒙 伍海锐 邹霜梅 王贵齐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13-620,共8页
目的:探讨早期结直肠肿瘤(ECT)发生深浸润的危险因素及构建预测ECT患者发生深浸润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治疗的E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 目的:探讨早期结直肠肿瘤(ECT)发生深浸润的危险因素及构建预测ECT患者发生深浸润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治疗的E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将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列线图的方式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717例ECT患者中,黏膜下浅浸润(SM)1以内组590例(浸润深度在SM1以内),超SM1组127例(浸润深度超过SM1)。SM1以内组和超SM1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形态分型、术前内镜评估表现、脉管瘤栓和神经浸润、肿瘤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糜烂或破溃(OR=4.028,95%CI:1.468~11.050,P=0.007)、局部凹陷(OR=3.105,95%CI:1.584~6.088,P=0.001)、浸润性JNET分型(OR=5.622,95%CI:3.029~10.434,P<0.001)、浸润性Pit pattern(OR=2.722,95%CI:1.347~5.702,P=0.006)是ECT发生黏膜下深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纳入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列线图在预测ECT发生黏膜下深浸润方面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C-index及曲线下面积均为0.920(95%CI:0.811~0.929)。结论:基于糜烂或破溃、局部凹陷、浸润性JNET分型、浸润性Pit pattern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在对ECT发生黏膜下深浸润方面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白光内镜 Pit pattern分型 JNET分型 浸润深度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期肺癌机会性筛查人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17
作者 赵玉达 吴芃 +7 位作者 唐威 孙楠 吴宁 毕晓峰 赵晓嵬 孙萍 黄佳琴 徐志坚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531-537,共7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康复期肺癌机会性筛查人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对2022年12月28日至2023年1月19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行包含胸部低剂量CT筛查的防癌体检人群进行新冠病毒感染...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康复期肺癌机会性筛查人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对2022年12月28日至2023年1月19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行包含胸部低剂量CT筛查的防癌体检人群进行新冠病毒感染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34份,现场全部收回,有效问卷321份,将其中293份符合新冠病毒感染康复期的问卷纳入研究范围。根据问卷信息和胸部CT对新冠病毒感染康复期人群进行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探索发生新冠感染的潜在影响因素,对比新冠病毒感染和早期肺癌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新冠病毒感染后康复期进行胸部CT筛查者共293例,感染后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231例(78.8%)、发热228例(77.8%),核酸或抗原转阴后2周内仍有214例(73.0%)的人员存在临床症状,尤以咳嗽为著,共171例(58.4%),乏力79例(25.3%)和咳痰73例(24.9%)亦较常见。其中54例(18.4%)存在胸部CT阳性改变。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或者单肺新发斑片影46例、索条影25例、磨玻璃密度片影10例、类结节影10例和实变影2例,以胸膜下为著。统计学单因素分析显示胸部CT阳性与新冠病毒检测阳性后筛查间隔时间(P=0.026)、年龄(P<0.001)和基础疾病(P=0.006)存在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示年龄≥65岁(OR=6.425,95%CI:2.688~15.358;P<0.001)且伴有基础疾病(OR=2.292,95%CI:1.120~4.691;P=0.023)为新冠感染肺部影像学改变的危险因素。肺癌机会性筛查方面,36例(12.3%)胸部CT影像学表现为双肺或者单侧肺叶磨玻璃密度结节影,其中4例需警惕不典型腺瘤样增生,2例警惕早期肺癌。结论新冠病毒感染康复期肺癌机会性筛查者临床和影像学仍可见异常表现,年龄≥65岁伴有基础疾病者为新冠病毒感染影像学变化的高危因素;需充分关注新冠病毒肺部感染康复期和早期肺癌胸部CT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康复 肺肿瘤 机会性筛查 疾病特征 影像学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艺璇 桂琳 刘绍严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1,共5页
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传统的治疗方式包含手术、放疗和化疗在内的多模式治疗,但治疗疗效有限。近期开展的临床研究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于局部晚期HNSCC的新辅助... 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传统的治疗方式包含手术、放疗和化疗在内的多模式治疗,但治疗疗效有限。近期开展的临床研究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于局部晚期HNSCC的新辅助治疗中,以期提高治疗疗效并增加挽救手术的有效性。但目前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疗效尚不明确,临床试验仍在不断探索。本文旨在综述新辅助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HNSCC患者中的研究进展,对局部晚期HNSCC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治疗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治疗 临床试验 局部晚期 治疗疗效 CARCINOMA
原文传递
血清CEA、CA19-9和CA72-4检测在胃癌机会性筛查中应用价值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阴建 邱思睿 张凯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1-278,共8页
目的基于荟萃分析评价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72-4检测在胃癌机会性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重庆维普、PubMed、Cochrane和Embase数据库进行电子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建库到2023年5月,收集CEA、CA19-9... 目的基于荟萃分析评价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72-4检测在胃癌机会性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重庆维普、PubMed、Cochrane和Embase数据库进行电子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建库到2023年5月,收集CEA、CA19-9和CA72-4筛查及诊断胃癌的文献。采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和Stata17.0软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荟萃分析。结果共23篇文献入选,其中胃癌患者组5287例,对照组6129例。CEA、CA19-9、CA72-4在胃癌诊断(筛查)中合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2、0.45、0.53和0.94、0.91、0.95。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2、0.77、0.87。3种标志物联合(并联)灵敏度升高为0.66(95%CI:0.54~0.76),特异度下降为0.85(95%CI:0.81~0.89),AUC基本不变为0.86(95%CI:0.83~0.89)。结论血清CEA、CA19-9和CA72-4作为胃癌筛查及健康体检的生物标志物,其灵敏度都比较低,应用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糖类抗原72-4 胃癌 体格检查
原文传递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复发模式
20
作者 孙志刚 张海增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5-371,共7页
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接受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后,部分患者可实现病理完全缓解(pCR),pCR后出现复发的概率较小,其术后治疗及随访策略尚未统一。本文总结pCR患者的复发模式,包括远处转移率、远处转移时间与转移的部位特点、局部复发率及... 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接受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后,部分患者可实现病理完全缓解(pCR),pCR后出现复发的概率较小,其术后治疗及随访策略尚未统一。本文总结pCR患者的复发模式,包括远处转移率、远处转移时间与转移的部位特点、局部复发率及局部复发时间特点等,以期对pCR患者的术后治疗及随访提供参考。pCR患者的总体复发比例低,局部复发少见,以远处转移为主,最多见的转移部位是肺脏,其次是区域外的淋巴结转移,复发时间推迟,故应该适当调整复查和随访方案,延长随访时间,并对易复发部位重点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局部进展期 新辅助放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 复发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