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CTA测量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形态在眼部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隋金沅 李昊儒 +2 位作者 白洋 杜蓓 魏瑞华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区域,由视网膜黄斑区毛细血管丛相互连接而成,其形态可以间接反映黄斑区微循环的变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可以无创的可视化和量化FAZ区域,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O...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区域,由视网膜黄斑区毛细血管丛相互连接而成,其形态可以间接反映黄斑区微循环的变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可以无创的可视化和量化FAZ区域,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OCTA展现出的巨大价值使其成为眼科及各个领域重要的辅助检查工具。在高度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眼科疾病中,FAZ的面积及周长已被证实具有临床诊断价值,近年来FAZ的几何形态也展现出一定的临床意义,圆度指数、非圆指数、轴比等描述FAZ几何形态的参数为疾病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全方面研究FAZ区域的形态特征有助于探索眼部疾病发生和发展机制,或可预测疾病的早期变化及精确病理分期,为监测疾病进展及评估患者的视觉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圆度指数 高度近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人眼表微生物群与眼表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丹 杨瑞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44-1848,共5页
眼表微生物群是人体眼表微环境的一部分,在维持其稳定中占据重要作用。许多研究对于健康与疾病状态下眼表微生物群的组成进行探究,但研究结果基于内外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且微生物失调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也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肠道微... 眼表微生物群是人体眼表微环境的一部分,在维持其稳定中占据重要作用。许多研究对于健康与疾病状态下眼表微生物群的组成进行探究,但研究结果基于内外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且微生物失调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也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物与全身性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眼科研究者们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启发,对眼表微生物群与眼表非感染性疾病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探讨。本文将对正常眼表核心微生物群、眼部及全身性疾病眼表微生物群的变化进行综述,并讨论微生物失调引起疾病的可能机制,希望对未来眼表微生物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微生物群 干眼 过敏性结膜炎 Sj?gren综合征 微生物失调机制
下载PDF
DRGs付费模式下脑缺血患者个人负担率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余沛林 陈博年 +2 位作者 伊越 马帅 范予晨 《现代医院》 2024年第2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索脑缺血性疾病患者个人负担率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严重程度脑缺血患者的个人负担率影响因素的差异,为制定自负率相关考核标准提供一定参考依据,并就控制个人负担率增长提供建议。方法以天津市某三甲专科医院为研究现场,选取2022... 目的探索脑缺血性疾病患者个人负担率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严重程度脑缺血患者的个人负担率影响因素的差异,为制定自负率相关考核标准提供一定参考依据,并就控制个人负担率增长提供建议。方法以天津市某三甲专科医院为研究现场,选取2022年1月—12月共8164例脑缺血出院患者,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不同DRG分组个人负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DRG组之间的费用结构存在统计学差异。年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入院途径、住院次数、参保人员类型对个人负担率具有显著影响,个人负担率与年龄、住院时间负相关,与住院总费用为正相关,急诊入院、首次住院、城镇职工参保患者的个人负担率更低。结论医院绩效考核对患者个人负担率进行评价时,应针对不同险种的患者制定差异化指标,将平均住院日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等项目纳入参考因素,并依照内外科收治患者以及临床路径的特点,制定更加公平的院内考核方案。医药机构应通过减少医保目录内项目按自费申报、提高病例入组率以及推动分级诊疗的方式,降低患者个人负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 个人负担率 脑缺血 医保 绩效考核
下载PDF
天津市视障学校学生视觉损害的病因及康复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丁 杜蓓 +1 位作者 周祎 魏瑞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92-1296,共5页
目的:调查天津市视障学校学生视觉损害的分级及病因,分析不同类型助视器的康复效果,为儿童视觉损害的康复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于2019-08/09纳入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学生86例。通过视力、屈光及眼部检查等方法,评估学生视觉损害的分... 目的:调查天津市视障学校学生视觉损害的分级及病因,分析不同类型助视器的康复效果,为儿童视觉损害的康复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于2019-08/09纳入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学生86例。通过视力、屈光及眼部检查等方法,评估学生视觉损害的分级及主要病因。对盲和低视力学生分别验配3种远用及近用助视器,分析其康复效果。结果:学生86例中盲49例,低视力37例,主要病因为先天性眼球发育不良26例(30%)。盲和低视力学生应用助视器后康复远视力均有所提升(F=110.59,P<0.01),低视力组远视力优于盲目组(F=184.06,P<0.01)。盲目组应用3种远用助视器脱残率及低视力组脱残率均无差异,3种近用助视器阅读成功率在盲目组无差异,低视力组电子助视器优于手持放大镜及眼镜式助视器(χ^(2)=7.974、10.571,均P<0.01)。结论:儿童视觉损害以先天性眼病为主,验配合适的助视器可提高其康复效果,低视力患者电子助视器康复效果优于手持放大镜及眼镜式助视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损害 病因 康复 助视器
下载PDF
国际近视研究院(IMI)关于不同年龄段近视患者的管理和研究热点解读
5
作者 魏瑞华 李昊儒 +2 位作者 隋金沅 石欣睿 杜蓓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7,23,共6页
日益上升的近视发病率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国际近视研究院(IMI)自2015年成立以来,2019年、2021年已陆续发表近视防控相关系列白皮书,推进全球范围近视防控的科学管理及临床研究等一系列问题。2023年IMI发布了第3系... 日益上升的近视发病率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国际近视研究院(IMI)自2015年成立以来,2019年、2021年已陆续发表近视防控相关系列白皮书,推进全球范围近视防控的科学管理及临床研究等一系列问题。2023年IMI发布了第3系列近视防控白皮书,本文就IMI第3系列中对于儿童、青年成人以及近视领域新近热点研究方向的重点内容作一解读,以期有助于相关领域工作者了解不同年龄段近视患者的管理及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近视研究院 儿童 成人 近视防控 脉络膜
下载PDF
眼底新生血管生物靶向抑制剂的相关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雪晨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0期59-62,共4页
眼底新生血管可导致眼底病变,对视力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影响正常生活。以往多用激光疗法,但其本身存在副作用,且难以扼制异常血管的再生。靶向抑制剂可通过免疫抑制或通路抑制在疾病中发挥根治作用,为明确其应用价值,现将大分子单克隆... 眼底新生血管可导致眼底病变,对视力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影响正常生活。以往多用激光疗法,但其本身存在副作用,且难以扼制异常血管的再生。靶向抑制剂可通过免疫抑制或通路抑制在疾病中发挥根治作用,为明确其应用价值,现将大分子单克隆抗体、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新生血管 生物靶向抑制剂 雷珠单抗 阿柏西普 康柏西普 法瑞西单抗
下载PDF
藏花醛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漫峤 邵彦 李筱荣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75-279,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性疾病,是65岁以上人群视力障碍和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晚期干性AMD(dAMD)以地图样萎缩为特征,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藏花醛是藏红花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炎以及神...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性疾病,是65岁以上人群视力障碍和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晚期干性AMD(dAMD)以地图样萎缩为特征,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藏花醛是藏红花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炎以及神经保护特性。本文将总结dAM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从调节细胞凋亡、氧化应激、自噬、免疫与炎症反应等方面,综述藏花醛在实验室阶段对预防、缓解dAMD的作用机制,为今后治疗dAMD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花醛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氧化应激 炎症 自噬
下载PDF
景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军 宋琳琳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5期100-103,111,共5页
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以往临床植入的晶状体多为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这种晶状体对患者术后远距离视力恢复效果较好,而对中近距离视力恢复效果不明显。景深延长型(E... 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以往临床植入的晶状体多为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这种晶状体对患者术后远距离视力恢复效果较好,而对中近距离视力恢复效果不明显。景深延长型(EDOF)人工晶状体通过延长单一焦点而加强景深,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远、中、近距离视力,而且术后对比敏感度下降较少,也不增加术后眩光、光晕现象。但EDOF人工晶状体近距离视力要略逊于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未来研究的重点应是寻找最佳全程裸眼视力、清晰成像质量和最小眼内散射光现象之间的平衡,从而为白内障患者提供最佳的全程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景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天津市小学生生活方式与近视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盛鑫 杜蓓 +4 位作者 金楠 唐春玉 宋德胜 张欣 魏瑞华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4,29,共5页
目的探讨天津市小学生生活方式与近视的关联,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近视风险,为小学生近视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2年4—7月,采用普查的方式对天津市15个区的373180名小学生进行裸眼远视力检查、屈光检测和生活方式相关问卷调查... 目的探讨天津市小学生生活方式与近视的关联,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近视风险,为小学生近视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2年4—7月,采用普查的方式对天津市15个区的373180名小学生进行裸眼远视力检查、屈光检测和生活方式相关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小学生生活方式与近视的关联,并构建近视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天津市小学生近视检出率为3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每日户外活动时长1~2 h(OR=0.94)和>2 h(OR=0.84)、每日近距离电子产品使用时长>2 h(OR=1.03)、每日近距离纸质材料读写时长1~2 h(OR=1.02)和>2 h(OR=1.09)、每周新鲜蔬菜摄入2~6次(OR=0.93)和≥7次(OR=0.88)均与近视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近视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表明,影响天津市小学生近视患病风险的因素依次是年级、近视家族史、性别、每日户外活动时长、每周新鲜蔬菜摄入频率、每日近距离纸质材料读写时长和每日近距离电子产品使用时长。结论天津市小学生生活方式与近视存在关联,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为识别近视重点干预人群及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近视 列线图 回归分析 学生
原文传递
关注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转化研究
10
作者 张慧 李筱荣 ZHOU LEI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91-795,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之一,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盲眼病,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可以减少致盲性DR的发生。近年来随着高通量组学技术的发展,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在DR的早期诊断、发病机制研究以及治疗靶点探索等方面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之一,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盲眼病,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可以减少致盲性DR的发生。近年来随着高通量组学技术的发展,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在DR的早期诊断、发病机制研究以及治疗靶点探索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应用价值。传统生物标志物如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等具有较高的预测DR进展的能力,但临床上仍然缺乏能够体现DR病理机制的独立预测因子。人工智能和机器算法等技术推动了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对DR新型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使得新型生物标志物更加无创,稳健和敏感。在临床实践中,对预后存在差异的患者进行蛋白质和代谢物的检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从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角度理解患者的异质性,推动了DR精准医疗的开展。本文对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在DR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筛选、发病机制探索和精准医疗等方面采取的技术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进一步推动这个领域的临床应用转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精准医疗
下载PDF
DNA甲基化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琳 嵇霄雯 魏瑞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38-1641,共4页
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形式,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DNA甲基化研究的迅速开展、检测技术的不断提升,DNA甲基化修饰已成为探究疾病发病机制及探寻新的治疗方案的重要方法;眼科不同亚专业... 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形式,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DNA甲基化研究的迅速开展、检测技术的不断提升,DNA甲基化修饰已成为探究疾病发病机制及探寻新的治疗方案的重要方法;眼科不同亚专业疾病在DNA甲基化的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突破,包括角膜上皮的修复、结膜上皮的细胞黏附与异常的基质重塑、眼组织纤维化与青光眼、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与细胞损伤、不同DNA甲基化水平与眼部肿瘤的关系等。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眼科疾病DNA甲基化调控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为眼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筛查、诊断及预防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眼科疾病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眼表微生物群及其与眼表疾病的关系
12
作者 孙晓雯(综述) 黄悦 张晓敏(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38-1042,共5页
眼表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抗原和病原体的影响,眼表微生物群参与免疫耐受、代谢和上皮屏障功能的调节。微生物组成在维持健康和疾病发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微生物分布失衡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体内微生物的组成主要是... 眼表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抗原和病原体的影响,眼表微生物群参与免疫耐受、代谢和上皮屏障功能的调节。微生物组成在维持健康和疾病发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微生物分布失衡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体内微生物的组成主要是细菌。在微生物组学研究中,最初主要集中在胃肠道、口腔、鼻腔、皮肤和泌尿生殖道5个部位。随着16S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16SrRNA)高通量测序及宏基因测序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眼表细菌群落与疾病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眼表不同部位细菌群落的分布有一定差异,菌群存在也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年龄、性别、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眼表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有一定影响,眼局部重复使用抗生素可增加眼表的耐药菌群。不同类型的干眼、角膜炎、睑缘炎等眼表疾病与眼表菌群的改变有一定关系。本文主要就正常眼表菌群的组成、分布、影响因素及眼表菌群与干眼、角膜炎、睑缘炎等眼表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眼表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认识,同时为眼表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组学 细菌 干眼 角膜炎 睑缘炎 眼表疾病
下载PDF
第二版国际近视研究学会近视防控白皮书解读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碧莹 王景慧 +3 位作者 杜蓓 刘桂华 刘琳 魏瑞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8-922,共5页
全球近视率居高不下,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不断攀升。近视进展会影响个人视力、视力相关生活质量和生产力,高度近视及其相关眼部并发症亦会加剧家庭和社会负担。因此,针对近视的机制、相关并发症与防控方法亟需进一步探究。国际近视研... 全球近视率居高不下,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不断攀升。近视进展会影响个人视力、视力相关生活质量和生产力,高度近视及其相关眼部并发症亦会加剧家庭和社会负担。因此,针对近视的机制、相关并发症与防控方法亟需进一步探究。国际近视研究学会(IMI)于2021-04发布了第二版近视防控白皮书,内容包括近视临床实践反思、近视的影响、近视的危险因素、近视进展过程中的调节与双眼视觉、病理性近视、近视防控及年度汇编。第二版白皮书在第一版白皮书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上千篇文章和重要的会议摘要的研究,突出了近视防控相关的最新研究和进展。本文对上述第二版近视防控白皮书的内容进行简要汇总和解读,包括近视概述、近视影响、危险因素、近视进展过程中的调节与眼结构改变以及近视防控,以期对近视防控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概述 近视/防控 国际近视研究学会(IMI) 近视防控白皮书
下载PDF
关注brolucizumab对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治疗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14
作者 刘璟瑶 刘勃实 李筱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17-622,共6页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临床特征为脉络膜内异常血管形态,如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和血管末端息肉样扩张,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变及出血性或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易造成视网膜出血或玻璃体积血,是主...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临床特征为脉络膜内异常血管形态,如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和血管末端息肉样扩张,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变及出血性或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易造成视网膜出血或玻璃体积血,是主要致盲眼底病变之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内注射是目前PCV治疗的主要方法,在消除异常血管网和清除息肉样病灶、减轻血管渗出及促进渗出液吸收、改善视力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频繁的玻璃体内药物注射增加了感染的风险,也增加患者的治疗负担。此外,治疗后的高复发率也给临床实践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寻求药效持久且经济负担较轻的新型治疗药物是PCV临床研究关注的焦点。brolucizumab是一种新型小分子抗VEGF类人源化单抗药物,具有组织穿透性强、局部药物浓度及生物利用度高、注射剂量小、药效持久和注射间隔时间长等优势,为PCV的临床治疗及患眼预后改善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虽然有较多文献证实了brolucizumab治疗PCV的疗效和安全性,但文献多来自于日本、印度和韩国,仍然缺乏中国的临床实践数据。随着该药物在多个国家的批准上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治疗方法可惠及更多的PCV患者。我国的眼科医师和研究者应密切关注brolucizumab在PCV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西珠单抗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玻璃体内注射 治疗用途
下载PDF
眼部抗VEGF药物缓释系统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杨宋阳(综述) 张明亮 李筱荣(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2-616,共5页
新生血管是多种眼底疾病的特征性表现,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和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新生血管的形成中至关重要,抗VEGF药物是治疗新生血管性眼底疾病的一线用药,... 新生血管是多种眼底疾病的特征性表现,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和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新生血管的形成中至关重要,抗VEGF药物是治疗新生血管性眼底疾病的一线用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存在药物半衰期短、需要长期给药才能维持有效浓度等缺点,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医疗风险,降低了依从性,因此寻找一种新的眼内药物递送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参考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逐渐释放药物的原理,眼部抗VEGF药物缓释系统可在一段时间内持续释放抗VEGF药物,显著减少患者的注射频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目前,眼部抗VEGF药物缓释系统研究仍不成熟,多种眼部抗VEGF药物缓释系统正在进行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根据设计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微型泵-眼外储存给药系统、可生物降解植入物和不可生物降解植入物3大类,每种类型均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就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抗VEGF药物缓释系统进行总结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玻璃体腔注射 药物缓释系统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稀有中药及智能化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周雨枫 苏健 +2 位作者 巢香丽 倪天雯 段晓川 《中国当代医药》 2023年第36期31-36,共6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环保、无损、成本低、重现性好,且对各种状态的样品可直接分析,可快速实现现场和在线分析,是最成功的制药工艺分析工具之一。最新研究表明,在定性分析方面,NIRS除了可以准确鉴定稀有中药材的产地、种类、年份、部位...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环保、无损、成本低、重现性好,且对各种状态的样品可直接分析,可快速实现现场和在线分析,是最成功的制药工艺分析工具之一。最新研究表明,在定性分析方面,NIRS除了可以准确鉴定稀有中药材的产地、种类、年份、部位等,而且与反射光纤探针结合后可以在完全不破坏、不粉碎的基础上成功对稀有中药材准确鉴别,尤其是相比于传统分析技术无法当场检测等缺点,NIRS可以直接用于购买市售中药材的现场真伪、掺假鉴别等。在定量分析方面,不仅能对中成药的活性成分和关键质控成分准确测定,而且还可用于中药添加剂的质量检查。文献指出,NIRS可以准确测定含量<0.1%的白术内酯Ⅰ,打破了某些文献提出的NIRS的分析限度为0.1%的说法。在中药大规模智能化生产中,NIRS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QC),包括从原药材的采购到终点浓度监测等一系列步骤的实时监测和在线分析,成功确保了批间稳定性和一致性,将经验化、人为化判断浓缩终点变为数据化、智能化中药制剂生产制造。近几年开发出无需粉碎直接检测的近红外光谱仪以及一体化的大数据-移动手机-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这些不断向智能化、小型化、高性能发展的仪器使近红外光谱技术成为一种极具价值和潜力的快检手段,证明了其大面积推广的可行性和巨大优势。本研究详细阐述了NIRS的模型转移、局限性及解决问题的方向,为其在稀有中药材和中成药智能化生产中实现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稀有中药 质量控制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在线监测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代谢记忆”与线粒体功能相关性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媛媛 李筱荣 邵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05-1008,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由糖尿病导致的严重致盲性眼病。多项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代谢记忆”现象,但其相关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在DR的发病和进展过程中,高血糖环境下氧化应激使DR患者视网膜细胞中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异常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由糖尿病导致的严重致盲性眼病。多项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代谢记忆”现象,但其相关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在DR的发病和进展过程中,高血糖环境下氧化应激使DR患者视网膜细胞中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异常发生突变,其修复系统同时遭到破坏并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体内活性氧(ROS)过量生成、氧化还原稳态破坏和细胞凋亡等现象发生。由于mtDNA可以进行独立复制并遗传给下一代,同时表观遗传学修饰也会影响与DR发病机制相关基因的调节。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线粒体损伤和“代谢记忆”现象的发生机制对DR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线粒体转移技术的出现将有望打破“代谢记忆”现象,为此类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本文就其相关研究及发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代谢记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氧化应激 糖尿病
下载PDF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就医延迟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华 陈晨 +1 位作者 李倩 李全 《天津护理》 2023年第4期481-484,共4页
检索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就医延迟的相关文献,对造成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制定可操作性的改善青光眼患者就医延迟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光眼 患者延迟 诊断延迟 治疗延迟
下载PDF
TRPC3对OIR小鼠视网膜和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
19
作者 张越 刘晓静 +10 位作者 甄宇涵 姚瑶 邵斌 徐嫚鸿 王艳辉 刘志强 王伟 毛爱玲 张宝月 张铭连 陈志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1-338,共8页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C成员3(TRPC3)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和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健康SPF级7日龄C57BL/6小鼠3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OIR组,每组16只,其...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C成员3(TRPC3)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和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健康SPF级7日龄C57BL/6小鼠3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OIR组,每组16只,其中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OIR组小鼠诱导OIR模型。出生后第17天(PN17)采用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验证模型构建是否成功。将体外培养HREC分为正常对照组、转染试剂组和si-TRPC3组,其中正常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转染试剂组和si-TRPC3组分别采用转染试剂和转染试剂+si-TRPC3转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RPC3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RPC3、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Nrf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蛋白相对表达量。另将HREC分为正常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si-TRPC3组和Pyr3(TRPC3通道抑制剂)组,分别用完全培养基、含有20 ng/ml VEGF重组蛋白的培养基、含有20 ng/ml VEGF重组蛋白的培养基(si-TRPC3转染72 h)和含有20 ng/ml VEGF重组蛋白+1μmol/L Pyr3的培养基培养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HREC增生能力;分别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横向和纵向迁移能力。结果PN17时OIR组小鼠视网膜出现病理性新生血管团簇强荧光染色。OIR组小鼠视网膜TRPC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57±0.244和1.517±0.2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83±0.033和0.874±0.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65、3.094,均P<0.05)。si-TRPC3组TRPC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转染试剂组,Nrf2和SOD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转染试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VEGF组细胞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si-TRPC3组和Pyr3组细胞A值明显低于VE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VEGF组细胞横向迁移率高于正常对照组,si-TRPC3组和Pyr3组细胞横向迁移率低于VE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VEGF组染色细胞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si-TRPC3组和Pyr3组染色细胞数明显少于VE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OIR模型小鼠视网膜中TRPC3表达水平升高,下调TRPC3可抑制HREC增生和迁移能力,其机制与Nrf2氧化应激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氧化应激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C成员3 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PDCA循环在肿瘤专业病种DRG付费工作中的应用
20
作者 曹可 陈博年 +1 位作者 林诗雨 伊越 《现代医院》 2024年第2期263-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肿瘤专业病种DRG付费工作中的应用。方法以天津某三级医院肿瘤专业病种2022年4月—2022年9月参与DRG付费的病例作为基线值,分析影响DRG付费的因素,按照PDCA循环在该医院的肿瘤专业病种开展改进措施,与2022年10月—202...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肿瘤专业病种DRG付费工作中的应用。方法以天津某三级医院肿瘤专业病种2022年4月—2022年9月参与DRG付费的病例作为基线值,分析影响DRG付费的因素,按照PDCA循环在该医院的肿瘤专业病种开展改进措施,与2022年10月—2023年3月参与DRG支付的结算数据进行比较,利用SPSS 20.0分析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对DRG入组率及次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CMI、医保支付率的影响,以此观察PDCA循环在肿瘤专业DRG支付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PDCA循环后,入组率由84.03%提升至89.98%,因主要诊断操作不匹配而无法入组的病例下降了22.78%,“违反无需填报和编码原则”和“主要手术操作编码漏填”两条歧义病例原因未再出现。由于歧义病例次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时间高于正常入组病例,所以次均住院费用由22496.56元升至24714.92元,平均住院时间由7.50 d升至8.13 d。CMI由0.96升至1.08,医保支付率由107.93%升至130.67%。结论应用PDCA循环可有效提高病案首页质量,进而提升医保结算清单质量和DRG入组率,发现科室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肿瘤专业科室DRG支付改革顺利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支付 PDC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