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砜吡草唑悬浮剂的除草活性及对花生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曲明静 曲春娟 +3 位作者 高兴祥 厍月明 姚永生 杜龙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5-303,共9页
为明确砜吡草唑在花生田应用的可行性,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40%砜吡草唑悬浮剂对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稗Echinochloa crus-galli、藜Chenopodium album、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及马齿... 为明确砜吡草唑在花生田应用的可行性,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40%砜吡草唑悬浮剂对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稗Echinochloa crus-galli、藜Chenopodium album、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及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的除草活性,评价药剂对花生的安全性,并利用田间小区药效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40%砜吡草唑悬浮剂对6种供试杂草均表现出极高活性,GR50为0.76~2.90 g/hm^(2),在13.32 g/hm^(2)剂量下,对供试杂草防效均达100%。40%砜吡草唑悬浮剂对3种禾本科杂草、3种阔叶杂草的毒力分别是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的5.60~9.30倍和22.16~25.24倍。在盆钵底部渗灌、喷淋浇水2种灌溉条件下,40%砜吡草唑悬浮剂对花生的GR10分别为212.03、87.68 g/hm^(2),剂量越高,对花生生长的抑制愈明显,对花生安全性欠佳。在盆钵底部渗灌条件下,砜吡草唑在花生和供试杂草间的选择性指数为29.45~142.30,具有较高选择性。田间试验表明,40%砜吡草唑悬浮剂施用剂量120~240 g/hm^(2)时,对杂草的总体防效在92.6%以上,花生增产率21.09%~22.71%,杂草防效及花生产量均显著高于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720 g/hm^(2)处理,所有药剂处理未见药害症状。综上,40%砜吡草唑悬浮剂可作为花生田低量、高效化学除草的备选药剂,但需关注砜吡草唑过量施用及降雨积水等因素导致的花生安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砜吡草唑 选择性 安全性 杂草防效
下载PDF
我国花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凯 吴正锋 +5 位作者 郑亚萍 沈浦 于天一 郑永美 孙学武 王才斌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138-143,共6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花生栽培实践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稳定产量提高品质同时,节约全过程生产资料以实现花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主要方面。本文结合近些年来花生栽培领域的研究成果和部分...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花生栽培实践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稳定产量提高品质同时,节约全过程生产资料以实现花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主要方面。本文结合近些年来花生栽培领域的研究成果和部分地区先进经验,阐明优质高效栽培的实施效果和机制机理,并对花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难点及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优质 高效 栽培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不同株型小花生品种氮素养分吸收利用特性
3
作者 董露琳 傅惠林 +7 位作者 唐康 刘娜 杨龙兴 曾宁波 罗梓楠 张昊 李林 刘登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0-376,共7页
南方小花生植株高大的地方良种与矮化改良的品种并存。为探明其需氮规律,实现差异化施肥的高产管理,以湖南主栽的高秆地方良种安化小籽、矮秆现代品种湘黑小果为材料,设置4个基施复合肥用量0、450、600、750 kg/hm^(2),分别代表土壤背景... 南方小花生植株高大的地方良种与矮化改良的品种并存。为探明其需氮规律,实现差异化施肥的高产管理,以湖南主栽的高秆地方良种安化小籽、矮秆现代品种湘黑小果为材料,设置4个基施复合肥用量0、450、600、750 kg/hm^(2),分别代表土壤背景(CK)、低肥(F30)、中肥(F40)、高肥(F50)水平,于4个生育时期测定并分析植株各器官氮含量、积累与分配状况。结果表明:氮含量以高秆品种果>叶>根>茎为序;矮秆品种则以叶>果>根>茎为序。叶、根氮含量表现为高秆<矮秆,而茎、果反之。增施肥料对氮含量的影响程度总体趋势为茎>叶>根>果,利于营养器官的氮素同化吸收。氮积累量两品种各器官以叶>果>茎>根为序。除苗期外,其余时期的全株、叶、茎氮积累量表现为高秆>矮秆;根在苗期、结荚期为高秆<矮秆,其余时期相反;果则为高秆<矮秆。施肥利于营养器官前期的氮素积累。氮素分配率两品种均以叶最高,荚果和茎其次,根最少。地上部为高秆>矮秆,而地下部反之,说明矮秆植株吸收的氮素更利于转运到荚果。氮素利用效率均为矮秆>高秆,氮素生产效率、氮肥偏生产力两品种均以F40、F30最高,过度施肥降低氮素利用效率。综上,矮秆品种氮素积累量对增肥的响应度较低,总积累量虽然较少而在荚果中分配较多,并具有更高的氮素利用效率;品种株型特点应作为南方典型贫瘠酸性红壤区小籽花生生产上确定施肥量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当地品种 矮秆品种 株型 施肥量 氮素 需肥特性
下载PDF
227个花生品种主要油脂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4
作者 陶宇 卢选康 +6 位作者 严鑫 唐康 刘娜 曾宁波 罗梓楠 刘登望 李林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8,42,共9页
为深入了解花生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分的遗传特性,给花生品质育种和油脂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227份花生资源(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组成自然群体为试材,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花生9个主要油脂性... 为深入了解花生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分的遗传特性,给花生品质育种和油脂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227份花生资源(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组成自然群体为试材,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花生9个主要油脂性状(油脂含量及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山嵛酸、木质素酸含量、油亚比)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以揭示油脂性状之间的关联,明确提升油脂品质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油亚比变异系数最大,为73.66%,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的变异系数较大,指标值分别为22.06%、20.86%和20.77%,品种间存在丰富的变异类型;其他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96%~14.83%,遗传特性相对稳定。亚油酸与棕榈酸、花生酸与硬脂酸、油酸与油亚比、山嵛酸与木质素酸呈极显著正相关,油酸与棕榈酸、油酸与亚油酸、棕榈酸与油亚比、亚油酸与油亚比呈极显著负相关。9个油脂性状可综合成3个主成分因子,即高油酸因子、饱和脂肪酸因子和粗脂肪因子,这三个因子包含了种质86.25%的信息。227份种质可聚类为3大类群:第一类的油酸、木质素酸含量和油亚比在三个类群中最高,第二类的山嵛酸和棕榈酸含量较高,第三类的花生酸和硬脂酸含量较高。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间差异明显,遗传多样性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质资源 油脂 脂肪酸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杀菌剂和根瘤菌剂拌种对花生根际微生物及荚果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高晴 杨智翔 +5 位作者 刘光华 杨龙兴 唐康 曾宁波 李林 刘登望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1,共9页
为筛选出能替代化学药剂的生物杀菌剂,促进花生绿色生产,本试验以湖南主栽品种湘花2008为试材,开展化学杀菌剂(甲基硫菌灵)、生物杀菌剂(哈茨木霉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及与根瘤菌剂复配拌种大田试验,在花生苗期至结荚期测定根际土壤... 为筛选出能替代化学药剂的生物杀菌剂,促进花生绿色生产,本试验以湖南主栽品种湘花2008为试材,开展化学杀菌剂(甲基硫菌灵)、生物杀菌剂(哈茨木霉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及与根瘤菌剂复配拌种大田试验,在花生苗期至结荚期测定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收获时测定荚果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1)甲基硫菌灵单拌能显著促进细菌生长;甲基硫菌灵单拌、根瘤菌剂单拌及3种复配拌种处理在抑制真菌、促进根瘤菌方面表现较好;哈茨木霉单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对放线菌的促生效果更明显;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及其复配显著抑制黄曲霉生长增殖。(2)从微生物群落结构来看,甲基硫菌灵单拌能够在全生育期提高细菌/真菌、放线菌/真菌比值,哈茨木霉单拌、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二者在苗期和结荚期均能提高放线菌/真菌比值。(3)除哈茨木霉单拌及其复配外,各拌种处理均能够增加花生产量,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增产最大,增幅为49.39%;根瘤菌剂单拌增产40.24%,解淀粉芽孢杆菌复配增产32.78%。结论归纳为:甲基硫菌灵单拌、哈茨木霉菌与根瘤菌剂复配、解淀粉芽孢杆菌与根瘤菌剂复配在微生物方面综合表现更好,更适宜改善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及复配、根瘤菌剂拌种在荚果产量上增幅较大。因此,推荐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及复配、根瘤菌剂拌种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杀菌剂 根瘤菌剂 拌种 根际微生物 产量
下载PDF
232份花生种质资源荚果和籽仁相关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6
作者 严鑫 姚四龙 +7 位作者 卢选康 陶宇 刘娜 唐康 罗梓楠 曾宁波 李林 刘登望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解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利用荚果及籽仁相关性状调查数据对232份花生种质资源组成的自然群体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变异系数分析、遗传参数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籍此为花生品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 为了解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利用荚果及籽仁相关性状调查数据对232份花生种质资源组成的自然群体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变异系数分析、遗传参数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籍此为花生品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花生荚果和籽仁相关的9个分级性状和13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分别为0.44~1.34和1.81~2.10,均值分别为0.95和2.03。13个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在8.02%~36.78%之间,均值为18.55%,达到中等程度变异,说明该群体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总体来看,13个农艺性状的广义遗传率差异较大,变幅为31.24%~85.54%,其中荚果长、宽、厚的广义遗传率都在80%以上。百果质量和百仁质量的相对遗传进度分别为35.94%和39.27%,可获得的遗传增量分别为56.958和21.84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之间互相影响、相互制约,荚果长、荚果宽、荚果厚、果腰、籽仁长、籽仁宽、单株产量、百果质量、百仁质量这9个农艺性状之间彼此显著正相关。系统聚类分析在平方Euclidean距离为12时将232份花生种质资源划分为三类,不同类群间多数性状差异较大;同时筛选到10份优良的大果大粒型花生种质资源。综上说明232份花生种质资源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性状改良空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指数 广义遗传率 遗传进度
下载PDF
大豆田反枝苋对除草剂多抗性及靶标抗性机理研究
7
作者 杜龙 李宁 +3 位作者 尚素琴 李丹 李晓 曲明静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8,共7页
黑龙江省大豆田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对ALS、PPO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了严重抗性,为明确化学防除失败的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的抗性机理,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反枝苋抗性及敏感种群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克隆了抗性和... 黑龙江省大豆田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对ALS、PPO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了严重抗性,为明确化学防除失败的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的抗性机理,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反枝苋抗性及敏感种群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克隆了抗性和敏感种群的ALS、PPO基因(质体型PPX1及线粒体型PPX2),查找突变位点,将突变基因转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验证其功能,明确抗性机理。结果显示:反枝苋抗性种群对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抗性倍数分别为55.29倍和17.51倍,抗性植株ALS存在Ala205Val或Ser653Asn突变,PPX2存在Arg128Gly突变。将抗性种群的PPX2转入拟南芥,可导致拟南芥对氟磺胺草醚产生高水平抗性(10.3倍)。综上,东北大豆田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产生了高水平多抗性,ALS、PPO基因突变是导致此类抗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枝苋 氟磺胺草醚 咪唑乙烟酸 多抗性机理
下载PDF
利用荧光标记SSR技术鉴定花生F1代杂交种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双铃 王辉 +4 位作者 任艳 石延茂 何国浩 禹山林 袁美 《花生学报》 2009年第4期35-38,共4页
杂种真实性的鉴定对花生杂交育种和遗传群体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利用IRD荧光标记SSR对亲本D145和D089及其F1单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可扩增的41对引物中,6对在两亲本中表现多态性,多态性引物比率为14.6%。7个F1单株中,3株表现杂合带型... 杂种真实性的鉴定对花生杂交育种和遗传群体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利用IRD荧光标记SSR对亲本D145和D089及其F1单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可扩增的41对引物中,6对在两亲本中表现多态性,多态性引物比率为14.6%。7个F1单株中,3株表现杂合带型,为真杂种,4株为假杂种,表现母本带型或新带型。根据F2:3家系的网斑病抗性分离表现和农艺性状可知,表现杂合带型的为真杂种,表现母本带型或新带型的为假杂种,与SSR标记鉴定的结果一致。证明应用荧光标记SSR技术鉴定真假杂种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荧光SSR标记 杂种鉴定
下载PDF
抗生素在花生组织培养中的抑菌效应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任艳 王辉 +4 位作者 石延茂 李双铃 李雷 崔潇 袁美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10期74-75,81,共3页
为解决花生组织培养中细菌污染问题,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抗生素,在光照16 h/d、光强3 000lx、温度28℃的条件下培养,并观察材料受污染与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能有效抑制花生组培苗的细菌性侵染,其中羧卞青霉素的抑菌效... 为解决花生组织培养中细菌污染问题,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抗生素,在光照16 h/d、光强3 000lx、温度28℃的条件下培养,并观察材料受污染与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能有效抑制花生组培苗的细菌性侵染,其中羧卞青霉素的抑菌效果最好;但添加抗生素对花生组培苗的生长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组织培养 抗生素
下载PDF
海南花生果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小玉 付登强 +2 位作者 余凤玉 杨伟波 尹欣幸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104-107,共4页
近几年,花生果腐病是花生上发生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为明确海南花生果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有效开展病害防治工作,降低该病危害,采用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的观察及rDNA的转录间隔... 近几年,花生果腐病是花生上发生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为明确海南花生果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有效开展病害防治工作,降低该病危害,采用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的观察及rDNA的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简称ITS)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菌株进行序列对比,最后将菌株JGF2确定为镰刀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JGF2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丝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0~35℃,最适pH值为8,乳糖为最佳碳源,牛肉浸膏为最佳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花生 果腐病 鉴定 生物学特性 转录间隔区
下载PDF
高产花生新品种花育27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5
11
作者 任艳 石延茂 +4 位作者 王辉 李双铃 董伟博 刁志凯 袁美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2期107-108,共2页
花育27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以D140为母本、鲁花15号为父本杂交,F1代经^60Co—γ照射后系统选育而成。在山东省2005-2006年区域试验中,666.7m^2平均荚果产量302.62kg,籽仁产量228.60kg。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9.72%和13.40%... 花育27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以D140为母本、鲁花15号为父本杂交,F1代经^60Co—γ照射后系统选育而成。在山东省2005-2006年区域试验中,666.7m^2平均荚果产量302.62kg,籽仁产量228.60kg。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9.72%和13.40%。2007年生产试验,666.7m^2荚果产量248.4kg,籽仁产量176.1kg,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8.9%和7.5%。2008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花育27号 选育 栽培技术要点
下载PDF
花生栽培措施消减土壤紧实胁迫危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学武 柳开楼 +6 位作者 邹晓霞 司贤宗 郑永美 丁红 吴正锋 沈浦 王才斌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152-159,共8页
土壤紧实胁迫阻碍花生根系向深层土壤下扎及荚果的膨大,影响花生的生长发育,造成花生减产和品质下降。合理的田间栽培措施,能够改善土壤紧实度状况,促进花生根系生长、荚果发育及产量品质形成,有效消减土壤紧实胁迫的危害。本文通过综... 土壤紧实胁迫阻碍花生根系向深层土壤下扎及荚果的膨大,影响花生的生长发育,造成花生减产和品质下降。合理的田间栽培措施,能够改善土壤紧实度状况,促进花生根系生长、荚果发育及产量品质形成,有效消减土壤紧实胁迫的危害。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总结土壤紧实变化对土壤肥力及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阐明造成花生田土壤紧实胁迫的主要因素,并从科学耕作、肥水管理、施用调理(节)剂、改进农机具、地膜与秸秆覆盖、优化种植模式与秸秆还田、选用抗紧实品种等方面系统阐述消减土壤紧实的栽培措施。在此基础上对土壤紧实胁迫变化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提出需在花生品种选育、土壤综合改良、农艺农机融合3个方面深入开展研究,这将对花生绿色、高效、优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栽培措施 土壤紧实胁迫 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肥水管理
下载PDF
国内外花生肥料施用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曼 沈浦 +3 位作者 孙学武 毛林 李新国 赵红军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57-164,172,共9页
为客观分析国内外花生肥料施用研究现状,总结目前研究的重点与薄弱点,基于文献计量学及Cite Space V分析,对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花生肥料施用的文献数量、出版刊物、研究内容及热点等做了深入分析。在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关于... 为客观分析国内外花生肥料施用研究现状,总结目前研究的重点与薄弱点,基于文献计量学及Cite Space V分析,对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花生肥料施用的文献数量、出版刊物、研究内容及热点等做了深入分析。在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关于花生肥料施用相关研究的文献最早发表于1945年,而在CNKI期刊数据库中国的研究文献发表始于1974年;1990至2020年,花生肥料施用研究论文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2005年之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印度、美国和中国是在该研究领域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最多的三个国家。国内发文机构集中在农业及学术力量雄厚的省份,如山东、河南、北京等,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学报》为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期刊。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国内外花生肥料施用研究领域的热点关键词有花生、产量、有机肥、氮肥、农家肥等,近年的新兴热点有高油酸花生、有机水溶肥料、地下害虫、脂肪酸、根基等。加强国内外该领域高水平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是提高科研成果产出水平的有效途径。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科学降低肥料投入、减少施肥及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建立适宜的花生绿色高效施肥技术体系,是当前和今后花生肥料施用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肥料 文献计量 发文趋势 被引频次
下载PDF
珍珠豆型花生脂肪酸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符海泉 杨伟波 +3 位作者 李东霞 徐中亮 尹欣幸 张宁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29,共5页
露地栽培条件下,以海南小粒粉皮、海南小粒红皮和桂花36为试验材料,通过检测果针不同入土时间(10d、20d、30d、40d、50d、60d)籽仁脂肪酸含量,分析珍珠豆型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脂... 露地栽培条件下,以海南小粒粉皮、海南小粒红皮和桂花36为试验材料,通过检测果针不同入土时间(10d、20d、30d、40d、50d、60d)籽仁脂肪酸含量,分析珍珠豆型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变化主要取决于油酸和亚油酸的变化,油酸、O/L值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值均随籽仁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果针入土60d时,桂花36的油酸含量、O/L值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值均同比最大,分别为51.14%、1.85、3.93;亚油酸含量最大值出现在果针入土30d的海南小粒红皮为36.04%,亚油酸最小值出现在果针入土60d时的桂花36为27.64%;其他六种脂肪酸中除了硬脂酸含量有所上升之外,棕榈酸、亚麻酸、花生酸、花生稀酸、山嵛酸基本为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珍珠豆型 脂肪酸
下载PDF
石灰对红壤区花生土壤酶活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15
作者 曾宁波 张诗慧 +4 位作者 董露琳 傅惠林 穆青 李林 刘登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7-825,共9页
花生是喜钙作物,南方红黄壤属酸性土壤且钙元素流失严重,种植花生会造成空壳、减产等问题,石灰(氧化钙)常用作补钙肥料。为探讨施用石灰钙对红壤瘠薄旱土花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优化花生生长条件,以3种不同粒型花生品种(大粒品种湘花200... 花生是喜钙作物,南方红黄壤属酸性土壤且钙元素流失严重,种植花生会造成空壳、减产等问题,石灰(氧化钙)常用作补钙肥料。为探讨施用石灰钙对红壤瘠薄旱土花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优化花生生长条件,以3种不同粒型花生品种(大粒品种湘花2008、中粒品种湘花55、小粒品种蓝山小籽)为试材,采用土柱栽培法,设置施钙(生石灰)与不施钙(对照)两个处理,对花生主要生育时期0~20 cm耕层和根际土的5种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花生生育期发展,土壤酶活性均呈现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峰值都出现在生长旺盛期即花针期或结荚期;施石灰对3种类型花生全生育期耕层土和根际土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根际土壤酶活性变幅大于耕层土壤;耕层和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增加;施钙提高了大、中粒型花生品种土壤蛋白酶、脲酶活性,却降低了土壤蔗糖酶及磷酸酶活性;小粒型花生土壤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则大幅提高,蛋白酶和脲酶活性平均增幅虽然低于对照组,但生育后期蛋白酶和脲酶活性仍高于对照以及大、中粒品种,施钙可以增强花生抗氧化能力;可以促进花生植株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降低植株主茎高和侧枝长,增加各粒型的饱果数、饱果重及单株生产力,施钙量相同时大、中粒型花生单株生产力增幅较小,说明大、中粒型花生比小粒型花生需钙量更多。因此,南方红壤旱地花生施用石灰,对各粒型花生不同土壤酶活性及产量有较大调控作用,为花生高产栽培、品种选育以及种植布局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石灰 红壤 土壤酶活性 经济性状
下载PDF
花生重金属富集特征及防控对策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璇 张淑霞 +4 位作者 吴曼 吴正锋 戴华伟 沈浦 王才斌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144-150,共7页
重金属污染在土壤中具有长期、隐蔽和不可逆三性特点,花生是地下结实作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更为明显,明确花生重金属富集特征,探讨适宜的防控对策,对于生产安全优质花生,从而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以及增加出口创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 重金属污染在土壤中具有长期、隐蔽和不可逆三性特点,花生是地下结实作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更为明显,明确花生重金属富集特征,探讨适宜的防控对策,对于生产安全优质花生,从而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以及增加出口创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究花生重金属富集特征,对重金属防控机制及花生重金属防控措施进行了综述,提出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综合利用进行土壤重金属修复是花生重金属防控的有效途径,并对后续花生重金属的防控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重金属 富集 植物修复 土壤钝化
下载PDF
密度对不同株型花生单粒精播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俊华 吴正锋 +5 位作者 党彦学 于天一 郑永美 万书波 王才斌 李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9-471,共13页
为明确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花生单粒精播群体质量的影响,选用直立型大花生品种“花育22”(Huayu 22,HY22)和半匍匐型大花生品种“花育9513”(Huayu 9513,HY9513),设置D1(7.5万株hm^(-2))、D2(15万株hm^(-2))、D3(22.5万株hm^(-2))3个密度... 为明确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花生单粒精播群体质量的影响,选用直立型大花生品种“花育22”(Huayu 22,HY22)和半匍匐型大花生品种“花育9513”(Huayu 9513,HY9513),设置D1(7.5万株hm^(-2))、D2(15万株hm^(-2))、D3(22.5万株hm^(-2))3个密度,对不同密度下不同株型花生产量、光合产物累积与分配、叶面积系数、植株性状和粒叶比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随密度的增加,“花育22”荚果产量呈增加趋势,“花育9513”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花育9513”最适种植密度低于“花育22”。(2)“花育22”植株群体干重整个生育期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越大增幅越小,“花育9513”幼苗期干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花针期之后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D2密度植株干重最大。随密度增加,根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增加,果针的分配比例降低;“花育9513”与“花育22”收获期干重相当,但干物质向荚果的分配比例较小、经济系数和粒叶比低。花生生育前期叶面积系数、光合势随密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HY9513”增幅高于“HY22”;“HY9513”的叶面积系数、光合势在结荚之前与“HY22”差异不显著,但结荚至收获期显著高于“HY22”。(3)收获期单株侧枝数和果枝数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群体侧枝数、果枝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荚果产量与结荚后的干物质累积,尤其是饱果期的干物质累积、光合势及收获期的植株干重、叶面积系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密度对不同株型花生群体质量影响不同,直立型花生“花育22”耐密性好,最适密度高,而半匍匐型花生“花育9513”耐密性较差,最适密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花生 株型 单粒精播 群体质量
下载PDF
施钙和起垄对低钙耐性差异花生品种光合性能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傅惠林 董露琳 +5 位作者 唐康 刘娜 杨龙兴 曾宁波 刘登望 李林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6-1005,共10页
土壤渍涝与缺钙是南方花生生产上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为明确不同钙耐性花生品种在生产上对耕种模式及施钙的互作关系,采用钙肥、耕作模式、品种三因素设计大田裂区试验,钙肥为主区,分别为0 kg/hm^(2)、750 kg/hm^(2);耕作模式为裂区,分... 土壤渍涝与缺钙是南方花生生产上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为明确不同钙耐性花生品种在生产上对耕种模式及施钙的互作关系,采用钙肥、耕作模式、品种三因素设计大田裂区试验,钙肥为主区,分别为0 kg/hm^(2)、750 kg/hm^(2);耕作模式为裂区,分别为垄作、平作;品种为裂裂区,分别为湘花2008(钙敏感)和湘花55(耐低钙),通过测定光合参数、荧光参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研究不同处理对花生生长阶段光合性能和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钙条件下,垄作更能提高花生的光合特性;垄作时,施钙使敏感品种的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初始荧光、最大荧光、最大光化学效率、潜在光化学活性、可变荧光参数)值升高,但耐低钙品种施钙和不施钙差异不明显。钙敏感或耐低钙品种均以施钙垄作栽培条件下(Ca_(1)H)的荚果产量最高,比传统的不施钙平作栽培(Ca_(0)F)大幅增产(57.45%和11.40%),主要原因是施钙和起垄栽培能显著提高两品种尤其是钙敏感品种的光合效率和荧光性能,强壮个体素质,优化群体结构,实现了花生产量结构因子如单株果数、百仁重(百果重)的协同提高。因此,对于花生品种尤其钙敏感类型,施钙起垄组合是适合南方缺钙、多雨生态环境下花生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钙肥 起垄栽培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氧化钙、哈茨木霉及三种杀菌剂对花生苗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9
作者 唐康 任芳辉 +6 位作者 刘武 曾宁波 罗梓楠 张昊 易图永 李林 刘登望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31,共13页
为探究氧化钙(生石灰)、哈茨木霉(生物拮抗剂)及三种不同类型化学杀菌剂对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当地主栽花生品种湘花2008为材料,利用16SrRNA、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了氧化钙基施、哈茨... 为探究氧化钙(生石灰)、哈茨木霉(生物拮抗剂)及三种不同类型化学杀菌剂对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当地主栽花生品种湘花2008为材料,利用16SrRNA、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了氧化钙基施、哈茨木霉拌种及常用的三种化学杀菌剂(甲基硫菌灵、噻呋酰胺、咯菌腈)拌种对花生苗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氧化钙基施和哈茨木霉拌种处理,特有的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OTU数目远多于三种化学杀菌剂拌种处理。②Shannon指数、ACE指数分析表明,氧化钙和哈茨木霉处理明显提高细菌多样性和微生物丰富度,而三种化学杀菌剂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降低。③各处理优势细菌的门与属相对丰度比较,氧化钙处理蓝藻细菌门和硝化螺旋菌属丰度降低,绿弯菌门、芽单胞菌门、粘球菌门、拟杆菌门、芽单胞菌属丰度明显增加;哈茨木霉处理变形菌门和蓝藻细菌门丰度降低,拟杆菌门丰度增加;三种化学杀菌剂处理下拟杆菌门和蓝藻细菌门丰度明显大于其他处理。优势真菌的门与属相对丰度比较,氧化钙和哈茨木霉处理均降低了子囊菌门的丰度,其中氧化钙处理的被孢霉门、梳霉门、火丝菌属、柔膜菌属、伏革菌属相对丰度均高于其他处理,三种化学杀菌剂处理均增加了子囊菌门丰度。④LEfSe分析显示,氧化钙和不同杀菌剂处理均显著改变了花生苗期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氧化钙处理的真菌优势菌群较多,哈茨木霉处理的细菌优势菌群最多。差异显著的细菌群落中,氧化钙处理下有Chthonomonadetes纲、Chthonomonadales目,哈茨木霉处理下有梭菌目、脱硫弧菌目、乳酸杆菌科、Bryobacteraceae科等。差异显著的真菌中,氧化钙处理下有粪壳菌科。这些菌群一定程度上利于根系营养物质吸收和转化,促进植株生长发育。综上,氧化钙和哈茨木霉的合理使用能提高根域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度,维持根际微生态平衡,而三种化学杀菌剂处理则降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进一步印证了现代化学农药的大量投入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氧化钙 哈茨木霉 化学杀菌剂 根际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异形根孢囊霉APS-1对花生生长和白绢病抗性的影响
20
作者 郭志青 袁美 +5 位作者 于静 李莹 许曼琳 陈光辉 宋新颖 张霞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为获得与花生共生的丛枝菌根真菌(AMF),采用湿筛倾析法从花生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株,编号APS-1,利用花生毛状根与APS-1建立双重培养体系培养APS-1的菌丝和孢子,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APS-1对花生生长和白绢病抗性的影响。结果显示... 为获得与花生共生的丛枝菌根真菌(AMF),采用湿筛倾析法从花生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株,编号APS-1,利用花生毛状根与APS-1建立双重培养体系培养APS-1的菌丝和孢子,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APS-1对花生生长和白绢病抗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结合形态学特征和SSU-ITS-LSU序列分析,确定APS-1为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盆栽条件下,APS-1明显促进了6个花生品种的生长,同对照相比,总鲜质量、总干质量分别增加13.27%~21.63%和11.24%~47.90%。此外APS-1还能够提高6个花生品种对白绢病的抗性,防效达到43.76%~89.14%。综上所述,异形根孢囊霉APS-1是一株对花生白绢病具有较高防治潜力的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丛枝菌根真菌 异形根孢囊霉 促生作用 白绢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